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紅
福建省立醫院,福建福州 350001
患有多種久治不愈的慢性疾病個體,對于其戰勝疾病的信心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考驗,尤其是那些常年倍受多種慢性軀體疾病疾苦折磨的老年患者,更易對生活產生負性情緒甚至失去生活的希望。過去國內研究表明,老年抑郁癥的檢出率在11.5%~21.1%。近年研究報道顯示老年慢性病患者中抑郁癥及焦慮癥的發病率分別為11%和12%[1],但也有報道抑郁癥的患病率為17.2%,且抑郁癥狀比焦慮癥狀要高發,焦慮癥狀易和抑郁癥狀者合并發生。本文旨在比較分析哪些慢性疾病及合并多少種慢性疾病較易引起抑郁癥及焦慮癥的發生。
入選2011年1~6月在本院住院的老年患者,120例,年齡 60~91歲。 其中,男 91 例,女 29例,平均年齡(77.9±10.3)歲。被診斷有高血壓82例(68.3%)、冠心病58例(48.3%)、慢性阻塞性肺病21例(17.5%)、糖尿病49例(40.8%)、腦卒中45例(37.5%)、慢性腎病27例 (22.5%)、慢性前列腺肥大45例(37.5%)、骨質疏松癥 62例 (51.7%)、帕金森病 40例(33.3%)、惡性腫瘤 11例(9.2%)、腸功能紊亂 28例(23.3%)、慢性便秘28例(23.3%)、輕度老年性癡呆14例(11.7%)。只患一種慢性病0例;兩種慢性病11例(9.2%):輕度老年性癡呆+慢性便秘11例;3種慢性病48例(40.0%):其中,糖尿病+腸功能紊亂+高血壓13例、慢性便秘+惡性腫瘤+慢性前列腺肥大9例、慢性前列腺肥大+慢性便秘+冠心病8例、慢性腎病+骨質疏松癥+腸功能紊亂8例、輕度老年性癡呆+高血壓+腦卒中3例、高血壓+糖尿病+腸功能紊亂5例、高血壓+腦卒中+骨質疏松癥 2例;4種及以上慢性病 61例(50.8%):其中,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腦卒中+骨質疏松癥+帕金森病31例、高血壓+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腎病+慢性前列腺肥大+骨質疏松癥19例、高血壓+腦卒中+帕金森病+慢性前列腺肥大9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惡性腫瘤+骨質疏松癥+腸功能紊亂2例。全部患者患多種慢性病的病程從2.9年到20年不等,平均(17.9±5.7)年。
對所有的住院患者進行老年抑郁量表(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GDS)和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的評分。GDS得分范圍0~30分,得分≥11分表示存在抑郁癥狀。SAS得分范圍20~80分,總粗分的正常上限為40分,大于者表示存在焦慮癥狀。符合中國精神疾病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CCMD-3)中關于抑郁癥及焦慮癥的診斷標準。排除標準:中、重度老年性癡呆;急、危重患者和老年性精神病患者。
采用SPSS 11.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數資料以率(%)以表示,采用 χ2檢驗。
GDS得分≥11分的有52例,占全部患者的43.3%,其中,患兩種慢性病的患者中有1例(9.1%),3種慢性病的患者中有5例 (10.4%),4種及以上慢性病的患者中有46例(75.4%)。SAS得分>40分的有39例,占全部患者的32.5%,其中,患兩種慢性病的患者中有0例,3種慢性病的患者中有 2例 (4.2%),4種及以上慢性病的患者中有 37例(60.7%)。本項研究中39例SAS均是與GDS合并發生。GDS的患病率高于SAS的患病率(P<0.01)。GDS得分≥11分的病種概況:11例的輕度老年性癡呆+慢性便秘中有1例;9例慢性便秘+惡性腫瘤+慢性前列腺肥大中有4例;2例高血壓+腦卒中+骨質疏松癥中有1例;31例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腦卒中+骨質疏松癥+帕金森病中有22例;19例高血壓+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腎病+慢性前列腺肥大+骨質疏松癥中有15例;9例高血壓+腦卒中+帕金森病+慢性前列腺肥大中有7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惡性腫瘤+骨質疏松癥+腸功能紊亂中有2例。SAS得分>40分的病種概況:9例慢性便秘+惡性腫瘤+慢性前列腺肥大中有2例;31例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腦卒中+骨質疏松癥+帕金森病中有16例;19例高血壓+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腎病+慢性前列腺肥大+骨質疏松癥中有13例;9例高血壓+腦卒中+帕金森病+慢性前列腺肥大中有6例;2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惡性腫瘤+骨質疏松癥+腸功能紊亂中有2例。
在老年人的一生中,由于不斷地受到長達幾十年的外部環境各種致病因子的作用,加之進入老年后人體組織器官生理功能的衰退,機休免疫力的下降等,一個老年人患有多種慢性疾病就幾乎是不可避免的了。我國有13億多人口,其中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數早已超過了10%,占世界老年人口總數也在20%。因此,我國已經實實在在地是一個老齡化社會。關注老年健康不僅是一個社會問題,同時也一個是全新的重要的醫學課題。
從本研究的同期住院病例病種來看,心腦疾病依然是老年人的高發病種,諸如高血壓(68.3%)、冠心病(48.3%)、腦卒中(37.5%)、帕金森病(33.3%)等,代謝病如糖尿病在老年人中也有較高的發病率(40.8%)。另外,隨著年歲的增加,老年人的活動越來越少,胃、腸道對鈣的吸收障礙,骨質疏松癥的發病率明顯增高(51.7%),因此,老年人也是發生骨折和長期臥床的高危人群。這些慢性疾病,對老年人來說都需要終生治療,從現在醫學發展階段來說也僅能做到緩解癥狀或延緩病情發展而已。疾病的久治不愈對任何一個患者都會是一個沉痛的心理壓力。本研究的住院患者沒有一例是僅患一種慢性病,患兩種慢性病也僅占9.2%,患3種和4種及以上合計占了90.8%。從GDS和SAS得分所覆蓋的病種來看,主要集中在心腦血管疾病、腦卒中、慢性腎病、骨質疏松癥、惡性腫瘤等。這些慢性病合并發生時極易引起抑郁狀態或抑郁癥和焦慮癥的發生。正如岳秀娟等[2]研究結果所提示:老年患者隨著合并疾病種類的增加,其人格狀態差異程度也逐漸增大,表明疾病給人的心理帶來較強烈的傷害。進一步說明軀體慢性疾病通過不良人格狀況的變化,使人們產生焦慮及抑郁。在本研究中,抑郁癥的發病率 (43.3%)要遠高于焦慮癥(32.5%),P<0.01,且焦慮癥均伴發于抑郁癥;惡性腫瘤的發病率雖然在這120例的病例中只占9.2%,但是,11例的惡性腫瘤中出現抑郁癥的有6例、焦慮癥的2例,反映了惡性腫瘤心理障礙的高發性。
現今的醫學模式已由經驗型轉換為生物-心理-社會綜合醫學模式。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健康的概念已不僅僅是指軀體的健康,還包括心理的健康。因此,亞健康概念的提出可以讓醫生對疾病的干預措施前移,從而可以最大限度地減輕患者的疾苦,節約醫療資源,造福社會。患有多種慢性疾病的老年人所發生的心理障礙,如不加以重視和處理,就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臨床醫生對其器質疾病的治療,甚至會使治療失敗,直至悲劇的發生。筆者在多年的臨床實踐中體會出,一個患有多種慢性疾病多年的患者,倘若其主訴非常多,但與其客觀檢察又不相符合的時候,臨床醫生不妨對其進行GDS和SAS的評分,以篩查出隱匿存在的抑郁癥、焦慮癥患者,輔以心理疏導或口服抗抑郁藥就可有效緩解患者的癥狀。在當今社會,臨床醫生不應只注重對器質性疾病的治療和處理,同時還應關注患者的心理問題,尤其是對常年患有多種慢性病的老年人來說更應如此。郎森陽[3]報道一項研究有高達60%的老年抑郁癥和焦慮癥長期在神經內科就診卻沒能得到及時診斷,如加上共病合計更是高達80%沒能得到及時診斷和治療。薈萃資料顯示心理障礙患者有74%常就診內科,50%的患者被漏診,僅有10%得到治療[4]。另有研究者行門診病例調查,發現有高達86.51%的誤診率[5]。漏診率、誤診率之高應引起臨床醫生的高度重視,否則不僅是對醫療資源的浪費,更會延長和加重患者的痛苦。
總而言之,常年患有多種慢性病的老年人是抑郁癥、焦慮癥的高發人群。雖然抑郁癥和焦慮癥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情感障礙性疾病,具有高發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殘率的特點。其發病機制復雜,涉及遺傳、人格和社會環境等眾多因素,但其發病都伴隨單胺類神經遞質、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功能失調、神經營養因子和炎癥反應等生物學機制[6]。在本項研究的臨床資料中抑郁癥的發病率高于焦慮癥,且焦慮癥均伴發于抑郁癥。常年患有心、腦血管疾病,腦卒中,慢性腎臟疾病,惡性腫瘤,骨質疏松癥等病種似乎易于出現心理障礙問題。及早對患有多種慢性疾病的老年人進行GDS和SAS篩查,及早進行心理干預治療,不僅能夠提高患者對慢性疾病治療的醫從性和戰勝疾病的信心,同時患者的生命質量也會因此而提高[7]。
[1]李永杰,袁彤,徐茂鳳.老年慢性疾病合并抑郁癥及焦慮癥的臨床分析[J].中國老年病學雜志,2006,26(9):1263-1264.
[2]岳秀娟,袁左鳴.老年慢性疾病患者人格狀況的評價[J].中國老年病學雜志,2011,31(34):4923-4934.
[3]郎森陽.老年人群中常見的抑郁焦慮癥狀的診治[J].解放軍保健醫學雜志,2006,8(1):13-16.
[4]宋全芳.綜合醫院中焦慮障礙的識別[J].醫學臨床研究,2003,20(7):520-522.
[5]余國漢,梁紹才.醫院門診廣泛性焦慮癥誤診186例調查[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2,2(3):364-365.
[6]徐永君,盛慧.抑郁癥發病機制研究進展[J].安徽醫科大學學報,2012,47(3):323-326.
[7]陳瑩.早期支持干預對抑郁癥患者抑郁情緒及生活能力的影響[J].內蒙古醫學雜志,2012,44(1):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