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共姚莊鎮委員會姚莊鎮人民政府
姚莊鎮位于嘉善縣東北部,處于長三角經濟區的中心位置。2008年以來,姚莊鎮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精神,積極開展“兩分兩換”試點和農房改造集聚,同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著力加快人口集聚,不斷提高土地集約利用水平,基本構建了城鄉一體發展新格局。2010年6月,姚莊鎮農房改造集聚一期桃源新邨社區正式建成,截至目前,已有816戶3200多名農村居民入住城鄉一體新社區。通過對集聚農戶原有宅基地復墾和附屬土地整理,盤活土地688畝。姚莊鎮的主要做法為:
——摸清家底,努力體現農村的真實性。采取發放調查表、座談會、上門核查等方式,一方面摸清了鎮域內農戶的數量、戶均合法戶型建筑面積、戶均生產性服務用房面積等情況;另一方面摸準了絕大多數農民自愿置換且集聚居住到新社區的基本心態。根據農民需求設計戶型面,并配套了既可用`于文體娛樂、又可置辦“紅白事”的多功能用房等公共設施。
——合理布局,努力體現規劃的科學性。修編了《姚莊鎮域總體規劃》和《姚莊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將鎮域規劃為商貿居住區、工業功能區和現代農業產業區三大區塊。在商貿居住區中規劃建設“1+2”城鄉一體新社區,按照“一次整體規劃、分期分批建設、逐步完善功能”總體要求,分期開發建設。
——慎研政策,努力體現政策的平衡性。堅持正確處理好“政府可承受、農民可接受、工作可推進”三者之間的關系,堅持農民自愿置換原則,在反復論證基礎上形成了《姚莊鎮農村住房置換城鎮房產實施辦法(試行)》。農戶支出成本較輕,易于接受。
——統籌建設,努力體現工程的優良性。成立了姚莊新市鎮投資開發有限公司,作為農房改造集聚項目的運作主體,承擔項目的建設、投融資、宅基地復墾等工作。同時根據“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建設、統一監管、統一結算”的要求,按照“整體置換+零星置換”相結合、置換戶與拆遷戶統一進新社區集聚、置換協議簽訂后必須先騰空并拆除舊房、置換戶委托新市鎮公司代建復式公寓房等方式推進建設,減少了不必要的矛盾。
——用心管理,努力體現管理的科學性。對已建成的一期桃源新邨社區,采取“政府主導+社區自治”相結合的管理模式,建立“1+3”社區組織框架,即建立社區黨總支和社區管委會、黨員議事會和居民議事會,加強對社區的管理服務。
從姚莊鎮已經實施的農房改造集聚工作實踐來看,取得了超出預期的效益,主要表現在:
一是自愿至上,受到了全鎮廣大農民歡迎。姚莊鎮始終堅持農民自愿這條底線,合理把握“改革的力度、政府的承受度、農民的接受度、建設的速度”“四度”有機結合,找到政策的“平衡點”,推出了讓各方都可接受的政策,讓農民根據自身需求來自愿置換,不搞一刀切,不強行置換,真正與征地拆遷分開,避免了推進中的諸多矛盾糾紛,也讓農民真正得到了實惠,深受農民歡迎。
二是復墾到位,提高了土地綜合利用水平。在新社區建設推進時,姚莊鎮以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為契機,不斷盤活土地資源,及時將置換戶的農村住房、非住宅房及附屬物等全部拆除,按照“田成方、路成格、林成網、進出水溝渠配套”等要求,高標準、高質量開展土地復墾,復墾后的土地由所在村流轉給規模經營戶經營,形成了全國最大的萬畝鮮食黃桃等特色農業生產基地,推進了現代農業的發展。同時,通過土地復墾項目,完成土地增減平衡1032畝,其中1/3用于農房改造集聚新社區建設、2/3用于工業項目和城市建設,有效破解了土地要素瓶頸制約,提高了土地綜合利用水平。
三是改革戶籍,提升了居民管理服務水平。姚莊鎮緊密結合農房改造集聚的進度,積極探索“農民帶地進城”的戶籍制度改革。對已進新社區的816戶農戶,在行政村登記的基礎上,在社區再次進行戶籍登記,明確置換農戶“權利兩地共享、義務兩地共擔”,建立了居民“雙向”管理服務制度。按照“生活原則上以社區為主、生產原則上以原行政村為主”的模式,高標準完善社區管理服務功能設施,滿足社區居民的生活需求,原行政村統一建立“一站式”便民服務室,落實專人服務置換農戶,確保居民生產生活井然有序。
四是各方認可,形成了“可學可推”工作模式。到目前為止,1200余個團隊超過5萬人次的參觀考察,農房改造集聚做法被央視《焦點訪談》等各級媒體報道。國土資源部、中農辦、國家發改委等八部門聯合對姚莊鎮推進農房改造集聚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進行了實地調研,認為模式貼近實際,符合農民意愿,切實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