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銀芳
剖宮產并發癥426例臨床分析
李銀芳
目的 分析剖宮產分娩近期及遠期并發癥從而探討剖宮產的安全性。方法 將2009年9月~2010年9月昆山市第三人民醫院婦產科分娩產婦1169例分為兩組,A組為陰道分娩組(713例),B組為剖宮產組(456例),比較兩組產婦近期及遠期并發癥發生率。結果 剖宮產組的近期及遠期并發癥均明顯高于陰道分娩組,兩組產婦近期及遠期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嚴格掌握剖宮產手術指征,對無剖宮產適應證的產婦盡量建議經陰道分娩。
剖宮產;近期及遠期并發癥;發生率
剖宮產無疑是解決難產、處理高危妊娠的重要措施,隨著剖宮產技術的提高,安全性也進一步提高,但仍存在各種近期及遠期的并發癥,對新生兒及產婦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損傷,故術前應作出正確的評估,嚴格把握剖宮產指征。現將1169例分娩產婦的臨床資料分析如下,比較剖宮產分娩與陰道分娩近期及遠期并發癥發生的差異。
1.1 臨床資料 2009年9月~2010年9月昆山市第三人民醫院婦產科分娩產婦1169例,其中陰道分娩713例,剖宮產分娩456例,剖宮產率39%,產婦年齡20~38歲。
1.2 方法 對1169例產婦分為兩組,A組為陰道分娩組(713例),B組為剖宮產組(456例),將兩組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電話隨訪術后遠期并發癥,統計各類并發癥的例數及發生率,結果進行比較。
1.3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錄入采用SPSS11.5軟件進行處理,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近期常見并發癥有產后出血(包括晚期產后出血)、切口愈合不良、產褥病率、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新生兒肺炎等。陰道分娩組發生43例,發生率6.03%,剖宮產組發生138例,發生率30.26%,兩組產婦近期并發癥發生率比較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近期并發癥發生率比較[n(%)]
2.2 遠期常見并發癥有月經失調、腰骶部酸痛、盆腔粘連、子宮內膜異位癥(包括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癥及腹壁切口子宮內膜異位癥)等。陰道分娩組發生6例,發生率0.82%,剖宮產組發生288例,發生率78.95%,兩組產婦遠期并發癥發生率比較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兩組產婦近期并發癥發生率比較[n(%)]
3.1 剖宮產近期并發癥中以產后出血較為常見,包括近期出血及晚期出血。近期出血的主要原因為子宮收縮乏力,剖宮產手術切口處于子宮下段,肌層菲薄,收縮力弱,血竇開放,出血增多,若胎盤附著于子宮前壁,切口處常血管縱橫交錯,血管斷裂,增加出血;晚期產后出血的主要原因為子宮切口愈合不良,常見于子宮下段切口過低或縫合不當。有資料顯示剖宮產后出血發生率為15.26%,是陰道分娩產后出血發生率7.5%的兩倍[1],我院剖宮產產后出血率為6.80%,較陰道分娩產后出血率1.12%明顯低。
3.2 剖宮產在高危產科中降低了圍產兒病死率,但盲目的剖宮產非但不能降低圍產兒病死率,反而會增加[2]。近年來,因社會因素剖宮產數逐年增多,選擇性剖宮產無宮縮,胎兒頭胸壁未受擠壓,新生兒出生后受刺激促使肺呼吸,容易導致羊水及胎糞的吸入,導致新生兒呼吸障礙,出現特發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若肺泡內殘留液體過多,可能導致新生兒濕肺,而陰道分娩者抬頭及胸腹壁經產道擠壓,可減少羊水及胎糞的吸入,從而減少吸入性肺炎的發生。有資料顯示,剖宮產的圍產兒RDS發生率是陰道產者2倍[1]。我院剖宮產的新生兒RDS發生率較陰道分娩者明顯升高。
3.3 剖宮產遠期并發癥近年來引起人們的高度關注,剖宮產后月經失調、慢性盆腔痛、盆腔粘連、麻醉后腰骶部酸痛已成為不爭的事實,本研究也充分證實了這一觀點。同時子宮內膜異位癥發生率逐年增加,特別是腹部切口處子宮內膜異位癥。2006年有資料報道剖宮產術后引起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發生率為0.03%~0.47%[2],2009年報道剖宮產術后腹部切口處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發生率為0.03%~1.7%[1]。我院剖宮產組術后的5例子宮內膜異位癥中3例為卵巢子宮內膜異位癥,2例為腹部切口處子宮內膜異位癥,發生原因可能為子宮內膜碎片直接種植生長所致。子宮內膜異位癥出現癥狀需術后6個月~5年,本研究尚未滿5年,故其發生率有待進一步更新。
不可否認剖宮產的出現體現了醫療技術水平的提高,在難產及高危產科中大大的降低了孕產婦及新生兒的病死率。近年來隨著剖宮產技術水平的成熟,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計劃生育政策等各方面的原因,大家對剖宮產的認識進入了一個誤區,認為剖宮產對新生兒及產婦均是安全的,且能減少產時的恐懼、陣痛,輕松的完成分娩過程。國內大部分醫院的剖宮產率為40%左右,我院與之基本相符,少數超過60%,而在一些發達國家剖宮產率一直穩定在5%~20%[3]。近年來的研究均表明剖宮產有著各種近期及遠期的并發癥,對母子的不利影響遠遠大于自然分娩,產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是自然分娩的10~20倍[4]。對此醫務人員應引起足夠的重視,嚴格把握剖宮產指征,盡量避免無指征剖宮產術。
[1] 張永軍.剖宮產的近期和遠期并發癥[J].中國社區醫師,2009,11(1):39.
[2] 朱新麗,許麗晶.剖宮產并發癥的探討[J].中華現代婦產科雜志,2006,3(12):1130.
[3] Malloy MH.Impact of cesarean section on neonatal moltality rates among very preterm .infants in the United States,2000-2003[J].Pediatrics,2008,122(2):285-292.
[4] 劉翠平,楊玉琴.順產與剖宮產對母嬰的影響[J].當代醫學,2011,17(25):107-108.
10.3969/j.issn.1009-4393.2012.25.062
215316 江蘇省昆山市第三人民醫院婦產科(李銀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