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璞 王聿成 成磊 張冰
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學院,北京 100102
非處方藥物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治療疾病的常用藥物,其價格相對低廉,使用方便,并且由于經過較長時間的全面考察,其毒副作用低,不良反應發生幾率小,在按照說明書使用的前提下是相對安全的藥物。但隨著非處方藥種類數目的增加,人們用量的增加以及不良反應監測力度的加大,非處方藥的不良反應的報道也逐漸增多。為了正確認識非處方藥的不良反應,為合理安全使用非處方藥提供參考,本文僅對用于感冒的非處方中成藥進行分析,并檢索《藥物不良反應雜志》和中文期刊全文數據庫中,關于常用非處方藥的不良反應的文獻,對感冒類非處方中成藥的不良反應做整理和分析。
2009年3月~2010年6月筆者及團隊實地調查得到日常用于感冒的非處方藥89種。采用回顧性分析的方法,檢索項為“題名”,檢索詞為“藥名”或者檢索項為“關鍵詞”,檢索詞為“藥名”并且“不良反應”。分別以用于感冒的非處方中成藥為檢索主題。檢索數據庫:《藥物不良反應雜志》和CNKI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1979~2011年)。篩選方法及排除標準:本文所述中成藥包括中西藥復方制劑。選擇不良反應臨床相關文獻及病例報道,相關內容錄入WPS表格2010進行分析整理。
2004年1月1日~2010年4月30日,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病例報告數據庫中有關維C銀翹片的病例報告數共計1885例,不良反應(事件)主要累及中樞及外周神經系統、消化系統、皮膚及附屬器官等[1]。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高天等[2]在臨床中報道不良反應72例,其中30例有聯合用藥情況,皮膚及附件系統病例39例,神經系統19例,消化系統12例,循環系統1例,呼吸系統1例。
本文納入有關維C銀翹片不良反應的文獻8篇,涉及不良反應病例9例。相關不良反應主要有過敏性休克死亡2例,累及皮膚6例,肝損傷1例等。
過敏性休克死亡2例。王桂勤等[3]報道1例女性,因慢性咽炎服用維C銀翹片,首次服藥35 min后,自覺胸悶、心慌、氣短、惡心嘔吐。查體:神志不清,面色蒼白,呼吸困難,兩側瞳孔等大,對光反射遲緩,四肢涼。立即進行吸氧,物理加溫,抗過敏等搶救措施,30 min后病情惡化,搶救無效死亡。沙的漢等[4]報道1例女性,因發熱、流涕2 d,服用維C銀翹片,首次服藥30 min后口唇發麻、心慌、胸悶、氣短、惡心、皮疹、繼之不省人事、小便失禁。入院查體:神志不清、面色蒼白、呼吸困難,全身皮膚散在性斑片丘疹,兩側瞳孔等大,對光反應遲鈍。雙肺哮鳴音和濕啰音,心音低鈍,四肢濕冷。立即進行吸氧、加溫、抗過敏等搶救措施,20 min后病情惡化,搶救無效死亡。
致皮膚過敏6例。邵永發等[5]報道2例,均為男性,因感冒自服維C銀翹片致皮膚過敏。主要癥狀為:服藥1 h后感覺身上發癢。入院查體:例1為頸部、前胸后背、雙側上肢,可見散在性皮疹;例2為全身彌漫性皮疹,四肢較顯著。給予抗過敏治療后癥狀均消退。鄧建華等[6]報道1例男性,因寒戰、發熱、出汗、頸項痛入院,服用維C銀翹片,10 min后患者始覺手背輕微瘙癢,隨即遍及全身,從四肢到軀干,皮膚呈現散在紅斑及密集蕁麻疹樣丘疹,顏面水腫,眼瞼高度水腫,以致不能撐開視物。給予抗過敏治療后癥狀消失。王明志[7]報道1例男性,過量服用疑似過期、變質的維C銀翹片,致多形紅斑藥疹。主要癥狀為:顏面、四肢可見較多紅斑、丘疹,部分紅斑合并成片,軀干可見紅斑、斑片,丘皰疹。雙手掌可見虹膜樣皮損漿液性水皰。口唇紫紅色伴水腫,口周及口腔黏膜可見糜爛、滲出較多,觸痛明顯。診斷為多形紅斑型藥疹1例,給予抗過敏治療后15 d癥狀完全消失。周銀芝等[8]報道1例男性,因感冒服用維C強力銀翹片,服藥后出現發熱,咽部疼痛,喉頭充血明顯,口眼膿性分泌物增多,下頜淋巴結腫大,口腔黏膜廣泛糜爛,全身現水皰。診斷為剝落性皮炎,停藥并抗過敏治療后好轉。
因服藥過量致重度肝損傷1例。王喆等[9]報道1例女性,因酗酒后一次性自服150片維C銀翹片,致重度肝損傷。主要癥狀為:藥后頭暈、惡心、嘔吐,入院查體:精神差,全身皮膚、鞏膜輕度黃染,表淺淋巴結無腫大,面色略黃,眼球無震顫,肝掌陰性。肝功檢查后診斷為急性重度藥物性肝損傷,給予輸液、利尿、抗感染等治療3周后好轉。
發疹型藥疹1例。孟曉銳[10]報道1例男患兒,因低熱、口干、咽痛,其母自行購買并以4片/次的量給予服用2天,病人全身皮膚起紅斑,感覺瘙癢,伴有虛弱感,食欲不振。入院查體:意識清楚,但軀干及四肢泛發紅斑,輕微瘙癢,紅斑的大小不等,小至米粒,大至花生豆,而且部分融合成片,紅斑壓之褪色。停藥后給予抗過敏治療2 d后痊愈。
本文納入有關新大青葉片不良反應的文獻5篇,涉及病例5例。相關不良反應主要有過敏性休克1例,劇烈頭痛1例,累及皮膚3例。
過敏性休克1例。王玉玲等[11]報道1例男患兒,因發熱、頭痛,院方診斷為感冒并給予復方大青葉片1片,1 h后出現頭暈、胸悶、惡心等癥狀,檢查其有神志恍惚,瞳孔中度放大、對光反應遲鈍等過敏性休克癥狀,經救治好轉。
劇烈頭痛1例。董鳳英等[12]報道1例女性,因傷風感冒、畏寒、乏力,自行購買新復方大青葉片服用,1 d內共服藥2次,每次4片,致劇烈頭痛,停藥后緩解,其后使用其他感冒藥未出現頭痛情況。
皮膚過敏反應3例。常俊蘭[13]報道1例男性,因鼻塞流涕服用新復方大青葉片4片,4 h后出現手、足心瘙癢,未予重視,又服4片,前述癥狀加劇,繼而出現黃色水泡及斑丘疹,并向周圍擴散,經治療后緩解;周俊英等[14]報道1例女性,明確有復方大青葉片過敏史,發病時誤服新復方大青葉片為羚羊感冒片,后面部及四肢出現若干水皰,就診后好轉,1個月后皮膚干燥變黑,局部脫落,后恢復正常;張愛文等[15]報道1例女性,因鼻塞流涕等外感癥狀,自行服用新復方大青葉片3片,1日2次,2 d后四肢及軀干出現暗紅色斑丘疹,并伴有水皰及瘙癢,停藥后緩解,1個月后又自覺外感,服用復方大青葉片,出現以上癥狀并加重,醫院就診后好轉。
維C銀翹片是中西藥復方制劑,含有對乙酰氨基酚和馬來酸氯苯那敏兩種化藥成分,其中對乙酰氨基酚的不良反應主要有蕁麻疹、皮疹,嚴重者可致全身性紅斑、剝落性皮炎,少數還會致肝腎損傷;馬來酸氯苯那敏的不良反應嗜睡、困倦,而且對于小兒來說,馬來酸氯苯那敏過量會增加藥物毒性和不良反應發生的幾率。文獻中收錄的不良反應病例多數是屬于以上兩類成分的不良反應,并且屬于說明書中提到過的不良反應,但是過敏性休克死亡的病例是比較罕見的,其原因需進一步研究。
新復方大青葉片是一種中西復方制劑,其中含有大青葉提取物、撲熱息痛(對乙酰氨基酚)、咖啡因、異戊巴比妥、維生素C。說明書中提示對撲熱息痛(對乙酰氨基酚)、咖啡因、異戊巴比妥過敏者禁用,考慮文獻中報道的不良反應與以上成分有關,但并未有充分的臨床數據證實不良反應具體由哪種成分引起,及如何減輕和消除不良反應。因此建議過敏體質者慎重服用此藥。
綜上所述,中西復方制劑的不良反應發生較多[16];且不良反應發生在皮膚系統上的居多,嚴重致休克及死亡的病例較少,且多伴有胃腸道反應,如惡心、嘔吐等。
通過對文獻的分析總結,筆者認為不良反應的發生主要有以下幾個因素:①藥物因素。治療感冒多以使用苦寒清熱中藥為主,易傷脾胃正氣,若正氣受損,抵抗力降低,易引起其他疾病。而且本文所列中藥均為中西藥復方制劑,其中所含西藥成分單獨使用即可以引起不良反應,加之與中藥配伍后的作用并不完全清楚,因此增加了不良反應發生的風險,筆者認為這也屬于中藥西藥聯合用藥范疇。②體質因素。屬不良反應發生中非常重要的因素。不同體質的人對藥物的反應和敏感程度不同,因而針對不同的體質,在藥物配伍上要有變化。③用藥不當。如本文涉及的長期、過量及誤服等情況。長期、過量使用藥物易產生毒性反應,屬于較為嚴重的不良反應。藥物基本上都有毒性反應,可以是藥理作用的延伸,但通過增加劑量和療程達到增效的目的,其作用是有限甚至危險的。
雖然非處方藥安全性較高,方便使用,但其安全性問題不容忽視,臨床應用要綜合考慮各個方面,降低不合理用藥致不良反應發生的幾率,加強對不良反應的監測報道,完善不良反應發生機制的研究,加大藥物安全性知識的宣傳教育,保證非處方藥的安全合理使用。
[1]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不良反應信息通報(第32期)關注中西藥復方制劑維C銀翹片的安全性問題[J].http://www.sfda.gov.cn/WS01/CL0078/53951.html.2010-09-19.
[2]高天,李情潔,何燕,等.72例維C銀翹片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分析[J].中國藥房,2011,22(12):1075-1076.
[3]王桂勤,孫淑娟,沈英范.維C銀翹片致過敏性休克死亡1例[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1998,19(4):352.
[4]沙的漢,吳培萱.維C銀翹片致過敏性休克死亡1例[J].綜合臨床醫學,1997,13(3):283.
[5]邵永發,劉秀勤.維C銀翹片致過敏2例報告[J].工企醫刊,1995,8(2):85.
[6]鄧建華,袁菊華.服用維C銀翹片致過敏反應1例[J].時珍國醫國藥,1999,10(9):696.
[7]王明志.維C銀翹片致多形紅斑藥疹1例[J].黑龍江醫藥,2008,32(9):719.
[8]周銀芝,劉磊.維C強力銀翹片致剝落性皮炎1例[J].藥學實踐雜志,2002,20(1):41.
[9]王喆,牛文凱,邱澤武.維C銀翹片過量致重度肝損傷1例的救治[J].藥物不良反應雜志,2007,9(6):410-411.
[10]孟曉銳.維 C 銀翹片不良反應 1 例[J].全科護理,2011,9(8):2051.
[11]王玉玲,常兆蘭.新復方大青葉片致過敏性休克1例[J].時珍國醫國藥,2001,12(4): 380.
[12]董鳳英,張國全,王英杰.新復方大青葉片引起劇烈頭痛[J].藥物不良反應雜志,2003,4:272.
[13]常俊蘭.新復方大青葉致過敏反應 1例[J].泰山衛生,2001,25(4):57.
[14]周俊英,聶玉嬌,石素云.新復方大青葉片引起皮膚壞死1例[J].中國社區醫師,2005,7(17):19.
[15]張愛文,閆向東.口服新復方大青葉片致大皰性皮疹1例[J].實用醫技雜志,2002,9(7):523.
[16]楊文勇,張曉龍.對中藥不良反應防范之我見[J].甘肅中醫,2005,1(6):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