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 雅
(內蒙古興安盟醫院,137400)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醫療用藥的種類不斷更新,尤其是西藥的療效越來越好,但是其副作用也越來越兇猛。據統計,藥源性疾病的發病率上升到疾病發病率的第四位。而藥物大量使用導致副作用、抗藥性、依賴性等弊病,各國醫學界有識之士已提出由“白色治療”(藥物治療)向“綠色治療”(非藥物治療)轉變。中國古老的針灸、推拿、氣功、刮痧、食療等中醫傳統療法及少數民族醫學的自然療法——“綠色療法”走向了世界。
非藥物綠色療法是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并在全球推廣的一種自然的、安全的全科生物醫學療法。它從自然界、人體自身和生物學方向尋找治療疾病的方法,通過調動激發自身潛能,將人體潛在的自控力和調節力轉換為治病的能量去戰勝疾病,既補先天之氣,又補后天之本,整體調整、恢復和增強人體活力和免疫力,把體內有害物質排出體外,達到祛病延年的目的。
非藥物綠色療法的理論基礎是近代人提出的自然醫學,綠色療法從自然療法開始。
自然醫學是以自然哲學為基礎,認為人起源于自然、依賴于自然、發展于自然、歸結于自然,人與自然是統一的。自然醫學強調充分運用自然資源和自然方式,激發人體自身防御疾病的能力,增強人的正氣、達到養生、保健、康復疾病的目的。自然醫學重視人與自然的協調統一,天人合一,取法于自然,并創造了豐富多彩的自然療法。它對健康者而言是預防保健;對亞健康和患病者而言是調整平衡與康復疾病。因此,自然醫學是養生健體、防治疾病為一體,為人類心、身、靈全面健康服務的醫學體系,它是一門橫跨預防醫學、臨床醫學、康復醫學的綜合性應用學科。
蒙醫學認為,人是自然界中的一個成分,疾病與自然界有著密切的關系。所有人患病的根源與自然界的太過與不及相關,從中找出治病的因素,作為預防和治療疾病的依據。以“天人合一”學說解釋人體的生理病理變化。
現代自然醫學興起于美國。1920年,近代著名的自然醫學家盧斯特在紐約創立了美國第一所自然醫學院。1938年,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葉橘泉教授出版了《自然醫療》一書,他十分重視保護與調動人體的自然防病能力,以達到健康之目的。自然療法是自然醫學提倡的一種醫療方法,近年在歐美各國自然療法很受歡迎,各種以自然療法為主的門診診所和醫院也不少。我國現代自然醫學的先行者楊添洪女士,于1998年率先在遼寧撫順成立了自然健康推廣中心,實施和推廣了自然醫學的理念。2002年由聯合國世界和平基金會及世界自然醫學基金會倡議,提出“21世紀世界自然醫學促進與發展宣言”,旨在聯合國領導下建立世界自然醫學組織,大力發展自然醫學,建立現代醫學與自然醫學相結合的21世紀世界嶄新醫學體系。
蒙醫傳統療術是蒙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蒙古人所說的五療是多種傳統療術的統稱。蒙醫傳統療法是蒙古族廣大勞動人民勞動生產和聰明智慧的產物。蒙古族長期居住在寒冷北方高原地區,以狩獵、游牧為主要生活方式,人們很早就掌握并運用了熱敷、艾灸、埋沙療法(簡稱沙療)、羊屎熱敷法等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傳統療法,在幾千年繁衍生息的過程中逐一完善和發展。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四部醫典》中就有關于“蒙古灸”的記載。漢醫經典《黃帝內經·素問·異法方宜論》中火灸療法很早由北方傳入中原和雪域高原的記載。蒙醫傳統療術是在人類生產、生活的實踐中誕生并逐漸發展為系統理論指導的具有獨特操作規程的治療手段。
嬰兒一出生就知道呼吸、哭、吃,這是人之本能最重要的,是其“自然自愈本能”。兩千多年前,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所說的“病人的醫生就是病人的本能,醫生是幫助本能的”,本能就指“自然自愈本能”。因此,自然醫學的哲學觀認為,人體與生俱來就有“自然自愈能力”,即人體自身具有自我調節、自我修復、自我康復疾病的能力。人體天生的自愈系統主要是神經、內分泌和免疫系統共同構成,強大的自愈系統功能,保證人體細胞的正常新陳代謝,調節生理平衡,修復組織損傷,從而使人保持長久的健康。
通常隨著年齡增加,人體自愈能力逐漸下降,于是人體就會表現出各器官功能的失調,進而出現疾病癥狀。自然醫學強調活化人體細胞,細胞健康了,人體就健康;自然醫學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主張人類與大自然和諧,吃無污染的有機食品,飲用足量的健康好水,陽光和空氣是生命的動力,運動是健康之本,要保持良好的休息和睡眠,要避免或減少精神壓力,避免濫用藥物帶來的毒副作用。自然療法根據自然醫學的整體觀念,強調通過綜合自然療法激發人體自身防御疾病的能力,逐步恢復人體各系統的整體功能,最終達到身、心、靈全面健康的目的。
蒙醫理論的產生是遵循自然界氣候、季節等變化和規律總結出來的,如寒熱理論、五元學說等。是根據大宇宙、小人體的對立統一的規律來解釋和指導人體的生理病理變化。一年四季的往來,就是陰陽盛衰和進退的一種形式。隨著氣候的變化,人體內的陰陽相應的變化。如春季為陽氣初升,草木萌生季節,在體內則火元素所藏,楚斯、希拉所舍之肝木脈旺盛而運行之時,故脈搏細而跳動。冬季為陰氣上升,氣候寒冷,水土冰凍季節,在臟腑為水元素所藏,巴達干所舍之腎水脈旺盛而運行之時,故脈搏柔和而遲緩。
自然療法范圍廣泛,內容豐富,特別注意對亞健康人或患者的生活調節。現就其作用于人體的方式分為三大類:
1.應用各種自然因素直接作用于人體,獲得相應的效果。如空氣療法、光療法、溫泉療法、泥土療法、熱沙療法、芳香療法等。
2.通過人體局部或全身的運動,達到健身防病、療病的功效。如吞津療法、叩齒療法、散步療法、體操療法等。
3.選用某種自然因素或自然方式,在醫生操作和控制下作用于人體。①作用于人體局部。如針灸、推拿、按摩、刮痧、足浴等。②作用于人體全身。如飲食療法、營養療法、飲水療法、補氧療法、藥浴療法、斷食排毒療法等。③作用于人體精神。如睡眠療法、心理療法、笑療法等。
蒙醫傳統療法包括針刺、按摩、拔罐、灸療法、放血療法、刺絡拔罐、整骨術、腦震術、瑟布素療法、熏法、熱蒸法、皮療法、阿爾山療法(浴療)、藥浴、酸馬奶療法(策格)、油脂療法、泄瀉療法、灸療法、泥療、沙療、鹽療、安代舞療法等。
自然療法是以健康為核心,激發人體固有的自愈能力,動員機體自身的力量戰勝疾病,重點強調維持身體健康和預防疾病。
1.針對人體細胞病因治其本。
2.非藥物治療系統,無毒副作用。
3.調節人體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細胞,具有整體性。
4.結合西醫藥物治療,達到“標本兼治”、康復疾病目的。
5.防治結合,多病同治,效率高。
1.鮮明的民族特點。蒙醫各種療法與蒙古民族的生活特點密切相關。蒙古民族以游牧、狩獵為主要生活方式,以肉類、乳制品、馬奶酒、奶茶為主要飲食。蒙古民族發明了與居住區、自然環境、生活習俗相適應的傳統療法,并不斷發展和完善、應用至今。如利用禽獸等獵物的臟腑、器官及分泌物等進行治療疾病的傳統療法在蒙古族民間數不勝數。蒙醫傳統療法是一種蒙古民族生活、生產方式相適應的獨特的治療技術。蒙醫傳統療法不受時間、地點等條件限制,在牧區野外、城市鄉村均適用。特點為:①器具簡陋,易于掌握。②應用范圍廣。③治療見效快。④安全系數大,副作用小。
2.獨特的治療原則。①寒熱平調原則。②引病外除原則。③整體觀原則。
據WHO一項全球性調查結果表明,全世界有70%~75%的人處于亞健康狀態。進入21世紀,現代病嚴重威脅人類健康。多年來的實踐證明,現代醫療(西醫)在各種現代病面前顯得蒼白無力,現代病已不是單用常規的吃藥、打針、開刀所能奏效。由于現代醫療忽略了現代病的真正病因,忽略了人體與生俱來的“自然自愈”本能,引導人們走入“有病必須吃藥”的誤區,現在許多病人發現,自己藥愈吃愈多,“現代病”也越生越多。
1997年WHO提出要大力發展自然醫學,推廣各種自然療法。近來,現代自然醫學的觀念正逐漸被人們接受。人體天生有一個自然康復系統,當你得了病,人體可通過多種防御功能對付各種致病因素的侵襲。這是人之自然本能,醫生是幫助你的本能,激發和提高自然自愈能力,達到強身健體、治病目的。
蒙醫傳統療法就屬自然療法,它的理論、理念、療法種類有著很多相似之處,也有其獨有的民族特色。傳統療術是一門古老而新穎的學科。說它“古老”,它積累了幾千年的實踐經驗,包含著極為豐富的科學內容;說它“新穎”,它把長期以來流傳民間和分屬臨床各科的療法加以匯編,提到現代科學的角度進行綜合性研究,使它步入了嶄新的發展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