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汪小倩
正在進行的金融改革試驗,一個主要的任務,就是通過融資方式的創新來尋找溫臺兩地小微企業的融資對策
溫臺地區是股份制經濟的發源地,“溫臺模式”的特點是小微企業數量多、市場適應性強。目前溫臺兩地約有70%的小微企業存在著融資難的問題,溫臺經濟如果解決不了小微企業的融資問題,“溫臺模式”就會崩潰。正在進行的金融改革試驗,一個主要的任務,就是通過融資方式的創新來尋找溫臺兩地小微企業的融資對策。創新融資方式是有條件的,筆者引入SWOT分析法,對溫臺小微企業的融資做一個優勢、劣勢、風險與威脅的評估,并依據這種評估來尋找金融改革背景下強化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對策。
——政策扶持是其優勢。小微企業是企業群體中的弱勢群體,也是最需要政府給予扶持的群體。這些企業經營規模小,技術相對簡單,融資難,其抗風險能力弱,大多從事勞動密集型產業或服務業,對原材料和勞動力成本上升等無法較快適應,是需要政府重點扶持的對象。目前國家對小微企業的政策性保護措施主要體現在金融、財稅政策措施及行政收費減免等方面。銀監會不久前印發了《關于支持商業銀行進一步改進小型微型企業金融服務的補充通知》,提出了支持小微企業更為具體的差異化監管和激勵政策,體現出了投入力度加大、參與機構增多、信貸結構優化等特征。自2011年年底開始,國家先后出臺了一系列針對小微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2011年11月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聯合發出《關于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對小型微利企業,其所得稅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同時還將個體工商戶增值稅和營業稅的起征點調高。
——渠道少、資產少、財務制度不健全是其劣勢。融資渠道較少,缺乏直接融資平臺。鑒于小微企業自身管理特點,一方面資金周轉速度較慢,應收賬款占用資金普遍較多,資金需求量大,對資金的敏感性很強;另一方面企業規模小、管理落后、產品技術含量不高,無法像大企業一樣通過上市發行股票募集資金,也無法發行企業債券進行融資。在融資渠道上小微企業主要依靠股東的投資,也有部分來源于銀行及企業主親戚朋友借款,資金來源相對不足,融資成本較高。
抵貸資產較少,融資擔保不足。溫臺很多小微企業是從家庭作坊發展而來,廠房建造以實用為主,缺少企業長遠發展規劃,造成很多企業的土地廠房兩證不全,無法用于融資擔保。而生產設備由于處置難、貶值快、價值難把握,融資能力有限。小微企業融資擔保仍以保證為主,且一般都為往來密切的親戚朋友及其企業作為擔保人,圈子小,存在整體性風險。盡管現在有較多的專業擔保服務機構,但資質良莠不齊,仍不能滿足市場需要。
財務制度不健全,影響融資認可度。小微企業大小事情都由企業主少數幾人決定,其優點是決策靈活,缺點是缺乏科學管理。企業財務報表隨意粉刷,報送稅務機關的盡量做差點,報送銀行機構的盡量做好點,信息透明度不高,真實情況旁人很難確切掌握。銀行機構在進行貸前調查時,無法準確判斷企業的真實資金需求,只能簡單地從企業面上的資產估值判斷其信貸風險。對于不了解的企業,銀行出于風險考慮,惜貸在所難免。
——金融改革是其機會。目前,銀行已經擺脫“成份論”和“規模論”的思想束縛,樹立“大銀行要做小生意”的經營理念,明確提出“客戶不分大小,只分優劣”、“企業不惟成份,只看效益”、“不片面追求企業做大而追求企業做精”。針對小微企業的發展實際,銀行逐年刷新客戶群體認知理念,促成小微企業市場的合理定位,提出小微企業擴面戰略,擴大銀行服務小微企業的覆蓋面。
銀行加速擴面進程帶來的機會。在溫臺,以沿海產業帶、省級工業園區和工業集聚區合作為契機,實行小微企業客戶批發營銷,以中小企業產業配套鏈授信產品為載體,實行中小企業客戶鏈式營銷,以成長型、高科技、擬上市中小企業客戶為重點,實行中小企業客戶鎖定營銷。
銀行持續擴大小企業信用投放總量帶來的機會。一是加大信貸投放總量。溫臺銀行力爭用于支持中小企業的規模占全部法人貸款增量的比重要提高10個百分點,同時要確保中小企業貸款增幅高出全部貸款增幅5個百分點以上。二是加大信貸結構調整力度。各行所有到期中小企業貸款收回后原則上全部就地用于中小企業,到期的項目貸款和其它貸款收回后,要切出30%調劑用于支持中小企業。

——融資風險是其威脅。溫臺中小企業家族式管理的痕跡還很明顯,因公司治理結構不健全、信息不透明、資產抵押手續不全、擔保難等帶來的融資難問題仍存在。一是管理風險。小微企業管理機制不健全、資產管理粗放、賬目數據模糊失真、財務制度不完善、不能提供準確及時的財務報表,加大了銀行產生不良貸款風險。信用觀念不強,法制意識淡薄,欠息、逃債、賴債等現象有時發生,造成了小企業整體信用不良的局面,給企業融資帶來困難。二是經營風險。小微企業就其個體而言,規模小,科技含量低,缺乏核心競爭力,經濟效益不穩定,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差,存在較高的經營風險。這不僅使小微企業陷入資金不足的困境,而且也不能輕易地得到商業銀行的信貸資金。三是擔保風險。多數小企業由于資產少、抵押物價值低,難以達到借款銀行的要求。即使有達到銀行要求的抵押物,辦理抵押登記過程中所需要的評估、公證、保險、登記、封存保管等環節繁瑣而復雜,足以使中小企業客戶望而卻步。從保證情況看,中小企業自身經濟實力弱、還款保證性低,相互之間難以形成擔保鏈條,尋找優質大型企業又往往求保無門;從還款來源看,還款來源的缺失直接導致了小微企業融資難上加難。
2012年,溫州、臺州兩地分別在《溫州市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總體方案》和《臺州金融支持小微企業改革創新試點草案》的指導下,開展了金融改革與創新,其主旨體現在:完善金融機構體系,鼓勵民間資金介入村鎮銀行等新型金融組織,鼓勵商業保理和民營第三方支付機構發展,從政策層面降低小微金融機構準入門檻;引導民間資金依法設立創業投資企業、股權投資企業及相關投資管理機構,進一步拓寬民間資金介入小微金融市場的通道。
溫臺金融綜合改革推進金融創新的政策亮點:一是培育發展地方資本市場,提出依法合規開展非上市公司股份轉讓及技術產權、文化產權、排污權、水權、碳排放權、農村土地承包權和林地流轉等產權交易,旨在拓寬小微企業融資渠道,這是政策層面對地方發展資本市場的一次回應和嘗試;二是積極發展各類債券產品,推動更多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通過債券市場融資,這是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的又一解決方案;三是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這是改善地方金融生態環境,緩解小微企業融資困境的有針對性的制度設計;四是新型金融機構試點建立,《兩案》試點推出小微企業綜合融資服務中心、商業保理機構,鼓勵農村保險互助社提供小額貸款保證保險等新險種、鼓勵農村資金互助社為社員向金融機構融資提供增信支持等改革措施,這為商業銀行降低業務拓展風險提供了新的可能。
——致力政府推動。一是建立協調磋商機制。針對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需要進行體制創新,從完善財政再擔保制度、中小企業稅費優惠等方面予以推進,建立適合中小企業的授信體制、政策和程序。二是推進信用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強縣域資信、法律、會計、仲裁、公證、核算、質監等社會中介機構建設,將中小企業在不同機構的經營信息、產品信息、融資信息、交易信息、違約記錄融為一體,提高信息數量和透明度,逐步實現中小企業信用監督的社會化。建立健全資產拍賣轉讓市場、產權轉讓市場,完善和解決抵押物變現難問題,突出解決集體土地抵押拍賣轉讓、產權轉讓問題。三是加強擔保體系建設。建立以政府財政為主體的公益性擔保機構,按照“政策引導,多方出資,市場運行”的模式,由政府牽頭組建產權明晰、市場化運作的股份制或民營擔保機構,支持中小企業與有產、供、銷聯系的大企業和優勢企業建立擔保關系。
——夯實企業基礎。一是主動提升企業信用等級。小微企業融資最難的是缺乏信用平臺,又缺少滿足銀行硬性需求的資產和抵押。小微企業應加強與會計師事務所、稅務部門等的溝通和合作,規范財務和資金管理,提升整體信用水平;通過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加強股份制改造等途徑,解決好經管管理問題。二是在聯合重組中尋找新出路。聯合重組應是小微企業轉型升級、解決融資問題的好選擇。聯合重組的路徑有:單個企業自主實現重組;企業與企業間橫向聯合重組;相同產業、不同企業間產品鏈延伸的縱向聯合重組;不同行業間實現的跨行業聯合重組。三是加強現代企業制度建設。繼續推進溫臺小微企業進行公司制改造,真正建立起適應市場經濟競爭需要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
——創新金融服務。一是創造政策環境。對以支持小微企業為主的小法人金融機構,適當放松存貸比限制,對全國性大型銀行的小微企業信貸給予專項規模,引導銀行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對小法人金融機構給予再貸款、再貼現政策上的傾斜,適當提高額度、降低利率、放寬期限。適當調低小法人金融機構的存款準備金率。對支持小微企業力度大的銀行,在機構擴張和業務準入方面降低門檻要求,并積極制定市場準入與小微金融服務掛鉤的方案。對支持小微企業的小法人金融機構發行次級債、混合債、金融債等,在政策上實行傾斜。二是創建小微企業直接融資平臺。設立針對小微企業股權登記轉讓的產權交易中心,并為小微企業創建債券發行平臺,發行小微企業聯合債券。三是規范民間借貸行為。由政府設立民間借貸交易登記中心,促使民間借貸行為陽光化。并對民間借貸利率出臺指導價格,確保小微企業能以較低成本從民間融入資金。四是深入研究小微企業融資及擔保。積極推動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機構以轉型升級為導向為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方式與創新產品;加大推廣小微企業信用貸款,建立信用貸款企業名錄,對名錄中企業的信用貸款出現風險的,由政府給予金融機構一定的補償;因地制宜嘗試新型擔保方式,解決金融機構擔保物流轉問題,如集體性質土地廠房、海域使用權等;規范擔保公司擔保行為,防止擔保公司抽取小微企業信貸資金充當擔保保證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