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
肱骨外科頸骨折的護理體會
王俊
目的 探討肱骨外科頸骨折護理方法及體會。方法 對30例患者圍手術期重點加強心理護理、術前功能鍛煉、術后注重生命體征、切口及患者功能情況觀察、康復鍛煉護理。結果 2012年1月至2012年2月我院30例手術患者平均住院18 d,術后3個月進行效果評定,均康復出院,無1例發生嚴重并發癥。結論 精細的圍手術期護理是提高手術成功和患者順利康復的重要環節。
肱骨外科頸;骨折;護理;健康教育
肱骨外科頸骨折是創傷骨科常見病,保守治療往往復位容易、固定難,易發生再移位,且保守治療因長期制動易致患肩活動受限,功能差。傳統的手術治療切開復位內固定術雖然有效解決了固定和早期功能鍛煉的矛盾,但手術創傷大、剝離多、出血多。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2月共對30位采用閉合復位經皮插板內固定治療肱骨外科頸骨折,與傳統的切開復位內固定手術相比,具有手術創傷小、時間短、剝離少、出血少、血管神經損傷風險低等優點;配合手術護理及早期康復鍛煉,取得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本組30名研究對象,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齡16~79歲,平均48.2歲。損傷原因:車禍傷21例;摔傷9例。沒有開放性損傷,受傷后就診時間最短0.5 h,最長16 d。經積極術前準備,在神經阻滯麻醉下行手法復位經皮插板內固定治療。
差:功能恢復在30%以下;可:功能恢復達30%以上;良:功能恢復達50%以上;優:患側肩關節功能恢復達70%以上。
術后12周進行療效評定,本組30例,優:25例,良:3例,可:2例 優良率達93%。
創傷和疼痛使患者精神焦慮,住院后護士熱情地接待,介紹科室環境、主管醫生、責任護士,以取得患者信任,積極配合治療。如患肢腫脹,抬高患肢并指導其進行手指和腕部伸屈活動和上肢肌肉等長收縮鍛煉,從入院開始每日4~6次,每次5~10 min,逐日增加活動次數,改善血液循環、消除腫脹,同時注意觀察患肢手指運動、感覺和血運情況。配合醫生完善各項術前檢查,向患者介紹手術的目的、方法、安全性,使患者消除思想顧慮,積極配合各項治療及護理。
2.2.1 一般護理 手術采用臂叢神經阻滯麻醉,回病房后給予心電監護、吸氧,監測24 h血壓,記錄生命體征變化。患肢抬高固定,以促進血液循環,加快腫脹消除。患肢用頸腕吊帶置肘關節屈曲90°的功能位胸前懸吊固定,患肩維持于外展位。術后注意觀察患肢感覺、運動、末梢血運情況及切口滲血情況。因鎖定鋼板下端距離橈神經走行位置很近,容易致橈神經損傷,術后應該重點觀察是否存在神經損傷癥狀,必要時給予處理。本組病例無神經損傷發生。因該手術創傷較小,及時了解患者疼痛情況,必要時遵醫囑給予鎮痛藥物止痛。飲食上給予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營養的食物促進骨折的愈合。
2.2.2 康復護理 術后向患者說明康復鍛煉的重要性,消除患者害怕疼痛、擔心早期活動對關節不利等因素,介紹功能鍛煉的原則、方法、作用和意義,使患者提高認識,能夠積極配合治療。
2.2.2.1 術后第一天在責任護士指導下進行主動康復訓練,訓練時間可以不帶勁腕吊帶,其他時間均需帶頸腕吊帶。行主動握拳、伸指運動,用力盡可能大張開手掌保持3s,用力握拳保持3s,反復進行,動作有一定的力度且充分,耐受疼痛的前提提高訓練量,能促進血液循環、消腫、預防深靜脈血栓形成等。
2.2.2.2 術后1~2周指導患者肩關節的被動活動,利用重力作用做鐘擺運動練習:患肩完全放松,緩慢向前彎腰,使軀干與地面平行,用健側手托住患側前臂做順時針或逆時針劃圈運動,使肩關節得到充分前屈鍛煉。
2.2.2.3 術后4周指導患者全面練習肩關節活動:后伸摸背練習,患側上肢放松,將患側手置于背后,然后用健側手托扶患側手去觸摸健側肩胛骨。肩關節被動前屈上舉練習,患者去枕平臥位,患側臂屈肘90°放于體側(休息位)。爬墻運動練習:患者面墻而立,患者的食、中指在墻上爬動,使患肢上抬,每次高度以不能耐受疼痛為止。
2.2.2.4 術后8周指導患者行日常生活的自理訓練,X線示骨折端有明確骨痂形成后。以肩關節主動活動為主。在繼續肩關節各方向牽拉訓練的同時,鼓勵患者應用患側手參與日常生活活動,如洗臉、刷牙、梳頭、系帶、穿衣等。
肱骨外科頸骨折靠近肩關節,關節功能直接影響到患者的生活質量,唐金樹等[1]認為切開復位內固定術后合理有效的功能鍛煉,能患者早日恢復正常的生活與工作。
3.1 早期進行合理有效的功能鍛煉,改善血液循環,促進腫脹的消退。在所有并發癥中,發生率最高的是肩關節僵硬,損傷和手術造成肩部結構的破壞,在愈合過程中形成大量的瘢痕組織,只有早期開始牽伸鍛煉,才能減輕隨后出現的瘢痕攣縮、粘連和關節僵硬。相關性的物理治療有助于緩解訓練引起的關節疼痛和腫脹[2]。
3.2 健康宣教的意義:在術后早期康復訓練過程中,護理人員針對患者心理特點進行健康宣教及康復訓練計劃。以主動訓練為主,被動訓練為輔;需被動訓練時,要避免動作過大,以防并發癥發生;幅度由小到大,次數由少到多。術后3個月時進行療效評定,按尚天裕等提出的肩關節功能恢復標準,本組30例,優:25例,良:3例,可:2例,優良率達93%。患肢可基本不受限地完成日常生活動作,所有的患者在隨訪時均對手術效果表示滿意。
[1]唐金樹,李慶梅,石興明,等.肱骨外科頸骨折術后康復.創傷外科雜志,2006,8(3):266.
[2]范振華.骨科康復醫學.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158-193.
450000 鄭州市骨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