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溢平 楊冠聰 趙穎 霍秀明
本院自2007年1月1日起,開始通過廣東省醫藥采購平臺,對藥品進行陽光采購。在過去的5年里,通過幾次標期更換,醫院的藥品采購越來越規范,藥品價格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但其間亦出現了各種問題。筆者就本院近5年參加的藥品網上采購進行分析和思考,希望能解決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在新一輪招標工作開展時更好地完善藥品網上采購工作。
1.1 實行藥品集中招標、網上陽光采購 我省自2007年1月1日起,實行藥品集中招標,統一在省采購交易平臺上對藥品進行網上采購,這一舉措比以往的市集中采購管理更到位、完善,起到了減少藥品的流通環節,提高藥品采購的透明度,規范藥品的進貨渠道等作用,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藥價,建立了規范化的藥品采購制度[1]。2009年后增加了對藥品的表標色,國家基本藥物、麻醉藥品、精神藥品一目了然,使采購目錄中的藥品類別更加清晰、明確便于采購。交易平臺上統一表明采購價、零售價,藥品的價格更加透明化、公開化。若有政策性調價,平臺及時給予提醒,即時注意作出調整,使醫院執行得更加及時、準確。這種統一的采購平臺便于政府監督部門對藥品進行全面的監督,規范醫療機構采購行為,提高藥品的透明度[2]。
1.2 撤銷中間環節實行“二票制” 實行“二票制”減少了藥品利潤分配的中間環節,減少經銷商、配送商的數目,便于醫院選擇有實力的配送商,降低藥品成本;投標企業不用在省內各市重復招標,降低了企業的成本。此舉措是藥品集中招標以來最大的改革,被稱為“比限價還厲害的招數”的“二票制”[3]。①廣東省佛山市婦幼保健院 廣東 佛山 528000通訊作者:鐘溢平
2.1 藥品價格虛高未能遏制、患者沒有得到實惠 藥品價格分為政府指導價和市場調節價。市場調節價的藥品投標時,是由政府制定最高限價,由企業報價后,再采用人對話機談判、專家談判等方式,最后制定出藥品的中標價。許多廠家低價中標后,小規格、包裝的藥品往往不能供貨,醫療機構為了臨床用藥被迫改用大規格、包裝的藥品,如24粒中標后,廠家在供貨一段之間后斷供,醫療機構為了臨床用藥只好改用36粒或48粒,這種現象導致藥品價格上漲超過50%以上。此外,藥品雖然是采用集中招標采購,但患者并沒有得到相應的實惠。有專家估計,藥品價格的構成中,生產領域占45%,批發流通領域占40%,零售領域占15%。藥品集中招標采購只是減少了藥品流通環節,未能從生產領域上有效降低藥品價格,雖然也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無法影響到藥價偏高這一事實[4]。
2.2 特殊藥品、基本藥物采購困難 醫療機構最煩惱的問題是不能完成一些臨床必需,且沒有替代的品種的藥物采購,如丙種球蛋白靜脈注射液、凍纖維蛋白原、維生素D3注射液等,這些品種都是醫院臨床必需的。其原因一是因為投標時價格過低,中標后由于原料上漲,造成供貨緊張,以致斷貨;二是生產廠家過分集中,供不應求,如呋麻滴鼻液、靜脈注射用苯巴比妥鈉、左卡尼丁口服液等,這些品種經常因為這個原因斷貨,給臨床用藥帶來困難。
2.3 因配送不及時引起的缺藥常有發生 某些配送企業因為節省資金對藥品不備貨,收到訂單才組織貨源,使醫療機構十分被動。
3.1 適當提高基本藥物的價格 對于一些臨床必需的基本藥物,不要采取一刀切的辦法,應該予以提高價格的空間,如一盒十支的復方氨基比林注射液,以1元多的價格中標,這樣的價格使主要企業不但沒有盈利而且有虧損的危險,導致了這種藥物的供貨不足,醫生就只能選擇用價格貴的藥物代替,就增加了患者的負擔,因此應當適當提高基本藥物的價格。
3.2 對特殊藥品應有特殊的購貨渠道 對原料價格變動大、臨床必需、經常缺貨的特殊藥品應每隔一段時間,根據市場調節價調節中標價,在網上公示,便于醫療機構以最合理的價錢采購到這些藥品,滿足臨床需要,減輕患者負擔。
3.3 實行一廠家一品規中標 若一個藥品每個廠家只能有一個規格中標,就能有效地降低藥品的價格,使廠家不能因為利潤隨意更改規格,變相推高藥品價格。
3.4 適當延長標期,減少醫院的工作量 每年1次的藥品招標增加了醫療機構的工作量[5],帶來了不少問題。(1)2009年標期的中標藥品28 866個,其中基本藥物8909個,非基本藥物19 957個,每個中標品種都有3~4個配送商,單就制作目錄、召開藥事會、抽專家選標等前期的工作量就相當大;(2)換標后醫院的藥品目錄要更改、藥品價格要調整、差價要沖銷、配送商要更改等,都加大了醫院的工作量;(3)要及時的清理庫存,采購新標期的藥品,至少要2~3個月的時間;此外原用藥品本次不中標需要找替代品,若找不到就更麻煩了。綜上所述,延長標期有利于減少醫院工作量,降低醫院人力成本。
3.5 增加藥學專家參與招標 進行評標時,適當地增加藥學人員的比例[6],特別是采購人員、臨床藥學專家,對中標藥品的合理性有積極的意義。這些藥學專業人員不僅熟悉專科用藥,清楚藥品的質量要求,了解藥品的政策,而且對藥品的生產廠家、具體的包裝規格,特別是藥品的價格都十分熟悉。他們的參與會讓藥品的集中招標采購更完善、更合理。
廣東省藥品網上陽光采購已經實行了5年,雖然期間出現過各種問題,但藥品價格不斷降低,藥品采購也越來規范,相信在即將開展的新一輪招標中,會更好地做到讓利于民。
[1] 黃嵬,顧申勇,陳盛新.藥品集中招標采購的利弊分析與對策探討[J].藥學實踐雜志,2002,20(2):113.
[2] 閻俊峰.藥品招標采購新模式[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06,26(9):1149.
[3] 陳國東.“二票制”比限價威力更猛[J].醫院領導參考,2006,12(21):41.
[4] 夏忠翰.藥品集中招標采購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重慶醫學,2010,2(3):371.
[5] 姚紅衛,解慶東.藥品招標采購對醫院藥品供應的影響[J].中國藥業,2009,18(22):1.
[6] 陳鳳武,孫志宏,畢猛.部分醫院藥品集中招標采購的幾點啟示[J].實用醫藥雜志,2007,24(11):1406-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