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
(仙桃職業學院 湖北 仙桃 433000)
文化自覺:高職院校文化建設的內在動力
陳偉
(仙桃職業學院 湖北 仙桃 433000)
加強文化建設已經成為高職院校必須高度重視的一項重要工作。在這一過程中,首先要解決的是思想觀念方面的問題。高職院校要樹立文化自覺意識,培養和提高校長的文化創造力、教師的文化傳遞力和學生的文化感知力,以此為高職院校文化建設注入持久的內在動力。
高職院校;文化建設;文化自覺
文化自覺是我國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提出的一個觀點。費孝通先生認為: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對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來歷、形成的過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發展的趨向,自知之明是為了加強文化轉型的自主能力,取得決定新時代文化選擇的自主地位。對于高職院校而言,文化自覺就是師生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深切意識到文化之于學校和自身的重要性,逐步樹立起對文化的渴求和追求,并自覺地參與到文化建設中來。高職院校要樹立文化自覺意識,培養和提高校長的文化創造力、教師的文化傳遞力和學生的文化感知力,從而為高職院校文化建設注入持久的內在動力。
高職院校校長對于學校的領導不僅是一種行政的領導,還應該是一種思想的領導,更應該是一種文化的領導。高職院校校長應該自覺認識到,每一項具體任務都離不開文化的引導、熏陶和滲透,每一項規章制度都要承載學校辦學理念中的文化要求,教學中的知識傳授必須以文化的提升為終極價值,技能的培養也只能經由文化的參與形成人文視野,才能使生硬的技術獲得生命的活性。要想使學校基礎牢固,必須以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文化作為內核。如果沒有這樣一種文化自覺意識,學校的文化建設無法深入,學校的發展也難以持久。
校長的文化自覺主要體現在辦學過程中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的主動選擇上。在高職院校文化建設中,校長類似教會的“高級教士”,致力于界定、增強和結合持久的價值觀、信念以及隨著時間推移賦予學校以獨特身份的文化成分。作為“高級教士”,校長從事傳統建設,并創造、培育、傳授一種組織的家世敘述,這種敘述將學校定義為一個擁有制度品格建設和可辨認的文化的獨特實體。因此,高職院校校長應對文化的本質和規律具有全面正確的認識,對文化建設有系統長遠的規劃,從而具備相應的文化創造力。校長的文化創造力對于高職院校文化建設起著引領性、關鍵性的作用。
由于各種原因的影響,與著名大學校長相比,高職院校校長在知識閱歷、眼界見識、思維高度等方面存在著明顯的落差,而且這種落差又不是在短時間內可以消弭的。但是,這并不意味著高職院校校長與文化創造力絕緣。實際上,一個高職院校校長所面對的辦學歷史短、文化底蘊差的現實狀況,恰恰是進行文化創造的大好機遇。高職院校校長文化創造力的形成,首先有賴于確立治校理念。高職院校校長要科學地研判社會發展趨勢及學校實際狀況,在此基礎上,逐步構建自己的治校理念,從而確定學校的價值取向和發展走向,并有計劃地進行傳播,在此過程中,以不同的形式固定下來,進而影響和制約師生員工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這實質上就是文化的創造過程。從這個意義上說,高職院校校長不一定也沒有必要是一個思想家,但必須是一個有思想的人。
教育的基本文化功能是延續與發展人類文明,教育的主體行為動力是對傳統的尊重和推動人類文明延續與發展的使命感。從這個意義上說,教師是在履行和完成一種文化使命和文化任務。
文化之所以成為文化,關鍵是它具有被傳遞性,即通過教師的傳遞,人們能了解其中的意義、觀念與技術,并表現出社會性,從而成為文化而存在。盡管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教師傳遞文化的作用有所削弱,但仍是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從這個角度出發,高職院校教師的文化自覺應該在兩個方面得到充分體現。首先是知識的傳授。知識是文化最基本的要素,文化越是向高層次、高水準發展,知識的特征就越加明顯。據此而言,教師既是知識的代表和象征,又是文化的代表和象征。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傳授知識也就是在傳遞文化。這就要求教師具有科學的方法和正確的態度,保證知識傳授的有效性和準確性,從而發揮知識對于培養學生的重要作用。其次是自身的示范。教師是一種特殊的文化載體,其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審美情趣、治學風格等都是文化要素,而且這些文化要素會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方式傳遞給學生。因此,教師要不斷加強自身修養,既要做“經師”,更要為“人師”,在教與學的過程中,通過自身正確的價值觀念、科學的思維方式、高尚的審美情趣、嚴謹的治學風格等的示范作用,潛移默化地影響和教育學生。
上述兩個方面既是高職院校教師的應盡之責,也是高職院校教師對文化建設最為現實和最為有力的支持。達到了這兩個方面的要求,就可以說高職院校教師具備了基本的文化自覺意識。
人是生物性與社會性的統一。人的社會性實質上就是人的文化性。文化是人類區別于其他動物的最本質的特征之一。教育的目的在于培養自我認識、自我塑造、自我負責并具有社會責任感的和諧發展的人。學校就是要通過文化培養人,創造人,或曰“化人”。
把學生培養成為全面和諧發展的人,是學校的根本任務。目前,高職院校迫于生存與發展的壓力,在學生的技能培養方面抓得很緊,而在學生的人文素質提高方面則相對放松,培養出來的學生文化品位不高,人文底蘊薄弱,只見“才”,不見“人”;只有“職業”,沒有“素質”;只有眼下的“技術”,沒有前瞻性的“思想”,從而導致“高素質”與“技能型”的割裂。化解這一難題,需要從客觀和主觀兩個方面去努力。就客觀方面而言,高職院校要重視文化建設,創設一種濃郁的文化氛圍,使學生時刻感受到文化的存在及其力量,從而自覺融入其間,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影響。這也就是有些學者認為的“辦學就是辦文化”。就主觀方面而言,學生既要重視職業技能的掌握,又要重視人文素質的提高,不斷培養自己敏銳的文化感知力,善于吸收和借鑒包括學校文化在內的各種文化的精髓,充實和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使自己不僅處處腳踏實地,更時時仰望星空;不僅擁有一份“理想的職業”,更成為一個“有理想的人”。
高職院校文化建設需要外在的支撐,更需要內在的動力,而起決定作用的是后者。因此,高職院校要以文化自覺引領學校的文化建設,并在此過程中,實現校長的文化創造力、教師的文化傳遞力及學生的文化感知力的有機統一,使校長、教師和學生既是文化自覺的實踐者,又是文化自覺的受益者,從而為自身文化建設注入持久的活力和生命力。
[1]尹后慶.校長文化自覺與教育創新[N].中國教育報,2009-05-26:(6).
[2]王桂龍.高職院校文化氛圍營造探究[J].職業教育研究,2008,(10).
[3](美)托馬斯·丁·薩喬萬尼.校長學:一種反思性實踐觀[M].張虹,譯.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124.
[4]高金嶺,謝登斌,等.文化學觀照下的教育變革[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102-108.
[5]申作青.當代大學文化論[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6:164-165.
[6]周學榮.文化教育如何煥發人文之光[N].中國教育報,2009-12-14:(4).
[7]林升樂.高等職業教育要重視高素質教育[N].中國教育報,2009-01-23:(8).
G712
A
1672-5727(2012)04-0041-02
陳偉(1974—),男,湖北仙桃人,碩士,仙桃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高職院校文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