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維珍 張美蘭
山西省忻州市人民醫院耳鼻喉科,山西忻州034000
曲安奈德注射液肌肉注射治療變應性鼻炎58例
畢維珍 張美蘭
山西省忻州市人民醫院耳鼻喉科,山西忻州034000
目的:探討曲安奈德注射液治療變應性鼻炎的遠期療效及優點。方法:采用曲安奈德注射液肌肉注射治療變應性鼻炎58例。結果:58例經隨訪1~2年,顯效50例(86.2%),好轉8例(13.7%),無效0例,有效率(包括顯效和好轉例數)為100%。結論:曲安奈德注射液肌肉注射治療變應性鼻炎操作簡單、精確、安全、療效可靠。
曲安奈德注射液;肌肉注射;變應性鼻炎
變應性鼻炎是常見的慢性變應性疾病之一,在美國影響到近10%的成人和高達40%比例的兒童人口。變應性鼻炎不危及生命,但卻能顯著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損害其注意力及工作和學習能力等。變應性鼻炎還常與許多共患疾病如鼻竇炎、哮喘和中耳炎等相關。若變應性鼻炎控制不良會使這些疾病惡化并明顯增加其發病率。因此,有效地治療變應性鼻炎具有積極的臨床意義。我科于2005年3月至2007年4月應用曲安奈德注射液肌肉注射治療變應性鼻炎58例,療效顯著,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按2004年變應性鼻炎蘭州會議診斷標準[1],選擇常年性具有典型的變應性鼻炎發作期患者共58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27例,年齡18~50歲。病程17~42個月,其中伴有支氣管哮喘2例。采用本法治療前,多數患者已多次接受其他抗過敏治療,效果不佳。
1.2 治療方法取合適體位,為患者進行遮擋,暴露注射部位,側臥位,上腿伸直,下腿彎曲,俯臥位足尖相對,足跟分開,也可取坐位或仰臥位。
1.2.1 選擇注射部位選擇肌肉較厚離神經、大血管較遠的部位。以臀大肌為最常用,其次為臀中肌、臀小肌及上臂三角肌、股外側肌。
①臀大肌注射部位定位法:
十字法:從臀裂頂點向左或右劃一水平線,然后從髂嵴最高點作一垂直平分線,將臀部分為四個象限,其外上象限,避開內角為注射區。
聯線法:取髂前上嵴和尾骨聯線的外上1/3處為注射區。
②上臂三角肌注射部位定位法:
在上臂的外側,肩峰下2~3橫指處。此處肌肉較薄,只能做小劑量注射。
③臀中肌、臀小肌注射部位定位法:
以食指尖和中指尖分別置于髂前上棘和髂嵴下緣處,使髂嵴食指、中指之間構成一個三角區域,食指和中指構成的角內為注射部位。
絡合碘常規消毒注射部位皮膚,直徑大于5cm,避開發炎、感染、硬結、疤痕、皮膚病、大血管和神經等處,核對患者及藥物。用5ml注射器抽取曲安奈德注射液2ml,排盡注射器內空氣,一手拇指、食指繃緊注射部位皮膚,垂直快速剌入肌肉內,進針針梗約2/3長,松開繃皮膚的手抽吸活塞,無回血即可緩慢推注藥液,干棉簽按壓穿剌處,迅速拔針,按壓片刻,再次核對患者及藥物。
一般注射后0.5~2.0h癥狀逐漸減輕并消失。連續2~3次,每次間隔3~6個月,或者根據患者的自覺癥狀有復發趨勢者繼續給予治療。治療期間停用其他一切治療措施。隨訪1年。
所有患者經一次注射后顯效50例(86%),好轉8例(14%),無效0例,有效率(包括顯效和好轉例數)為100.0%。2例伴有哮喘者其哮喘癥狀也消失。好轉的8例患者經第2次注射治療后全部顯效。隨診17個月,前7個月均無復發,7~17月18例復發,但癥狀較輕,經再次注射后癥狀消失。治療期間及治療后,未發現明顯不良反應。
變應性鼻炎對患者的生活質量有明顯的影響,并可使許多共患疾病惡化。避免接觸變應原雖可減少疾病發作率并降低癥狀嚴重程度,但由于難以完全做到這一點所以大多患者要使用藥物來控制相關癥狀。現有多種藥物選擇用來治療變應性鼻炎,包括鼻內皮質激素制劑、抗組胺藥物、減充血劑和色酮類藥物,全身用皮質激素、抗組胺藥物等。
我科曾采用鼻內鏡下鼻腔半導體激光點狀燒灼鼻腔黏膜組織等方法治療常年性變應性鼻炎,取得較好的效果[2]。但遠期療效不佳,故嘗試采用曲安奈德肌肉注射治療變應性鼻炎。
曲安奈德為人工合成的含氟長效腎上皮質激素藥物,具有糖皮質激素的一般作用,其抗炎、抗過敏作用較糖皮質激素更強,還已被證明可減少嗜酸性細胞浸潤及其存活,抑制細胞因子白介素-3、4、5、和13的表達,也能降低某些炎癥化學介質如組胺、類胰蛋白酶和白三烯等的釋放,明顯減少炎癥細胞對鼻黏膜的浸潤等。曲安奈德注射液進入體內1~2天后發揮最大效應,作用可持續2~3周。曲安奈德的抗炎作用強而持久,機制可能是短時間內大劑量給藥,降低了血管的通透性,減弱了腺體對膽堿能剌激的反應,并通過干預花生四烯酸的代謝,減少炎性介質的產生和釋放,抑制了細胞因子的產生,抑制了嗜酸性粒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向鼻黏膜的趨化和移行,故能較長時間地緩解癥狀,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需注意的是原發性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不宜用本法。老年患者常應用β阻斷劑和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治療合并癥,可誘發或加重變應性疾病癥狀。如果藥物療效不佳,解剖變異影響了功能和臨床療效,則應考慮手術治療。手術適應癥包括:①藥物治療無效的下鼻甲肥大;②鼻中隔解剖變異導致功能受損;③影響功能和美容的骨性解剖變異;④原發或繼發慢性鼻竇炎;⑤單側鼻息肉樣病變(后鼻孔息肉、孤立息肉和變應性真菌性鼻竇炎)或對藥物治療無效的雙側鼻息肉;⑥真菌性鼻竇疾病(真菌球或侵襲性鼻竇炎),或其他與變態反應無關的疾患(腦脊液鼻漏、內翻性乳頭狀瘤、韋格納肉芽腫等)。孕婦鼻生理功能在孕期會發生改變,孕期鼻炎常見,發病率約占所有孕婦的20%,其定義是懷孕期時鼻塞,而沒有呼吸道感染的征象和已知變應原因,癥狀在生產后2周內消失。由于多數藥物可通過胎盤,因而孕婦用藥應倍加謹慎。另外,考慮到發展中國家患者對藥物的經濟承受能力,以及不同國家間的文化差異,發展中國家治療變應性鼻炎的選擇有所區別,在選擇藥物時主要參考以下因素:①藥物的療效;②藥物的價格應能為多數患者承受;③藥物是否進入WHO必需藥品目錄(目前僅有氯苯那敏和倍氯米松);④常在慢性病程中出現急性癥狀時就診,難以維持長期治療。在具備良好培訓的醫生和高質量的變應原疫苗,且當地的相關變應原已經明確的國家,可以開展變應原特異性免疫治療。
[1]中華醫學會耳鼻咽喉科學分會,中華耳鼻咽喉科雜志編輯委員會.變應性鼻炎的診治原則和推薦方案(2004蘭州)[J].中華耳鼻咽喉科雜志,2005,40(3):166-167.
[2]李鵑,沈建中,龔靜蓉.鼻內鏡下半導體激光治療常年性變應性鼻炎[J].中國眼耳鼻喉科雜志,2005,5(4):251-251.
R765.21
A
1007-8517(2012)21-0091-02
201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