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玉雙 王希波 張洪云 張莉梅 于淑敏
咯血是肺結核患者中常見癥狀之一,約1/3的肺結核患者曾有不同程度的咯血[1]。咯血窒息是肺結核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作好護理工作對預防咯血的發生和降低死亡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現將我科2010年收治的76例肺結核并發咯血患者的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我院2010年共收治肺結核并發咯血患者76例。其中,男52例,女24例,年齡18~78歲。所有病例經胸部X線檢查、痰集菌等檢查,均確診為繼發性肺結核。
經積極綜合治療和護理無一例患者因咯血窒息而死亡,均好轉出院。
3.1 病情觀察
3.1.1 咯血先兆 表現為精神緊張、恐懼、煩躁不安、喉部發癢、口有腥味、胸悶加劇、有灼熱感等。本組多數患者于清晨4:00~6:00及夜間8:00 ~11:00 發生咯血,因此夜班護士務必提高認識,注意觀察病情,多與患者溝通,及時發現咯血先兆,報告醫生,備好急救器材及藥品。
3.1.2 生命體征 大量或反復咯血可使患者發生失血性休克,臨床表現為煩躁不安或表情淡漠、血壓降低、脈壓差縮小、心率、呼吸加快、四肢皮膚濕冷、面色蒼白。應密切觀察患者心率、血壓、脈搏、呼吸的變化。
3.1.3 用藥的觀察 腦垂體后葉素為治療肺結核咯血的有效藥物,常靜脈推注6 U后并持續靜脈滴注12 U,使用后應注意觀測血壓情況。如患者出現面色蒼白、腹部不適或腹痛、嘔吐、心悸、胸悶等,應減慢輸入速度,對合并高血壓、冠心病、心衰、肺心病、妊娠患者應慎用或不用[2],可給予0.9%氯化鈉注射液20 ml加氨甲苯酸注射液0.2 g靜脈注射,立芷血1000 U肌內注射。
3.2 咯血時的護理 患者發生咯血,應立即建立靜脈通路,根據醫囑給予止血藥。同時囑患者絕對臥床休息,多采用患側臥位,保持呼吸道通暢,避免血液吸入氣管引起窒息,必要時給予氧氣吸入;安慰患者,減少恐懼;囑患者有痰有血盡量咯出,勿屏氣;嚴密觀察病情變化,注意觀察患者神志、生命體征、咯血量、血液性質,粘稠度等。
3.3 基礎護理 保持病室安靜,盡量減少探視,使患者得到充分休息。囑患者絕對臥床休息,盡量減少翻動患者,待血止1周后方可下床大小便。采取患側臥位,以免結核菌波及對側。鼓勵患者輕咳,將余血咳出。
3.4 心理護理 患者發生咯血時往往會心情緊張,交感神經興奮,致肺循環增加,導致肺靜脈壓增高而加重咯血。因此,護士應以高度的同情心和責任心,安慰患者,使之減少恐懼。并用通俗的語言與患者溝通,加強巡視,善于傾聽,讓患者時刻有一種安全感[3]。另外還有一部分患者,對疾病沒有足夠的重視,咯血期也經常活動而誘發反復咯血。護士經常與患者溝通,給患者講解臥床休息的重要性,使患者對咯血有足夠重視并能掌握正確的預防方法。促使疾病早日康復。
3.5 飲食護理 肺結核屬消耗性疾病,營養療法是重要的治療手段。小量或中量咯血的患者可給溫涼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大咯血應暫禁食,咯血停止并穩定后給予高熱量、高蛋白及高維生素易消化的飲食,特別是維生素A和維生素C的食物,脂肪要適量,以增進食欲[4]。避免進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3.6 健康教育 正在排菌的患者咳嗽、打噴嚏排出帶有結核菌的飛沫,健康人吸入肺部導致感染肺結核,并發咯血,因此應指導患者做好消毒隔離。同病房應安排同種患者,如在家中應單獨居室,光線充足,通風良好。咳嗽,噴嚏時用手帕掩住口鼻。患者的衣物等經常清洗,在太陽下曝曬。餐具要專用,用后煮沸消毒[5]。出院后我們給予患者定期電話隨訪,督促患者按時服藥,堅持療程,保持樂觀的情緒、避免過勞、預防感冒、加強營養、定期復查,積極治療原發病,達到完全康復。
通過對76例肺結核咯血患者的護理,在搶救治療和護理肺結核咯血患者時,醫護人員必須以高度的責任心,敏銳的觀察力,密切注意病情變化,及時發現咯血先兆癥狀,積極、迅速采取有效止血措施,是挽救患者生命,降低死亡率的關鍵。
[1] 謝會安.現代結核病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594.
[2] 劉淑麗.肺結核大咯血的護理及體會.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06,6(6):89-90.
[3] 陳蓉仙.肺結核咯血病人的心理護理.臨床肺科雜志,2006,11(6):733.
[4] 孫桂芬等80例肺結核咯血病人的護理體會.臨床肺科雜志,2006,11(5):591.
[5] 劉朝桂.淺談肺結核病人健康教育的護理體會.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06,6,(5):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