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凡棟 蔡奇霖
強直性脊柱炎合并脊柱骨折的治療分析
汪凡棟 蔡奇霖
強直性脊柱炎;脊柱骨折;治療;影像
由 于強直性脊柱炎(AS)本身的病理特點,使AS患者較一般人更易于伴發脊柱骨折,且其伴發的脊柱骨折在損傷機制、發生率、好發部位、影像學特征、診斷、治療及合并癥等方面,均有其特點,不同于一般的脊柱骨折。本文主要探討強直性脊柱炎合并脊柱骨折的相關治療。我院自2009年1月~2012年2月收治32例強直性脊柱炎合并脊柱骨折患者,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2009年1月~2012年2月本院共收治各種類型的脊柱骨折或骨折脫位 226例。根據病歷記載、影像學資料及化驗檢查,其中32例為AS合并的脊柱骨折,占同期所有脊柱骨折病例的 14.2%。32例中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齡31~69歲,平均52.6歲。28例患者發生骨折前已有AS病史,病程為8~37年,平均20.6年。另4例因脊柱骨折入院后才發現原有AS。所有患者均有程度不等的脊柱后突畸形。所有32例患者的X線片均符合AS的典型表現,并同時伴有椎體的骨質疏松32例的血清HLA-B27檢查均為陽性。18例患者術前肺功能檢查顯示有中度限制性通氣障礙。
1.2治療方法及隨訪
頸椎剪力骨折(shearing fracture)患者來院后,在門診進行各項檢查前即給予頸圍領或支具固定。檢查過程的全程均有醫務人員跟隨并指導患者的搬運和體位擺放。住院后,改為軸向位的顱骨牽引固定,并使牽引力線與原脊柱后突畸形方向一致,牽引重量3~5 kg。
所有患者均做了手術治療,術后均使用外固定3~6個月。11例頸椎骨折患者采用了4種術式:①前路間盤切除椎間植骨加鋼板內固定 4例;②前路椎體次全切除椎體間植骨加鋼板內固定 5例;③椎板切除減壓、后外側植骨、復位及頸胸內固定器固定1例;④頸后路枕頸融合、Cervifix內固定1例。8例胸腰椎骨折也采用了4種術式:①單純后路椎板切除減壓、橫突關節突間植骨、短節段Steffee內固定1例;②椎板切除減壓、經關節突楔形截骨矯形、橫突關節突間植骨、Dick內固定1例;③前路病灶清除松解、椎間植骨、后路椎板切除減壓、經關節突楔形截骨、后外側植骨融合、后路長節段(骨折上、下各兩個節段)椎弓根內固定術5例;④后路長節段椎弓根內固定、后外側植骨融。
1.3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0.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成組設計的t檢驗,相關性采用多元logistic回歸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2例中,除1例死亡者外,其余31例均得到隨訪,隨訪時間6~75個月,平均46.4個月。8例有脊髓損傷者,除1例A級病例術后截癱癥狀無明顯恢復外,其他病例均程度不等的恢復。3例D級患者,術后神經功能基本恢復正常。6例C級患者中3例恢復正常,32例進步為D級。1例A級患者,術后進步為B級。
強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種主要侵犯脊柱,并累及骶髂關節和周圍關節的慢性進行性炎性疾病。由于本病也可侵犯外周關節,并在臨床、放射線和病理方面與RA相似,故長時間以來一直看成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一種變異型,稱為類風濕性脊柱炎[1]。
3.1強直性脊柱炎合并脊柱骨折產生的病因
由于強直性脊柱炎使脊柱自發性融合,同時常伴有骨質疏松,因此此類患者一旦損傷則發生脊柱骨折的機會更高,據報道,約為正常脊柱的3.5倍。有時骨折的發生可無外力或輕微外力,所謂的應力骨折,此類骨折以下頸椎和胸椎段為好發部位,因為此處承受的應力大。強直性脊柱炎晚期可合并脊柱的應力骨折,雖不多見,但容易漏診、誤診,值得注意。由于脊柱固定、韌帶骨化、骨質疏松等原因,脊柱的生物力學性能發生了明顯的改變,抗壓能力嚴重下降,稍有不慎就有可能產生損傷,且由于脊柱畸形,一旦骨折,難以復位[2]。由于沒有明顯的外傷史,醫患雙方對此多缺乏足夠的認識,且骨折癥狀易被原發病癥狀所掩蓋,所以很容易漏診。如晚期患者突然腰腿疼癥狀加重,活動后更甚,應警惕應力骨折。骨折輕時預后尚好,嚴重者特別是合并椎體脫位或骨折后假關節形成、脊髓損傷者,大多相當危險,不可掉以輕心。骨質疏松嚴重時,容易發生病理性骨折,甚至是輕微的外傷也可引起。脊柱骨折以頸椎最常出現,頸椎 5~7是多發部位,死亡率也最高。如果患者在外傷或劇烈活動后出現頸椎背部疼痛或肢體麻木等癥狀,應警惕脊柱骨折的可能性。另外,枕部疼痛伴或不伴脊髓壓迫癥狀,還要警惕自發性環樞椎半脫位,頸椎X線、CT、MRI等檢查都可以幫助確定診斷[3]。
3.2強直性脊柱炎合并脊柱骨折的治療分析
對于AS并發脊柱骨折的治療,早期有學者推薦保守治療,理由是AS患者常伴全身其他臟器尤其是呼吸器官的損害,手術并發癥多,風險較大。近年來隨著麻醉及手術技術的不斷進步,手術風險明顯降低。手術治療不但能穩定脊柱,同時也能直接解除對脊髓神經的壓迫,可更有效地避免因長期牽引及外固定引起的并發癥。前路手術對于無明顯移位或雖有脫位但通過牽引已復位的AS的頸椎骨折,由于頸椎所受應力相對較小,加之AS頸椎骨折多為剪力骨折,因此單純的前路椎體間融合加鋼板固定有時也足以使骨折局部穩定,達到骨折愈合。但是前路是否用鋼板固定應根據手術前、手術中對骨質情況的判斷而定。
總之,強直性脊柱炎病人病程長,常常伴有全身臟器疾病。如果合并脊柱骨折,容易造成脊髓損傷,應爭取早日手術減壓和內固定術,最大限度地保存功能,挽救生命。
[1]王瑞,孔曉川,李健, 等.椎弓根固定治療強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椎骨折 [J].臨床骨科雜志,2010,13 (4) :381-383.
[2]魏浩 陳維善,騰沖.強直性脊柱炎下頸椎骨折治療進展 [J].國際骨科學雜志,2010,15 (1) :18-20.
[3]尹國棟,倪斌,楊軍,等.強直性脊柱炎合并頸胸段脊柱骨折脫位的診治 [J].中國骨傷, 2009, 26 (9) : 577-579.
遂寧市中心醫院脊柱,四川遂寧 629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