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彩芳
89例頭位難產臨床分析
韋彩芳
目的探討頭位難產的原因、臨床表現及處理方法。方法選取我院89例頭位難產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和總結,觀察患者治療效果及并發癥情況。并對孩子出生后身體狀況進行評估,包括小孩的皮膚,心率,運動狀態,呼吸,肌張力。達到10分為正常新生兒,4~7分有可能存在輕度危險。評分在4分以下考慮可能重度危險。結果89例頭位難產病例中行剖宮產術39例(43.8%),陰道助產 17例(19.1%),經處理后自然分娩33例(37.1%)。新生兒娩出后Apgar評分在7分以上者有58例,4~7分者有28例,1~3分者有3例,未發生產婦及圍生兒死亡。結論及時了解到頭位難產的可能,及早發現,及時治療并正確地選擇分娩方式是改善妊娠結局的關鍵。頭位難產如果處理不能正確及時,極有可能出現母嬰并發癥,醫務人員在以后的工作中必須熟練操作,認真學習,避免危險的發生。
頭位難產;分娩方式;并發癥
頭位難產在婦科難產上非常常見,系指非枕前位之胎頭,因在盆腔內回轉受阻,成為持續性枕后位、枕橫位;或因胎頭俯屈不良,胎頭呈不同程度的仰伸,遂成面先露、額先露、頂先露等。胎頭位置異常是引起難產的重要因素[1]。本文對我院收治的89例頭位難產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和總結,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自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89例頭位難產患者,其中2010年1月~2011年12月共接收了834例產婦,頭位難產發生率為10.7%(89/834)。患者年齡18~35歲,孕期為36~42周,經產婦26例,初產婦63例,產力異常15例,其中,原發性宮縮乏力 13例,繼發性宮縮乏力 12例。胎兒異常30例,其中胎頭位置異常26例,巨大兒1例,早產2例,畸胎1例均采用剖宮產。
1.2方法采用Apgar評分方法對孩子出生后身體狀況的標準評估方法,包括小孩的皮膚,心率,運動狀態,呼吸,肌張力。達到10分為正常新生兒,4~7分有可能存在輕度危險。評分在4分以下考慮可能重度危險[2]。
2.1 89例頭位難產病例中行剖宮產術 42例(47.2%),陰道助產27例(30.3%),其中,經陰道產鉗10例,占11.2%,吸胎分娩17例,占19.1%。處理后自然分娩20例(22.5%)。89例中12例產道異常者(骨盆狹窄7例骨盆畸形3例盆腔包塊2例)中行剖宮產9例,胎吸術3例。18例宮縮乏力者(產鉗術5例,胎吸術6例,自然分娩7例),29例胎頭位置異常者(行剖宮產13例,產鉗術3例,胎吸術7例自然分娩6例),26例相對頭盆不對稱者(行剖宮產16例產鉗術2例,胎吸術1例自然分娩7例),巨大兒1例,早產2例,畸胎1例均采用剖宮產。
2.2對產后母嬰的影響Apgar評分7分者58例,4~7分者28例,1~3分者3例,未發生產婦及圍生兒死亡。本組42例,剖宮產中發生子宮遲緩性出血6例,出血量超過800ml,其中2例經各種方法處理無效行子宮次全切除術;27例陰道助產中,并發會陰切口延伸9例,子宮遲緩性出血2例,出血量超過 500ml,加強宮縮后好轉;產程中出現胎兒宮內窘迫4例,積極治療后無不良結果發生。
3.1頭位難產的臨床特點胎膜早破是頭位難產最早期的表現,主要原因是胎頭在入盆時不適應其入口而受壓,羊水從胎頭和骨盆之間進入前羊膜囊,加之宮縮壓力而破裂導致。頭盆不對稱或胎頭位置異常都有可能,如果能及時發現這一先兆,及時了解到頭位難產的可能,對于之后的防治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3]。另外頭位難產患者產程的延長,產力的異常,胎頭下降延緩或停止以及胎頭位置異常而出現難產,這是頭位難產的后期表現。
3.2頭位難產的處理發生頭位難產時,一定要及時分析其臨床特點,找出頭位難產的原因,對于有危險情況的,比如巨大兒、骨盆狹窄、頭盆不對稱等應采用剖宮產方式分娩。特別是頭位異常嚴重的情況,多數胎頭位置的異常為持續性枕后位或者持續性枕橫位兩種。如前不均傾位等應該立即剖宮產,如果頭位異常不嚴重,可嘗試增強產力或徒手轉正頭位,將難產變成順產。如果不能及時順產,注意產程時限,將分娩方式改用剖宮產。另外如果試產后先露位于棘下3cm或更低時可試用胎吸術或產鉗術完成分娩[4]。如果出口狹窄,通常要進行會陰側切。如果母體出現體力問題或精神異常一定要及時給予藥物或心理安撫,在形勢允許的情況下給予患者適當的休息。頭位難產如果處理不能正確及時,極有可能出現母嬰并發癥,醫務人員在以后的工作中必須熟練操作,認真學習,避免危險的發生[5]。陰道助產包括產鉗助產術,胎頭吸引助產術以及徒手或產鉗旋轉胎頭后經陰道分娩,各種助產方式的選擇應該根據不同的情況做出正確選擇。頭位難產處理不當很有可能影響到嬰兒的健康和生命,時常有報道說因頭位難產發生胎兒窘迫,新生兒窒息以及新生兒顱內出血甚至死亡。胎頭位置異常如果能夠及時糾正,可以明顯降低頭位難產的發生率,另外適量的運動和營養可以減少巨大兒的出現,這都是臨床上應該注意的。
[1]陳霞.早期更換產婦體位糾正頭位難產降低剖宮產率的臨床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07,22(22):3076-3077.
[2]柳紅.頭位難產190例臨床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06,21(13): 1791-1792.
[3]AthukoralaC,CrowtherCA,WillsonK,et al.Women with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in the ACHOIS trial: Risk factors for shoulder dystocia[J].The Australian &,New Zealand Journal of Obstetrics &,Gynaecology,2007,47(1):37-41.
[4]ChauhanSP,LynnNN,SandersonM,et al.A scoring system for detection of macrosomia and prediction of shoulder dystocia:A disappointment.[J].The journal of maternal-fetal &,neonatal medicine,2006,19(11):699-705.
[5]Oppenheimer LW,Labrecque M,Wells G,et al.Prostaglandin E vaginal gel to treat dystocia in spontaneous labour:a multicentre randomis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J].British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aecology,2005,112(5):612-618.
[6]曹玉蓮,饒惠玲.頭位分娩評分預防梗阻性難產的臨床價值[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6,22(2):95-96.
廣西那坡縣人民醫院,廣西百色 53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