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楚凡 杜 娟 (首都醫科大學,北京 100069)
人口老齡化是當今世界大多數國家面臨的一個公共問題,發達國家為此建立了長期照顧制度來應對。長期照顧是指在一段長時間內,對身心功能障礙者提供包含長期性醫療、保健、生活、個人與社會支持的照護,長期照顧分為以機構為基礎的照顧和以家庭為基礎的照顧,服務對象包括老年人、智障者、失能者、有精神障礙者。長期照顧的提供者包括正式照顧者和非正式照顧者,正式照顧者一般指在機構中的醫學專業人員和社會工作人員,非正式照顧者一般包括家庭成員、朋友、志愿者等〔1〕。非正式照顧者提供的照顧一般是在居家環境下進行的,因此家庭成員是主要的承擔者,被稱為家庭照顧者。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進程,老年性癡呆成為老年人失能的重要原因之一,老年性癡呆是一種以臨床和病理為特征的進行性退行性神經病,持續進行性的智能衰退而無法緩解。隨病程加重,自理能力逐漸下降,最終可導致認知功能嚴重受損,四肢強直,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需長期照顧〔2〕。根據國際老年癡呆協會的統計數據,截至2010年全世界已有3 560萬老年癡呆癥患者,預計至2050年此數據將上升至1.15億,其中以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的患者人數增長為主。老年癡呆在中老年人群中的發病率比較高,65歲以上人群中患重度老年癡呆的比率達5%以上,80歲以上人群,此比率上升到15% ~20%〔3〕。在我國現有老年期癡呆病人500萬,每年平均還有30萬加入這個行列,預計2050年將增至2 000萬人以上〔4〕。
國外,老年癡呆癥患者主要由家庭照顧者照料,當家庭照顧者無力承擔護理時,可以選擇專業養老院和老年癡呆癥特護病房〔5,6〕。國內大多數老年癡呆癥患者在家接受照顧,其照顧者由其家庭成員擔任,大多為配偶或者子女〔7,8〕。由于老年癡呆癥患者有認知障礙和進行性神經心理損傷,家庭照顧者不僅需要提供飲食、就寢、如廁、洗浴、服藥等方面的基本護理,還需要提供監測患者病情發展、家庭設施改造、精神支持等護理〔9〕。因此,長期照顧對老年癡呆癥家庭照顧者的健康和生活質量造成較大影響。
老年癡呆癥家庭照顧者長期照顧患者,負擔較重,生理和心理健康受到了很大影響,同時受累的還有其經濟狀況和生活質量。
1.1 對照顧者生理健康的影響 老年癡呆癥與其他疾病一樣,對家庭照顧者的生理健康造成不良影響,長期照顧患者,長時間處于壓抑狀態、喪失自身空閑時間。研究發現,家庭照顧者參與疾病預防的機會更少〔10〕,免疫功能降低〔11,12〕,患心血管疾病(心絞痛、心律不齊等)幾率升高〔13〕,創口愈合速度減慢〔14〕,總而言之多種因素均可以經不同途徑損害照顧者的生理健康〔15〕。美國的一項長達四年的跟蹤調查,其結果顯示,伴有壓力的家庭照顧者的死亡率高于非家庭照顧者〔16〕。
1.2 對照顧者心理健康的影響 對老年癡呆癥患者長期照顧,不僅如上所述影響了照顧者的身體健康,同時使照顧者自我感覺負擔很重〔16〕,研究顯示老年癡呆癥照顧者罹患精神疾病的概率增加〔17〕,罹患抑郁癥、焦慮癥等情緒障礙疾病的幾率高于非照顧者〔7,18〕。
1.3 對照顧者經濟狀況的影響 Souêtre等〔19〕通過對非住院癡呆患者與非癡呆癥患者對照研究顯示,非癡呆癥患者的照料費用明顯低于癡呆癥患者,而且癡呆患者的照料費用與疾病嚴重程度相關,且隨著癡呆程度的加重,照顧者和患者的經濟支出,如患者所需醫療護理的費用顯著增加〔4,19〕。由于照顧者要承擔大量的護理任務,影響了他們的工作時間,因此其工作收入相對也會減少,甚至無法工作,沒有收入,這些因素造成了老年癡呆癥家庭照顧者普遍較差的經濟狀況。
1.4 對照顧者生活質量的影響 國內外學者均對老年癡呆癥家庭照顧者的生活質量進行了調查研究,結果顯示,由于照顧者的生理和心理雙方面承受了較大的壓力,同時參加社會活動與他人交流的機會較少,因此降低了照顧者的生活質量〔7,20,21〕。
由于家庭照顧者是長期照顧服務的主要力量,并且由家庭照顧者提供的照顧大多是免費服務,為政府節省了大量的開支〔16〕,因此緩解家庭照顧者由于照顧帶來的各種壓力、維護家庭照顧者的健康水平顯得尤為重要。通過提供社會支持性服務,老年癡呆癥家庭照顧者的多方面情況均有所好轉,例如負擔減輕、心理健康狀況好轉,生活質量提高。
2.1 國外社會支持性服務現狀 國外發達國家,如美國、加拿大、歐洲各國,這些國家經濟發達,家庭照顧者社會支持建設方面起步早,社會支持性服務比較成熟。美國的阿爾茨海默病聯盟〔5〕、阿爾茨海默病基金會〔22〕、家庭照顧101 組織〔23〕和英國阿爾茨海默病國際聯盟〔3〕等一系列權威組織通過在其各地建立辦公室,與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立聯系和協作,為老年癡呆癥家庭照顧者解決困難,提供幫助。其所提供的主要的社會支持性服務有:
2.1.1 家庭照顧者培訓〔24〕對老年癡呆癥家庭照顧者的培訓主要包括家庭教育、應激處理和技能訓練三個方面:由阿爾茨海默病相關組織和醫療衛生系統合作,派遣專業護理人員對老年癡呆癥家庭照顧者進行教育和培訓,宣傳癡呆相關知識,幫助設計護理計劃和教授應對技能,從而提高家庭照顧者的護理質量與效率。
2.1.2 常規日間看護和暫時性家庭照顧〔25〕通過在社區建立社區護理院,家庭照顧者可將老年癡呆癥患者送往護理院,為條件有限的患者家庭提供常規的日間看護,為家庭照顧者提供放松的機會,使其有屬于自己的活動時間。在假日或家庭照顧者有需要提出申請時,派專業護理人員或輔助性專業護理人員前往患者家庭中,提供短時間暫時性的家庭護理。
2.1.3 定期評估〔26〕關注照顧者生理和心理健康狀況,定期安排其于就近醫療機構進行體檢和心理健康評估,及早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2.1.4 成立家庭照顧者支持組織〔5,22,27〕龐大的自愿組織通過定期的通訊或座談,免費提供宣傳資料、電話救助熱線,組織家庭照顧者經驗交流或外出郊游。美國的www.alz.org、http://www.thefamilycaregiver.org和 http://www.alzfdn.org等權威網站,均設有針對家庭照顧者的支持網頁,通過為其提供心理測試、護理咨詢、組織志愿者活動和捐款等措施,關注家庭照顧者的現狀并解決問題。
2.1.5 給予財政支持〔28〕歐洲一些國家對照顧者直接給予經濟支持,對于那些需要承擔護理職責而無法正常工作的人,給予直接的津貼或工資,以緩解照顧者較大的經濟壓力。
2.2 中國社會支持性服務現狀 我國大陸尚無完整的社會支持體系,但在有關家庭照顧者社會支持方面進行了一些嘗試。政府增加對老年癡呆癥以及其家庭照顧者的重視程度,鼓勵并且支持相關協會或者團體的成立。相關協會和團體通過開展老年癡呆癥知識普及、教育和經驗交流等活動,為照顧者提供學習和交流的機會和平臺〔29〕。例如成立了有關協會組織,國際老年癡呆協會中國委員會(ADI-CHINA),北京老年癡呆防治協會等,旨在直接服務于老年癡呆病人及其家屬,共同促進我國老年癡呆醫療研究、防治與科普水平的不斷提高〔30,31〕。在社區開展聯誼會,照顧者之間進行溝通和信息交流,互相傳授護理經驗,取長補短,傾吐自己的內心感受或發泄內心的痛苦,并獲取鼓勵和信心,使照顧者之間相互聯系和支持〔32〕。通過在社區組建居家護理隊伍,為老年癡呆癥病人及其照顧者給予上門服務,減少照顧者負擔,能夠有效減輕焦慮情緒〔33〕。
香港地區在香港老年癡呆癥協會的組織下,效仿歐美國家,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建立日間中心、開展到戶訓練服務和照顧者支持服務,致力于協助老年癡呆癥家庭照顧者,降低家庭照顧者的壓力和負擔〔34〕,同時心理健康專業人員通過對照顧者實行心理干預,改善了照顧者的心理健康狀況〔35〕。
隨著我國老齡化快速發展,建立長期照顧制度迫在眉睫,而作為主要承擔長期照顧的家庭照顧者,其身心健康是該體系正常運作的重要保證,因此應關注家庭照顧者的身心健康,尤其是老年癡呆癥,由于其疾病的特殊性,使家庭照顧者承擔了更大的負擔和壓力,因此借鑒國外成熟經驗盡快建立家庭照顧者支持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1 Current and Future Long Term Care Needs.http://www.who.int/ncd/long_term_care/long_term_care_publications.html.
2 何 伋,張作記,杜翠瑛.老年腦科學〔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225-39.
3 ALzheimer's Disease International(阿爾茨海默氏病國際).http://www.alz.co.uk:http://www.alz.co.uk/research/statistics.html.
4 劉 群,吳榮琴,孫復林.老年期癡呆患者照顧者負擔及其相關因素調查〔J〕.上海神經醫學,2009;21(4):234-6.
5 Alzheimer's Association(美國阿爾茨海默病聯盟網站).http://www.alz.org/index.asphttp://www.alz.org/living_with_alzheimers_choosing_care_providers.asp.
6 Tomita MR,Sarang A,Lee KF,et al.Characteristics and perceived supports of primary caregivers of home-based older adults with dementia in India,Taiwan,and the United States〔J〕.Topics Geria Rehabil,2010;26(1):3-16.
7 張紅杰,魏會敏,許鳴華,等.老年癡呆病人照顧者心理健康和生活質量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09;36(15):2877-8.
8 王紅漫.進言21世紀老年癡呆病人照料體系〔C〕.2000年中國博士后學術大會討論集,2000:316-24.
9 Given B,Sherwood PR,Given CW.What knowledge and skills do caregivers need〔J〕?Am J Nurs,2008;108(9):28-34.
10 Schulz R,Newsom J,Mittelmark M,et al.Health effects of caregiving:the Care-giver Health Effects Study:an ancillary study of the cardiovascular health study〔J〕.Ann Behav Med,1997;19:110-6.
11 Kiecolt-Glaser JK,Dura JR,Speicher CE,et al.Spousal caregivers of dementia victims:longitudinal changes in immunity and health〔J〕.Psychosom Med,1991;53:345-62.
12 Glaser R,Kiecolt-Glaser JK.Chronic stress modulates the virus-specific immune response to latent hepes simplex virus type 1〔J〕.Ann Behav Med,1997;19(2):78-82.
13 King AC,Oka RK,Young DR.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and heart rate responses to the stress of work and caregiving in older women〔J〕.J Gerontol A Biol Sci Med Sci,1994;49(6):239-45.
14 Kiecolt-Glaser JK,Marucha PT,Malarkey WB,et al.Slowing of wound healing by psychological stress〔J〕.Lancet,1995;346(8984):1194-6.
15 Shaw WS,Patterson TL,Semple SJ,et al.Longitudinal analysis of multi-ple indicators of health decline among spousal caregivers〔J〕.Ann Behav Med,1997;19(1):101-9.
16 孟慶慧,陳玉芳,張 梅.居家癡呆患者照顧者的健康狀況分析〔J〕. 中國全科學,2007;10(1):47-8.
17 Schulz R,Beach SR.Caregiving as a risk factor for mortality:the Caregiver Health Effects Study〔J〕.JAMA,1999;282(23):2215-9.
18 Claudia Cooper,Cornelius Katona,Martin Orrell,et al.Coping strategies and anxiety in caregivers of people with Alzheimer's disease:The LASER-AD study〔J〕.J Affect Disorders,2009;90(1):15-20.
19 Souêtre E,Thwaites RM,Yeardley HL.Economic impact of Alzheimer's disease in the United Kingdom.Cost of care and disease severity for noninstitutionalized patients with Alzheimer disease〔J〕.Brit J Psychiat,1999;174(1):51-5.
20 張少茹,李 寧,張銀萍.老年癡呆照顧者的困擾與生活質量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4;20(7):58-9.
21 Thomas P,Lalloue F,Preux PM,et al.Dementia patients caregivers'quality of life:The PIXEL Study〔J〕.Int J Geriatr Psych,2006;21(1):50-6.
22 Alzheimer's Foundation of America(美國阿爾茨海默病基金會網站).http://www.alzfdn.org.
23 Family Caregiving101(家庭照顧101組織)http://www.familycaregiving101.org.
24 Alzheimer's Association(美國阿爾茨海默病聯盟網站).http://www.alz.org/carefinder/index.asp.
25 Alzheimer's Association(美國阿爾茨海默病聯盟網站).http://www.alz.org/we_can_help_local_chapters_wch.asp.
26 WHO報告.A Long-Term Care Futures Tool-Kit:30.
27 National Family Caregivers Association(美國家庭照顧者聯盟).http://www.thefamilycaregiver.org.
28 WHO報告.Lessons for Long-Term Care Policy:20.
29 王振英,呂應春,張朝輝,等.老年癡呆照顧者的應付方式及其行為干預效果評價〔J〕.新鄉醫學院學報,2007;24(5):439-40.
30 中國阿爾茨海默病及其相關疾病網.http://www.caad.org.cn/n1044484/n1065028/39115.html.
31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http://www.gov.cn/jrzg/2008-12/05/content_1169820.html.
32 王 沖,李志新.老年癡呆照顧者的心理狀況分析及干預〔C〕.中華護理學會全國精神科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2009:268-70.
33 魏秀紅,李秀艷,戰同霞.護理隊伍對老年癡呆病人居家照顧者情緒的影響〔J〕.臨床心理衛生,2007;21(8):556.
34 香港老年癡呆癥協會.http://www.hkada.org.hk.
35 Alma Au,Sapphire Li,Kristy Lee,et al.The Coping with Caregiving Group Program for Chinese Caregivers of Patients with Alzheimer's Disease in Hong Kong〔J〕.Patient Educ Couns,2010;78(2):25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