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俞竹南勵立慶
找準游艇產業的發展定位,科學設定發展路徑,制定切實可行的保障措施,從而形成獨特的發展模式,是有效實現浙江游艇產業科學發展的關鍵

游艇產業起源于17世紀的歐洲,經過三個多世紀的演變,如今已經發展成集航海、運動、娛樂、觀光、休閑和商務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現代消費業,被譽為“城市的名片”。2009年,國務院頒布的《關于發展我國旅游業的指導性意見》中首次提出,支持有條件的地區發展游艇旅游。國家旅游局在“十二五”發展規劃中將游艇作為發展水上旅游的重要載體,國家發改委也將游艇產業納入鼓勵發展的產業目錄。在《浙江省旅游業發展“十二五”規劃》、《浙江省體育產業發展規劃(2011—2015年)》、《浙江省海洋體育發展規劃(2011—2020年)》等文化中,均有對游艇產業的引導與扶持。舟山、杭州、寧波、臺州、溫州等地紛紛將游艇產業納入本地的社會經濟發展規劃。據統計,目前浙江省已擁有游艇企業40家,游艇行業投資規模達到20多億元,游艇行業已成為浙江企業投資熱點。當然,對于游艇產業也存在不同聲音,比如將游艇產業歸為奢侈產業,認為可能造成富人階層對公共資源的侵占;擔心游艇產業可能引致能源浪費、環境污染、水資源污染等等。此外,游艇產業還存在科技含量低、產業層次低、人才匱乏、政策體系不完善等問題。如何從省情、實情出發,趨利避害、揚長避短,找準游艇產業的發展定位,科學設定發展路徑,制定切實可行的保障措施,從而形成獨特的發展模式,成為有效實現浙江游艇產業科學發展的關鍵。
與經濟轉型升級相結合。當前,浙江處于經濟大省到經濟強省、制造大省到創造大省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金融危機帶來的長期效應,導致浙江企業的全面洗牌,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端、低水平、低產出企業紛紛倒閉,高科技、高品質、高品牌企業獲得新生和崛起,新興戰略性產業不斷發展壯大。游艇產業是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和先進制造業的有機融合,可以成為浙江實現從資源驅動到創新驅動轉變的有效切入點之一。同時,游艇產業的互動性好、滲透性強,能夠推動體育、休閑、旅游、文化、教育培訓、展覽、新材料、新能源等產業發展,有利于產業結構的調整與轉型。
與擴大內需相結合。國人一般將游艇作為奢侈品代名詞,這是有失偏頗的。在世界游艇發達國家,游艇作為休閑、運動生活產品,早已成為平民化消費的工具。以美國為例,在1700萬艘游艇中,70%是帆船,其中80%是5萬美元以下的中小游艇。根據歐美國家經驗,當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時,游艇產業開始萌芽,當人均GDP達到6000美元時,游艇經濟會進入快速發展軌道。浙江省2011年的人均GDP已經突破9000美元,超過游艇快速增長臨界點。在浙江經濟發展從投資和出口拉動轉向投資、出口和消費共同拉動的進程中,游艇產業完全可以成為推進器和助力源,成為繼房地產、汽車產業之后,新的經濟增長點。
與發展實體經濟相結合。在受到金融危機的重創之后,人們對實際經濟的功能和作用有了新的認識。發展實體經濟,走實業強省之路,已成為浙江共識。浙江擁有充裕的民間資本,通過與國外知名游艇品牌合作,利用對方現有的成熟技術、高端設計理念和相對穩定的國際客源市場,積極對接世界游艇經濟重心向國內市場轉移。這方面,寧波浙江盛世游艇制造有限公司、平湖澳普蘭游艇制造有限公司、千島湖陽光游艇制造有限公司、舟山阿爾法游艇公司等企業做出了可喜的探索。
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相結合。浙江自古就有深厚的海洋文化底蘊,先民們在長期的逆境中吃苦耐勞、自強不息、創新創業,開創了“滄海桑田”、“經濟強省”的奇跡。不久前召開的省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了“努力建設物質富裕精神富有的現代化浙江”的奮斗目標。在新的形勢下,進一步弘揚海洋文化,培育親海、親水的文化意識,增強人們的不畏艱險、敢于冒險、團隊協作、勇于挑戰的精神氣質,是當前文化強省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游艇產業功能承載的優勢所在。此外,游艇俱樂部和游艇碼頭是構成國際生活平臺的一項重要標志,在美化城市景觀環境、提高城市空間品質、豐富城市公共活動、倡導健康時尚生活方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推動高端發展。當前,浙江的游艇產業技術研發基礎薄弱、建造工藝比較落后,核心技術和關鍵設備依賴進口,產品附加值低。自主品牌尚未形成,銷售依賴國外代理商,利潤相對較低。必須突破低端發展的路徑依賴,實現高端化發展。一是提升游艇制造的自主創新能力。加大技術研發的投入,逐步掌握和提升專用發動機、發電機、專業的儀器儀表、導航設備和螺旋槳等核心設備的自主研制能力。二是實現游艇設計的本土化和個性化。大力支持游艇創意設計中心建設,提升游艇的實用性、時尚性、安全性、經濟性、美觀性、藝術性和舒適度,設計符合國內消費者口味的款型和風格。改進工藝流程和附件配套能力,提高產品部件的精度和質量水平。三是推進游艇產業的品牌化發展。積極研究海內外市場需求、營銷渠道和方式、配套技術發展和風格演變,創立具有國際水平和中國內涵的游艇品牌。四是推進游艇產業的綠色發展。在原材料使用、動力系統設計等方面,實現環保和節能技術的突破。
加強配套發展。游艇產業主要由游艇設計、游艇制造、游艇消費服務以及關聯性行業等構成。游艇生產需要新型材料、涂料、電子儀器、儀表、動力、推進系統等幾十個配套工業的支撐。游艇消費需要游艇碼頭、游艇運輸、游艇維修、燃料加注、水上娛樂、餐飲服務等一大批相關行業的支持。要在推進游艇主體產業高端化的同時,做好配套產業的完善,形成相互促進、良性互動的局面。一是加強游艇海岸線和游艇公共碼頭的規劃,建設公共游艇碼頭,為中小游艇服務。二是建立游艇產業關鍵技術、共性技術研發平臺,提升游艇產業技術層次和自主創新能力。三是加強游艇產業的展示宣傳,通過主辦中國(舟山)國際游艇展、千島湖國際游艇展等展會以及游艇賽事,促進消費者的游艇體驗。充分運用廣播、電影、電視、互聯網、報刊等媒體渠道,進行游艇文化的展示和宣傳。四是建立游艇交易平臺,為消費者提供國際化、現代化游艇交易服務網絡。建立游艇產業在線服務、網絡預訂等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全面提升游艇產業的信息化水平。
注重互動發展。一是促進產業的滲透互動。促進與科技的互動融合,加強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研發設計和專利申請,參與或者主導行業標準的研究與制定;促進與文化的互動融合,增強地域特色和個性內涵,推動品牌和形象塑造;加強與信息的互動融合,開展電子商務營銷,搭建網上交易平臺;實現與體育、旅游等產業的互動融合,實現消費者的教育、娛樂、審美、自我突破和自我實現等需求。二是創造條件推進互動。通過培育龍頭骨干企業,以龍頭帶動實現配套企業和相關產業的互動發展;通過建立產業基地、產業園區、產業集群,推動相關企業的良性競合、產業鏈延伸、以及關聯產業的和諧發展。
聚力內涵發展。一是豐富游艇產業的內涵價值。使游艇消費立足于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著眼于建立人們舒適、健康、時尚的生活理念;使游艇產業成為改進人們生活意識、改善生活方式、內涵不斷豐富、具有區域特色、實現差異化發展的新興產業。二是豐富產品形式滿足多樣性需求。進行市場細分,對富裕階層、白領階層和普通民眾設計多層次消費路徑,尤其是為白領階層和普通民眾參與游艇消費提供可行途徑。開展多元化經營,推出觀光游、海灣游、巡島游等不同檔次的游艇旅游套餐,發展商務、運動休閑、康體保健、科普及修學等專題活動,增強產品的可選擇和可組合性。
改革體制機制。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在省政府的統一領導下,由省發改委牽頭,聯合海事、港航、旅游、工商、規劃、水利、國土、環保、體育等相關部門成立游艇產業領導小組,協調推進產業發展。發揮區域比較優勢,頒布實施《浙江省游艇產業發展規劃》,做好空間布局,加強行業引導。二是進一步完善法律法規,制定和實行有利于游艇產業升級和促進游艇消費的政策法規。三是進一步優化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海關、商檢、船檢、海事等部門統一的游艇產業規范標準。進一步簡化游艇出入境手續,積極申請擴大游艇活動范圍。四是強化行業協會的自律制度。積極推動行業性協會組建,抓緊制定游艇行業規約,加強對游艇企業信譽的評估,約束企業的“犯規”行為。
完善政策體系。綜合利用財政、稅收、金融、土地等政策手段,發揮政策的集聚效應。各級旅游、體育、文化行政部門將游艇產業納入項目扶持體系,給予必要的經費支持。開展省級游艇產業示范項目和品牌建設的評審和推介。制定和完善促進公共碼頭建設、俱樂部項目開發、科技創新、賽事運作、節能降耗等的稅收優惠政策,減免游艇消費稅的稅負。通過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s)、BOT(Build-Operating-Transfer)等融資模式推進民營資本向游艇產業集聚。對重點項目優先予以土地保障。同時,加強對安全監控、硬件設施建設、環境評估的審批與把關,預防游艇產業盲目投資和無序發展。
強化人才支撐。一是加強專業人才培養,建立產學研一體化人才培養基地。二是加強繼續教育和職業培訓,提升企業在職人員的設計、營銷和技術研發能力。三是積極開展人才外聘。以高等院校為平臺,通過國內外游艇產業人才信息數資源,聘請知名專家和學者擔任指導教師和咨詢專家。通過項目研究、課題委托等方式柔性引入國內外知名設計師。四是大力實施人才引進。依托國家、省“千人計劃”、浙江省“新世紀151人才工程”等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依托高校及企業建立游艇制造科研機構,匯聚海內外高端領軍人才、高端設計人才和優質智力資源。
創新商業模式。積極探索游艇租賃等項目,讓人們無需購買游艇就可以享受游艇樂趣,同時為游艇擁有者提供租金收益的機會。推行合作購艇,幾戶買主通過協議共同擁有一艘游艇,降低購艇門檻。嘗試按揭買艇,引導合理的提前消費。發展運動型、商務型、家庭型等多樣化游艇俱樂部,滿足多樣化消費需求。引進國際頂級游艇商務、會展、俱樂部經營商和商務旅游經營商,通過并購、合資、合作等模式提升游艇服務的層次和水平。加強政府與企業的合作開發,通過政府提供土地作價入股、企業化運作,降低游艇產業的開發成本、開發風險,推動游艇產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