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基于全息范式的權衡定律機理研究

2012-01-28 06:32:04陳宗建陳榮秋
中國軟科學 2012年4期
關鍵詞:戰略企業

陳宗建,陳榮秋

(華中科技大學 管理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4)

一、引言

運作管理領域的多數學者認為運作戰略的內容可以定義為競爭要素(competitive priorities)之間的相對權重,這些競爭要素主要包括質量、交付期、柔性和成本[1-2]。使企業的運作實踐與它的競爭要素相匹配是從運作管理獲取競爭優勢的關鍵。Rosenzweig 和Easton(2010)總結多數學者的觀點得出了運作戰略的簡化模型(文獻[1]Fig.1)。

盡管在運作戰略的內容方面學者們的意見基本一致,但對于競爭要素之間關系的爭論卻持續進行。四十多年來權衡概念[3](trade-offs)一直是運作戰略領域的研究重點。人們從實證和應用的角度探討權衡概念的文獻也越來越多。但是,贊同和質疑權衡概念的文獻同樣都在增加。這些爭論可分為三種觀點。

一種觀點是贊同權衡定律(law of trade-offs)。認為企業必須決定哪一個競爭要素應該在資源和時間方面得到更多的投入,被迫在各種競爭要素之間做出權衡,即企業在提升某一競爭要素的績效時是以犧牲另一競爭要素為代價的[3-5]。權衡定律的支持者認為權衡定律驗證了企業需要區分戰略目標的優先次序,并把資源用于改進優先的制造能力。例如,他們主張企業必須在實現低成本或高柔性之間做出選擇[6-7]。

另一種觀點是否定權衡定律。Ferdows 和Meyer(1990)提出了累積能力定律(law of cumulative capabilities),又稱“沙錐”模型。認為企業在某一競爭要素的優勢績效會提高其它競爭要素的績效,就像一層覆蓋一層累積形成的沙錐一樣;企業應該按照質量、交付期、成本和柔性的優化改進順序提升競爭要素的績效[8]。他們認為,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以豐田公司為代表的“世界級制造企業”,就是沙錐模型的典型案例。這些企業因為應用了先進制造技術(AMT),在全部四個競爭維度都同時超過了他們的競爭對手[9-11]。

第三種觀點試圖協調權衡定律和累積能力定律之間的差異。Schmenner 和Swink(1998)借助經濟學中生產前沿面(production frontiers)的概念,提出了績效前沿面理論(theory of performance frontiers,TPF)[5]。該理論的核心要點是資產前沿面將最終制約運營前沿面,當企業的運營前沿面靠近資產前沿面時,運營戰略應和權衡定律一致;當企業的運營前沿面遠離資產前沿面時,運營戰略應和累積能力定律一致。但是,Vastag(2000)很快以動態的基于資源觀的競爭理論質疑他們的績效前沿面理論[12]。

Rosenzweig 和Easton(2010)應用薈萃分析方法對競爭要素權衡關系進行研究,結論是不可能從橫斷性(cross-sectional)實證的角度解決競爭要素權衡關系作用是否存在的問題[1]。

從以上內容可以看出,運作管理共同體對權衡定律既沒有完全確證也沒有完全摒棄,至今沒有一個統一意見。在作者看來,沒有達成共識的原因在于Schmenner 和Swink 提出的績效前沿面理論采取的是還原論、決定論的科學觀,從靜態的牛頓絕對時間,分析競爭要素的演化,實際上是混淆了對靜態的競爭能力的權衡和對動態的競爭要素的權衡。本文從本體論出發,基于作者提出的二象對偶時間視角下運作管理研究的全息范式,分析權衡定律的機理,藉此澄清運作戰略中爭論不休的關于權衡定律的若干重要問題。

二、理論基礎

作者運用庫恩的范式概念作為分析運作管理學科發展的工具,從二象對偶時間視角構建運作管理研究的元范式(metaparadigm),提出了還原論與整體論、機械論與有機論、客觀邏輯實證與主觀人本主義、確定性與不確定性對立統一的全息范式[13]。這里簡要介紹全息范式的基本要點,作為本文研究的理論基礎。

(一)二象對偶時間視角

如何從時間視角分析問題,有可供選擇的兩個維度。一個維度是新古典經濟學所采用的牛頓時間或客觀時間,這種時間被形象化理解成一根直線,這種形象化必定是空間化的。在客觀時間中,時間是同質的,各時點的特征完全一樣。另—時間維度是新奧地利學派倡導的真正的時間(real time)或主觀時間。與牛頓時間相反,真正的時間反映了行為人在時光流逝中的各種新體驗的動態連續流,各時點之間的聯系一定是主觀的。在時間不可逆的世界里,記憶和預期成為真正時間的結構性因素,在不同的時點,人們的計劃、知識、經驗、預期是異質的,并且具有因果效應[14]。

著名的工業心理和組織行為學者Jaques(1982)認為時間的形式對人類行為是極其重要的,他認為對時空流形(space-time manifold)的時間維度的澄清,是讓社會科學建立在和自然科學同樣嚴格基礎上的必要條件。為此,他在思想上匯聚兩種不同的時間意義:一種意義是把時間與對目的、意向和目標導向行為的體驗聯系起來;另一種意義是把時間與對表現為鐘表上相繼讀數的時間流逝感覺聯系起來。由此,Jaques 提出時間的兩個維度。一個是意向(intention)時間軸,用來刻畫人們打算、計劃、追尋完成某事的時間;另一個是相繼(succession)時間軸,沿著該時間軸我們標準化日歷和鐘表時間。人們關于演化的觀念,關于時間延綿的觀念,關于時間連續性,關于時間的方向性都專門由意向時間軸描述,這種描述表現為場的體驗。人們關于存在的觀念,關于早晚的觀念,關于前后的觀念,關于時間的不連續性和粒子性,都專門由相繼時間軸描述,這種描述表現為對事件是一種橫斷性的或空間化的抽象體驗。Jaques(1982)強調上述兩種時間維度,不是互相替代的而是互為補充的。二者作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共同構成了二象對偶時間。二象對偶時間的一極意味著連續場,另一極意味著離散的粒子性對象。就時間觀念而言,時間就是:我們從認知上在場和離散點之間、意向和相繼之間、存在和演化之間、連續和不連續之間,頻繁地來回擺動[15]。

(二)運作管理研究的全息范式

在運作管理范式中,長期以來被忽略的價值命題,隨著行為運作的興起,已經不能被回避了。作者贊同行為運作的興起會引起運作管理范式的變遷[16],但強調這種變遷將使運作管理范式擺脫傳統哲學本體論思維方式和牛頓力學對運作管理范式的桎梏,不再僅僅以機械決定論理解運作管理研究的對象及其性質。

參照李懷祖提出的以自然科學和人文學科為兩個端點的學科定位頻譜[17],在作者看來,運作管理學科有兩個定位:具有橫斷空間性特征的運作管理范式定位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之間,具有演化時間性特征的運作管理范式定位在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之間,以兩個定位為兩極構成二象對偶的學科定位,充分反映了隨著行為運作的興起,人本主義范式滲透到運作管理領域從而引起運作管理范式的變遷。變遷不是發生在某一級內部或兩極之間,而是兩極在二象對偶時間視角下共同構成了新范式。這也正是Hopp 等(2004)期待的發展管理科學所必須的元范式[16]。

橫斷空間性特征和演化時間性特征是運作管理范式這同一個硬幣的兩面,是交互共生的。所以,新的運作管理范式是一個全息范式。橫斷空間性特征與分離的部分有關,演化時間性特征則是把彼此分離的部分結合成相互連接的整體。在運作管理研究的全息領域中,“技術-人”和“組織-人”、運作戰略的內容和過程、結構性決策和基礎性決策、使用邏輯和使用直覺、實證研究和演化慣例、有形的物質觀點和無形的精神觀點,一方面是離散的粒子化現象,另一方面又是彼此之間互相反映的全息映象。事實上,這種部分(橫斷空間性特征)與整體(演化時間性特征)之間的互補性特征,正如量子物理學中粒子與波之間的關系一樣,構成了運作管理全息范式的結構特點。

從二象對偶時間視角提出的全息范式,重新確定了管理科學的哲學定位,使得管理科學具備新的認識論、方法論和價值論特征。

三、競爭要素和競爭能力的權衡

從文獻[1]Fig.1 可以看出,競爭要素必須和企業的競爭戰略相一致。競爭要素的相對重要性依企業所期望的競爭方式而變化。企業根據各競爭維度的重要性選擇競爭要素,選定的競爭要素決定了企業的結構性、基礎性和集成性的戰略選擇。這些戰略選擇決定了和競爭要素一致的實施措施,實施這些措施的結果導致競爭能力的改變。也就是說競爭能力是現實的和實現了的合成力量或能力。這樣,競爭能力反映的是企業在某一時刻各個競爭維度的績效(consequence),也就是競爭要素的實施結果,也就是運作戰略的效力。一些學者混淆了對競爭要素的權衡和對競爭能力的權衡,所以,作者認為討論權衡定律首先要厘清是對競爭要素的權衡還是對競爭能力的權衡,這實際上是在意向時間維度或相繼時間維度分別考慮的兩種不同性質的權衡。

(一)橫斷空間性的競爭能力權衡

競爭能力是企業特別擅長的某些特定的活動,表現為企業在各個競爭維度和主要競爭對手展開競爭的能力。主要競爭對手和本企業生產的產品組合是類似的,是可以互相替代的,否則,就和本企業不屬同一個戰略集群(strategic groups),也就不是競爭對手了。在任一時點我們可以比較戰略集群內企業之間競爭能力的大小,因為競爭能力是現實的和實現了的運作戰略實施的結果。這個結果是短暫的,隨著運作戰略選擇的變化而改變。競爭能力直接體現在企業競爭的各個維度的績效上,一般包括質量、交付期、柔性和成本四個維度。在任一給定的時點,競爭能力是確定的,如何在各個競爭維度之間體現,存在權衡關系。如Toni 與Meneghetti(1998)認為企業經由創新路徑,縮減時間產生的競爭能力可以在企業的交付期績效和成本績效之間轉換[18]。從二象對偶時間的視角看,競爭能力的權衡關系是可度量的,可演繹分析的,可實證驗證的,可客觀比較的。總之,是在相繼時間軸上進行的,具有橫斷空間性特征。

(二)演化時間性的競爭要素權衡

競爭要素強調的是向前行的意向,或者打算在未來的改進,或者預期在質量、交付期、柔性和成本中的某一特定維度獲得或保持競爭優勢。競爭要素表現企業運作戰略的主動性和適應性。競爭要素決定運作戰略選擇的內容和實施過程。這是一個發現和學習的過程,是一個努力修正錯誤、協同行為的過程。產生錯誤的力量既有可能來自競爭對手的改變,也可能來自內部的變化。這個過程是持續的,這個過程的結果是開放的,也不存在單一的路徑必須經歷。這是一個非確定的演化過程。決策者預期競爭要素在質量、交付期、柔性和成本中的哪一個維度獲得或保持競爭優勢時,同樣存在權衡關系。從二象對偶時間的視角看,競爭要素的權衡關系是主觀的,難以客觀度量的,難以實證驗證的。總之,是在意向時間軸上進行的,具有演化時間性特征。

四、橫斷空間性的績效前沿面理論

作者(2009)認為,盡管可以運用同樣的分析工具(如數據包絡分析),但必須在生產前沿面和績效前沿面之間做出澄清:生產前沿面是用來度量企業把投入轉換為產出經濟與否的程度,即效率(efficiency),它表示的是對于不同水平的投入可以獲得的最大產出水平,反映的是當前產業的技術現狀;權衡關系對應多目標決策問題,反映有沖突的多個績效目標的結果之間的權衡關系,即是多個“產出”之間的權衡關系[19]。顯然,績效前沿面就是多屬性決策的績效目標結果空間的Pareto 有效解前沿面[20]。

(一)全息范式下新的績效前沿面理論的邏輯基礎

在任一時點為何我們可以客觀比較戰略集群內企業之間競爭能力的大小?為何這個結果是短暫的?為何競爭能力的權衡關系具有橫斷空間性特征但不依賴演化時間性特征?

倫敦帝國學院的理論物理學教授Isham 和他的合作者Savvidou(2002)從存在的時間和演化的時間入手分析經典物理學的歷史形式,從而找到經典物理學中獨立于動力學的時序邏輯(temporal logic)表示[21]。作者參照他們的方法,討論競爭能力的權衡關系具有橫斷空間性特征但獨立于演化時間性特征的邏輯基礎,并在此基礎上,建立新的全息范式下的績效前沿面理論。

設想一個質子(一個不占體積但是有質量的理論上的實體)在牛頓力的作用下,沿一條直線運動。我們可以看出,這一系統通過兩個屬性即可完全定義:系統的位置(用x 表示)和動量(即質量×速度,用p 表示)。換句話說,確定質點的位置x和動量P 的值,這一系統的狀態就完全確定了;所以,這一系統的狀態空間是一個由x 坐標軸和P 坐標軸組成的二維空間,如圖1 所示:

圖1 一個典型的狀態空間(Isham 和Savvidou,2002)

當然,除了位置和動量之外,質子還會有其他物理屬性。比如,質子具有一定的能量(用E 表示)。不過,質子的能量是由它的狀態決定的,即由位置和動量的取值決定,用數學方程表示就是:

其中m 表示質子的質量,k 為正的常數。根據質子能量的這一定義可知,不同的系統狀態可以產生相同的能量值。這提出了如下問題,即使得“系統的能量值為E1”這一命題為真的所有狀態(x,p)的屬性集合是什么,這一狀態組合可用圖1中的內橢圓來表示。同樣地,圖中外面的橢圓代表使得“系統能量值為E2(E1<E2)”這一命題為真的狀態集合。“系統能量值在E1和E2之間”這-命題為真的狀態集合即圖中兩個橢圓之間的陰影部分。事實上,關于質子的每個命題都可以用一個狀態集合表示,即使得該命題為真的狀態集合。我們可以把具有競爭能力C1的企業看成具有能量E1的質子,該質子的屬性包括質量、交付期、柔性和成本四個維度的結果。兩個維度屬性的狀態空間如圖1 所示,圖1 也不難推廣到多維狀態空間。另有競爭能力為C2的企業看成具有能量E2的質子,所以,我們可以在任一時點在由各競爭維度的結果組成的績效結果空間內比較兩個企業的競爭能力大小。企業的競爭能力一般不具備公式(1)這樣的動力學方程,所以,某一時點具有某一競爭能力的企業運用競爭能力的所有可能結果的集合,在績效結果空間內更可能表現為如文獻[20]Fig.3.3.所示的結果[20]。無論是圖1還是文獻[20]Fig.3.3.都隱含了競爭能力在各個競爭維度的結果之間存在權衡關系。Keeney 和Raiffa(1993)認為在多屬性決策的績效結果空間肯定存在權衡關系[20],Schmenner 和Swink(1998)則稱權衡定律是演繹型定律,是公理性的[5]。我們通常假定各屬性的值越大越好,所以,如果在某一時點企業的競爭能力得到充分利用,則已經達到多屬性決策的有效解前沿面,也就是達到Pareto有效解[20]。

事實上,關于質子(企業)的每個命題(競爭能力)都可以用一個狀態集合(績效結果集合)表示的結論可以推廣到所有的經典物理學系統(企業競爭集群)。如果我們將這種系統的狀態空間(績效結果空間)記為S,那么有關系統的每一命題(競爭能力)P 可用S 中對應的子集SP 表示——即使得該命題為真的所有狀態(績效結果)的集合。反過來說,S 的每一子集都表示一個命題:更準確地說,每一個這種子集表示多個命題,每一命題都確立某一物理量(競爭能力)的值落在某一特定的范圍之內。

然而經典力學用集合論表示時序邏輯命題明顯依賴具體的系統動力學,在Isham 和Savvidou 看來這是不相宜的。因為這完全混淆了時間的兩種不同角色[22]。實際上,這就是Schmenner 和Swink(1998)混淆對靜態的短期競爭能力的權衡和對動態的長期競爭要素的權衡的根本原因。理論物理學強調用恰當的數學結構來表示時間觀念是把實數作為:(1)標記各個存在時間點的次序參數;(2)經由動力學及其對微分學和微分方程理論的運用而與演化關聯的參數。經典物理學中的這一數學結構如文獻[21]Fig.2 所示。其中的關鍵是,從兩個時間變量——“存在”的時間和“演化”的時間——開始著手,然后將每一個存在的時間點t 對應該經典物理學狀態空間的一個單獨的副本(copy)St,St 表示那一時間點t 上該系統的所有可能狀態。與這一結構自然對應的數學量是一個函數的軌跡:這條軌跡就是某一函數γ 在每一時間點t,都確定一個在狀態空間集合St 中的狀態γ(t)。從物理學視角來看,每一條這種軌跡γ 描述的是該系統的一個可能存在的歷史時間關系(也就是該企業追溯的可能存在的競爭能力的演化歷程),即γ(t)描述了在“存在的時間”t 上“事物如何存在”[21]。

圖2 二維績效結果空間內的績效前沿面

那么,像“時間t1上的P 并且之后的t2上的Q”(時間t1上的競爭能力并且之后的t2上的競爭能力)這樣的命題就可以用具有某一特性的所有軌跡γ 的集合來表示——這一特性就是在時間點t1上,狀態γ(t1)在St1 的子集Sp 中,并且,在時間點t2上,狀態γ(t2)在St2的子集SQ中。用軌跡集合的子集表示時序命題(競爭能力的變化)的方法顯然不依賴于動力學(企業的演化時間性特征),并且它直截了當地檢驗了它能再現時序命題所預期的條理性。在這一框架中,動力學的觀念以一種非常有趣的方式出現。即從數學的視角來看,對應于狀態空間的每一個副本(copy)St 存在一個動力學演變過程:因此,時序邏輯的時間與動力學中的時間在這里相互分離了。這事實上反映了在這一數學結構中存在著兩種類型的時間轉化:一種是基于時序命題(存在的時間)的外部時間標記的轉化,另一種則是對于外部時間標記的每一取值t,在每個St 中都存在對應的(演化時間的)內部演變[22]。這說明盡管我們在二象對偶的時間考慮企業在某一時點的競爭能力,但是在任一時點績效結果空間中的競爭能力的集合,已反映了企業以前的內部演化過程,所以,競爭能力的權衡關系具有橫斷空間性特征但不依賴演化時間性特征。而且,對應于狀態空間的每一個副本(copy)St 存在一個演變過程,所以,競爭能力的權衡或比較關系是短暫的。

(二)全息范式下新的績效前沿面理論

現在,我們建立新范式下新的績效前沿面理論。首先,我們認為競爭能力權衡關系對應多目標決策問題,反映有沖突的多個績效目標的結果之間的權衡關系,即是多個產出之間的權衡關系,表示在該時點,企業的競爭能力得到充分利用,已經達到多屬性決策的有效解前沿面,也就是達到Pareto 有效解。其次,結構性決策和基礎性決策是共同起作用的,就像計算機的硬件和軟件一樣是互相依存的,所以,一個企業只有一個績效前沿面。第三,在任何時刻在績效結果空間里我們可以客觀比較戰略集群內企業之間競爭能力的大小,一定存在一個或多個在戰略集群內競爭能力最大的企業。這個(或這些)競爭能力最大的企業面對的權衡關系反映戰略集群的最高競爭能力,是全局的績效前沿面,對戰略集群內所以企業的績效有制約;而單個企業的權衡關系表現的是局部的績效前沿面,只對單個企業的績效有制約。第四,我們只是在某一時點在績效結果空間客觀比較戰略集群內企業的競爭能力,但企業的競爭能力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有所變化,所以績效前沿面的約束作用只具備短期效力。

圖2 顯示的是二維績效結果空間,包括兩個假想競爭企業的績效前沿面。兩家企業都落在各自的局部績效前沿面上,而這兩個局部績效前沿面又都包含在兩家企業共同的全局績效前沿面內。這說明企業A 的競爭能力比企業B 的競爭能力強,但都不是戰略集群內競爭能力最強的企業。我們根據企業在績效結果空間內相對績效前沿面的位置,很容易對企業當前面臨的競爭態勢做出評估。

五、演化時間性的時間績效前沿面理論

(一)競爭要素的演化時間性特征

運用實證方法評估運作戰略的內容近二十年來主要是對競爭要素的度量。普遍的方法是使用問卷調查,要求回答者給出每一競爭要素的等級值,再做統計分析。Boyer 和Pagell(2000)[22]指出盡管這些對競爭要素的度量體現了常規心理測量表的一些優點,如度量信度較高,但是,由于問卷方法存在的偏差而導致的認知偏差使得度量的內容效度大打折扣。更為重要的是,準則(預測)效度存在的問題。根據定義,運作戰略提供組織走向的計劃,而且,戰略隨著外部環境的變化勢必演化和改變。因此,今天度量為對企業最為重要的競爭要素未必提供的是一個好的組織走向計劃。換句話說,今天的戰略是對未來可能結果的預測,而不是針對今天的情形。在橫斷性研究(尤其是檢驗績效的研究)中,運用競爭要素間接測量運作戰略需要假定戰略不隨時間的推移而演化和改變。在不確定環境下,這顯然是不正確的假定。

Das(1991)認為時間和貨幣在實現戰略目標過程中是可以相互替代的兩種不同形式的組織資源。在戰略決策過程中,傳統資源以貨幣為單位統一衡量,決策者對不同戰略方案的回報是清楚的。這是對決策過程的常規解讀。實際上,財務資源僅僅代表復雜決策環境的一部分,這部分代表所有已知形狀的談判籌碼。在決策者之間還存在另一種談判籌碼,這種籌碼并非所有決策者都能明確意識到。這個籌碼就是各個決策者的未來取向(future orientation)。所以,時間因素和戰略決策有確定的關聯,但是以“無聲的時間政治”(the silent politics of time)來關聯。競爭要素的選擇,是決策者的主觀選擇,體現決策者的未來取向,和心理時間維度緊密相關[23]。

所以,競爭要素表現企業運作戰略的主動性和適應性。對競爭要素的權衡,是在意向時間軸上進行的,具有演化時間性特征。

(二)運作戰略選擇中的權衡關系

一個給定競爭要素的價值部分依賴于未來是否存在展現的機會。在復雜不確定的演化時間里,一個給定競爭要素的價值是不斷變化的。Hayes 和Pisano(1996)與Clark(1996)都認為運作戰略不再是靜態的了[24-25],問題不再是在某一時點在靜態的績效維度之間做出權衡,連接企業競爭戰略(“我們如何競爭?”)與運作決策(“運作應該做好的是什么?”);運作戰略的新角色是通過選擇、發展、利用優勢能力做出可能的動態權衡[24]。動態權衡的問題是我們面臨的選擇是什么?我們應該追尋的路徑是什么?如何利用我們的競爭能力?沒有人知道改進和學習的路徑,權衡是制造戰略的核心,但是我們幾乎不知道它們的基本來源[25]。Hayes 和Pisano(1996)認為要區分績效柔性和戰略柔性,只有戰略柔性會對競爭要素的選擇產生影響。“企業有一定的余地做出戰略選擇確定特定的競爭要素,反過來,通過戰略選擇,企業同時也隱性約束了它在未來改變競爭要素的柔性,”就是說,“競爭要素的選擇是路徑依賴的”。所以,競爭要素的價值和權衡是一個復雜的演化時間性過程[24]。

Alderson 認為企業的基本職責是履行分類(sorts)和轉換(transformations)功能。分類改變異質性,轉換增加空間、形式或時間等方面的效用。分類和轉換一般由交易(transactions)進行,發生在企業之間,并最終發生在企業和家用用戶之間。把自然狀態的原材料轉變成準備隨時消費的最終產品的所有分類和轉換的全部序列稱為“貫流”(transvection)。Transvection 是Alderson 由拉丁詞根trans 和vehere 組成的新詞,意思是流過、流經(flowing through)。Alderson 定義貫流為一個行為單位,通過它,在經歷從自然狀態的原材料開始的所有中間分類和轉換過程后一個最終產品(如一雙襪子)交到了消費者手中。一個貫流是一系列交易、分類、轉換的結果,它把無意義的異質性創新為有意義的異質性[26-27]。

作者認為一個企業競爭要素的價值和權衡是由該企業所在的貫流的差異性競爭優勢和成本競爭優勢決定的。Day 和Wensley 認為競爭優勢應從競爭對手和顧客兩個不同的視角進行評價[28]。Tersine和Hummingbird 據此提出以競爭對手為中心的方法是實現最優的貫流配置和最快的流經速度,競爭優勢來源于企業能夠在最短的時間,以最低的成本,最少的步驟通過貫流;以顧客為中心的方法是企業能夠在潛在顧客的選擇取舍中實現優勢定位。這通常是在關鍵產品特性上實現產品差異化[29]。運作戰略的四個競爭要素中成本要素自然和貫流的成本競爭優勢相一致,質量、交付期、柔性和貫流的差異性競爭優勢相一致。交付期表現企業的響應性(responsiveness)它和柔性一起構成企業的敏捷性能力(agility)[30]。企業能夠從相應的質量改進中獲取敏捷性能力,質量功能展開、統計質量控制和質量激勵項目都有改進企業時間績效的潛力[31]。

從Alderson 的貫流理論,我們認為競爭要素體現為兩個方向的價值,一個是差異化產生的價值,由敏捷性能力表現,體現為時間性績效,一個是低成本產生的價值,由貨幣成本表現,體現為成本性績效。競爭要素表現的企業運作戰略的主動性和適應性,就是在演化時間維度,決策者主觀上對成本性績效和時間性績效的權衡及其適應性演化。由此,作者提出時間績效前沿面理論。

(三)時間績效前沿面理論

時間績效前沿面理論是決策者對成本性績效和時間性績效的主觀權衡,是在戰略上對該企業所在的貫流的差異性競爭優勢和成本競爭優勢的主觀權衡。競爭優勢創造的價值可由它們增加的企業現金流來度量。

成本性績效通過找到最短通向市場的路徑改善貫流行為,改進企業的效率和預見性,提高企業內部各種資源使用效率,減少企業現金流的支出,間接地提升顧客價值;時間性績效是通過使貫流更好地匹配異質性的供應細分和異質性的需求細分來實現的,它根據市場結構的特性和企業戰略能力反映企業在價值增值過程中察覺顧客變化并做出快速響應的敏銳程度,目標是提高關鍵業務流程的柔性和響應性以滿足顧客的需要以提高市場份額和產品溢價,增加企業現金流的收入,直接地提升顧客價值。企業即可以減少企業現金流的支出,間接地提升顧客價值,也可以增加企業現金流的收入,直接地提升顧客價值,還可以同時減少企業現金流的支出,增加企業現金流的收入,極大的提升顧客價值。

時間績效前沿面是指在某一時點使用能獲得的最好技術、最熟練的勞動力、最先進的管理手段、最佳的輸入,針對每一給定成本所產生的時間性績效,決策者認為本企業能夠給顧客創造的最大價值。本企業的時間績效前沿面是局部績效前沿面,直接反映決策者認定本企業在成本和時間之間的權衡關系。

全局時間績效前沿面表示在給定行業市場結構和行業內各企業間的競爭態勢條件下,行業內敏捷性能力最強的制造企業所能產出的最大時間績效。全局時間績效前沿面由行業市場結構和行業內各企業間的競爭態勢決定,在任何特定的時間點或階段,行業內所有企業決策者共同受制于同一個全局時間績效前沿面。全局績效前沿面,反映整個行業在成本和時間之間的權衡關系。

圖3 顯示的時間和成本構成的二維績效空間包括兩個假想企業的時間績效前沿面。兩家企業都落在各自的局部時間績效前沿面上,而這兩個局部時間績效前沿面又都包含在兩家企業共同的全局時間績效前沿面內。如一般文獻所述,權衡曲線具有凸性,而成本和時間分別追求最低和最短,所以,圖3 中的曲線是凸向原點的。

圖3 時間和成本績效目標空間

六、討論與啟示

一般來說,運作績效結果的提升,并不等于企業競爭能力的提升,因為企業在某一時點競爭能力的高低是由企業相對于局部和全局績效前沿面的位置而定的。企業競爭能力比的不是績效結果的絕對值,而是績效結果的相對值。而且,類似戰略的過度競爭,還會導致競爭趨同,競爭對手互相模仿,大家擠在同一條跑道上,互相傾軋,發生兩敗俱傷的消耗戰。Stalk 與Webber(1993)發現的時間陷阱就是這種情形的真實寫照[32]。Meyer(2001)把過去企業追求的速度,稱為第一代速度,它的目標就好像在一條直線跑道上的賽車,不會轉彎,一直追求可能的最高速度。但是,簡單地加快業務流程,在大多數行業,不再能夠帶來競爭優勢。因此,Meyer 提出現在企業應該更加關注戰略,它們的目標是追求第二代速度,即像在曲線跑道上比賽的F1 賽車一樣,既要追求盡可能的高速度,碰到彎道還要迅速改變方向[33]。

作者認為現在企業競爭是在根本沒有跑道、需要自己導航的沙漠上進行的汽車拉力賽,橫斷空間性的績效前沿面理論是一個導航定位工具,但能否贏得比賽靠的是車手選擇的路徑、車況和駕駛技術,以及對手的表現。這需要在運作的戰略層次做出權衡,這是在演化的時間里對競爭要素做出的權衡,是Hayes 和Pisano(1996)所稱的“二階權衡”[24],作者由此提出了演化時間性的時間績效前沿面理論。

作者沒有采用Porter 的價值鏈理論來分析競爭要素,是因為盡管它和貫流理論這兩個獨自發展起來的理論工具都能夠很好解釋企業競爭優勢的來源,但是,兩個理論也存在一些差異:貫流理論重視行為和整體,價值鏈理論注重技術環節的分解;貫流理論認為成本優勢和差異性優勢是兼容的,價值鏈理論認為二者是沖突的[34]。所以,作者認為貫流理論更準確地解釋了時間績效前沿面是決策者對成本性績效和時間性績效的主觀權衡,是在戰略上對該企業所在貫流的成本競爭優勢和差異性競爭優勢的主觀權衡。

新的績效前沿面理論和時間績效前沿面理論分別體現運作管理全息范式這同一個硬幣的兩面,是交互共生的。以Jaques(1982)分析二象對偶時間的法官和陪審團案例為例[15],描述新的績效前沿面理論的數學建模、計算機模擬、大樣本實證研究等邏輯實證研究方法構成法官審案的法律情境,研究的成果增加了新的判例;時間績效前沿面理論體現的主動性和適應性、演化慣例、默會知識等構成陪審團的自由裁量權,他們判決結果是運作戰略產生的競爭優勢。時間績效前沿面理論可以預見何時做出調整使得預期的權衡關系不出現,而績效前沿面理論能夠確定當前哪一項權衡關系最為要緊。績效前沿面理論與時間績效前沿面理論合而不同的共同作用構成權衡定律的運作機理。

舊的績效前沿面理論把具有主動性和適應性的競爭要素當作靜態的權衡對象,引起不必要的爭論,應該完全摒棄。在相繼時間軸追溯企業是否同時提升運作績效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從新的績效前沿面理論知道企業在某一時點競爭能力的高低是由企業相對于局部和全局績效前沿面的位置而定的,所以不必考慮累積能力定律。而在演化時間里,累積能力,就是Fujimoto(1998)提出的運作層次的動態能力[35]。首先作者必須指出由于演化過程的完全不確定性,累積能力定律所稱的企業應該按照質量、交付期、成本和柔性順序提升競爭要素績效的優化改進順序是不存在的,否則,就根本不需要戰略選擇了。實際上,Flynn 等(2004)從5 個國家的3 個行業收集165 家企業的數據進行實證研究,結果是沒有證據表明累積能力定律存在最優的改進順序[36]。而在演化的時間里追求同時提升成本性績效和時間性績效,本來就是運作戰略的理想目標。但是,理想目標能否實現的結果是完全不確定的,需要考慮企業的改進能力和可能存在的更高層次的演化能力[35],其他諸如環境壓力和純運氣等因素也會對這種結果產生顯著影響。

七、結論

本文應用基于運作管理研究的全息范式,從二象對偶時間的視角,以橫斷空間性的相繼時間軸和演化時間性的意向時間軸兩個維度展開,首先厘清權衡定律分別存在針對競爭要素與針對競爭能力的兩種不同性質的權衡。其次,參照物理學的方法,討論了競爭能力的權衡關系具有橫斷空間性特征但獨立于演化時間性特征的邏輯基礎,并在此基礎上,建立了新的客觀邏輯實證的績效前沿面理論。第三,通過貫流理論來說明競爭要素的價值和權衡這個復雜的演化時間性過程,準確體現決策者在戰略上對該企業所在的貫流的差異性競爭優勢和成本競爭優勢的主觀權衡,以此提出反映決策者主動性和適應性的時間績效前沿面理論。最后,在討論中指出績效前沿面理論與時間績效前沿面理論合而不同的共同作用構成權衡定律的運作機理。本文對運作戰略理論的主要貢獻有,1)分析權衡定律的機理,澄清了運作戰略中長期爭論不休的關于權衡定律的若干重要問題;2)提出新的績效前沿面理論解釋和預測針對靜態的競爭能力的一階權衡關系,體現競爭集群內短期的競爭優勢;3)提出時間績效前沿面理論解釋和預測針對競爭要素的二階權衡關系,反映企業的改進能力及其可能存在的演化能力,體現企業在全行業內的持續競爭優勢。

[1]Rosenzweig E D,Easton G S.Tradeoffs in Manufacturing?A Meta- Analysis and Critique of the Literature [J].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2010,19(2):127-141.

[2]Boyer K.K,Lewis M W.Competitive Priorities:Investigating the Need for Trade- offs in Operations Strategy[J].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2002,11(1):9-20.

[3]Skinner W.Manufacturing:Missing Link in Corporate Strategy[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69,47(3):136-145.

[4]Skinner W.Manufacturing Strategy on the“S”Curve[J].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1996,5(1):3-14.

[5]Schmenner R W,Swink M L.On Theory in Operations Management[J].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1998,17(1):97-113.

[6]Hayes R H,Wheelwright S.Restoring Our Competitive Edge:Competing Through Manufacturing [M].New York:John Wiley & Sons,1984.

[7]Garvin D A.Manufacturing Strategic Planning[J].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1993,35(4):85-106.

[8]Ferdows K,Meyer D.Lasting Improvements in Manufacturing Performance:in Search of a New Theory[J].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1990,9(2):168-189.

[9]Corbett C,Van Wassenhove L.Trade-offs?What Trade- offs?Competence and Competitiveness in Manufacturing Strategy[J].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1993,35(4):107-122.

[10]Nobel M A.Manufacturing Strategy:Testing the Cumulative Model in a Multiple Country Context[J].Decisions Sciences,1995,26(5):693-721.

[11]Rosenzweig E D,Roth A V.Towards a Theory of Competitive Progression:Evidence in High- Tech Manufacturing[J].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2004,13(4):354-368.

[12]Vastag D.The Theory of Performance Frontiers [J].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2000,18(3):353-360.

[13]陳宗建.二象對偶時間視角下權衡定律的機理及應用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博士論文,2010.

[14]O'Driscoll G P,Rizzo M J.The Economics of Time and Ignorance[M].New York,NY:Basil Blackwell,1985.

[15]Jacques E.The Form of Time[M].New York,NY:Crane Russak,1982.

[16]Hopp W J.Fifty Years of Management Science [J].Management Science,2004,50(1):1-7.

[17]李懷祖.管理研究方法論(第二版)[M].西安: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04.

[18]Toni D A,Meneghetti A.Traditional and Innovative Paths towards Time- Based Competition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00,66(3):255-268.

[19]Chen Z J,Chen R Q.Time Performance Frontiers and Time- Based Competition,MASS 2009: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and Service Science,Wuhan/Beijing,September 20-22,2009[C].Piscataway,NJ,USA:IEEE,2009.

[20]Keeney R L,Raiffa H.Decisions with Multiple Objectives:Preferences and Value Tradeoffs[M].Cambridge,England;New York,USA: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3.

[21]Isham C J,Savvidou K N.Time and Modern Physics.[A].in Ridderbos K.(eds).Time[C].Cambridge[England];New York,NY,USA: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6-26.

[22]Boyer,K.K.,Pagell M.Measurement Issues in Empirical Research:Improving Measures of Operations Strategy and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J].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2000,18(3):361-374.

[23]Das T K.Time:the Hidden Dimension in Strategic Planning[J].Long Range Planning,1991,24(3):49-57.

[24]Hayes R H,Pisano G P.Manufacturing Strategy:At the Intersection of Two Paradigm Shifts[J]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1996,5(1):25-41.

[25]Clark K..Competing through Manufacturing and the New Manufacturing Paradigm:Is Manufacturing Strategy Passe?[J].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1996,5(1):42-58.

[26]Alderson W.Dynamic Marketing Behavior.[M].Homewood,IL,USA:Richard D.Irwin,1965.

[27]Alderson W,Martin M W.Toward a Formal Theory of Transactions and Transvections[J].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1965,2(5):117-127.

[28]Day G S,Wensley R.Assessing Advantage:A Framework for Diagnosing Competitive Superiority [J].Journal of Marketing,1988,52(4):1-20.

[29]Tersine R J,Hummingbird E A.Lead- Time Reduction:the Search for Competitive Advantag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erations & Production Management,1995,15(2):8-18.

[30]Gehani R R.Time-based Management of Technology:A Taxonomic Integration of Tactical and Strategic Rol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erations & Production Management,1995,15(2):19-35.

[31]Kumar A,Motwani J.A Methodology for Assessing Time-Based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Manufacturing Firm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erations & Production Management,1995,15(2):36-53.

[32]Stalk G.Jr.Webber A M.Japan's Dark Side of Time[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3,71(4):93~102.

[33]Meyer C.The Second Generation of Speed[J].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1,79(4):24-26.

[34]Priem R L,Rasheed A M A.Alderson's Transvection and Porter's Value System:a Comparison of Two Independently-Developed Theories[J].Journal of Management History,1997,3(2):145-165.

[35]]Fujimoto T.Reinterpreting the Resource- Capability View of the Firm:a Case of the Development-Production Systems of the Japanese Auto-Makers.[A].in Chandler A D,Hagstr?m P,S?lvell ?(eds).The Dynamic Firm:The Role of Technology,Strategy,Organization,and Regions[C].New York,NY,USA: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15-44.

[36]Flynn B B,Flynn J E.An Exploratory Study of the Nature of Cumulative Capabilities.[J].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2004,22(5):439-457.

猜你喜歡
戰略企業
企業
當代水產(2022年8期)2022-09-20 06:44:30
企業
當代水產(2022年6期)2022-06-29 01:11:44
企業
當代水產(2022年5期)2022-06-05 07:55:06
精誠合作、戰略共贏,“跑”贏2022!
當代水產(2022年1期)2022-04-26 14:34:58
企業
當代水產(2022年3期)2022-04-26 14:27:04
企業
當代水產(2022年2期)2022-04-26 14:25:10
敢為人先的企業——超惠投不動產
云南畫報(2020年9期)2020-10-27 02:03:26
戰略
三步走戰略搞定閱讀理解
戰略
主站蜘蛛池模板: 韩日无码在线不卡| 国产乱子伦一区二区=| 欧美另类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爱爱影院18禁免费| 久久久受www免费人成| 亚洲免费福利视频| 五月婷婷综合色| 五月激情婷婷综合| 第一页亚洲| 亚洲日韩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精品无码日韩国产不卡av| 久久熟女AV| 欧美精品xx| 精品国产美女福到在线直播| 亚国产欧美在线人成| 亚洲三级色|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视频二区| 亚洲精品成人福利在线电影| 日韩经典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孕妇高潮太爽了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精品自拍露脸视频 | 中日韩欧亚无码视频| 色综合久久无码网| a毛片在线| hezyo加勒比一区二区三区| 99久久国产精品无码| 国产精品视频猛进猛出| 综合网久久| 亚洲va视频| 四虎永久在线| 国产在线视频欧美亚综合| 最新国产高清在线| 中文字幕亚洲综久久2021| 大学生久久香蕉国产线观看| 人妻中文久热无码丝袜| 欧美福利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乱码二三区免费| 日韩一区二区三免费高清| 免费黄色国产视频| 国模私拍一区二区| 免费看的一级毛片| 国产熟睡乱子伦视频网站|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美| 国产精品刺激对白在线 | 全裸无码专区| 日本手机在线视频| 在线免费a视频| 五月激情综合网| 久久永久视频| 这里只有精品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波多野结衣| 免费精品一区二区h| 亚洲AⅤ永久无码精品毛片| 国产精女同一区二区三区久| 黄色成年视频| 97精品国产高清久久久久蜜芽| 欧美亚洲欧美区| 精品午夜国产福利观看| 九九热视频精品在线| 99伊人精品| 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 久久婷婷六月| 日本伊人色综合网| 九九热精品免费视频| 国产乱子伦无码精品小说| 亚洲美女久久| 伊人天堂网| 丁香婷婷激情网| 伊人天堂网| 一本大道香蕉久中文在线播放| 国产鲁鲁视频在线观看| 97久久超碰极品视觉盛宴| 一级成人a毛片免费播放| 深夜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精品少妇三级亚洲| 久久精品女人天堂aaa| 伊人久久精品无码麻豆精品| www.91中文字幕| 国产jizzjizz视频| 黄片在线永久| 中文字幕在线播放不卡| 18禁不卡免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