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鵬 張可帥 祁國英 姜軍 郭港
目前的臨床上,有很多治療高血壓鬧出血的方法,但是沒有一種清除血腫的方法療效確切。筆者比較了微創血腫清除以及小骨窗開顱手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臨床療效,現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09年7月至2011年12月份在我院治療的高血壓腦出血患者131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實驗組67例和對照組64例。實驗組67例患者中,男37例,女30例,平均(75.4±3.1)歲,高血壓平均病程(108.7±13.6)個月。實驗組64例患者中,男36例,女28例,平均(76.1±4.5)歲,高血壓平均病程(107.8±14.0)個月。兩組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在年齡、性別及病程上,差異不顯著。
1.2 方法 實驗組手術方法:實驗組患者實施微創血腫清除術,將血腫的中心設為靶點,選擇穿刺點的時候注意將腦皮層及頭皮的重要血管避開。在每次抽吸血腫后間隔一段時間再繼續抽吸,第一次抽吸血腫的總量要在40%到60%之間。對照組手術方法:對照組患者實施小骨窗開顱手術,根據CT檢查結果顯示的血腫位置,切口位置選擇在距離血腫表面最近的頭皮部位,切口為直切口,長度大約為5 cm,深度直達骨膜,進入顱內后行血腫清除術,當局部腦壓明顯降低時停止操作,在血腫腔內放置引流管。
1.3 療效評價 功能等級評價標準(ADL分級法)[1]:I級:同時具備基本的獨立的日常生活能力及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Ⅱ級:基本具備獨立的日常生活能力,不具備完全的獨立工具性日常生活;III級:不完全具備獨立的日常生活能力,同時不具備完全的獨立工具性日常生活;Ⅳ級:基本及工具性的日常生活能力基本上不能獨立完成;Ⅴ級:完全不具備獨立的日常生活能力以及工具性的日常生活能力。
1.4 統計學方法 本文采用SPSS為16.0的統計學軟件包處理,檢驗方法為 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高血壓腦出血患者治療后生活能力比較 比較兩組高血壓腦出血患者治療后生活能力,結果為實驗組患者ADL分級在Ⅰ-Ⅱ的患者比例為61.2%,對照組的患者比例為43.8%,實驗組治療效果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2.2 兩組高血壓腦出血患者治療后存活率比較 比較兩組高血壓腦出血患者治療后存活率,結果為實驗組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存活率為92.5%,對照組的存活率為82.8%。實驗組的死亡率為7.5%,對照組的死亡率為17.2%。實驗組的治療效果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當今社會,由于生活壓力的增加以及生活習慣的改變,高血壓病的患者越來越多,高血壓腦出血就是高血壓病的一個比較嚴重的并發癥。高血壓患者發生腦出血以后,除了血腫的壓迫損傷之外,血腫凝結以及液化分解過程所產生的血紅蛋白降解物、凝血酶及補體等均是繼發性的損傷,也是十分重要的腦出血致病機理。藥物治療高血壓腦出血主要是預防腦出血再次發生及控制腦水腫、血壓,并不能清除血腫,也就不能解除腦組織受壓,手術清除血腫挽救了很多重癥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生命[2]。本實驗對67例高血壓腦出血的患者實施了微創血腫清除術,同時與小骨窗開顱手術做比較,結果無論是術后患者生活能力恢復情況以及術后患者的存活率,微創血腫清除術均明顯高于小骨窗開顱手術,說明其臨床療效有著一定的優越性。但是手術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不要完全徹底的將血腫清除掉,這樣可能會對處于“半暗區”的丘腦及內囊血供造成附加的損害。總之,微創血腫清除術手術創傷小,臨床療效好,可以在高血壓腦出血患者中推廣此種血腫清除的方法。
[1] 李滿強,朱春雷,黃秀云.微創血腫清除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臨床療效觀察.亞太傳統醫藥,2011,7(5):111-112.
[2] 陶喜潮,欒國平.高血壓性腦出血手術治療22例.中國臨床神經外科雜志,2007,12(11):687-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