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編輯部
日用消費品及農資連鎖經營作為“新網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自2006年以來,得到了長足發展,已經成為全國供銷合作社系統積極參與、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抓手。
目前,全系統已經發展連鎖經營服務網點76萬個,其中縣以下55萬個,覆蓋了80%以上的鄉鎮和1/3以上的行政村,農村流通的主導地位不斷加強。
經營網點從2006年的20萬個發展到如今的76萬個,這樣一個發展速度足以令人欣慰。但是,我們應該清醒地看到,76萬個這樣一個數據,并不是一個密不可分、健全通暢的發展整體,全系統連鎖經營網絡區域分割、各自為戰、聯系松散、整體軟弱的問題普遍存在。目前,全國各地供銷合作社系統多以市或縣域為單位,組建經營服務網絡,能在省級范圍內優化、整合現有網絡資源并統一運營的鳳毛麟角。
這種“大系統、小企業、各自為戰”的網絡經營方式,大大提高了網絡運營成本。首先,從物流建設成本來說,供銷合作社70%的網點建在農村,農村地域廣袤直接導致物流成本高企,而各自為戰的網絡發展現狀,又使各地供銷合作社以市或縣域為單位投資建設的配送中心及物流設施不能滿負荷運轉,這樣的例子并不少見。重復投資及運轉低效大大增加了農村原本就高企的物流成本,網絡運營壓力增加難以避免。其次,從商品購進渠道方面來說,一些市場暢銷的品牌商品,如果從廠家直接代理區域銷售,代理費少則十幾萬元,多則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元,以市或縣域為單位代理,特別是對于一些農村消費能力落后的市或縣域來說,成本壓力顯而易見,但如果不進行品牌商品的代理,又無法與其他社會資本運作的配送中心競爭,這是個現實而又矛盾的問題。
在網絡運營成本高企的同時,這種各自為戰的網絡經營方式,使得企業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難以提高。供銷合作社系統企業“多、小、散”的現狀難以改變與區域分割經營、各地經營網絡不聯通有著很大關系,供銷合作社企業資源不能在更大范圍內得到有效整合和優化,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就難以得到實質性提高。
供銷合作社企業連鎖經營如何才能在網點布局基本完成后,經營實力得到實質性的提升,向強勢流通企業邁進,必須對所有資源進行市場化重組和連鎖化運作,使經營網絡至少在省級范圍內逐步實現大聯通。四川好鄰居連鎖超市等連鎖經營品牌就是以省為單位,網絡資源優化整合后統一運營的成功案例。
農業的發展己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伴隨城鄉經濟和市場一體化步伐的加快,各種社會資本己經或正在進入農村市場。在各種資本的競爭中,供銷合作社從管理模式到經營手段都有需要學習的地方,但供銷合作社擁有一筆巨大的無形資產——網絡,自上而下、遍布城鄉的網絡,這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所在。清醒地認識當前的農村經濟形勢和供銷合作社優劣所在,審時度勢,興利除弊,盡快構建連接緊密、運轉高效的供銷合作社網絡,不但是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更是供銷合作社存在發展的戰略性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