許德清
穿透性植入胎盤12例臨床分析
許德清
目的 探討穿透性植入胎盤的發病機理、超聲表現、臨床處理方法和預防措施。方法 對我院收治的12例穿透性植入胎盤患者的診治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 術中術前出血較多,經子宮切除手術搶救后均痊愈出院。結論 穿透性胎盤植入可導致子宮自發破裂或術中大量出血,發病前無特征性臨床表現,產前不易診斷,發生時病情一般危急,常危及孕婦生命,往往需要大量輸血輸液及切除子宮。
植入胎盤;穿透性;分析;診斷
胎盤植入為胎盤絨毛穿入部分子宮肌層。穿透性胎盤植入特指胎盤植入已經穿透子宮肌層抵達子宮漿膜,甚至抵達膀胱或直腸[1]。穿透性胎盤植入無明顯的臨床表現特征,現在仍然缺乏有效的產前診斷標準和依據,經常會出現延誤診斷及手術中大量出血,嚴重威脅著孕產婦的生命。現對我院收治的12例穿透性植入胎盤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的分析。
我院自2007年2月至2012年2月共收治前置胎盤患者68例,其中發生穿透性植入12例,發生率為17.6%。年齡26~41歲,平均32.4歲;孕1~6次,平均3.2次;剖官產史6例,藥物流產并行清宮史5例,人工流產史6例,中孕引產史1例,子宮肌瘤剔除史1例。
產前出現陰道出血的患者9例,其中有2例伴下腹隱痛不適癥狀;另有2例患者僅有下腹部墜痛癥狀,但未見陰道出血,經用彩色多普勒檢查后明確診斷為前置胎盤且植入;另外l例患者因為中孕引產后胎盤未剝離,在清宮術中出現大出血,轉入我院后,經彩色多普勒檢查診斷為前置胎盤,不排除胎盤植入的可能。
12例病患在手術前均進行超聲檢查,確診為中央型前置胎盤。經彩色多普勒檢查,8例顯示中等或大量腹腔積液,另4例被提示胎盤植入。術中探察:子宮壁較薄,呈紫藍色狀,表面血管怒張迂曲,下段已經膨大。術后經病理檢查證實為穿透性胎盤植入,且有3例子宮破裂。
9例行剖宮產+子宮切除術;對宮角部位妊娠的1例,只切除穿透部位,剝離其余部位后無活動出血,給予修補術;另外2例行急診子宮切除術,且切除部分膀胱并修補;術中均給予輸血、輸液、抗休克處理等緊急搶救。
術前、術中出血量最少 l 000 ml,最多4 000 ml,平均2 400 ml;12例患者經積極搶救均成功。
穿透性胎盤是指絨毛侵入子宮肌層,并且穿透子宮壁直達漿膜層。據統計,發病率一般為1/2000~1/7000,導致子宮破裂者一般較為罕見[2]。
植入性胎盤的發病原因往往是因為原發性蛻膜發育不全或創傷性內膜缺陷(如子宮畸形、宮角妊娠、瘢痕子宮或子宮腺肌病等)等原因造成妊娠后宮底蛻膜部分性或全部缺乏,從而使胎盤絨毛直接侵入肌層所致。
就我院收治的患者情況看,原來行剖宮產術后短期內又懷孕的患者出現穿透性胎盤植入的比率較高,在臨床中應引起相應的重視。
穿透性胎盤患者在進行超聲檢查時多顯示胎盤后方子宮壁肌層的低回聲帶變薄和消失。進行彩超檢查時,顯示子宮動脈的阻力降低,胎盤隱窩內的血供豐富,宮旁血管出現充血。
穿透性胎盤植入易誤診,主要因為:①超聲醫生未掌握此病的特點,從而造成超聲診斷錯誤。②患者癥狀與胃穿孔、急性闌尾炎、肝、脾破裂等外科急腹癥相似,易造成接診醫師誤診。③患者在腹腔出血前往往沒有特異的臨床表現。④部分患者在妊娠中期無子宮收縮的情況下就出現子宮破裂,臨床較為罕見。
全切除術,如果胎盤附著于宮頸部位并合并出血,則行子宮全切術。部分穿透性植入胎盤患者也可能保留子宮,但僅適用于胎盤植入的面積較小,而且子官壁要較厚、子宮收縮功能好、出血量少的患者。而且必須進行嚴密的觀察,預防出現遲發性的產后出血和感染。
實際上,預防和減少穿透性植入胎盤的發生才是最好的治療方法:①提高醫務人員的技術水平,行人工流產術的時候盡可能避免過度刮宮,并且要防止子宮內膜的損傷;②嚴格把剖官產的指征,在剖宮產縫合時一定要保持子宮內膜的完整性,從而預防前置胎盤和胎盤植入發生的可能性;③如遇患者曾有子宮肌瘤剔除術、多次流產、剖宮產等經歷,并且合并前置胎盤時,更應考慮穿透性植入胎盤的可能性,及時做好相應準備及應對措施;④做好相應人群的計劃生育宣傳
穿透性植入胎盤患者一般都需要行子宮次工作,普及正確的避孕方法措施,盡可能地減少意外懷孕,從而降低人工流產的發生率。
[1]應豪,阮晟鳴.胎盤植入的診治進展.實用婦產科雜志,2007,23(6):335-336.
[2]梁永,胡小萍,張娟.中期妊娠穿透性胎盤植入致子宮破裂一例.臨床誤診誤治,2008,21(10):29.
473000 南陽市第二人民醫院婦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