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進紅 劉紅艷
藥品不良反應(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是指合格藥品在預防、診斷、治療疾病過程中,在正常用法用量的情況下出現的與用藥目的無關的有害反應。ADR的監測是加強藥品管理,提高用藥質量和醫療水平的一種重要手段,是確保人們安全用藥的重要措施[1]。現將我院2011年1~12月發生的128例ADR進行回顧性統計分析,歸納總結我院ADR發生的特點及其規律,從而減少ADR的發生,保障臨床安全合理用藥。
收集本院2011年1月~12月的ADR報告128例。通過自制統計表,按照患者的年齡、引起ADR的藥品品種、給藥途徑、ADR累及器官或系統及臨床表現等進行統計,生成Excel表進行匯總分析。
2.1 ADR與年齡的關系 在128例ADR的患者中,大于60歲的53例占41.41%,40~59歲42例占32.81%,14~39歲23例占17.97%,小于14歲的10例占7.81%。

表1 引起ADR的藥物種類及構成比(n)
2.2 ADR所涉及藥物的分布 128例ADR共涉及80種藥物。發生ADR以抗感染藥物為首位,其次為中成藥,見表1。抗感染藥物中又以頭孢菌素類、喹諾酮類藥物居多,見表2。
2.3 給藥途徑 在128例ADR報告中,靜脈滴注有115例,占總數的89.84%,其次是口服9例,占7.03%,局部外用4例占3.13%。

表2 引起ADR的抗感染藥類別及構成比(n)
2.4 ADR發生時間 用藥當天發生ADR占絕大多數,其中10~30 min內發生者62例,占48.44%;其次為5~10 min內發生者為48例,占37.5%;用藥結束后發生5例。
2.5 ADR累積器官或系統及臨床表現。128例ADR報告中主要以皮膚及其附件損害為多見有61例,占47.66%;其次為休克及全身性反應29例,占22.66%;再次為消化系統反應有14例,占10.94%。具體見表3。

表3 ADR臨床表現類型及構成情況
3.1 ADR與年齡的關系 在128例ADR報告中,大于60歲的年齡組ADR發生率居首位。可能是因為老年人各種臟器逐漸衰竭,多發病、多聯用藥使ADR的潛在發生率較高,對老年人應適當減少用藥劑量,控制輸液滴速,避免空腹使用藥物,加強用藥過程監控[2],因此提示臨床應更加關注老年人的用藥安全。
3.2 ADR與藥物種類的關系 128例藥物不良反應報告中,引起ADR的主要藥物是抗感染藥物,與有關報道相一致[3]。這與本院抗感染藥物在臨床使用率高,使用時間長,合并用藥有密切關系;其中頭孢菌素類藥物引發的ADR最多,其次是喹諾酮類。可能與這兩類藥具有優良的抗菌特點,在臨床應用廣泛、價格相對低廉有關系。因而提醒醫務人員應遵循衛生部制定的《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合理使用抗菌藥物,是減少ADR發生的關鍵。中藥制劑引發的ADR居第二位,原因有二:一是醫師的原因。開中藥制劑的西醫師在我院占95%以上,對中醫的辨證論治掌握不到位,對癥治療欠佳,用藥不合理而引起ADR。二是藥物本身的原因。由于中藥制劑成分復雜,并且有的物質,具有抗原性,容易引起變態反應。中藥進入人體內后,在生物轉化過程中所產生的變化十分復雜,中藥的代謝產物尤其是某些中間代謝產物研究遠遠不夠深入,作用機制還不夠清楚。有些中藥制劑工藝不夠合理,質量控制標準不嚴,這些都成為引起ADR的危險因素。因此在臨床應引起重視,避免與西藥注射劑配伍,減少相互作用引發的ADR。
3.3 給藥途徑與ADR發生有密切聯系 由結果可知,128例ADR中,靜脈滴注發生ADR比例較高,有115例,占總例數的89.84%。這與國內的其他報道一致[4]。這主要由于注射藥物直接進入體內,無肝臟首關效應,藥物作用及ADR較口服給藥迅速強烈,同時注射劑的制劑質量與ADR發生的關系更密切。故建議臨床應遵循“能夠口服不肌內注射,能夠肌內注射不靜脈滴注”的用藥原則,盡可能地避免或減少ADR的發生,以達到安全、有效、經濟用藥的目的。
3.4 ADR發生時間分布 由結果可知,10~30 min內發生者62例,占48.44%;其次為5~10 min內發生者為48例,占37.5%。故提示護理人員在患者輸液前30 min內應加強巡視,一旦發現不良反應,要及時停藥觀察,并予對癥處理。
3.5 臨床表現與于ADR的關系 從表3中可以看出,皮膚及其附件損害是ADR最常見的臨床特征,其次為休克及全身性反應。筆者認為原因在于容易發現,所以上報較多。而對其他系統和器官的影響不良反應比較慢,而且比較隱匿,要通過比較長的時間才可發現,甚至需要借助檢查手段才可確診。筆者認為也應引起足夠的重視,減少ADR的發生率。
[1] 盧家鳳,劉蘭奇.78例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分析.中國實用醫藥,2009,4(21):178-179.
[2] 王儒強.242例藥物不良反應報告分析.中國藥師,2005,8(10):854.
[3] 洪斌,馬晶.我院121例藥物不良反應報告分析.寧夏醫學雜志,2009,31(2):177.
[4] 張哲安.2009年我院206例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分析.海峽藥學,2011,23(3):197-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