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天紅
招錄培養體制改革背景下《公安機關刑事辦案程序與證據運用》課程實訓教學研究
——以浙江警察學院為例*
□徐天紅
《公安機關刑事辦案程序與證據運用》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法律課程。在公安招錄培養體制改革背景下,傳統的公安法學教育理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本文從《公安機關刑事辦案程序與證據運用》課程名稱、教學目標、實訓內容、教師教官隊伍、實訓方式和實訓基地等方面進行了探索,以期培養一批具有公安特色的綜合性的法律人才。
《公安機關刑事辦案程序與證據運用》課程;實訓教學;招錄體制改革;浙江警察學院
近年來,以培養警察核心職業能力為目標、以構建新型課程體系為重點的公安院校招錄培養體制改革正在我國公安院校轟轟烈烈地進行。這場變革的主要內容是體現“四個突出”:即突出人才培養的針對性、突出公安職業特色、突出警察職業能力培養、突出實踐教學。①其核心就是實現由傳統的警察學歷教育向警察任職教育的過渡和轉變。②這場變革對警察教育機構的影響無疑是巨大而深遠的,它所帶來的不僅僅是教學對象、教學方法的變革,更是教育理念的轉變和教育模式的重構。面對挑戰,我們必須對早已習以為常的傳統教學模式進行審慎的反思,對以培養警察核心職業能力為目標的教學模式提出新的構想并進行實踐。2012年,《刑事訴訟法》進行了重大變革,修改達110處之多。這些內容的修改,帶來了刑事執法理念與執法規范的改變,必須在《公安機關刑事辦案程序與證據運用》實訓課程教學活動中體現。
(一)實訓教學。所謂實訓教學,是指以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為目的,在學生學習了一定專業理論之后,由教師引導或指導學生親自參加與有關專業課程相關的實踐訓練的教學活動。實訓教學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教學目的的重要途徑,是一種不可或缺的教學方法與手段。
實訓教學具有以下特征:(1)它是一種與有關專業課程內容相關的實踐訓練的教學活動。(2)其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尤其是實際操作能力。(3)它是在學生學習了一定的專業理論知識后所進行的活動。(4)實訓教學是在教師引導或指導下進行的。(5)實訓教學與理論教學具有很強的互補性。
(二)公安院校法律課實訓教學。公安院校法律課實訓教學,是指以培養學生警察核心職業能力為目標,以公安實踐應用法律為導向,在學生學習了一定課時的法學專業理論之后,由教師引導或指導學生親自參加與有關專業課程相關的單項或專項法律實踐訓練教學活動的總稱。公安院校法律課實訓教學地位極為重要,因為公安院校是為公安機關培養人才的,公安機關是社會秩序的維護者,需要解決各種社會實際問題,必須強化其實踐解決能力。
公安院校法律實訓課應具備以下特征:(1)教學內容選擇的實戰性。以培養警察核心職業能力為目標,教學內容的選擇應凸顯為公安工作服務這一根本宗旨。(2)實訓方案制定的實效性。應重視案例教學和模擬情景教學等仿真或真情實景的訓練,講究實效。(3)教學團隊組成的多元性。在教學隊伍中,既要有專職理論課教師,更要有實戰部門兼職或專職教官的參與。(4)教學效果的延續性。不僅在課堂中進行實訓,還應當將實訓教學效果在實踐活動中檢驗。
(三)《公安機關刑事辦案程序與證據運用》課程實訓教學。本課程的實訓教學與公安院校其他法律課程的實訓教學有所不同,它是以培養學生刑事執法職業能力為目的的單項或專項法律實踐訓練教學活動的總稱。刑事訴訟法中程序性操作規范很多,這些規范既蘊涵抽象的法學原理,又包含具體的操作技能,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法律課程,具有以下特征。
1.《公安機關刑事辦案程序與證據運用》課程實訓教學是以培養學生刑事辦案能力為目的的實訓教學活動。其教學內容、方法、課時等設置都是圍繞培養學生刑事執法能力而進行的。
2.《公安機關刑事辦案程序與證據運用》課程實訓教學作為一個教學模塊,在進行理論教學同時,還應當安排相當課時作為實訓教學活動之用。
3.這種實訓模塊可細分為若干個子模塊,教師可以根據實訓模塊的實訓課時,安排子模塊的實訓教學。如強制措施實訓子模塊、證據運用子模塊等。
4.在子模塊實訓教學的基礎上形成更高層面的綜合實訓模塊(例如,刑法和刑事訴訟法組合成刑事法綜合實訓模塊)。從實訓教學安排來看,應先開展子項、單項的實訓活動,在學生掌握了相關專業課理論知識和具有了子項、單項模塊實訓經驗之后,才可開展相關的綜合實訓活動。
5.依托公安實戰平臺開展實訓教學。在實訓過程中,應以公安業務需求為導向,以公安機關實踐中辦理的真實案件作為教學素材,結合學生實習內容,強化實訓教學的應用性。
(一)課程名稱的改革。《公安機關刑事辦案程序與證據運用》課程在法律院校和其他公安院校中稱《刑事訴訟法學》課程。刑事訴訟包括立案、偵查、起訴、審判與執行五個訴訟階段。公安機關在刑事訴訟中主要涉及立案、偵查二大訴訟階段,部分涉及執行階段,基本不涉及起訴、審判階段。公安機關刑事訴訟實際上是訴前刑事訴訟。公安機關培養的人才是警察,是為公安刑事執法服務的,其人才培養的方向應當與此相一致。因此,公安院校開設的刑事訴訟法學課程,其重點學習內容應當是刑事訴訟中的訴前刑事訴訟。根據刑事訴訟法學課程教學目標的要求,結合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的特點,浙江警察學院(以下簡稱我院)將刑事訴訟法學課程改名為《公安機關刑事辦案程序與證據運用》。
(二)教學目標的確立。在創設《公安機關刑事辦案程序與證據運用》課程實訓教學時,必須明確其教學目標,才能科學地制定教學大綱、教學實施方案、成績評定標準,編寫出實用性強的教材以及找到科學的教學方法。公安法律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是按照警察職業需要進行的,因此,公安院校法律實訓課程的教學應以這一人才培養目標為指導。在創設該課程實訓教學時,將教學目標確定為:通過開展實訓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刑事執法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使學生畢業后能很快地適應公安刑事執法工作。具體而言,刑事執法專業能力是指警察從事刑事案件偵查活動所需的各種技能和知識;方法能力是指警察從事刑事案件偵查活動應掌握的方法;社會能力指警察從事刑事案件偵查活動所需的人際交往能力和溝通能力。在創設《公安機關刑事辦案程序與證據運用》課程實訓教學時,應該始終圍繞上述教學目標開展實訓教學活動。
(三)實訓內容改革。根據公安機關刑事訴訟的特點,課程實訓內容強化了訴前刑事訴訟,即立案、偵查訴訟階段。重點設置了四個實訓子模塊。一是強制措施子模塊。內容包括期間,回避,拘傳,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拘留,逮捕,羈押,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外國人、港澳臺居民采取強制措施的特別規定等。通過訓練,使學生掌握公安機關刑事措施的執行規范與程序。二是立案、偵查子模塊。內容包括管轄,立案,律師參與刑事訴訟,勘驗、檢查,搜查,扣押,鑒定,辨認,查詢、凍結,詢問犯罪嫌疑人,詢問證人、被害人,通緝,技術偵查,犯罪信息采集與網上偵查措施,辦案協作,審查判斷證據,偵查終結,補充偵查等內容。通過訓練,使學生掌握刑事執法的基本程序要求。三是證據子模塊。內容包括計算機犯罪現場勘驗與電子證據檢查,扣押和調取證據以及通過各種偵查措施獲取的證據與證據的審查、判斷、運用等。通過訓練,使學生掌握收集、判斷、使用證據的基本規范。四是綜合實訓模塊。是對上述子模塊的綜合,以培養學生綜合辦案能力。在所有的實訓教學中,應特別強調實踐辦案程序,力求將刑事訴訟法的執法理念融入到刑事執法程序中。
(四)教師、教官隊伍建設。一支好的教師隊伍,是實現課程目標的重要保證。幾年來,在這支教學團隊中,一些老師通過訪學、讀博、培訓等形式開拓了眼界,提高了自身專業素養,為實訓教學的開展提供了重要保證。在加強專業教師隊伍建設的同時,還注重教官隊伍建設,聘請了省廳以及基層公安機關專家擔任實訓課教官,很好地彌補了專業教師實踐經驗相對薄弱的缺憾,使實訓教學更具針對性、實踐性。從已經完成的實訓教學看,教師與教官相結合的教師隊伍,教學效果較好,比較受學生歡迎。
(五)實訓方式的改革。該課程實訓教學除采用常見的課堂討論、案例分析等方式外,還采用了模擬法庭實訓教學、模擬案卷審核實訓教學等方法。
1.模擬法庭實訓教學。模擬法庭實訓教學是《公安機關刑事辦案程序與證據運用》課程實訓教學一個重要的實訓教學模塊,也是我院較有特色的實訓教學方法。模擬法庭教學是在教師的指導下,精選一些既有利于學生對法律知識的理解、又有思想教育意義的典型案例,通過由學生分別擔任不同的法庭角色,共同參與案件的模擬審理,將在課堂上學習的法學理論和司法實踐緊密結合起來的一種教學模式。模擬法庭的目的是使學生比較直觀地了解刑事程序,發現公安偵查活動中可能出現的程序問題,特別是證據的收集、判斷和運用問題,掌握刑事執法的程序和正確運用證據。
模擬法庭實訓教學分三個階段實施。一是組織、準備階段。教師把模擬法庭列入教學計劃,制定考核方案向學生宣布。在該階段,首先對全區隊學生進行動員,根據案件審判的要求分為審判組、公訴組、辯護組、證人組、被告人組等,要求每個學生報名參加其中一個組,教師根據報名情況確定各組成員。然后,由各組代表與教師共同選擇案例,并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對案件進行改編與整理,確定模擬法庭案例。將制作好的案例發給各個小組,由各組熟悉案例,準備相應的訴訟材料,如公訴組的起訴書、辯護組的答辯狀。最后,各組確定模擬法庭具體人員。二是模擬法庭開庭階段。地點在我院的模擬法庭室。全區隊學生分為二個部分,一部分同學上臺模擬法院開庭審判,各自按照事先確定的角色開展模擬法庭審理活動;另一部分旁聽審判過程。組織實施由學生負責。三是點評、作業階段。模擬法庭結束后,各組推選二名同學進行點評,一名同學負責對本組在模擬法庭的表現進行點評,另一名同學對其他組的表現進行點評,教師在學生點評基礎上再點評,結束后各組撰寫一篇模擬法庭心得。教師將模擬法庭的成績作為學生的平時成績。
從實訓效果看,模擬法庭因為學生直接參與,對加深理解法律條文,鍛煉學生法律文書寫作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提高學生的法律素質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模擬案卷審核實訓教學。模擬案卷審核實訓教學是在模擬法庭實訓的基礎上開展起來的,是由來自業務部門教官,選取具有典型意義的刑事案件,在學生充分討論研究的基礎上,進行模擬審核。它與公安實戰緊密結合,更具實踐性、針對性。在教學中特別注意把握以下幾個環節。
第一,充分發揮教官特別是駐校教官的作用。本課程實訓教官主要來自省廳業務部門領導和基層一線刑事執法業務骨干,他們既了解我省刑事執法的總體情況,又比較熟悉一線刑事執法實際,這為實訓教學的順利進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第二,精選案卷。選擇具有典型意義的案例是提高實訓效果的重要環節,而實訓教官最了解基層缺什么、干什么、想什么,他們可以為案卷精選提供很好的思路和樣本,使我們選擇的案例緊貼實戰、按需施教。
第三,精心編撰。案卷材料在組織實施前,要根據教學目的,組織教師進行編撰,使之符合實訓要求,達到實訓目的。
第四,重點講評。講評環節非常重要,只有講評到位,才能更好地體現實訓教學效果。
第五,注意保密。模擬案卷審核實訓教學可能會涉及公安實戰的具體情況,因此,在實訓過程中要教育參訓學生注意保密,培養學生的保密意識。
(六)實訓基地建設。根據公安部《中共公安部委員會關于加強和改進公安教育訓練工作的意見》和浙江省公安廳《關于浙江警察學院教學系部和省廳業務部門開展教學與實戰共同體建設的通知》的精神要求,我院與省內十余個基層公安機關建立了校局合作基地,法律系在諸暨縣公安局、溫嶺縣公安局、長興縣公安局、海寧縣公安局建立了合作基地,這為實訓教學提供了很好的平臺。課程組教師經常到校局合作基地調研,參加公安刑事執法辦案;聘請公安實戰部門同志擔任駐校教官、實訓教官;實訓內容來自公安刑事執法實踐。依托公安實戰部門的合作平臺,使實訓教學更具實戰性。法律系還與濱江區人民法院建立合作教學基地,共同模擬法庭實訓教學,取得較好實訓效果。
刑事訴訟法作為一門公安業務中最常用的部門法,其法律規范中程序性操作規范很多,這些規范既蘊涵著抽象的法學原理,又包含著具體的操作技能。因此,《公安機關刑事辦案程序與證據運用》課程,在教學上,一方面應當重視對理論知識的傳授,另一方面必須加強對刑事辦案技能的訓練。尤其,在該課程實訓教學過程中,更要以培養綜合性的法律人才為目標,突出公安特色,健全各個實訓模塊,引入多種實訓手段,特別是開展模擬法庭、模擬案卷審核這種實戰性、針對性很強的實訓教學,提高實訓效果,并依托我院與浙江各地公安機關建立的校局合作平臺進一步延伸實訓教學。
注釋:
①摘自公安部《關于制定公安院校招錄培養體制改革試點專業培養方案的意見》。
②任職教育是以職業建設需求,以任職崗位要求為依據,以能力提升為核心,其課程設置強調綜合性、動態性、實踐性和應用性的職前教育。
[1]張曉燕.談模擬法庭教學與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3(11).
[2]初北平,陳奉翔.模擬法庭教學的優勢及其操作程式研究[J].交通高教研究,2003(1).
[3]劉越.高職教育的課程開發與建設[J].九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2).
[4]歐錦雄,覃祖文.刑事法綜合實訓教程[M].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2005.8.
[5]劉彬讓.試論高等學校的課程評價與精品課程建設[J].中國農業教育,2005(3).
(責任編輯:海群)
D631.15
A
1674-3040(2012)06-0082-04
2012-09-11
徐天紅,浙江警察學院法律系講師,刑事法教研室主任。
*本文為2010年浙江省教育廳新世紀教改課題《“公安機關刑事辦案程序與證據運用”實訓教改研究與實踐》(課題編號:Zc2010097)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