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洋
沈陽軍區總醫院北陵臨床部軟傷三科,遼寧 沈陽 110031
排尿困難是腰椎問盤突出癥術后的常見并發癥之一,其發生率高達38%~52%[1],主要受患者術后需絕對臥床、傷口疼痛、麻醉、個體差異及心理等因素的影響。我科在2005年2月至2009年1月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手術患者進行圍手術期的護理干預,有效的減少了患者術后排尿困難的發生,效果滿意,現總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科治療的行腰椎間盤突出癥手術患者104例,隨機分成對照組和干預組各52例。對照組男34例,女18例,平均年齡(45.6±3.2)歲。干預組男32例,女20例,平均年齡(44.5±2.9)歲。所有患者均采用硬膜外麻醉及應用了自控鎮痛泵。兩組在年齡、性別、病情、麻醉方式、手術方式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的護理方法:向患者介紹疾病的知識,術前1d讓患者練習臥床排尿,術后發生排尿困難時按護理常規開展護理。干預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采取護理干預:①健康教育:通過語言交流及多媒體向患者及家屬進行宣傳,使其了解手術的的方法、必要性及相關注意事項。使患者了解術后發生排尿困難的預防方法;②心理護理:術前應于患者進行溝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疏導患者的焦慮、緊張情緒,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以最佳的心態接受手術治療;③訓練患者臥床排尿習慣:術前3天開始對患者進行床上排尿練習,每天至少訓練6次以上,同時對患者的訓練過程進行指導和訓練效果進行檢查,直至患者感到臥床排尿自然、順暢、舒適為止[2]。術后動員患者盡早排尿,如果發生排尿困難則采取誘導措施促進排尿,如:保持病房安靜、給予適當按摩、聽流水聲、應用開塞露塞肛,待排便同時排尿。
1.3 評價方法 有效:術后60min內自行排尿者;無效:術后60rnin后不能排尿者而采用導尿。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組 52例,有效 48例,無效 4例,有效率為92.3%;對照組52例,有效37例,無效15例,有效率73.1%。兩組有效率比較χ2=7.792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腰椎間盤突出癥術后患者引起排尿困難的主要原因與患者不習慣臥床排尿、使用鎮痛泵、麻醉、切口疼痛等有關[3]。腰椎間盤突出癥術后常要求臥床休息2~3d,部分患者常不習慣在床上大小便,也有部分患者因害羞而不敢在病床上大小便,從而產生排尿困難。使用自控鎮痛泵中含有嗎啡,而嗎啡會增加膀胱、輸尿管的興奮作用,引起膀胱括約肌、尿道平滑肌痙攣,從而導致排尿困難[4]。硬膜外麻醉可導致患者排尿反射受抑制。因術后病人的手術切口位于腰骶部,使用傳統的便盆容易引起切口疼痛,導致病人心理緊張、產生恐懼感,反射性地引起膀胱括約肌、尿道平滑肌收縮或痙攣,出現排尿困難。
減少排尿困難的有效措施是術后盡早動員患者排尿。研究表明,最佳排尿時間為術后3~6h。因此,向患者及家屬反復交待術前訓練排尿的重要性,解釋訓練排尿的目的,消除患者恐懼、羞澀情緒,使患者術前床上排尿自然。術后可有效提高患者自行排尿的有效率。對于使用止痛泵患者,在術后返回病房即先關閉鎮痛泵,延緩嗎啡對膀胱、輸尿管的興奮作用,待藥物作用逐漸消失,排尿反射功能恢復正常后再使用鎮痛泵,可減少術后排尿困難的發生。對于女性患者,采用改良的接尿器可避免傳統便盆接尿引起的疼痛刺激,從而減少排尿困難發生。對于便秘壓迫尿道患者,適時通便能減輕患者排尿痛苦。采用開塞露灌腸既能軟化糞便,又能促進腸蠕動,減輕糞便對尿道的壓迫。既刺激膀胱后壁產生神經沖動,到達腰骶部排尿反射初級中樞和腦干、皮質排尿反射高級中樞,產生尿意。又刺激膀胱壁內感受器,部分傳到腰骶部排便中樞,部分傳到排尿中樞,在排便的同時排尿。
綜上所述,通過系統的健康教育、心理護理、訓練患者臥床排尿習慣等圍手術期護理干預措施,能有效地促進患者術后自行排尿,是預防和減少術后排尿困難的有效方法。
[1]丁紅梅.護理干預對腰椎間盤突出癥術后排尿困難的效果觀察[J].當代護士,2011,3(3):29-30.
[2]關碧.護理干預對預防腰椎間盤突出癥術后尿潴留的效果分析[J].醫學信息,2011,24(4):7.
[3]周琴,魏永紅.護理干預對女性腰椎間盤突出癥術后排尿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學,2010,11(8):101-102.
[4]金有豫,楊東旭.藥理學 [M].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