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聯喜 曾朝珠
1.四川省萬源市中心醫院,四川 萬源 636350;2.四川省萬源市中醫院,四川 萬源 636350
何首烏致藥物性肝炎1例報道
鄭聯喜1曾朝珠2
1.四川省萬源市中心醫院,四川 萬源 636350;2.四川省萬源市中醫院,四川 萬源 636350
隨著中草藥的廣泛應用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對中草藥的毒副作用及對肝臟損害的了解愈來愈多,中草藥導致的藥源性肝病也逐漸引人注目。現將我們收治的1例因何首烏所致藥物性肝炎診治資料總結分析如下。
何首烏;肝炎;藥物性;不良反應
患者祝××,女,52歲。因乏力、納差、惡心嘔吐伴黃疸3天于2009年11月18日入院。患者平素體健,2009年11月因白發、脫發在超市自購何首烏合劑 (含制何首烏、當歸、白芍、黨參、枸杞等)泡水飲用,每日約10克左右,服藥2周后患者出現乏力、納差、惡心、皮膚輕度黃染未引起重視,而繼續服用。三日后皮膚黃染加重,尿黃如濃茶色,惡心嘔吐,立即住院治療。入院查體:生命體征平穩,心肺功能正常,皮膚、鞏膜深度黃染,肝脾未捫及,腹部無壓痛及反跳痛。詢問病史患者于1年前曾在農貿市場自購生何首烏,切片涼干泡水飲用,每日約10克左右。服用2周后,全身皮膚及鞏膜出現黃染,查肝功ALT1000U/L以上。華西醫科大學以“藥物性肝炎”收入住院治療,治愈出院。患者不飲酒,不抽煙。肝功能:TBil 188.10 μmol/L, DBil 132.9 μmol/L, ALT39.7U/L,AST657.8U/L, AST/ALT15.56, GGT104.6U/L, ALP442 U/L,余均正常。彩超提示:膽囊息肉。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的血清學標志物均為陰性。診斷:何首烏致藥物性肝炎。入院后經對癥、保肝及中藥清熱、利濕、退黃等綜合治療。2周后黃疸消退,1月后肝功能恢復正常。
何首烏為蓼科植物何首烏的干燥塊根,其性味苦、甘、澀、微溫,入肝、腎經。《本草綱目》載首烏有“養血益肝,固精益腎,健筋骨,烏髭發,悅顏色,為滋補良藥,不寒不燥,功在地黃、天門冬諸藥之上”。是中醫滋補肝腎常用中藥之一。臨床應用有生用和制用兩種。生用主要用于潤腸通便,解瘡毒;制用長于補肝腎,益精血,主要用于治療肝腎精虧血虛所致的頭暈目眩、須發早白、腰膝酸軟及遺精等。據現代藥理研究表明,何首烏有抗衰老、調節免疫、降血脂、防治動脈粥樣硬化、增加腸蠕動、降血糖、興奮腎上腺皮質功能和保肝等作用[1]。對白發、脫發、神經衰弱、瘡腫等有較好的治療效果。為歷代食家、醫家所推崇,民間習慣用來當作食物滋補身體、強壯體質。
據英媒體近一年來的報道,英國藥品與健康管理局(MHRA)調查發現因服何首烏而致“肝損傷”高達7例,最嚴重的死于肝衰竭。近年來,在國內因使用何首烏或含何首烏的中藥制劑在臨床上應用引發的肝損害屢見報道[2],亦有報道服用首烏導致家族性肝損傷的報道[3]。主要癥狀多為乏力、惡心、嘔吐、厭油膩,轉氨酶升高,肝臟不同程度受損,給予飲食治療和保肝、退黃等對癥治療,休息一段時間后多數患者能很快恢復正常。少數癥狀輕者,停服何首烏,休息后肝功能亦能自行恢復[4]。這些報道與歷代本草記載的首烏益肝作用不符,除應考慮特異性體質因素外,不能排除其致肝損害的普遍性。
藥理分析表明,何首烏含蒽醌類化合物,主要有大黃酚和大黃素,其次為大黃酸 (炙品不代含大黃酸)、大黃素甲醚、和大黃蒽醌酮、淀粉、粗脂肪、卵磷脂等。除蒽醌類對胃腸產生刺激作用,出現腹瀉、腹痛、腸鳴、惡心、嘔吐等癥狀外,其它作用機理,尤其是肝損害機理尚不明確,并且與傳統的首烏益肝補腎功能相悖,應引起臨床足夠重視。建議在使用何首烏及其復方制劑用于治療慢性肝炎、肝纖維化時,或長期服用何首烏及其制劑時,應充分考慮肝毒性,密切觀察肝功能變化,以免造成不應有的損害。加強何首烏不良反應監測,對指導臨床安全用藥具有十分重要意義。
[1]高學敏.中藥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1744.
[2]周祥慧,邱雄.中藥何首烏所致藥物性肝炎11例臨床分析[J].川北醫學院學報,2005,20(1):107.
[3]盛家琦.中藥何首烏所致家庭性急性肝損害1例[J].中華肝病雜志,1998,6(1):59.
[4]李宗華.何首烏致急性肝臟損害 [J].山東中醫雜志,1998,17(7).311.
R969.3
A
1007-8517(2012)21-0050-01
201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