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仰璇 佘佩吟 方楚萍 張明嬌
外周中心靜脈導管(PICC)由于穿刺成功率高、操作方便、患者痛苦少、舒適度高等優點,在臨床得以廣泛推廣。隨著PICC使用的日益增多,其并發癥的預防和處理成為護理人員非常關注的課題[1]。文獻報道,PICC置管機械性靜脈炎的發生率為32.3%[2]。PICC作為一種侵入性操作,穿刺后導管對靜脈內膜,靜脈瓣易造成物理性損傷,導致機械性靜脈炎的發生[3]。本科收治肝癌1例,因PICC置管發生機械性靜脈炎,腫脹范圍廣,疼痛程度高,靜脈呈條索狀紅線改變,經50%硫酸鎂濕敷及馬鈴薯薄片外敷患處交替使用,臨床治愈,現報道如下。
患者,女,42歲,確診肝癌約10個月,入院準備進行介入治療。因患者外周血管條件差,入院后第3天(2011年7月19日),經患者及家屬同意,給予留置德國貝朗PICC。穿刺部位:左上肢頭臂靜脈(肘窩下3 cm);臂圍:21 cm;體位擺放:平臥,左上肢外展與軀干成90°,頭轉向左側,下頜貼住肩部;置管深度:46 cm,置管過程順利。胸部DR檢查提示PICC導管末端位于上腔靜脈,平第五胸椎下緣水平。置管后第1天,左鎖骨中線上方輕度不適,給予喜遼妥軟膏涂抹后癥狀緩解。置管第3天,患者左上臂開始出現紅、腫、熱、痛,靜脈條索狀紅線改變,經喜遼妥軟膏涂抹及50%硫酸鎂濕敷患處,靜脈炎不能控制,置管第4天癥狀加重,腫痛以頭靜脈走向為中心,波及上至距肩關節4 cm,下至穿刺點上方5 cm,兩側接近臂緣,肩關節及肘關節活動輕度受限,臂圍23.5 cm,患者自覺難受。當時有拔管的考慮,因患者外周血管條件差,并且患者能夠積極配合治療靜脈炎,忍受疼痛能力較強,不同意輕易拔管,評估到患者在能夠忍受疼痛的范圍內,經溝通取得高度配合,給予50%硫酸鎂濕敷與馬鈴薯薄片外敷患處交替使用,抬高左上肢,隔天癥狀好轉,關節活動受限減輕。治療1周,左上臂紅、腫、熱、痛緩解,頭靜脈走向條索狀改變,輕度觸痛,臂圍21.5 cm。治療2周后痊愈,肩關節及肘關節活動正常。
2.1 機械性靜脈炎發生原因 由于PICC穿刺置管,導致對靜脈壁的損傷,可激活其凝血系統,纖溶系統,補體及激肽,這些物質的激活可以減慢血流,介導局部的炎癥,從而發生血管損傷,周圍皮膚紅腫疼痛,病變的血管變成暗紅色,局部疼痛,觸之呈條索狀。
2.2 PICC靜脈炎的分級 根據IMS靜脈炎分級標準:0級無臨床表現。1級伴或不伴有疼痛的發紅,可能出現腫脹,也可無腫脹,無“紅線”樣改變。2級伴或不伴有疼痛的發紅,可能出現腫脹,也可無腫脹,“紅線”樣改變。3級:伴或不伴有疼痛的發紅,可出現腫脹,也可無腫脹,“紅線”樣改變,觸之有條索狀改變。4級同3級,加上膿液滲出[4]。
2.3 干預措施及方法 采用50%硫酸鎂濕敷及馬鈴薯薄片外敷患處交替使用。用紗布浸在50%硫酸鎂溶液中,撈起擰至不滴水為宜,濕敷患處4次/d,30 min/次,紗布快干時重新更換。馬鈴薯洗凈切成薄片,每片約0.3 cm,外敷患處,薄片快干時重新更換新鮮馬鈴薯片,與硫酸鎂濕敷交替使用,并抬高左上肢。注意觀察紅腫,疼痛程度及皮膚有無損傷。無菌敷料貼以保護穿刺點為原則,敷料上緣下移至穿刺點上3 cm(常規貼法是無菌敷料貼中心位于穿刺點),盡量暴露腫脹部位敷藥,增加穿刺點更換敷料的次數。
2.4 50%硫酸鎂及馬鈴薯片的作用 50%硫酸鎂是利用其高滲透作用,迅速消除局部組織炎性水腫。鎂離子具有保護局部血管內皮細胞及增加內皮細胞對致痛物質的敏感性,從而減輕局部疼痛癥狀。硫酸鎂經皮膚直接吸收入皮下,可松弛血管平滑肌,解除血管痙攣,擴張毛細血管,改善微循環,從而解除血管痙攣[5]。而馬鈴薯含有大量淀粉,蛋白質、VitB、VitC及少量龍葵素,有解毒、消腫止痛、活血化瘀、通血脈等功效[6],可改善患處血循環,消除局部水腫,緩解疼痛,有效地控制炎性反應。淀粉具有高滲作用,促進藥物吸收[7]。馬鈴薯中的活化物質能軟化血管及恢復血管彈性,降低血管脆性[8]??纱龠M局部組織毛細血管擴張,改善血循環,腫脹面積變小。
2.5 德國貝朗PICC導管 德國貝朗PICC導管的材料是聚乙烯,弾性及柔軟度都差于硅膠材料的導管,靜脈炎的發生率較高,但因價格便宜,使用方便,臨床應用較多[9]。本例患者外周血管條件較差,加上選用德國貝朗PICC導管,發生機械性靜脈炎雖屬3級,但腫脹范圍廣,疼痛程度高。喜遼妥軟膏涂抹及50%硫酸鎂濕敷治療靜脈炎在臨床應用比較廣泛,治療效果不錯,文獻報道也較多,但應用在本例患者中預期效果不佳。而50%硫酸鎂濕敷和新鮮馬鈴薯片外敷交替使用,在作用上得到互補與協同,再加上硫酸鎂是冷濕敷,覆蓋在紅、腫、熱、痛的部位上,使患者感覺涼爽舒服,減輕痛苦,起到了更好的效果。
本例嚴重機械性靜脈炎,因干預措施正確,且患者對PICC置管的認知較好,能夠高度配合,臨床治愈,無感染,導管堵塞,血栓形成等并發癥,值得臨床推廣。
[1] 劉聿秀,高玉芳,王秀榮,等.床旁超聲在PICC導管異位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10,25(7):58-59.
[2] 趙潔,張秀華,肖彩霞,等.白血病患者應用改良的PICC護理96例[J].中華實用護理雜志,2003,19(11):11-12.
[3] 周超群,王瑞萍,黃梅,等.PICC置管機械性靜脈炎的相關因素及防治進展[J].當代護士,2009,9(12):5.
[4] 繆景霞.PICC常見問題及并發癥防治[A].廣東省護理學會靜脈輸液新療法及理論與實踐學習提高班講義,2010,7:33.
[5] 彭磊文,李爭鳴.硫酸鎂濕敷對化療患者局部反應的影響[J].護理研究,2004,18(4):346-347.
[6] 俞小平,黃志杰.本草綱目精譯[M].北京: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99:466-467.
[7] 傅潔潔,鐘偉偉,張冰冰,等.馬鈴薯治療靜脈輸注外漏的實驗研究 [J].護理研究,2007,21(12A):3135.
[8] 謝建歡,尹冬梅,張秀梅.馬鈴薯外敷治療輸液外漏的療效觀察[J].全科護理,2008,6(12C):3329.
[9] 者曉玲.PICC置管技術的臨床推廣應用[J].中國醫學創新,2011,8(10):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