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荔
“8”字縫扎配合宮腔填紗在難治性產后出血中的止血效果分析
李荔①
目的:探討“8”字縫扎配合宮腔填紗治療難治性產后出血的臨床止血效果。方法:選取難治性產后出血產婦140例,隨機分為兩組,其中對照組65例,觀察組75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宮腔填紗法治療;觀察組患者給予“8”字縫扎配合宮腔填紗法進行治療。對兩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止血時間、術后2 h陰道流血量以及術后24 h陰道流血量進行統計和比較。結果:觀察組患者術中出血量及止血時間均明顯少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術后2 h及24 h陰道流血量略少于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兩種治療方式均可以達到較好的止血效果,但“8”字縫合與宮腔填紗聯合應用,可以更快達到效果,且操作簡單,可以作為難治性產后出血的首選術式。
“8”字縫扎; 宮腔填紗; 難治性產后出血
近年來,隨著人們意識的轉變以及剖宮產技術的不斷發展,剖宮產在臨床應用越來越多,產后出血發生率也越來越高。產后出血是產科嚴重并發癥,如不能及時進行控制,可導致失血性休克和彌漫性血管內凝血,甚至對產婦生命造成威脅。本研究通過對75例難治性產后出血產婦“8”字縫扎配合宮腔填紗進行治療,取得不錯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1月-2012年4月期間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難治性產后出血產婦140例,隨機分為兩組。其中對照組65例,年齡22~36歲,平均(27.82±6.14)歲;孕周36~42周,平均(39.15±0.92)周;初產婦16例,經產婦49例;術中出血530~1980 ml,平均(1029.84±300.41)ml。觀察組75例,年齡23~36歲,平均(28.01±6.13)歲;孕周37~42周,平均(39.22±0.89)周;初產婦19例,經產婦56例;術中出血550~2010 ml,平均(1045.81±304.27)ml。所有產婦均為單胎妊娠,且排除其他系統嚴重疾病以及出凝血障礙,分娩前未使用抗凝藥物;所有患者均給予子宮體縮宮素注射,子宮按摩、子宮動脈縫扎、米索前列醇舌下含化以及胎盤剝離面縫扎等未取得良好止血效果。兩組年齡、孕周、產次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行宮腔填紗治療。具體方法為取1塊帶尾大紗布,必要時2塊大紗布進行拼接后浸少許碘伏液并擠干,沿宮底自左向右對宮腔上部進行致密填塞,不留空隙,帶尾一角自宮頸送入陰道,剩余紗布繼續填塞入子宮下段。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以1號薇喬可吸收線多點“8”字縫扎胎盤附著處及肌層薄弱收縮不良處子宮漿肌層,針間距為3 cm左右,前后壁共10余個針結。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止血時間、術后2 h陰道流血量以及術后24 h陰道流血量。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手術情況 觀察組患者術中出血量及止血時間分別為 (1779.25±28.63)ml和 (10.27±2.51)min,而對照組分別為(2164.84±35.41)ml和(13.85±3.14)min,觀察組患者兩項指標均明顯少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術后狀況 觀察組患者術后2 h及24 h陰道流血量分 別 為 (104.86±23.43)ml和 (281.46±30.82)ml, 與 對 照 組(124.08±25.73)ml和(292.78±34.16)ml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產后出血是產科常見而嚴重的并發癥,發生率占分娩總數的2%~11%[1],其中以宮縮乏力為最常見的原因,可占產后出血的70%~80%[2],其他常見原因包括胎盤因素、軟產道損傷以及凝血功能障礙[3]。嚴重的子宮出血可能導致產婦發生休克和死亡。以往為搶救產婦生命,常常通過切除子宮達到止血的目的,但是產婦往往因此而喪失再次生育的能力,且子宮對于卵巢內分泌功能有著重要影響[4],切除子宮后可對產婦身心均造成嚴重的影響。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越來越追求生活質量的提高,在治愈疾病的同時追求最小的損傷。
宮腔填塞紗條是傳統的治療子宮出血的方式。其在對子宮血管進行機械性壓迫性止血的同時也對子宮進行刺激而產生宮縮,但是該方法容易引起感染,且如果不能緊密填塞,極易由于發生隱性出血而延誤治療。但是不可否認,該方式不僅可以為產后出血贏得搶救時間,而且對于保留產婦的生育能力有著重要意義。
“8”字縫扎通過人工方法對子宮血管及血竇進行結扎,達到止血的目的。1號薇喬可吸收線具有一定的彈性,使用該線進行縫扎不會導致子宮肌纖維的壞死,且線結可隨子宮縮復而逐漸變松,直至最后吸收,血管仍可再通[5]。但是該方式對子宮主要血管未能進行良好的結扎,對于彌散性子宮出血不能快速止血。因此對于術中存在大量快速出血者應給予子宮動脈盡早結扎,避免延誤治療的時機[6-7]。
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術中出血量和止血時間均明顯少于對照組,而術后2 h及24 h陰道出血量差別并不明顯。兩種治療方式均可以達到較好的止血效果,但是“8”字縫合與宮腔填紗聯合應用,可以更快達到效果,且操作簡單,可以作為難治性產后出血的首選術式,尤其值得在基層醫院推廣。
[1] 梁娟,李維敏,王艷萍,等.1996-2000年全國孕產婦死亡率變化趨勢分析[J].中華婦產科雜志,2003,38(5):257-260.
[2] Mazhar S B,Yasmin S,Gulzar S.Management of massive postpartum hemorrhage by “B-Lynch”brace suture[J].Jcou Physicians Surg Pak,2003,13(1):51-52.
[3] 樂杰.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68-170.
[4] 鄭玉華,林育嬌,郭曉玲.宮腔填塞凝血酶紗條治療難治性產后出血[J].廣東醫學,2005,26(7):966-967.
[5] 史天云.改良B-Lynch縫線術在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中的應用[J].中國現代醫生,2008,46(24):148-149.
[6] 趙紅巖,曹國齋.子宮捆綁術在宮縮乏力引起產后出血中的應用進展[J].中華臨床與實用醫學雜志,2009,6(6):32-34.
[7] 韓惠萍,阿爾不加·依婭.75例產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J].中國當代醫藥,2009,16(12):177-178.
10.3969/j.issn.1674-4985.2012.27.060
①云南省曲靖市婦幼醫院 云南 曲靖 655000
李荔
2012-06-01) (本文編輯:李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