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友良 禹婷婷
基于需求分析的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討
□王友良 禹婷婷
以需求分析理論為依托,通過對企業、商務英語專業畢業生的需求分析調查研究,進一步明確商務英語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探討“學商一體、行業先導”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為商務英語專業提供新的建設思路。
需求分析;商務英語;人才培養模式
我國加入WTO以來,進行著全方位、寬領域的對外開放,外向型經濟發展迅猛,各行各業與國際間的交往不斷拓展,外資企業紛紛入駐中國,我國大量企業紛紛取得進出口權,經濟的迅速發展和頻繁的對外貿易往來使得既擅長英語又精通國際貿易實務的應用型商務英語人才倍受青睞,但同時激烈的競爭也對商務英語人才的能力和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們必須是具有國際競爭意識、既通曉外語又具有較強的商務操作能力的復合型人才。社會需求推動了商務英語專業的建設,同時也使其成為學生報考的熱門專業。但是,作為高職院校的商務英語專業,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來自社會和市場的競爭和挑戰,改革優化人才培養模式,深入研究社會需求變化,加快教學改革的步伐,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和需要。本文將通過對用人單位、商務英語專業畢業生的調查,分析商務英語人才的需求情況,以期為制定更加符合社會發展和學生職業發展需要、符合用人單位需求以及符合學生個性和特點的人才培養模式提供可靠的理論和實踐依據,同時也為改進現有的商務英語課程體系、改革商務英語教學提供依據。
需求分析(needs analysis)應用于外語教學已經有二三十年的歷史了。Munby認為需求分析是為了調整語言課程來迎合是不同水平、不同國家和不同目的的學生工作的需要[1]。Richards.Platt和Weber(轉引自Brown)的觀點是需求分析是決定一個學員或一組學員的語言需求并視情況優先安排的過程,需求分析要使用主觀和客觀兩方面的信息[2]。Brown結合上述定義的特點將需求分析定義為一個系統的信息采集過程,其中要對確定課程目標的所有主客觀信息進行分析,以確保在特定領域內學習者的語言學習需求[3]。需求分析屬于實證調查與研究,仔細全面的需求分析應該包括“目前情景分析”(present situation analysis)和“目標情景分析”(target situation analysis)的結合。目前情景分析是對學習者開始學習英語課程之前的情況(如:學習者的語言學習背景、當前的語言水平、學習動機和以前的學習方式)和對下一階段學習的要求及期待進行調查和分析,研究他們的強項和弱項。目標情景分析是分析學習者在未來目標職業或學業情景下的語言要求、學習者在學習結束后應該掌握的知識和技能以及學習者對待這種需求所持的態度,找出這兩者之間的差距,這是外語教學所要解決的問題。對外語教學進行需求分析至少有四大重要作用:為制定外語教育政策和設置外語課程提供依據;為外語課程的內容、設計和實施提供依據;為外語教學目的和教學方法的確定提供依據;為現有外語課程的檢查和評估提供參考”[4]。
項目組使用需求分析調查問卷和訪談來收集數據資料。商務英語需求分析模型以Dudley-Evans&St John的需求分析模型為雛形,結合Hutchinson和Waters的需求分析模型和束定芳對需求的分類法形成,整個模型涵蓋目前情景需求分析和目標情景需求分析。此次調查問卷設計側重目標情景分析,結合考慮高職院校商務英語專業教學,問卷調查采用半開放型多選題和開放型選題,共設計二套調查問卷,由4個維度組成,包括“商務英語專業畢業生基本情況”、“商務英語專業信息”、“商務英語專業交際信息”、“商務英語對社會需求的適切度”,共設計29個問題。
1.商務英語專業畢業生。
2.商務英語專業學生頂崗實習單位或本專業畢業生的工作單位和本專業校企合作單位。
1.畢業生資料收集。在2010-2011學年第二學期的第十九周,筆者和其他三名商務英語專業老師發放和收集了問卷。問卷調查是選擇畢業生座談會和經驗交流會時間進行。學生在教室里用了20分鐘左右的時間完成調查問卷,交給筆者和另外三名英語老師后離開。訪談調查采用頂崗實習座談會和畢業生座談會形式進行。學生們均被告知這次調查是由他們自己的商務英語專業任課老師和筆者共同進行的,是為了了解畢業生在工作中使用商務英語情況、商務英語專業課程開設是否符合社會需求等,以便更好地建設好商務英語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構建課程體系、改進課程設計和教學方法、改革課堂教學模式等,故要求學生一定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地回答,保證調查結果的真實性。
2.調研企業資料收集。一種方式是在學院招聘會期間,由3名專業老師直接在招聘會現場發放和收集調查問卷,另一種方式是筆者和一名專業老師一起召集本專業畢業生和頂崗實習學生召開座談會,說明此次調研的目的和重要性,并要求同學們積極配合帶上調查問卷交與其實習或工作單位的指導主管或人事主管完成,保證調查結果的針對性和真實性。
3.問卷百分之百收回。每一張問卷都經過核查,剔除了回答不完整的問卷,企業調查問卷有效率為85%、畢業生調查問卷有效率為92.9%。
維度1:商務英語專業畢業生基本情況
主要調查商務英語專業畢業生工作崗位和崗位群。調查結果顯示:55%的學生畢業后從事外貿業務員工作,23%的學生和18%的學生畢業后分別從事跟單員和外貿助理工作,從這組調查數據我們可以看出商務英語專業學生就業面向主要是外貿崗位群,而且崗位集中在外貿業務員、外貿助理和跟單員,這和我們調查企業時的幾組數據也完全吻合:目前對商務英語專業畢業生需求量大的崗位是外貿專業人員(外貿業務員、跟單員、外貿助理、單證員)占92%;67%的企業表示近兩年有招聘商務英語專業學生的計劃,招聘崗位主要集中在外貿業務員(55%)、跟單員(26%)、外貿業務助理(18%)崗位。這些調查結果表明商務英語專業畢業生很受市場歡迎,特別是外貿領域最偏好商務英語專業人才(97%),同時這個調查結果也預示著商務英語專業的發展前景及就業崗位群,對商務英語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確定很有幫助。
維度2:商務英語專業交際信息
主要調查畢業生在工作中使用商務英語情況和自我評估,以及英語語言技能和商務英語交際技能對目前工作的重要性。英語語言技能指商務英語學習者英語聽、說、讀、寫、譯的語言基本能力。商務英語交際技能指這五種技能在商務工作背景下的具體運用,如電話聯系商務事項、接待來訪國外客戶、參加商務涉外談判、參加展銷會、向客戶做產品介紹或討論產品生產、收發或翻譯往來函電等操作。調查結果顯示97%的畢業生表示完全勝任或基本勝任目前的工作,關于5種語言技能在工作中使用頻率的調查,畢業生認為英語口語(均值為3.42)、閱讀(均值為3.23)、寫作能力(均值為2.98)很重要,經常運用,這與他們從事外貿業務工作通過電話或郵件函電往來聯系客戶、進行商務活動密切相關。畢業生認為在工作中他們最常用的是“電話聯系商務事項”(均值為4.93)和收發翻譯往來函電(均值為3.32),其次是閱讀商業文件報告或專業雜志期刊(均值為3.21)和向客戶做產品介紹或討論產品生產(均值為2.93)。但是在他們工作中使用商務英語時,最沒自信的是與外商面對面交流(36%)和接聽電話(39%),這種不自信主要來源于英語語言基礎薄弱(43%)和商務知識欠缺(36%),表明商務英語學生雖然基本能勝任目前工作,但學生在實際使用商務英語的過程中覺得英語不夠扎實,特別是商務英語交際能力欠缺,因此我們在今后的專業教學工作中。這要求我們在今后的商務英語教學中應加強提高學生英語基本技能,重視商務口語交際能力和函電寫作能力的培養。
維度3:商務英語教學與社會需求
主要調查商務英語專業對社會的適切度,包括用人企業對商務英語專業學生的滿意程度、對商務英語專業學生專業水平和能力的評價等。21%的企業對商務英語專業畢業生表示很滿意,28%和43%的企業單位表示滿意或比較滿意。用人企業對畢業生專業水平和能力的評價方面調查結果是“英語好且具有一定的商務知識(75.2%)”、“英語口語能力強(71.7%)”、“英語函電處理能力強(66.3%)”分別排在前三位;畢業生需加強和提高的方面分別是“英語語言應用能力 (66.4%)”、“商務操作能力(58.8%)”、“商務專業知識(57%)”。 這個調查結果一方面表明商務英語畢業生能以較扎實的英語語言技能、一定的商務知識和較嫻熟的商務操作能力得到用人企業的認可,該專業培養的學生的專業能力、知識結構等能夠滿足用人單位的基本要求;但另一方面也表明企業對商務英語專業畢業生有更高的要求,我們的學生只有在這些方面得到進一步的加強和提高,才能滿足企業的要求,才能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
維度4:商務英語專業信息
主要調查商務英語專業人才的客觀需求、企業對商務英語專業的期待和商務英語專業發展前景的展望。關于商務英語專業人才應具備的能力方面的調查,受訪企業認為商務環境下的口語交際能力(97%)最重要,其次是外貿流程及信用證流程知識技能(92%),排在第三的是商務英語函電寫作能力及處理能力 (91%),其次是辦公自動化操作能力(80%),最受用人單位歡迎的商務英語人才是英語語言技能扎實、有一定商務知識和商務技能嫻熟的復合型人才(87.6%)。84%的受訪企業認為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學歷要求大專層次就可以了,主要是看重其工作能力,因此85%的企業的商務英語人才主要來源從社會招聘有工作經驗和操作能力強的人員。另外有89.3%的企業在建議中提到希望商務英語專業人才懂得行業領域的專門知識,如服裝行業、機械行業等。這個調查結果表明隨著中國對外開放力度加大和產業結構調整,頻繁的對外貿易往來使得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備受市場青睞,該專業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而且我們通過調查可以看到用人企業都希望該專業學生不僅具有良好的英語語言技能,同時具備一定的商務知識和嫻熟的商務操作技能,達到語言與商務的完美結合,這和我們的商務英語專業培養目標相吻合。但是我們從這次調查來看,高校培養的商務英語專業學生遠遠不能滿足這個需求,特別是商務操作技能和專門領域知識方面,因此我們在該專業的人才培養過程中更應該注重加強實踐教學,需要注重提高該專業學生的商務操作能力,同時開設ESP課程,在教學中注意增加ESP教學內容,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專門行業領域知識,拓寬他們的職業視野。
關于商務英語發展前景展望的調查,對商務英語人才的需求現狀,受訪企業持有兩種不同意見,一種意見認為商務英語人才已經飽和 (41.8%),另外一種意見則認為供不應求(43.1%)。但從總體看高素質、技能嫻熟的商務英語人才應該還是十分缺乏的,因為相當一部分用人單位(67%)認為他們在近2年內有招用商務英語專業學生的計劃,84%的受訪企業會招聘大專學歷的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同時91%的受訪企業需要的是有工作經驗的商務英語人才,主要招聘崗位依次是外貿業務員(55%)、跟單員(26%)、外貿業務助理(18%)、單證員(6%)、商務秘書(6%)、報關報檢員(4.5%)、其他(含英語翻譯、酒店管理員、采購)(7%)。由于珠三角地區外資企業眾多,隨著中國對外開放力度加大和產業結構調整,頻繁的對外貿易往來使得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備受市場青睞,該專業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同時也意味著今后商務英語人才的競爭將會十分激烈。因此,具有熟練的英語語言技能又有扎實的商務知識和技能的高素質的商務英語人才依然是具有較大的發展前景和空間。我們需要培養的是擁有扎實熟練的英語語言技能以及過硬的經貿或商務知識和熟練的商務技能相結合的人才,而且要加強實踐教學,提高他們的商務操作能力。這一點對我們辦好商務英語專業提供了必要的信心保證。
以上調查信息告訴我們,隨著全球貿易活動的頻繁開展,英語逐漸成為國際商務的通用語言,社會對商務英語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但是對質量要求越來越高,調查結果反映出商務英語專業課程設置存在一些不足,課程內容專業性不強等,因此對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探討也越來越迫切。項目組根據此次需求調查結果,進行縝密分析,進一步明確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確定“學商一體、行業先導”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具體來說:
“學商一體”主要指的是在商務英語專業地人才培養過程中進行以下五個方面的結合: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與涉外企業需求相融合;英語和商務相融合;教學內容與商務任務相融合;學習過程與商務過程相融合;專業教師與企業行家相融合。
行業先導是指英語知識與技能、商務知識與技能、實踐操作技能融會貫通的基礎上增加區域經濟發展熱門的行業領域知識與技能模塊,依托合作行業和企業,最終將學生培養成“通英語、懂商務、強實操、能創新”的高素質應用型商務英語行業人才。
通英語:具有扎實的英語語言基礎,過硬的英語語言應用能力。
懂商務:掌握一定的商務知識和技能。
強實操:具備嫻熟的商務操作能力,如單證制作、外貿跟單、商務函電處理等。
能創新:具有行業領域知識和技能,具備終身學習能力和專業提升能力。
本次項目調查使我們充分認識到社會經濟發展為商務英語專業提供了廣闊的的發展空間和機遇,但也對商務英語專業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因此我們在商務英語專業的人才培養和專業建設過程中要主動適應社會發展和區域經濟發展的需要,并根據地方產業結構和優勢產業發展的需求,調整教學內容,改變教學模式,優化課程體系,改革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為社會和區域經濟的發展輸送高素質應用型商務英語行業人才。
[1]Munby,J.Communicative Syllabus Desig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8,76.
[2]Richards,L.K.,&Weber,H.,Longman Dictionary of Applied Linguistics[M].Harlow:Longman,1985.289.
[3]Brown,J.D.The Elements of Language Curriculum:A Systematic Approach to Program Development[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35-37.
[4]束定芳.外語教學改革:問題與對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19.
王友良(1970-),女,廣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應用語言學和外語教學;禹婷婷,女,廣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英語語言文學和外語教學。
本文系廣州市教育局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面上課題“基于需求分析的高職英語課程改革的研究與實踐”(編號:10A174);廣東省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研究會重點研究項目“需求分析理論框架下的高職英語課程改革的研究與實踐”(編號:GDGZ10011)成果之一。
G715
B
1001-7518(2012)17-0122-03
責任編輯何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