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玥 王潤潤
胃癌是最常見的腫瘤之一,占消化道腫瘤的第一位,隨著人類壽命的延長胃癌患病率越來越高[1]。胃癌作為一個強烈的應激原,使大多患者產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如焦慮、抑郁、恐懼等,有的甚至出現嚴重的精神障礙。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心理社會因素對惡性腫瘤的發生、發展和轉歸的影響越來越受到醫學界的關注,積極有效的針對胃癌患者的不良心理狀態進行系統護理干預必將日益受到臨床重視。經醫院明確診斷,確診為胃癌時,一定要抓緊時機進行手術,尤其是早期胃癌的效果更佳,術后3年存活率為97.8%,5年存活率為90.9%,10年存活率為61.9%。因此早期診斷和手術才是提高胃癌治愈率的關鍵。其治療方法多以手術治療為主[2]。由于胃部手術較復雜,且危險性大,常給患者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和痛苦。心理狀況直接影響患者的治療和康復,針對不同患者的心理壓力采取具有科學性、針對性、有效性的心理護理,幫助他們建立起戰勝病魔的信心。
所有觀察病例均為2010年3月至2011年9月在南陽市中心醫院腫瘤科/普外科住院的175例胃部腫瘤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心理護理組93例,其中男61例,女32例;常規護理組82例,其中男38例,女44例,年齡均在45~72歲。常規護理組在圍手術期進行常規護理。而心理護理組在圍手術期除正常護理外,還根據不同年齡、職業、文化程度、家庭、社會背景和圍手術期不同時期的心理特點采用不同的心理護理方法。
2.1.1 術前護理
2.1.1.1 嚴密觀察病情變化
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患者的飲食、睡眠情況,患者是否有上腹脹痛、進食后飽脹、食欲減退、消瘦或黑便等
2.1.1.2 做好術前準備
除了一般常規準備外,對術前嚴重營養不良的患者,要注意電解質的變化,如有電解質的紊亂,要及時糾正。為了防止術后感染發生,給予抗生素預防性治療[3],術前晚行溫鹽水或肥皂水灌腸。手術日晨置胃管、導尿管等。
2.1.2 術后護理
2.1.2.1 病情監護
應嚴密觀察患者意識、瞳孔、生命體征、肢體活動情況。密切觀察患者有無腹脹及腸蠕動情況,待排氣后嚴格執行胃癌術后飲食,即術后3d內禁食、6d內半量清流、9d內流質飲食。
2.1.2.2 呼吸道管理
全麻術后常出現惡心、嘔吐,嘔吐物易反流誤吸。護理時讓患者頭偏向一側,并及時吸除口、鼻腔內嘔吐物。加強叩背吸痰,對痰液粘稠的患者采用超聲霧化吸入濕化氣道,稀釋痰液。全麻將醒的患者多躁動,應適當約束患者肢體,防止其頭部劇烈活動并注意檢查氣管插管是否固定良好。
2.1.2.3 飲食及營養的護理
對于早期胃癌病人應給予易消化的食物,含蛋白質、脂肪較豐富的烹調較爛的食物,盡量減少食物中粗纖維的含量。必須禁忌煙灑和辛辣刺激性食物,這些可能刺激胃部蠕動和痙攣,增加病人的疼痛和不適感等。胃癌病人要加強營養護理,糾正負氮平衡,提高手術耐受力和術后恢復的效果。能進食者給予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食物應新鮮易消化。對于不能進食或禁食病人,應從靜脈補給足夠能量、氨基酸類、電解質和維生素,必要時可實施全胃腸外營養。
2.2.1 在圍手術期常規護理(同常規護理組)的基礎上給予心理護理
對胃癌患者,在護理工作中要注意發現病人的情緒變化,護士要注意根據病人的需要程度和接受能力提供信息;要盡可能采用非技術性語言使病人能聽得懂,幫助分析治療中的有利條件和進步、使病人看到希望,消除病人的顧慮和消極心理,增強對治療的信心,能夠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針對患者的年齡、性別、文化進行系統的心理疏導,做好的健康教育,對于術前所做的一切準備工作給予解釋,增加患者對手術的安全感和信賴感;同時根據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詳略得當的為患者講解有關胃癌的科普知識[4],講解胃癌手術、化療的基本知識,術后可能出現的并發癥,促進患者正確認識胃癌。給患者以最大程度的社會支持,協助患者解決社會問題。對于絕望患者護士要仔細觀察、耐心傾聽,盡量延長企求期,鼓勵病人采取積極態度,面對現實,主動、自覺地接受治療和護理。同時,積極利用社會支持系統的幫助患者延長企求期,如告知家屬心理環境對癌癥患者康復的意義,消除家屬的悲觀情緒,鼓勵家屬學習癌癥疾病的相關知識,指導家屬在護理過程中密切配合,關心、體貼及支持患者。
2.2.2 心理護理方法
減輕或消除患者的抑郁和恐懼情緒,增加與患者的接觸機會,對待患者熱情、誠懇,建立友好平等的護患關系,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給予耐心的解釋患者不懂得問題,講清術前準備工作的重要性,同時以自己嫻熟的護理操作技術取得患者的配合和信任,從而穩定患者的情緒,消除恐懼緊張心理。使患者正確認識自己的疾病,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護理人員應具有同情心,主動與患者多交談,耐心傾聽他們訴說內心的痛苦,疏泄心中的積怨,同時充分理解患者的焦躁情緒,對患者的過激言行要寬宏大量,原諒他們的脾氣暴躁。因此,做好患者親屬的動員工作是扭轉患者悲觀心理的關鍵步驟[5]。
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進行比較分析。采用國際認證的量表進行量表評分。兩組患者均在院后1d和術前1~2d填寫抑郁、焦慮自評量表。
患者經護理后,心理護理組抑郁、焦慮例數顯著少于常規護理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兩組入院時抑郁、焦慮評分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經治療后,心理護理組焦慮評分明顯低于常規護理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本次研究表明,患者經護理后,心理護理組抑郁、焦慮例數顯著少于常規護理組,心理護理組焦慮評分也明顯低于常規護理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對圍手術期患者心理護理組效果比未教育組效果好。做好胃部腫瘤圍手術期護理,對提高手術成功率,減少并發癥有重要意義。
胃部腫瘤是一種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疾病,隨著醫學影像學的發展、普外科技術的日臻完善,心理護理看似一個簡單的工作,與患者聊聊天,鼓鼓勁就可以了,其實是一項非常復雜而又艱難的工作,它要求護士要有敏銳的觀察能力和良好的溝通能力和親和力。胃部腫瘤的手術治療已在越來越多的基層醫院開展,這樣對護理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掌握患者心理活動規律,做好心理護理工作是提高護理工作質量的重要環節。胃部腫瘤患者在圍手術期過分的緊張、恐懼、擔心,常引起交感神經機能亢進,使心跳加快,血壓升高,機體分解代謝增強,對手術及術后恢復極為不利。因此,護理人員要密切觀察患者的心理反應,做好胃部腫瘤患者的心理護理工作,為手術的順利進行創造良好的心理條件。正確及時地實施各種心理教育護理措施,要及時準確的發現心理問題并解決問題,杜絕不良事件的發生。
[1]許夕霞,宿桂霞,魏敬秒.老年胃癌手術患者心理狀態分析與護理[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4,13(7):929-930.
[2]任效英.婦科老年惡性腫瘤患者的護理.中華綜合臨床醫學雜志,2005(9):756.
[3]袁巧玲,甄云濤,管桂鳳.神經外科患者術后抗生素相關性腹瀉的觀察與護理[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6,23(10):79.
[4]馬萍,王春慧.胃癌患者心理個性的分析及護理對策[J].實用醫藥雜志,2005,22(12):1.
[5]化前珍,劉芳娥,張如英.重視家庭在老年患者臨終護理中的作用[J].中華護理雜志,1997.32(5):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