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麗 胡海濤
黑龍江省大慶市食品藥品檢測中心,黑龍江 大慶 163316
幾種品名相近中藥材的區分方法
李麗麗 胡海濤
黑龍江省大慶市食品藥品檢測中心,黑龍江 大慶 163316
目的:綜述幾種品名相近中藥材的區分方法。方法:通過性狀,藥用部位,炮制方法,性味歸經,功能主治等方面加以區別。結論:運用上述方法我們將這些藥材和品名界定清楚,確保用藥安全和有效。
中藥材;白附子和附子;半夏和水半夏;天然牛黃、人工牛黃、假牛黃;生地黃和熟地黃;區分方法
一些中藥材其別名或習稱常易混淆不清,從而導致某些藥材供應商供貨、藥劑人員收貨和臨床醫師用藥張冠李戴,影響治療效果。為此,我們有必要將這些藥材和品名界定清楚,確保用藥安全和有效。
白附子是天南星科獨角蓮的塊莖,是法定的藥名,習稱禹白附。由于歷代本草所用的白附子均為今之關白附,故有些地區習慣用毛茛科植物黃花烏頭的塊根,又稱關白附,作為白附子用。兩者都有毒性,但關白附的毒性很大,不應與禹白附混用。附子 (白附片)是毛茛科植物烏頭的子根,又稱泥附子,有毒,需加工后以供藥用,按炮制方法的不同可分為鹽附子、黑順片、白附片、淡附片和炮附片。經炮制的烏頭母根,則稱為川烏。烏頭的子根是從母根生出的塊根。李時珍曰:“天雄乃種附子而生出或變出,其形長而不生子,故曰天雄”。所以,用附子炮制的白附片又稱天雄片,現在最常用的是白附片和黑順片,統稱為熟附片。雖其加工方法不同,名稱有別,但效用無甚差異。二者名稱相近,常易混淆,但它們的功效迥異,前者有燥濕化痰、祛風止痙和解毒散結的作用,臨床上用于風痰壅盛、口眼歪斜及瘰疬痰核;而后者有回陽救逆、補火助陽、逐風寒濕邪的功效,臨床上用于亡陽證、陽虛證及痹痛。白附子的炮制品飲片橫截切片呈圓形或類圓形,縱切面則是橢圓形,顏色呈深棕色;附子的加工品均為縱切片,所以其形狀都呈倒三角錐形,多數飲片的邊緣可見一突起的支根痕,俗稱“釘角”。
半夏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塊莖,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消腫止痛、解毒抗癌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療痰多咳喘、嘔吐反胃、胸脘痞悶、梅核氣及癰腫痰核等癥。
水半夏為天南星科植物戟葉犁頭尖的干燥塊莖,其藥材正名為犁頭尖,分布于廣西、廣東、貴州、云南、福建、江西、湖南等省區。該藥原為南方民間用藥,有散瘀、止血、消腫、解毒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療跌打損傷、外傷出血、乳癰、疔瘡、瘰疬、疥癬及毒蛇咬傷等癥。
牛黃是牛科動物干燥的膽結石。具有清心解毒,開竅豁痰,息風定驚的功能。常用于治療熱病神昏,中風痰迷,驚厥抽搐,咽喉腫痛,口生瘡,癰腫疔瘡等癥。真牛黃:多呈卵形,類球形或三角形,直徑1~3厘米。表面金黃至棕黃,深淺不一,質較細膩而有光澤,有的外部掛有一層黑色光亮的薄膜,習稱“烏金衣”,有的粗糙,有裂紋。體輕,質松脆,易分層剝離,斷面色較淺,可見緊密細膩的同心層紋。氣清香,味苦后甜,有時顯清香涼感。取本品少量,加清水調和涂于指甲上,能染面黃色,習稱“掛甲”。人工牛黃:多為土黃或淺黃疏松粉末狀,味苦或略腥,無清涼感。假牛黃:一種是用某些中藥仿制的,外形相似,質實,斷面層紋少,無清香氣及清涼感,味微苦,一種是用黃連素粉偽造,呈粉末狀,味苦,無腥氣。
生地、熟地均來源于玄參科植物地黃的干燥根,為同一藥物的不同加工品。生地為鮮品的干燥品;熟地為生地的蒸制品。二者均能滋陰生津,治陰虛津虧諸癥。生地長于涼血,熟地長于補血。生地黃苦寒清熱,甘寒質潤養陰,為清涼滋潤之品,擅長于滋陰清熱涼血。功效清熱涼血,養陰生津,潤腸。主要用于瘟病熱入營血癥;血熱妄行吐血、衄血、尿血、崩漏下血等諸出血癥;還治熱病后期傷陰,陰虛發熱,內熱消渴的陰虛癥;對于陰虛腸躁便秘可引起增水行舟的作用。因本藥寒滑膩滯,脾虛食少便溏及溫滯中滿者忌用。熟地黃味甘微溫質潤,入肝腎二經,既善補血滋陰,又能補精益髓,主治一切血虛陰虧精少之癥。主要功能養血滋陰、補精益髓,用于血虛萎黃、眩暈、心悸、月經不調、崩漏及腎陰不足的潮熱、盜汗、遺精、消渴等癥,還可治精血虧虛的腰酸、腳軟、頭昏眼花、耳聾耳鳴、須發早白等。因本藥性質滋膩,易礙消化,在使用時易與健胃藥和砂仁、陳皮等同用。脾胃氣滯,痰濕內阻的脘腹脹滿,食少便溏者忌服。
R282.5
A
1007-8517(2012)21-0034-01
2012.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