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作芬
山東省新泰市人民醫院,山東 新泰 271200
近年來,腹腔鏡手術治療婦科疾患很成功。而腹腔鏡手術體位多變,其手術體位護理尤其重要。合理安置手術體位是手術護士的基本功,手術體位的正確與否直接影響到手術的成敗。我院自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婦科腹腔鏡手術560例,本文所收集病例手術時間從30min~2h不等,經精心護理,無1例出現因體位固定不當引起的并發癥。現將手術體位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婦科腹腔鏡手術560例,年齡為12~65歲,平均為50歲。其中腹腔鏡下陰式子宮切除術215例,不孕癥求孕22例,子宮內膜癌廣泛全子宮切除加淋巴清掃5例,上述手術均安置截石位,還要結合實際使用頭低足高位,卵巢囊腫摘除137例,子宮肌瘤挖除55例,宮外孕71例,一般安置仰臥位,結合頭低足高位或頭高足低位。
2.1 截石位 截石位在婦科會陰手術中常用,腹腔鏡下全子宮切除術、陰式全子宮切除術及子宮內膜癌廣泛全宮切除術、淋巴清掃、不孕癥時都應用此體位,并要配合使用頭低足高位,故生理影響大,而且截石位又是最易引起操作及并發癥的體位。
2.2 仰臥位 平臥位在婦科腹腔鏡手術中也較常用,腹腔鏡下子宮肌瘤挖除、宮外孕、卵巢瘤,均應用此體位,并結合使用頭低足高位或頭高足低位,此體位對病人的生理基本無干擾。對較長時間合并心功能不全病人有一定危險性。
2.3 頭高足低位 病人仰臥于手術臺,通常置頭高足低10°~20°,可防止小腸和結腸膨出盆腔,減少氣腹后腹腔盲目穿刺時的并發癥,此體位在婦科腹腔鏡手術中只用于輔助體位,時間較短,對病人生理干擾較小,回心血量減少,心臟負荷降低。
2.4 頭低足高位 病人仰臥垂頭10°~20°,有時為了手術野開闊,需要頭低30°,此體位常用于下腹部腹腔鏡手術,婦科全子宮切除術等,由于過度或長時間垂頭傾斜、病人年齡、血管內容量狀況、有無心臟疾患伴隨麻醉藥物和通氣技巧的不同對病人生理干擾甚大,會引起明顯的心血管功能改變,尤其在CO2氣腹后,并可引起頭頸部充血,眼內壓和顱內壓增加,同時又可導致消化液的返流
3.1 對仰臥手術病人應保持床單平整無皺褶,病人仰臥于手術臺上,自然放松,膝下安置軟枕,棉墊墊高20°,使膝和髂部適當屈曲,有利于腹壁肌肉放松。
3.2 截石位的護理
3.2.1 擺截石位應由2名護士同時進行,將患者雙腿放于腿托上,腿托應托小腿處與小腿平行,并于腿托上墊個棉墊。高度以病人仰臥時屈髂時高度相等,動作應輕,否則易損傷骶髂關節
3.2.2 膝關節彎曲度在90°~100°,過小易壓傷摑窩血管及神經并提醒醫生切勿將手或器械放在病人膝部。
3.2.3 臀部用一長軟墊抬高,使坐骨結節超出手術臺面5~6cm,雙腿分開程度適宜約80~90°,分開過大腓骨小頭壓在腿托上,易致腓總神經損傷,過小不利于手術操作。
3.2.4 腿托支腳架約2個關節在擺好體位后,要固定牢,術中隨時觀察,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3.2.5 頭低位合并截石位時功能殘氣量明顯減少,以致引起術后動脈血氧降低,如果麻醉未做氣管插管機械通氣,護士應注意手術病人的氧氣供給。
4.1 手術室護士術前要訪視患者,耐心向患者講解腹腔鏡手術目的、方法,尤其重點說明術前禁飲食的重要性、麻醉方式及如何配合麻醉和手術。并向患者介紹手術體位對手術的必要性,正確評估患者,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減輕患者對手術的擔憂和恐懼感,為手術創造良好的條件。
4.2 術前要全面了解患者,如雙下肢活動情況,以免引起術后不必要的護理糾紛。
4.3 術后要逐側、緩慢放下雙下肢,并監測血壓、體溫、脈搏等生命體征,常規定時按摩雙下肢肌肉,避免靜脈血栓的形成。
4.4 體位安置應嚴格按照操作規程,床單元要平整無皺褶。上肢輸液時,外展不可超過90°,手術者及助手不能倚靠在外展的手臂上,并注意外展手臂的保暖,否則可損傷臂叢神經。在擺放截石位時注意將雙下肢擺放高度一致,以患者腘窩的自然彎曲下垂為準,雙腿分開適度,安置體位時注意患者是否舒適,術中巡回護士隨時注意病人有無異常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正確的手術體位是手術進行的必要條件,無論擺放何種手術體位,既要符合手術操作的需要充分暴露手術視野,又要使患者在術中處于盡可能舒適的位置。除患者個體缺陷因素外,安放體位時應使頭與軀干成一直線,擺放體位時應考慮手術過程中人體各系統的適應能力和各部位所能承受的壓力,盡量減少患者痛苦。因此,巡回護士對婦科各種手術體位對各系統的影響應做到心中有數,并能熟悉手術步驟,關注手術進程,及時調整體位,協助醫師共同完成手術,切實做到預防在先,防患于未然。同時應以高度的責任心和溫馨的愛心對待患者,使其免受心理和生理上的傷害,順利完成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