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慧袁銘
(南通航運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 南通 226010)
海員心理素質培養的立體模式探新*
姬慧袁銘
(南通航運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 南通 226010)
海員心理素質對航運安全具有重要的影響。目前,心理素質教育仍是航海教育中的薄弱環節,海員心理素質培養模式的建立仍面臨諸多實踐方面的困難。基于這一背景,本文從入學前的關鍵因子篩選、學校培養中的重點內容以及工作過程中培養體系的建立等方面就海員心理素質培養的立體模式進行探討。
海員;心理素質;培養模式
航海類人才需要多方面的素質,如技術素質、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一直以來,在航海類院校學生培養中,對技術素質的培養已形成比較成熟的、系統的專業技能培訓,心理素質的培養越來越受到關注。有很多研究指出,海員心理素質對航運安全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國際海事界也認為海上事故的發生約有80%是由人為因素引起的,在諸多人為因素中,海員的不良心理因素是產生失誤的重要原因之一。雖然如此,心理素質教育仍是航海教育中的薄弱環節,海員心理素質的培養模式仍處于相對空白,海員心理素質培養模式的建立仍面臨諸多實踐方面的困難。筆者在文獻研究、問卷調查和訪談的基礎上,從入學前關鍵因子篩選、學校培養中的重點內容以及工作過程中培養體系的建立等幾個方面就海員心理素質培養的立體模式進行探討。
不同的職業,其工作環境、工作對象、作業性質都不同,對從業人員的生理條件和心理品質都有特定的要求。海員職業具有很強的特殊性。海員一般需要長時間工作在封閉的船舶環境中,與外界信息溝通較少,船舶上噪音大,飲食結構單一,人際交往圈子單一,工作角色和生活角色難以劃分,導致角色單一和角色混合,并且隨時可能處于職業應激狀態,這些都是其他很多職業所不具有的特點,而這些特殊性都對準海員的工作適應性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在職業適應性方面,只有具備一定的心理素質和能力基礎的人,在培養過程中才會收到好的效果。
國內外的研究觀點認為,心理健康主要包括完整的人格、良好的認知能力、良好穩定的情緒狀態、和諧的人際關系等。而現有研究也表明,積極的應對方式,良好的社會支持,穩定的情緒反應,活潑、開朗、健談的性格特征更有益于海員的心理健康。從這些研究中,我們篩選出海員心理測量的幾個關鍵因子:
人格因子 人格通常指個人穩定的、獨特的心理面貌,人格完整是指具有穩定的的心理特性或行為模式。研究表明,海員由于長期生活和工作于特殊的環境中,遠離親人,孤獨寂寞,缺乏異性交往,缺乏豐富的業余活動,不斷重復的生活和工作環境,隨時可能出現的應激狀態等,都很容易造成海員人格特質方面的變化,如易產生強迫、抑郁、偏執、焦慮、敵對、軀體化、恐怖等心理問題。因此,有必要對人格因子進行前期測量篩選,這與身體健康篩選同樣重要,需要選留那些人格特性穩定,不易產生強迫、抑郁、偏執、焦慮、敵對、軀體化、恐怖等問題的學員,這樣可以有效預防今后在航海工作過程產生心理健康問題。
情緒因子 情緒是一種由客觀事物與人的需要相互作用而產生的包含體驗、生理和表情的整合性心理過程,是對事物與人自身關系的反映。情緒反應恰當與否能夠體現出一個人是否能夠恰當地認識事物與人的關系,是否具備一定的社會適應能力。同時,恰當的情緒反應還有助于激發人的積極行為,有助于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有助于提高人的身心健康水平。研究表明,情緒狀態影響著海員的軀體化特征、強迫癥狀、抑郁、敵對等因子。中國海員的情緒狀態與心理健康有密切關系,情緒是影響海員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積極的情緒狀態會有效地減少海員的心身疾病,有益于心理健康,而消極的情緒狀態會誘發各種心身疾病的發生與發展。因此,有必要對學員進行情緒因子的測量,一方面,可以利用人格量表的情緒因子測量,另一方面,可以專門采用相應的情緒量表進行測量,來篩選積極情緒占主導地位的學生入學,以降低未來海員產生心理困擾和身心疾病的風險。
社會支持因子 社會支持因子是指人在遇到困難或危機時所能獲得的力量支持。研究表明,社會支持分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高。社會支持是影響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中介變量,具有增強或損害心理健康的正負效應,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更有利于海員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在對航海類新生的問卷調查中發現,有54.8%的學生選擇依靠自身面對和解決情緒情感、交往、工作等方面的煩惱和危機。有45%的人選擇向家人、朋友或同學傾訴、求助或解決。對于缺乏社會支持和社會支持不良的人,將來在面臨多樣化的應激源過程中,易產生因自身解決能力匱乏而出現的心理不良反應。因此,在入學檢測中,可以采用社會支持評定量表對學員的社會支持系統進行測量,以減低未來的海員因社會支持系統不良而帶來的心理健康風險。
人際關系因子 世界海事組織明確提出:除了安全操作完好的儀器設備外,海員間良好的人際關系也有助于保證船舶的安全航行。海員在獨立的船舶上形成的人際關系,與陸地人群的人際關系有很大差別,海員的工作角色和生活角色難以劃分,其休息狀態中仍然附帶著工作角色,不管海員對其群體成員的好惡程度如何,仍然都需要交往,海員很難通過其他的人際交往來緩解其在工作過程遇到的人際壓力或人際沖突等。因此,海員需要更強的人際適應能力,能夠在純男性的特殊工作群體中處理諸如孤獨、寂寞、焦慮等情緒問題。多數研究表明,人際關系的好壞是影響海員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因此,對準海員的人際關系協調能力的測量也顯得十分必要。可以采用人際關系量表,尤其是側重于人際關系協調能力方面的測量更為重要。
自我意識的發展和完善 自我意識是人格發展中重要的一部分,所謂自我意識,是個體對自己的認識和態度。對自己與周圍人之間關系的認識和態度,自我意識的發展和完善,有助于推動人格因子的發展和完善。調查發現,33.3%的新生在選擇專業時處于美好的憧憬狀態,缺乏對現實的清楚認識,40.5%的新生對將來的海員職業認識模糊。海員要完成自我的角色適應過程,必須了解自身為何及如何從事將來的職業,了解自身的職業性質,即將面臨的工作情境和海上特殊的群體等方面的問題。有了非常清楚的了解,才能對未來可能出現的狀況產生合理的預期,在將來遇到相應的困難和挑戰時,才不易產生過強的心理壓力和過多的心理困擾。同時,只有具有良好自我意識的人才能更容易接納他人不同的性格、觀念、行為,對于海上封閉的男性群體來說,彼此接納對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避免因人際關系而產生心理健康問題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在海員心理健康培養過程中,對自我意識方面的培養至關重要。
情緒管理能力的培養 情緒是一種由客觀事物與人的需要相互作用而產生的包含體驗、生理和表情的整合性心理過程,是對事物與人自身關系的反映,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情緒反映模式。情緒還能轉化為人的動機和行為,是心理素質結構中的動力成分。研究發現,情緒是影響海員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因此,對準海員的情緒管理能力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情緒管理是指個體調節和改變自己情緒的過程,它通過一定的策略和機制,使情緒在生理活動、主觀體驗、表情行為等方面發生一定的變化,是一個人對自己情緒的自我認識、自我控制、自我區分等能力和對他人情緒認識與適度的反應能力。具體來說,它通過生理調節、情緒體驗調節、行為調節、認知調節和人際調節等途徑來實現。在對準海員的培養過程中,應進行良好的情緒調節訓練,使學生習得在封閉的特殊群體環境中情緒調節的策略,形成積極的穩定的情緒反應機制。這對于他們在日后的工作崗位上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都有重要的意義。
社會支持系統的建立與完善 社會支持系統是指人在遇到困難、應激或危機時所能獲得的力量支持,是支持一個人面對、接受、渡過應激、危機、困難的重要力量源。對于海員來說,長期身處的海上特殊環境所帶來應激狀態、危機或困難等的幾率要遠遠大于普通的陸地工作環境。對新生的問卷調查發現,有54.8%的學生選擇依靠自身面對和解決情緒情感、交往、工作等方面的煩惱或危機,這也顯示將來上崗的年輕海員不太善于利用自身的社會支持力量,或者說不愿意獲得外在的力量支持。沒有發生危機或困難的時候,他們容易保持心理健康。但從已經進入真實工作環境的海員來看,擁有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更有利于海員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而社會支持不良則會損害心理健康。因此,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有針對性地幫助社會支持系統不良的學生建立豐富、完善的社會支持系統,使他們學會利用外界良好的支持力量是將來在真實環境中應對危機、應激和各種海上困難的有效途徑。同時,通過建立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也可以幫助準海員建立更有效的人際關系,學會與他人和諧相處。
人際能力的提高 海員在海上工作環境中形成的人際關系特殊,一方面,海員無法進行工作角色和生活角色的分離,在休息環境中仍然面臨相同的人際關系,無法通過其他的人際關系來釋放或解決其在工作過程中遇到的人際壓力或人際沖突等。另一方面,在相同性別的工作群體中,必然帶來異性交往饑渴和性壓抑方面的心理問題。因此,對于準海員來說,需要更強更靈活的人際適應能力和人際協調能力,如對他人的接納和認可,對孤獨、寂寞等情緒情感的覺察力和處理能力,以及對性問題的正確認知等。這些都需要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通過有效的人際交往方面的訓練來完成,以達到對未來心理健康問題的預防。
無論海員在學校接受的訓練和教育如何,當他們進入實地工作環境后,仍會產生很大的不適應,尤其是海員這種特殊的工作環境所帶來的各種各樣的心理挑戰。因此,對企業來說,需要采取相應的措施不斷預防和幫助海員解決心理健康問題。企業要想做到有效的預防,可以從幾個方面入手:
普及教育 企業需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變成一項常規的基本工作,需要開展定期和不定期的心理健康方面的培訓和講座等,尤其要結合海上環境可能帶來的心理問題進行探討和研究,進而提高海員對自身的情緒、適應、壓力、人際關系等方面問題的認識,并獲取有效的解決方法和途徑。
專業咨詢 企業應該設立專業的咨詢場所,配備專業的心理健康人員,培養一批具有臨床心理學、心理咨詢及相關航海心理學知識背景的專業人員或經過相應訓練和專門培訓的兼職人員來開展專業的面對面咨詢,對即將上船或下船休息的船員開展有針對性的咨詢服務。
船上小組工作 船舶企業可在每一艘船上開展船員間的成長小組活動,通過交流經驗、分享感受、反饋支持等活動,來增加船員之間的交流互動,進而減輕船員各方面的壓力,幫助船員解決即將產生或已產生的一些心理困擾,做到時時預防、及時發現、及早咨詢或治療。
[1]朱國鋒.海船駕駛員職業適宜性及其心理測評系統研究[J].中國航海,2001,(1):37-40.
[2]王燕,姜潮,劉啟貴,賈樹華.中國海員心理健康的調查研究[J].中國衛生統計,2010,(8):369-371.
[3]朱國鋒,何存道.中國海員心理健康狀況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航海,2002,(3):59-63.
[4]肖水源.社會支持評定量表[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99,(增刊):127-131.
G718
A
1672-5727(2012)04-0147-02
2009年江蘇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課題《基于海員心理測量的航海心理學研究》(課題編號:SGSY2009ZDO62)
姬慧(1979—),女,江蘇泗洪人,碩士,南通航運職業技術學院講師,主要從事心理教育研究。
袁銘(1977—),女,山東日照人,研究生學歷,南通航運職業技術學院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為教育教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