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寒冰
(浙江省公安廳,浙江 杭州 310009)
論構建“又多又好”執法辦案工作體系
□葉寒冰
(浙江省公安廳,浙江 杭州 310009)
公安機關是國家的執法機關,忠于職守,勤于執法,善于辦案,是公安機關的本職本份。構建“又多又好”執法辦案工作體系,是執法水平新提升所趨、執法工作新形勢所迫、執法辦案新要求所需。因此,通過完善考核機制激勵民警“想辦案”,通過科學設定目標引導民警“多辦案”,通過深化內外監督促使民警“辦好案”,通過強化教育培訓保證民警“能辦案”,自然成為我省公安執法規范化建設的最大議題和基本載體。
公安工作;執法規范化;執法辦案;工作體系;“又多又好”;浙江
多年來,在省公安廳黨委的高度重視下,在廳主要領導的有力主抓下,浙江公安法制工作或執法規范化建設工作成果有目共睹,贏得了全國公安戰線的一致贊譽。然而,這是一項只有起點和過程而沒有終點的工作,是一塊只有更好和好上加好而沒有最好的獎牌。在年初召開的全省公安工作會議上,中共浙江省委常委、省公安廳廳長劉力偉同志將今年全省公安工作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精辟概括為:要牢牢把握經濟社會發展穩中求進的總基調,緊緊圍繞為黨的十八大和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勝利召開創造和諧穩定社會環境的總目標,堅決防止發生影響國家安全和政治穩定的重大事件、堅決防止發生嚴重暴力恐怖事件、堅決防止發生造成重大影響的群體性事件、堅決防止發生社會反映強烈的重大惡性案件和治安災害事故的總任務。要求把握“總基調”、圍繞“總目標”、實現“總任務”。省公安廳黨委副書記、副廳長張景華同志在主題報告中明確提出了要“堅持規范執法,不斷提升公安隊伍公信力”,要“多破案、快破案、辦好案”,要“積極培育具有浙江特色的執法規范化標準體系”的專門工作要求。
根據新的任務和新的要求,當前如何保持我省公安法制建設好的發展勢頭,研究并進一步提出我省公安執法工作新舉措、新載體,力促公安法制工作邁出新步伐、跨上新臺階,這是筆者近段時間一直在認真思考的問題。根據自己多年來主管市地公安機關全面執法工作的經驗,結合前期的調研和思考,筆者認為當前和今后幾年的全省公安法制工作,就是要緊緊圍繞構建“又多又好”執法辦案工作體系來展開。概括地說,就是要通過完善考核機制,激勵民警“想辦案”;通過科學設定目標,引導民警“多辦案”;通過深化內外監督,促使民警“辦好案”;通過強化教育培訓,保證民警“能辦案”。
本文主要分為“又多又好”執法辦案工作體系的提出原因和建設構想兩個部分來進行論述。
提出構建這樣一個新的執法辦案工作體系,主要是基于以下三個方面的考慮。
(一)執法水平新提升所趨。自2008年9月公安部部署開展“三項建設”以來,公安法制工作主要圍繞執法規范化建設展開。對于執法規范化建設,省公安廳黨委高度重視,廳主要領導親力親為,各級公安機關黨委堅決執行廳黨委的決策部署,公安法制部門具體承擔了組織、規劃、協調、推動的職能,各部門、各警種也都積極參與,齊抓共管。全省公安機關按照“全警種、全建制、全要素推進”的思路和“強勢推進、強力督導、強制入軌”的要求,堅持“實戰、實用、實效”的根本導向,以功能區改造為突破口,同時開展執法主體、執法制度、執法監督和執法信息化等各個要素建設,軟硬并舉、內外兼修,全面、均衡、協調地推進執法規范化建設,建立了順應社會發展和群眾期盼的執法新秩序,帶來了政風行風新氣象,初步走出了一條符合浙江公安實際的執法規范化建設新路子,得到了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通過三年的努力,執法規范化建設的成效已經日益凸現,全省公安機關在批捕率、移送起訴率、退查率等主要刑事執法指標繼續保持較好水平的同時,新受理行政復議案件、人民法院新受理公安行政訴訟案件、公安信訪初信初訪案件及其相應的撤變率和敗訴率同比逐年下降,各項主要的公安執法工作指標始終位居全國前列。省公安廳連續多年被評為全省依法行政考核和“法治浙江”建設先進單位,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和對公安工作的滿意度穩步提高。繼在公安部“三考”中取得全國第一的好成績后,2011年我省又在全國執法規范化建設檢查考評中奪冠。
但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當前取得的成效還是初級的、階段性的,也是動態的;公安執法工作離黨、國家、人民和法律的要求還有不少差距,各種執法問題還在不斷發生;法制工作本身也還存在諸多問題和不足,迫切需要我們下更大的功夫去研究去解決。公安機關是執法機關,離開了執法辦案,執法規范化建設乃至貫徹落實廳黨委提出的公安中心工作任務、維護國家政治和社會穩定職能的履行都無從談起。因此,構建“又多又好”執法辦案工作體系,是公安工作最基礎、最本質的要求,是不斷深化執法規范化建設的重要議題,是努力固化已有經驗做法并使之機制化、長效化的必然要求。
(二)執法工作新形勢所迫。2011年,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的一個重要標志性事件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可以說“有法可依”的問題已經基本解決。新時期、新階段,各方面的工作包括公安工作,都由原來主要依靠行政命令逐步向主要依靠法律規范轉變,由原來帶有臨時性、突擊性的領導方式向制度化、規范化、正規化轉變。任何一項政府工作,如果沒有相應的法律依據,就很難推動甚至無法推動。這是一個明顯的大趨勢,公安工作也是如此。在過去,領導說了定了或者發個文件,就可以做;而現在,哪些屬于違法行為、什么情況下可以限制人身自由、罰款數額可以提高到什么程度,既不是領導說了算數,也不是公安哪一級能決定的,必須由法律法規來加以規定。因此,今后法治建設的關鍵是要解決法律實施的問題,落實“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要求,切實解決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等社會反映強烈的問題,確保已有的各項法律制度得到全面正確有效地執行。共產黨要依法執政,人民政府要依法行政,公安機關的所有工作都要建立在嚴格依法辦事的基礎上,所有工作的推動和落實都需要一個先決條件,那就是要依法,都要在法制的軌道上運行。同時,在國內外諸多因素的交互影響下,當前治安形勢仍然復雜嚴峻,刑事案件將維持高位運行,群眾對安全感的需求很高?!叭罕娎鏌o小事”。國務委員、公安部部長孟建柱同志多次強調,大小案件都要辦,案件要應受盡受、應立盡立。省公安廳黨委進一步提出了“兩個最大”理念和“雙零”導向。在這樣的新形勢和新任務下,我們構建“又多又好”執法辦案工作體系,就是在依法的前提下,既追求案件的質量,“辦好案”,又按照“老百姓最痛恨什么犯罪就打擊什么犯罪,老百姓反映什么治安問題最強烈就整治什么問題”的原則,盡最大的努力,多辦案、快辦案,以最終實現社會安全、群眾滿意的目標。
(三)執法辦案新要求所需。隨著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進程快速推進,廣大人民群眾的法治意識和維權意識越來越強,法律監督、輿論監督、社會監督不斷增強,對執法工作的要求不斷提高。總的來講,就是要自覺遵循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即“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五個方面的基本內涵和要求。根據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要求,公安機關要牢固樹立“以人為本、執法為民”的執法思想,牢固確立“忠誠、為民、公正、廉潔”的人民警察核心價值觀。孟建柱部長在總結北京奧運安保、國慶60周年安保、上海世博安保和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等一系列重大執法實踐的經驗時,又進一步提出了“嚴格公正規范,理性平和文明”的執法理念。無論是執法為民的思想,還是人民警察核心價值觀和“十二字”的執法理念,都是新時期公安執法活動和公安民警基本行為的有力指引,也是整個公安機關執法辦案應當遵循的重要原則。比如,人民警察核心價值觀中的“忠誠”,就是人民警察的政治本色,是堅持黨的領導的直接體現;“為民”,就是人民警察的宗旨觀念,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賦予公安機關的根本使命;“公正”,就是人民警察的價值追求,是執法的終極目的;“廉潔”,就是人民警察的基本操守,該辦的事要辦,而且要講求效率,不能越權、濫權、謀私。
理念決定行動,但好的思想、理念也必須在行動中落實?!皥谭槊瘛?、“嚴格公正規范,理性平和文明”等執法理念和要求要真正落到實處,必須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讓民警自覺貫徹到執法過程的每個環節、每時每刻、一言一行。這也是構建“又多又好”執法辦案工作體系的動因和出發點。公安機關永葆“忠于黨、忠于國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完成好“鞏固共產黨執政地位、維護國家長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樂業、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政治和社會責任,盡心盡責,多辦案,辦好案,就是最簡單、最樸素而又最直接、最現實的表達和體現。
如何構建“又多又好”執法辦案工作體系,我認為要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
(一)激勵民警“想辦案”。“想辦案”是“多辦案”、“辦好案”的前提。辦案的主體是民警,只有充分發揮民警的主觀能動性,促使民警真心想辦案,才能實現“又多又好”的辦案目標。我省公安機關案件的受(立)數、破案數、打擊處理數等指標持續名列全國前茅,民警承擔的工作任務相當繁重,加上現在群眾對執法要求越來越高,執法環境越來越公開透明,內部執法監督和責任追究也越來越規范嚴格,基層民警對執法辦案普遍產生了畏難情緒,存在著怕辦案、怕值班、怕出警、怕投訴的“四怕”現象,甚至認為“多辦案多出錯,少辦案少出錯”,實際執法中推諉扯皮、案件久拖不立、久拖不決、不積極作為甚至不作為等問題屢有發生。要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強調從嚴治警,強調嚴格要求、嚴格監督、嚴格責任是一個方面。這方面我們已經做得比較多,對民警提出的要求不能說不高,力度也不能說不大。這些雖然必要,但光靠增加壓力是不夠的,必須在人的自身和內心世界做文章、下功夫,研究如何激發出人的潛能、如何發揮好人的主觀能動性等問題。
劉力偉廳長在全省公安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從嚴治警,從優待警”相結合,在抓好從嚴治警的同時,更要抓好抓實從優待警工作。就執法辦案領域的從優待警工作而言,在當前思想負擔和工作任務雙重壓力下,要促使民警想辦案,除了嚴格執法辦案要求,同時還要重視確定正確導向、創造必要條件、營造良好的執法環境和工作氛圍,使民警保持飽滿的精神、旺盛的斗志,主動擔當、嚴格執法、快樂工作、幸福生活。一要通過有效的教育引導使正確的執法思想內植于心。要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為契機,大力推動公安機關的法治文化建設,組織開展好“三訪三評”深化“大走訪”活動、人民警察核心價值觀教育實踐活動,通過警營文化潛移默化,通過先進典型示范引領,增強“執法為民”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讓每個民警都十分明白執法辦案是“飯碗”、“執法為民”是天職,從而激發民警執法的自覺性、積極性、能動性和創造性。二要通過完善執法標準體系為民警減負增效。執法標準體系建設,要真正從基層執法需要的角度,想基層所想,急基層所急,做基層所需,關鍵要為基層執法解決實際問題。如杭州市公安局的“杭標”體系建設,值得各地學習借鑒。今后在制定更多的執法規范時,就不能僅僅以設置更多的框框為出發點,而是要讓基層民警拿來就可用,用起來很順手,既符合法律規定,又不會增加很多負擔,并可有效解決隨意執法、粗放執法、執法公信力不高等頑癥問題,防止執法追責情形發生。這樣民警心里就有底了,工作就會更主動、更高效。同時,要十分注重民警的執法維權工作,有效消除民警的后顧之憂。三要通過改革考核激勵機制讓民警干有奔頭。要進一步健全完善民警的執法檔案和執法辦案積分制,科學測算民警執法辦案的質量和數量,全面評判民警的工作業績,并作為立功授獎、干部任用的主要條件,堅持“用干部看工作”的導向,使多辦案、會辦案、辦好案的民警能夠得到提拔任用,讓他們感覺有奔頭,這樣他們才會有勁頭,才會有想辦案的內驅力。如溫州市公安局近年來積極探索建立賞罰分明的執法工作激勵機制,執法水平提升明顯。
這里還要專門強調一下考核的指揮棒與激勵民警辦案的關系問題。當前,公安機關客觀上存在著案多人少和民警執法水平參差不齊的問題。因此,執法考核的導向要注重抓大放小,抓住原則關鍵,舍棄細枝末節,積極鼓勵民警想辦案、多辦案、辦合格案,而不是求全責備,阻礙民警想辦案的積極性。現階段的公安法制工作水平尚處在“初級階段”,我們既要持續推進、大力提升,又要防止操之過急、適得其反。
(二)引導民警“多辦案”。在構建“又多又好”執法辦案工作體系中,“多辦案”是基礎。近年來,省公安廳黨委鮮明地提出了“兩個最大”理念和“雙零”導向。公安機關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捍衛者,作為國家刑事司法和行政執法的專門力量,必須盡心盡責,積極履職。對群眾急需急盼的事情做到“零懈怠”,創新社會管理,關注民生,服務民生;對群眾深惡痛絕的事情做到“零容忍”,積極踐行“有惡必除、命案必破、小案必查”,堅持打早、打小、打苗頭,全力爭取多偵破一起案件、多化解一件矛盾、多消除一個隱患和少發生一起案(事)件、少傷亡一個人、少造成一點損失。這是公安機關最大的業績和最大的實績,也只有這樣,才能夠實現“保穩定促發展創和諧”這個公安機關最大的政治。
應當肯定,全省公安機關積極踐行“兩個最大”理念和“雙零”導向,打擊處理數等指標都位于全國前列。但是,我們也發現了警種之間辦案不平衡的問題。根據相關調查反映,除派出所外,其他業務部門辦案數量偏少。如2011年全省公安機關執法質量考評中被抽查的22個縣級公安機關的刑偵、經偵等5個業務大隊,人均立案數均低于全省民警平均辦案數,甚至有的大隊全年沒有獨立辦理過刑事或者行政案件。業務警種立案、辦案少,直接帶來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方面加重了派出所的工作任務,影響了基層基礎工作。目前,我省公安機關派出所實際上成為了辦案主力軍,承擔了大部分的辦案任務,無論案情簡單還是復雜都得辦,而且所謂業務部門與派出所的“聯合辦案”,大部分辦案工作還是由派出所民警承擔的。派出所承擔辦案任務過多,自然會影響其基層基礎工作的開展。另一方面是業務警種專業優勢得不到充分發揮,辦案能力、指導水平不可避免地下降。某些業務部門“機關化”傾向明顯,實戰部門變成了指導部門,都向派出所攤工作指標、壓工作任務、要工作數據、取工作成果。而執法辦案是一項“熟能生巧”的工作,辦案少了,手就生了,辦案能力必然下降。這樣,也就更談不上提升指導辦案水平了。
應當明確,“多辦案”重點是要解決業務警種辦案偏少,與派出所工作不平衡的問題。按照條塊結合的要求,一要設定目標。基層主要業務警種民警平均辦案數必須高于全體民警人均辦案數。省、市兩級公安機關業務部門也要獨立承擔辦案任務或組織辦理重大疑難案件,同時要加強對條線的指導,督促下級部門充分發揮專業優勢,多辦案,辦好案。二要清晰職責。要按照案件管轄分工對條線和層級的要求,區分不同警種、不同層級,確定相應業務部門的案件辦理范圍、種類以及相應的工作職責,做到條塊明確,層級清楚。三要強化考核。省公安廳將相應修改有關考評標準,市、縣公安機關也要完善相關工作機制和考核獎懲制度,對不同警種人均辦案數要進行排名,積極引導業務警種多辦案。
(三)促使民警“辦好案”?!稗k好案”是執法辦案工作體系中的一個核心問題。從執法辦案工作整體講,沒有相應的數量也就沒有質量,但從單個的執法辦案行為講,除了要講執法數量,也要注重執法質量。執法質量是衡量公安隊伍業務能力水平的一把尺子,事關公安機關的形象,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線。如何實現既強化依法打擊管理職能,及時有力地打擊犯罪,又切實保障公民的合法權益;既嚴格依法辦事、公正有效地管理治安,又熱情服務、方便群眾,實現打擊與保護、管理與服務的高度統一,確保執法的質量和效果?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
要把案件辦好,做到案結事了,關鍵是要按照孟建柱部長的“十二字”要求去做。“嚴格公正規范”,是本質、是內涵,“理性平和文明”,是程式、是載體,兩句話均有機地統一于我們的每一項執法辦案工作中。正確認識這“十二字”要求,首先要從公安機關整體的履職情況上看,即黨委政府是否滿意,人民群眾是否滿意,是否準確及時充分地履行了法律賦予我們的職責。這也就是胡錦濤總書記所要求的“三個至上”,即黨的事業至上、人民利益至上、憲法法律至上。脫離了這個本質問題,什么都談不上。其次,在日常的執法辦案工作中,我們還要善于把具體的執法辦案工作的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會效果最大限度地統一起來,不能只關注法律條文的規定,不注重民生冷暖和社會需求,只會死板地執行法條,不理解法律字面背后的內在含義,機械執法。
具體到每一項執法辦案工作,重點是要把握案件質量是否合格,公安機關和廣大民警是否能生產出合格的產品。合格就是要符合基本標準,案件要基本事實清楚、基本證據確鑿、基本程序到位,檢察、法院要基本認同,當然最終老百姓要基本認可、基本滿意。當前公安執法任務非常繁重,警力普遍緊張,民警執法水平也高低不一,如不顧大局、不切實際地強調質量標準,全部追求優質、優秀,不符合客觀情況,搞不好還會背離初衷。其實一個案件辦成合格的標準也不低,既要符合法律規定,又要讓群眾滿意,更何況是成千上萬個案件。所以,現階段強調案件辦理,更多的是要求達到合格這個標準,如合格了,也就可以稱為“辦好案”了,在合格的基礎上再爭取優秀、優質,努力好上加好。辦出合格品,追求精致品,杜絕殘次品,是我們“辦好案”的基本工作方針。如果放棄全面履職去追求個案的優質,往輕講是舍本逐末,往重講是失職、瀆職。
“陽光執法”體系建設是我們抓好案件質量、落實辦好案的載體和突破口,是持續深化執法規范化建設的工作抓手。德國的一個法學家對司法公開有句名言:“審判不公開,判決不說理,都是對公眾感情的蹂躪。”對公安執法而言也一樣,我們執法不公開,不“陽光”,處罰決定不說理,也是對人民群眾的不負責任,不利于社會和諧。當前公安機關執法工作非常繁重,公安民警每天都在履行打擊犯罪、管理社會的職責,在流血、在流汗,但是人民群眾對公安機關卻有諸多不滿,老百姓對我們執法的公正性總有質疑。比如一個民間糾紛引起的傷害案件,因為執法不透明,老百姓對執法過程不了解,無論是受害方還是加害方,都擔心暗箱操作,首先想到的是不是可以托人走關系。即便公安機關公正處理了,當事人也總認為是偏袒了對方。再如場所管理,老百姓會認為,為什么我的場所經常被檢查,別人的場所從來沒被檢查過,民警是不是有關系、有“貓膩”等等,影響了執法效果和公安機關的執法形象,造成警民關系緊張,當事人之間、被管理者之間也互相猜忌,甚至矛盾激化。針對這些質疑,關鍵要實施“陽光執法”,保障當事人的知情權,該告知的權利要依法告知,該通知的事項要依法通知。只要辦案公開,執法依據、過程、結果等全程予以公開,讓當事人對自己的處罰情況能完全知情,還可以和其他人進行比較,他就能切實地感受到公正,就能有效打消他的疑慮。
如何推進“陽光執法”?要按照執法與管理、辦事與辦案、網上與網下相結合和執法依據、過程、結果全面公開的要求,制定“陽光執法”體系建設方案和推進計劃。要堅持“全警種、全建制、全要素”推進的原則,各警種也要結合各自執法實際,提出明確的執法公開項目和實施的具體要求及時間節點,分項目、分階段實施推進。與“陽光執法”體系建設配套,要進一步完善內部執法監督管理機制,按照“更貼實戰、更切實際、更具實效”的原則,充分征求和吸收基層意見,修訂完善執法質量考評標準,從接處警源頭開始,以民意為導向,“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堅持大小案件均“應受盡受、應立盡立”,對該受不受、該立不立等引起信訪或者輿情的案件、辦案過程中刑拘等強制措施違法使用問題和被檢察監督、法院判決敗訴等案件要重點考核監督,逐步健全完善涵蓋執法源頭、執法過程和執法結果的全流程執法管理機制。
(四)保證民警“能辦案”?!澳苻k案”也是“又多又好”辦案的前提條件,主要是要解決執法能力問題。當前,民警執法能力方面的問題還是比較突出的,一些地方公安機關的領導干部和民警的法律素質偏低,執法基本功不扎實。反映在執法辦案中,筆錄制作不規范、法律條款適用錯誤、法律文書填寫不正確,刑事、行政措施混淆,案件定性不當等問題時有發生。執法過程中,也存在不講執法藝術,簡單執法、機械執法、習慣執法、執法不文明、不理性等問題。面對存在的問題,面對執法的新情況和新要求,需要我們以與時俱進的精神狠抓執法主體建設,切實提高公安隊伍的執法能力。
講能力,必須講具體,要圍繞具體的崗位來明確。在什么崗位上,就應該具備什么樣的能力。不是說你通過了公務員考試,參加了3個月的新民警培訓,就一勞永逸了?,F代社會,分工越來越細,不同工作崗位有不同的要求,要成為通才已經幾乎不可能,專業化、精細化的趨勢非常明顯。公安機關內部的分工也是越來越細,公安機關兼具刑事司法和行政執法兩大職能,具體還劃分成諸多不同的警種和崗位。像原來只有刑偵一家,后來刑偵部門又逐步分出了經偵、禁毒等部門。每個警種和崗位的專業性都很強,具體適用的法律、法規都不一樣,業務的要求、執法的技巧也都不一樣。所以,公安機關的執法能力和水平一定要區別不同的警種、不同的崗位來培養和衡量。按照崗位的不同,設定業務標準和執法要求,要從事某一特定的執法崗位工作,就必須參加該崗位的專門執法資格考試。還要把考試成績與民警日常的工作勤績和執法辦案的具體數量、質量結合起來,全面公正科學地評判一個民警的執法能力,綜合評判和認定執法資格。要進一步加大執法培訓力度,進一步把執法主體素質培訓、鼓勵民警參加司法考試、民警“法制沙龍”和基層所隊聘請法律顧問等工作長效化。要加強公安法制部門自身建設。法制部門是監督部門,你要發現執法問題,肯定業務要精熟;法制部門是服務部門,你為別人提供法律咨詢,肯定功底要深厚。為此,法制民警必須加強學習,從書本中學,從實踐中學,進一步提高自身素質,提高公安法制隊伍的職業化、專業化程度,真正成為公安機關的法律專業隊伍。要認真解決法制部門“小馬拉大車”的現象,全面完成法制部門“隊建制”改革,同時為法制部門適當增加編制、充實力量,加強業務辦案經費和裝備保障。
以上是構建“又多又好”執法辦案工作體系的初衷和初步構想,本文只是作一個初步探討,實際工作本身在今年也只是開個頭。“又多又好”執法辦案工作體系建設的四個方面也是各自獨立的系統,無論是理論層面,還是實踐層面,探索與構建的任務也還很多、很重,需要全省各級公安機關領導和廣大民警一起精心謀劃、潛心實踐、傾心建設,不斷實現理論創新和工作創新。讓我們一起努力,把“又多又好”執法辦案工作體系打造成為極具浙江特色的公安執法工作新品牌,實現我省公安執法規范化建設新發展。
D631
A
1674-3040(2012)03-0007-05
2012-04-28
葉寒冰,浙江省公安廳副廳長。
(責任編輯:蔣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