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部監獄管理干部赴德國培訓團 (北京 100020) ■文
德國監獄制度概述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Prison System of Germany
司法部監獄管理干部赴德國培訓團 (北京 100020) ■文
培訓團考察的幾所德國監獄基本上是一個模式,均是獨立關押點,圍墻四周比較開闊,圍墻內大都是兩頭連接或相對、且相隔不遠的多層單體樓房,一般是三到四層,內置式走廊,走廊兩側是犯人監舍和功能房,監舍多為單人間,有獨立的衛生間,走廊較寬敞,門窗高大通透。這種結構的監舍最大的好處就是便于值班獄警觀察看管。監獄的犯人監舍、犯人食堂、醫務所、生產場地以及監獄工作人員辦公室等,全都由四通八達的通道相連,這些通道是全封閉性的,通道兩側墻面上基本上無窗戶,個別有窗戶的也是極小,通道內的采光基本上是靠電燈照明。但設計寬敞,通風性能好,冬天有暖氣,正常程序通過非常方便和舒適,但犯人要想從通道逃跑確實是十分困難。最為典型的是蘭德斯胡特監獄和勃蘭登堡州 Neuruppin-Wulkow 城監獄。蘭德斯胡特監獄 (封閉式)是2008年建成投入使用的一所現代化監獄,總投資為5100多萬歐元,監舍區是由五組四合院式監舍組成的E字形,E字的背后是管理樓和犯人的生產車間,所有的監舍、車間、管理樓都是由地下通道相連接,通道內設施齊備,通道間隔斷門堅固實用。平時所有進出人員都必須從地下通道穿過,地面上樓宇外面基本上看不到犯人。在E字監舍區,只要在E字背上三個交叉點布有警力,就能監控到全監獄所有的犯人。Neuruppin-Wulkow 城監獄的監舍區的樓宇設計呈L字型,各樓層的獄警值班室均設計在L字的直角頂點處,值班室門窗為鋼化玻璃,獄警只要坐在值班室里即可監控到所在樓層上所有的犯人。
走進德國監獄印象比較深的是又高又厚的圍墻、一層又一層的刀刺蛇腹網、向前凸出通透的門衛值班室、一道又一道堅固的鐵門和體現高科技的門鎖設計。德國封閉式監獄四周都有崗哨,一般沒有獄警上哨值勤,也沒有架設電網,但圍墻都比較高超過6米,厚度也超過0.5米,圍墻上面都安裝有雙層刀刺蛇腹網,有的高等級警戒獄墻上安裝有三層刀刺蛇腹網,刀刺蛇腹網用彈簧與墻體連接,當承載重量超過35公斤時,就會自動墜落,目的是防止犯人攀爬。監獄的大門均是AB門,大門通道很長,能通過大型集裝箱,通道上方對角都安裝有直徑較大的反光鏡,便于門衛檢查時觀察。 Celle城監獄 (嚴管)大門設有兩個通道,用于進出貨物,進貨通道設有大型X光安檢設備和緝毒犬,用于檢查違禁品和毒品;出貨通道一側設置專門的貨物中轉站,運出去的貨物要先放在中轉站中停留24小時后再運送出去,防止犯人藏匿于貨物中。對特別危險的犯人單獨關押,關押場所放風上方還安裝有鐵絲網,防止空中劫獄。在德國監獄,各部位之間的連通主要是靠封閉性通道,而阻止犯人自由流動的是一道道堅固的鐵門,最能直觀體現管理權力的就是掌控監獄門鎖鑰匙的多與少,監獄長權力最大,掌控了24小時任何時間能開啟任何門鎖的鑰匙。而其他人則根據權力范圍的需要掌控某時間段開啟某幾道門的鑰匙。所有鑰匙由監獄值班室統一編號管理,由固定的監獄工作人員憑工作證抵押領用。離開監獄時交回鑰匙換取工作證。所有門鎖都是智能門鎖,能根據開門的鑰匙判斷開鎖人的身份,監控中心也顯示和保存開鎖的基本信息。
德國大多數監獄的門衛值班室與監控中心合署,既節約警力,共享資源,又便于應急處置。德國監獄圍墻周界報警監控系統比較先進,圍墻內外側都安裝監控探頭和紅外報警裝置,探頭的數量能保證圍墻四周全覆蓋,無死角。監控中心是監獄的各種報警信息的處置中心,也是監獄指揮調度中心,是監獄工作的 心臟。Celle城 監獄 (嚴 管) 的 監 控 中 心,設施比較先進,信息化程度高,人員配備精干。全監共有350多個監控探頭,250多個警務通 (報警器),同時,各個監舍還有對講系統、智能門禁系統、聲光和應急繩索報警系統等,這些眾多信息全部集成到監控中心,由監控中心負責處置。監獄為每個監獄工作人員都配備一部集對講、報警、定位、手機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警務通 (報警器),如獄警在值班過程中,遇到突發情況,只要插上引線或按下紅色按鈕或將警務通 (報警器)平放,就會立即報警并定位,此時監控中心便會根據定位系統,指派附近所有獄警前往事發地點處置。
德國的刑罰思想是建立在人性善理論基礎之上的,相信人性都是善的,都會向善的方面發展。刑罰的目的不是懲罰犯人,而是引導犯人善化的過程,幫助犯人重返社會。因此德國的監獄分為開放式監獄和封閉式監獄兩種。約有一半以上犯人在開放式監獄服刑。開放式監獄沒有監控設施,管理相對寬松,而且允許犯人白天到社會上工作,晚上回監獄住宿;在封閉式監獄服刑的大部分是重刑犯,實行24小時監禁。犯人服刑2/3以后,經評估沒有逃跑危險性的,可以轉至開放式監獄服刑。女子監獄還設有母子監舍,監舍陳設與普通家庭相似,有相應的生活設施,也有小孩單獨房間,并有公共的娛樂設施,3歲以下的孩子可以跟母親在獄中服刑,目的是不讓母子分離,促進孩子健康成長。德國刑罰制度沒有減刑,只有假釋。一般情況下,判處有期徒刑的罪犯在服刑2年后,就可申請假釋,如果表現較好,并經社會學家、心理學家評估沒有危險性和再犯可能性,法官會判決假釋。但是,如果犯人經過評估有極度的危險性,法官可以在判決書上寫明這個犯人刑滿時必須在監獄里繼續服刑的時間。監獄管教人員也可以申請延長犯人在監獄里服刑的時間。這稱之為警戒關押,關押時間由法官根據決定危險程度決定,如果犯人的危險性一直沒有消除,就可能被終身監禁。目前,德國被警戒關押的犯人有487人。
德國監獄根據戒備程度,將監獄分為三級或四級,不同安全等級的監獄的建設標準、監控設施、管理措施、關押對象都有不同的要求。封閉式的監獄犯人勞動、教育、生活、活動場所都實行區域封閉管理,一道道鐵門將各個區域隔離開來。德國監獄的直接管理比較到位,監門的鑰匙始終掌握在固定的監獄管理人員手中。由固定的監獄工作人員憑證對號使用,監獄長和獄警長親自掌管鑰匙。在培訓團考察的6所監獄,絕大多數監獄都是監獄長和獄警長兩人陪同,他們一前一后,親自掌管鑰匙開門關門。只要有犯人的地方必有監獄工作人員,獄警遍布監獄的每一個角落,在生產車間,生產技術人員是犯人的師傅,始終與犯人同工同勞動。德國監獄單人監舍一般沒有監控探頭,但對多人居住的監舍、關押特別危險的犯人的監舍、禁閉室等均安裝監控。犯人入獄時要進行身體檢查,違禁品不得帶入獄內。監獄允許犯人穿自己的衣服,勞動時穿工作服。犯人可以會見家人和朋友,會見環境比較寬松,犯人與家屬之間沒有隔離設施。改造表現好、沒有危險性的犯人,經過監獄長的特許,可以與妻子、孩子進行長時間探視,探視時間最長5個小時,且不受監控。犯人可以打電話、吸煙,在運動場 (館)活動或在圖書室里上網,但上網時受到監控,禁止犯人在網上談論越獄、販毒之類的信息。所有犯人均納入社會醫療保障體系,患病可以到社會上的醫院就診,但須由警察押送和看護。對有自殺傾向的犯人,心理學家在評估報告中做了相應描述和提示的,監獄應采取特殊防范措施,否則,管教人員將承擔重大責任。但是,迄今為止,德國還沒有發生過因犯人自殺而追究監獄工作人員責任的情況。犯人在監獄內自然死亡,由法醫作出鑒定,檢察官通知犯人家屬處理遺體,費用由犯人家屬承擔,犯人家屬無力承擔的,由政府負擔;犯人非正常死亡,按照謀殺案的司法程序處理。德國法律規定,外部人員參觀監獄不準接觸犯人,不準照相和錄像,監舍里有犯人時,不許參觀監舍。經批準參觀訪問的,也要征得犯人本人同意。培訓團考 察 Wriezen城 監獄 (青少 年) 時,獄 方 不僅要核對證件,不準攜帶相機、手機、攝像機等,每批進入不得超過6人,還要逐人進行安檢、搜身,管理之嚴格可見一斑。
德國有一套系統的犯罪評估制度,由專門的評估機構負責對犯罪實施者的危險性和未來再犯的可能性進行專業評估,評估結論是法官裁量刑罰、決定服刑方式、批準假釋和監獄組織教育矯治和職業培訓的重要依據。可分為審前評估、入獄評估、日常表現評估、假釋評估、出獄評估。審前評估主要是針對犯罪實施者的成長史、家庭狀況、犯罪過程進行調查,根據犯人的個性特點采取不同判決,并依此確定犯人刑罰執行的方式;入獄評估是在審前評估的基礎上,對新入獄的犯人進行調查,針對犯人的犯罪性質、心理特點和個人需求制定刑罰執行方案和選擇職業培訓項目;日常改造表現評估每12個月進行一次,對達到預期改造效果的給予獎勵。改造表現不好的,降低待遇。假釋評估主要針對假釋的犯人和將要假釋的犯人進行社會危險性判斷,無社會危險的,繼續在社會上服刑;否則,收監執行或不予假釋。出獄前的評估主要是從公共安全考慮,對被法官裁定刑滿后繼續在監獄服刑的犯人的社會危險性做出判斷。評估機構由犯罪學家、社會學家、心理學家等專業人員和檢察官、監獄工作人員、司法人員組成。評估方式采取查閱卷宗、與犯人直接對話、信息收集分析,了解犯人的成長史、家庭狀況、學校記錄、社會交往,對犯人作出整體性的判斷。法官根據這些評估意見作出相應裁決和決定。
德國司法專家認為,刑罰的目的除了讓犯人承擔犯罪的不利后果外,還應該給犯人改正錯誤的機會,對犯人再教育,讓犯人重新融入社會。德國監獄對新收監的犯人都要明確心理學家和社會工作者進行談心,通過談心了解犯人真實的家庭情況、思想狀況、犯罪動機、目前的困惑等,最晚要在入監后6個月內,幫助每一名罪犯制定具體的幫教計劃。包括如何解除犯人的思想包袱,明確犯人在監獄權利與義務,根據犯人的特長和身體狀況選擇適當的習藝工作,如何幫助犯人解決子女照看、房屋管理等問題,明確犯人今后的出路,以及犯人出去所面臨的困難等。對帶有孩子的女犯人還要充分照顧到照看孩子的問題。監獄管教人員與犯人保持密切的溝通,隨時掌握他們的變化和需求,指導犯人如何平安地度過監獄時光,幫助犯人調整好心態,教會犯人正確處理與他人的關系,以便出獄后更好地融入社會。監獄管教人員與心理學家、社會學家等專業人員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在對犯人的治療上互相配合,確保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目前,各州正在推行的治療項目有:暴力犯罪的社會治療、性犯罪的社會治療、毒品犯罪的健身治療、自殺犯人的干預治療等。
德國對青少年犯罪問題高度重視。他們認為,青少年犯罪原因不能完全歸因于犯罪者,有的是家庭破碎、父母教育不當或者社會環境造成的,他們犯罪只是其人生進程中的一個插曲而不是犯罪生涯的開始,應該給他們一個改正錯誤的機會。為此,建立了預防、教育、處置青少年犯罪的特殊司法體系。頒布專門的 《青少年法》,在普通法院設立專門的青少年法庭,建立一支經過專門培訓的青少年犯罪法官、檢察官隊伍,設立專門關押青少年犯的監獄。同時,各州政府還設立青少年管理局,擁有一批青少年法律援助者、社會學、心理學專家,對青少年犯罪從偵查、起訴、判決、服刑及出獄后幫教的全過程都進行參與。總的原則是對待青少年犯罪,能不抓的不抓,能不關的不關,能不判的不判,盡量避免在拘留所和監獄關押。德國 《青少年法》規定,對不滿14歲的未成年人犯罪不予處罰,對14~21歲的青少年犯以采用非監禁刑為主。目前德國青少年犯罪有2/3是在庭外解決,有1/3是進行法律制裁,拘留關押的不超過4周;刑期6個月以下的,判處緩刑;刑期3年以下的,以在獄外服刑為主;刑期最長不超過5年。而且,被判處入獄服刑的青少年犯,在監獄服刑的時間最長不超過4周即可提出假釋。對青少年犯的教育內容由法學家、社會學家、教育學家共同論證,根據每個青少年的個性特點、犯罪性質、犯罪進程和后果進行個別化、針對性的教育。除完成規定年限的義務教育外,重點引導青少年正確認識犯罪應承擔的后果,樹立正確的道德觀、人生觀、社會觀,并根據青少年的不同才能引導他們的發展方向。
德國法律規定,被判處入獄服刑的犯人必須參加勞動。一方面,犯人勞動能創造價值,勞動是治療的過程和手段;另一方面對犯人進行職業技能培訓,有利于提高犯人適應社會的能力。因此,勞動場所是德國監獄運行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個監獄都有為犯人提供勞動崗位的生產車間。生產項目上主要考慮的是生產習藝功能,即犯人在監獄學到的技能在社會上容易找到工作,所以德國監獄生產項目主要是社會普遍需求的服務業和加工業。生產項目包括家具、辦公用品、玩具、服裝、工藝品等,產品在市場上公開銷售。形成的利潤實行收支兩條線。德國監獄的每一個習藝車間都是面向社會的勞動車間,如五金、建筑、油漆、電工、烹調、汽修等,這里的勞動強度、勞動時間都是和社會一樣的,每周勞動5天,每天勞動8小時。罪犯參加勞動時沒有工具特殊管理的限制,車間師傅 (監獄工作人員或從社會職業技術學校聘請的老師)與犯人同工作同勞動,師傅和犯人的關系非常密切,和社會上師徒關系沒有什么兩樣,參加勞動的罪犯也領取一定的低報酬,犯人在這樣的環境下勞動學技能,刑釋后很快就能融入社會。據德國司法部門統計,犯人沒有技術證書,出獄后找不到工作的,重新犯罪率達80%;有技術證書,出獄后找不到工作的,重新犯罪率達50%;有技術證書,找到工作的,重新犯罪率達30%。勞動是自愿的,監獄不能強迫犯人參加勞動。但犯人不勞動就得不到監獄提供的各種福利,如勞動報酬、特殊食物、休假等。根據勞動技術難易程度,監獄支付一定的勞動報酬,這些勞動報酬直接存入犯人的賬號,犯人可以從中支取20%在監獄里購買自己喜歡的物品,支付在監內收看電視費、喝開水費、就診掛號費等;50%報酬作為釋放準備金。開放式監獄犯人外出勞動獲取報酬還要支付獄內的住宿費。
北威州社會救助服務站是司法部下轄政府機構 (公務員),由科隆中級法院監管,工作對象主要是緩刑人員和刑釋需幫教的人員 (法院判定)。且具體職能有三項:一是保釋輔助。主要是針對青少年犯罪的一個項目,從事這項工作的有4名工作人員。平均每月處理80多名援助案件,目的是通過保釋援助不再讓受援的青少年重新犯罪。保釋援助程序的啟動,是由審理青少年犯罪的法官根據具體案情,認為某羈押對象可以不判處監禁刑或已服刑一段時間表現較好,可建議負責保釋援助人員到法庭或監獄,了解羈押對象有關案情及信息,征得羈押對象同意,作出是否同意保釋決定,并簽署相關協議。辦理保釋援助手續后,援助工作人員須履行協管責任,通過電話或上門服務等方式,督促受援對象遵守協議規定的相關義務,幫助其解決相關學習、工作、生活等困難。二是法律援助。救助部門在起訴審判前可以接受法院、檢察院委托采集某一方面的犯罪信息,如犯罪嫌疑人犯罪動機及被害人方面證據等,盡快啟動司法程序;判決發生效力后,則積極配合保釋部門推動有關評估機構對罪犯進行安全危險性評估,提出假釋申請,如法院拒絕提前假釋,可依法向上一級法院提出抗辯。如果法院決定假釋,要告知犯人相關權利和義務,并對保釋部門提供法律支持。三是監管看護。就是對慣犯、恐怖犯罪、精神病犯罪等經評估現實危險性不大,需要假釋的,或某一類犯罪釋放時有一定危險性的。法院在決定假釋時,會同時下達禁止令。如禁止進入賭場、禁止高消費、禁止與某類人接觸、禁止持槍或規定接受某些治療等。這些禁止令和規定的執行情況,須由服務站監管部門來長期監管,督促假釋人員執行。監管部門根據需要有權指派區域警察對不遵守禁止令的假釋人員監視、看管并保存證據;有權向政府部門索要、調看被監管人員的所有信息;有權向法院提出對某一對象監管期結束后,建議脫離監管或建議延長監管期限。
宗教組織在拯救罪犯靈魂中發揮重要作用。在德國,絕大多數人都信奉宗教,德國的監獄都建有教堂,配有牧師。每個星期六犯人自愿到教堂禱告,牧師也經常找犯人到教堂談心,用宗教的禮數洗滌罪犯罪惡的靈魂,教育罪犯棄惡從善,改過自新,重新做人。如杜塞爾多夫 Huckeswagen(分岔路)援助站是一家基督教會資助興辦的,主席由刑事執法官員擔任,主要是對刑釋人員提供幫助,一是為其提供工作崗位,讓其適應工作要求,盡快找到工作;二是營造家的氛圍,讓其過上家庭生活,早日融入社會。援助站設在居民中間,工作崗位有植物園修剪、絹花、工藝品、小玩具、室外裝飾制作銷售等;家庭有4套住房,有客廳,廚房、衛生間等,為假釋和釋放人員提供臨時住處。只要是基督教信徒,不分國籍、地域都可以在這里得到幫助。他們還定期組織志愿者到監獄去對犯人,主要是基督教信徒進行輔導、咨詢、心理治療和技能培訓等。進出監獄行動自由,一般不需獄方人員陪同。在北威州,這樣的協會有40多個,從業人員3000人。在德國,有許多為改造犯人服務的組織和各類高素質的社會工作者對犯人進行幫教。他們走進高墻,與監獄合作,找犯人談心,解除犯人的思想包袱,幫助犯人解決一些家庭生活的困難,樹立生活的信心。
監獄工作人員包括獄警、行政管理人員、專業工作人員等,不屬于警察序列,而獄警是統一著裝的國家公務人員。德國的監獄工作人員與罪犯的比例一般為1比2,如拜恩(巴伐利亞)州最低比例達到1比2.6。Celle城監獄 (嚴管),監獄工作人員總數321人,其中:獄警230人,行政管理人員23人,技術人員32人,社會工作者5人,醫生2人,教師3人,牧師2人,心理學工作者3人,其他人員21人。德國監獄工作人員按照分工各司其職,獄警主要是負責犯人的管理和安全警戒工作,生產技術人員負責犯人的生產勞動和職業技能培訓工作,教師主要負責犯人的文化教育,醫生負責防病治病,心理學家負責犯人的思想矯治工作,牧師則是從神學角度對犯人進行思想矯治,而以監獄長為代表的法律工作者主要負責從法律的角度指導、監督監獄執法工作。獄警 要符合兩個 條件:(1) 高 中畢 業。(2) 監 獄 學 校 培 訓 2 年合格;對教師、醫生、心理學家要求有很高的學校文憑和專業證書;監獄長則必須具備大學法律專業知識。值得一提的是,德國男性罪犯監獄中,女性參與犯人管理教育的比較多。培訓團考察的6所監獄,有3所監獄是女性擔任獄警長,全程陪 同 我 們 參 觀;Neuruppin-Wulkow 城 監 獄 (男性)是一女性監獄長,該監獄有119名獄警,其中女性占35%,她們與男獄警一樣在勞動現場值班,對男犯人進行安檢。Wriezen城監獄 (青 少 年) 負 責心 理 指 導、 技 術 指 導 和社會工作者都是女性,她們都是單獨與犯人在一起溝通、交流、指導。從未發生犯人侵犯女性獄警人身安全方面事件。
對監獄工作人員的培訓由各州專門的培訓機構負責,分為入職培訓和在職人員的再培訓。入職培訓面向全社會的申請者,經過資格審查、筆試、面試、體能測試、體檢等程序,進入監獄學校學習,培訓時間為20個月,入學后先進行3~4個月的理論學習,然后分配到本州管轄的各個監獄實習,實習結束再回到學校進行4~5個月的理論學習,然后再到監獄去實習培訓,理論學習主要是法律知識、教育學、心理學等方面知識,最后經過筆試和口試,獲得資格證書的才能成為正式的監獄工作人員,并有兩年的試用期。經過兩年的系統培訓,絕大多數學員都能夠獲得司法部頒發的資格證書。在職工作人員升職前,必須進行再培訓并獲得結業證書。培訓的內容包括:監獄知識、社會學、法律和行政管理、職業訓練、一般知識提高、特殊技能、自動化辦公系統等。培訓方式采取雙軌制,即課堂化理論學習與監獄實習相結合,柏林市培訓機構設在柏林監獄,教學與實習緊密結合。教學方法采取專家講課、模擬場景、小組討論,重點培養學員的應急反應能力和實戰能力。
德國的監獄行政管理人員和獄警都是公務員。兩類人員職位基本上是終身制,一般不能交叉使用,而且晉升的空間也很小。獄警再有能力、干得再好也只能晉升到獄警長。德國獄警工資待遇略高于社會平均水平,工資級差分為15級,新入職獄警每月2030歐元,獄警最高5900歐元,平均為2800歐元左右。監獄公務人員遵守 《公務員行為守則》,若違反宣誓甘愿接受處罰。德國的 《利益法》、《回扣法》禁止公務員接受禮品和經商,限制兼職及實行回避等。監獄長對自己管轄的工作人員有責任進行教育、管理和監督,對違規違法行為予以制止。對重大工程項目的招投標、財政支出、執行公務等重點環節堅持 "四眼"原則,即要兩人以上共同把關,杜絕個人單獨行動和暗箱操作。監督公務人員宴請和赴宴,發現問題,及時介入調查,如果是專門為某公務員主辦的宴請,則被視為涉嫌受賄。 《聯邦懲戒法》規定,公務員處分共有八種:警告、罰款、減薪、停止晉升、降級、降職、開除公職、削減和取消退休金。凡涉及公務員重要權益的行政處分時,都要提交行政法院依法判決。開除以后,公務員的退休金相應剝奪,受處分的公務員只能享受一般的社會保障。
(責任編輯 趙海鷗)
book=109,ebook=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