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波 袁鐘
條目交叉重復是百科全書編纂的一大難題。從本質上講,條目交叉重復是“全書的整體性與各學科卷的相對獨立性的矛盾問題的表現”[1]。對于醫學百科全書而言,其條目交叉重復更加嚴重。在本文中,筆者以《中華醫學百科全書》公共衛生類為例,來介紹《中華醫學百科全書》對條目交叉重復的認識與處理辦法。
《中華醫學百科全書》由我國40多位醫學界院士發起,被列為“十一五”國家重點出版工程。由中國醫學科學院作為項目承擔與牽頭單位,組織國內各大高等醫藥院校和國家級醫療科研單位,集合醫藥衛生領域各學科專家學者共同實施這項宏偉工程。目前,全書編寫工作已全面啟動,并計劃自2013年起陸續編校出版。作為一部專業性百科全書,《中華醫學百科全書》將全面總結醫藥衛生領域基本理論、基本知識與重要進展,為醫藥衛生專業人員和其他相關專業人員提供醫學知識的綜合平臺,即通用的醫學參考工具書。全書設基礎醫學(19卷)、臨床醫學(52卷)、公共衛生(16卷)、軍事與特種醫學(14卷)、中醫藥學(27卷)、藥學(10卷)共6類144卷(含索引6卷)。預計詞條約5萬,總字數約1.2億。各卷目錄為條目分類目錄,索引包含條目標題漢字拼音索引、條目標題漢字筆畫索引、條目標題英文索引、內容分析索引。正文按分類結構排列條目。
其中,公共衛生類下設《流行病學》、《放射衛生》、《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衛生檢驗學》、《社會醫學》、《環境衛生學》、《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衛生事業管理學》、《衛生經濟學》、《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兒童少年衛生學》、《婦幼保健學》、《毒理學》、《衛生法與衛生監督學》、《衛生統計學》、《軍事預防醫學》共16卷,預計字數1400萬。由于公共衛生類啟動最早,從某種意義上也擔負著為《中華醫學百科全書》其他各類各卷的編纂提供經驗和教訓的任務。
在參考、借鑒《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醫學百科全書》經驗的基礎上,編纂委員會經過多輪研討,就條目交叉重復的處理提出了以下原則:①體系完整;②突出特點;③合理交叉、避免重復;④保持一致。體系完整,是指各學科卷的條目表(即條目分類目錄)必須完整反映本學科的知識體系,與其他學科卷重復的條目(如已確定在其他卷撰寫),可設置整條參見,如《流行病學》卷條目表中就設置了這樣的全文參見條:“健康(見《社會醫學》)”。突出特點,是指某些知識主題在多個學科卷的知識體系內共存但各有側重,在這種情況下條頭的重復是不可避免的(即必要的重復),但各學科卷側重本學科的特點和內容撰寫條目釋文,如《毒理學》卷和《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卷均設有“鉛中毒”條,但前者側重于中毒機制與代謝,后者側重于環境暴露來源、臨床表現和預防。合理交叉、避免重復,是指不同學科卷之間如存在必要的重復,各卷應在突出特點的前提下合理參見其他有關學科卷,以保持條目釋文的完整性,這樣既避免了重復性勞動又實現了恰當合理的交叉呼應。如《毒理學》卷在撰寫“鉛中毒”條目釋文時,可提及有關環境暴露來源、臨床表現和預防可參見《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卷,后者在提及有關中毒機制時可參見《毒理學》卷。保持一致,即各學科卷在交叉重復的條目上,其釋文在基本概念、基本觀點和重要數據上應保持一致,不應存在彼此矛盾的現象。
在確定以上原則時,編纂委員會充分考慮到了以下問題或情形:①醫學領域不同學科之間的交叉重復極為普遍,也非常復雜;②作為第一版《中華醫學百科全書》,首先要保證各學科收錄知識的完整性,突出百科全書最重要的特點“全”;③為了便于讀者閱讀,某些知識的重復是難以避免甚至必要的;④保持各學科卷知識體系的完整,也有利于調動各卷編委會的積極性;⑤將來可以在第一版各學科卷的基礎上加以綜合形成按字順編排的合訂本,此時可以對交叉重復的詞條進行整合。
為貫徹《中華醫學百科全書》關于條目交叉重復的處理原則,公共衛生類采取了以下三個步驟具體處理條目交叉重復。
第一步為總體設計。在公共衛生類分卷主編人會上,通過總體設計對可能存在結構性交叉重復的條目進行合理分工。如,所有與衛生法規和衛生監督有關的條目均在《衛生法與衛生監督學》卷詳細撰寫,其他卷則在條目表中設置整條參見。又如,所有關注衛生檢驗方法、技術的內容均在《衛生檢驗學》卷詳細撰寫,其他分卷在條目表或條目釋文中進行參見。
第二步為條目互審。在各學科卷提交條目表之后,首先利用計算機軟件進行查重,發現各學科卷之間重復的條頭。由于計算機查重并不能解決名異實同(條頭不同,卻是重條)、名同實異(條頭相同,并非重條)的現象,因此公共衛生類還組織召開了分卷主編人會,對本類16個學科卷的條目表進行互審和集體討論,充分識別了交叉重復,對不必要的重復進行了協調與分工,明確了條頭必須重復時不同學科卷各自撰寫的內容和交叉點所在。如《流行病學》卷與《衛生統計學》卷均設“抽樣方法”條(內容完全一致),經協調在《衛生統計學》卷詳細撰寫(該條與統計學關系更為密切),流行病學分卷設置整體參見條。又如,《流行病學》卷、《衛生統計學》卷與《婦幼保健學》卷均設“疾病頻率指標”條,經過分卷主編人集體討論,決定3卷各自突出本學科特點進行撰寫,即《流行病學》卷主要從疾病頻率指標宏觀應用的角度介紹,《衛生統計學》卷主要從疾病頻率指標計算方法的角度介紹,《婦幼保健學》卷則側重于疾病頻率指標在婦幼保健領域的具體應用。
第三步為編輯查重。目前,公共衛生類16卷正處于條目釋文撰寫階段。在撰寫完成之后,編輯還將對存在交叉重復的條目釋文進行核查,以發現釋文間存在的不一致或矛盾情況,并提交相關學科卷編委會進一步審核、修改。
以上三個步驟中,前兩步重在識別、解決交叉重復,以實現體系完整,突出特點,合理交叉、避免重復;第三步重在發現、解決釋文中的矛盾,以實現保持一致。
以上筆者介紹了《中華醫學百科全書》對條目交叉重復的處理原則和公共衛生類的具體做法,由于我們是第一次編纂大型專業性百科全書,經驗欠缺在所難免,因此僅供同行批評。條目交叉重復的處理是一項十分艱苦、細致的工作,我們也期待更多相關研究、探討和嘗試的問世,以更好地處理大型百科全書的條目交叉重復問題。
[1]胡人瑞,朱杰軍.大型綜合性百科全書編纂的理論與運作[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2007
[2]《中國大百科全書》編輯部.《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二版編寫體例實施細則(試行)[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2003
[3]中國醫學百科全書編輯委員會.中國醫學百科全書[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 1983~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