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達敏
(海鹽縣理工學校 浙江 海鹽 314300)
雖然近年來各中職學校對職業道德教育愈發重視,并在學科建設上逐步加大了教學力度,但是從實習生和畢業生的反饋來看,學生職業道德水平提高不大。筆者在走訪企業、實習調研及社會培訓過程中了解到,很多中職實習生和畢業生在實際工作中,缺乏職業道德觀念,存在著曠工、遲到、隨意跳槽、質量意識和安全意識差、不能吃苦、缺乏奉獻精神等現象。
一方面,隨著近年來中職擴招,各學校入學新生道德素質總體呈下降趨勢,需要學校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另一方面,學生卻在無意識地抵制相關教育活動,再加上現有德育教材脫離學生實際、教學方法單一等原因,導致學生對《職業道德》課程認識有偏差,缺乏學習興趣和動力,課堂教學效率低下,大面積存在學生上課睡覺、私下聊天等現象。
在中職學校,各教研組、備課組教學研究活動得不到重視。這就直接導致教師教學常常是孤軍奮戰,不注重更新教學內容,也難以學到先進教學方法。大部分教師課堂教學依然以理論知識為重點,以講授為主要方式?!敖處熢谏厦婺睿瑢W生在下面讀”的現象普遍存在,長期如此,造成當前《職業道德》課教學舉步維艱,不但學生不感興趣,教師久而久之也變得應付了事。
從家庭教育看,現在的中職學生多是獨生子女。家庭的溺愛,容易使孩子變得自私、缺乏同情心、大手大腳、好吃懶做、不思進取、怕苦怕累,變得經受不起大的挫折。這給中職學校的職業道德教育增加了難度。很多學生來到中職學校是抱著學門手藝,混個文憑的想法,認為上《職業道德》課用處不大,不能賺錢。這使得他們在上課時缺乏積極性,“60分萬歲”思想嚴重。社會對學生的不良影響日益增大,腐朽糜爛的人生觀,通過影視或網絡傳入校園,對中職學生造成了不良影響。不少學生認為應該及時行樂,而對認真工作不屑一顧,對職業道德更加沒有興趣。
課程內容空洞,脫離學生生活 職業學校德育應遵循 “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未成年人”的原則。但是職業學校所用德育教材普遍脫離學生生活實際,提出的職業道德目標非?;\統,缺乏可操作性,甚至職業道德案例也“古老久遠”。例如,在講到愛崗敬業時,課本中的案例是北京王府井百貨大樓的張秉貴“一抓準”。這個案例本身沒有問題,但這個五十多年前的案例,對于現在的中職學生而言,實在過于遙遠,和現在的生活缺乏交集,很難引起學生的共鳴。
課程目標短視,脫離學生未來 中職學校的專業設置眾多,不同專業之間的職業道德要求有很大區別。這就要求德育教師結合專業來開展《職業道德》教學。然而,大部分德育教師都是非專業教師,對于不同專業的要求了解不足,上課目標只好以職業道德基本規范為主。同時,課程教學對學生的職業指導不足,缺乏實踐性。
很多教師在《職業道德》教學的具體實踐中,照搬普高德育經驗,依然以知識傳授為中心。教師重視道德知識的教學和灌輸,而忽視的學生的情感體驗,過分注重對職業道德條文的說教,而忽視學生道德能力的培養,學生成為接受道德規范和教條的“書柜”。根據知與行相統一的原則。中職學校的職業道德教育既要重視知識傳授、觀念樹立,又要重視情感體驗和社會實踐。如果在《職業道德》教學實踐中,教師只重視學生對職業道德知識的掌握,不在學生的情感體驗上下工夫,上課時完全按照課本內容教學,學生就難免知行不一,導致課堂教學枯燥,學生缺乏學習興趣。
一直以來,《職業道德》課的案例來源都是以書本為主,相對而言比較枯燥。即使有部分教師在書本外找案例,也僅是以著名人物事跡為主。對于自己身邊的案例缺乏認真關注,這也是造成很多案例說服力不足的原因。我校建校十幾年來,涌現出了一大批杰出的職業道德模范。在開展《職業道德》教學時,把這些優秀學長請進課堂現身說法,對學生而言,比其他案例的說服力要大得多。而且這些職業道德模范往往在工作中也是企業的骨干,收入高、聲望高,也能給學生帶來提高職業道德水平的動力。
編制身邊案例,貼近學生生活 從學生關注的角度和自身需要出發選取案例,向學生講解職業道德的重要性,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教學的實效性。中職學生年齡集中在16~19歲,他們對娛樂、體育非常感興趣,于是我在挑選案例時,也往往從這些方面入手。例如,在講解愛崗敬業內容時,我放棄課本案例,從學生喜歡的明星中,挑出了NBA籃球明星科比苦練基本功的故事,讓學生談一談科比成功的秘訣。學生馬上來了興趣,紛紛發言,課堂氣氛也隨之活躍起來。
編制專業案例,貼近學生專業 中職學生有著很強的專業特色,他們一入學就已經選定了專業,而專業又決定了學生將來的職業。因此,可以具體職業的職業道德規范為切入點,開展有針對性的職業道德教育。例如,對于汽修專業的學生,教學時我找到了一汽大眾公司高級技師王洪軍的案例。在工作中他樂業、勤業、精業,成為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首位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的一線工人,并先后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中國十大杰出青年、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吉林省特等勞動模范等榮譽。通過案例的講解,使學生認識到職業道德體現在平凡的崗位工作中,小崗位也能有大出息,教學效果十分明顯。
編制企業案例,貼近學生就業 中職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根本目的是有助于學生順利走上工作崗位。職業道德要在工作中方能踐行。因此,要學好職業道德,就不能單純靠課堂教育。有個例子非常典型:我在給烹飪專業學生上課時,曾經根據廚師的職業道德要求,讓學生理短發、剪指甲。但很多學生都不愿意。后來我帶他們參觀一個飯店廚房間,廚師長向學生講了廚師職業的要求。參觀回來后,幾乎所有男生都自覺地理了短發。“眼見為實,耳聽為虛”。比起教師的課堂講解,學生其實更加相信自己的所見所聞。而企業員工認真的工作態度也給學生上了一堂生動的職業道德課。在實踐中,編制企業案例有不少辦法:(1)對于在校中職學生,可以針對不同專業開展不同的主題活動,如商業誠信、生產質量、服務群眾等。也可以組織學生參觀著名的企業及相關工作場所,以及靠誠信促發展的企業,訪問優質服務的先進集體和個人,從中學習職業道德,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踐行職業道德。(2)對于正在實習的中職學生。要結合實習企業的實際情況,尋找職業道德的典型案例。同時,可把優秀實習生的事跡作為典型案例,讓學生在和同學對比的過程中找差距、學先進,從而養成良好的職業習慣。(3)每年有大量優秀畢業生走上工作崗位??梢詮母靼嗉壥占瘍炐銓W生案例,根據專業的不同,編制成冊。也可以輸入學生案例庫,在需要的時候,隨時調用。這樣,有利于教學貼近專業,貼近學生實際。
在 《職業道德》課程中實施案例教學,可參照通常采用的案例教學方法,即通過學生分析討論案例,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最后教師評價、引導,引出課堂教學的要點。一般可采取以下三個步驟。
案例導入 一般可采用多媒體導入,也可讓有關人員現身說法,把案例引進課堂。讓先進人物和學生直接交流,效果更好。資料在精不在多,要讓學生了解案例的關鍵所在。例如,筆者在導游班上課,講到愛崗敬業時,就請來導游專業往屆優秀畢業生給學生講“優質服務,游客至上”的職業道德案例。這些案例貼近學生的生活和專業,對學生有較大的吸引力,教學效果較好。
組織討論 可組織學生分組對案例進行分析和討論。討論中教師要做好引導工作,讓學生從適當的角度分析案例所包含的職業道德價值。討論的范圍要小,以免學生漫無邊際地討論。時間要有效地控制,留夠時間讓每個小組最后推選一名代表闡述觀點。教師可以用提問來引導,但要盡量不露痕跡,應使每個學生都真實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分析、討論的過程能較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討論的過程,也正是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消化吸收過程。
評價總結 討論過后,教師要匯總學生觀點,歸納出職業道德的要點。教師在評價中要指出學生觀點中存在的優點和不足,引導學生進一步深入思考,最后引出案例涉及的職業道德。在評價部分,教師要避免采用“硬灌”的方式,而是要從學生的發言出發,有效地總結、歸納教學要點,讓學生體會到討論的成效。
通過案例教學,中職《職業道德》課的教學內容更加豐富,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和專業,提升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典型案例的引入,也使得以往空洞、枯燥的教學內容顯得豐滿、生動起來。案例教學與實踐相結合,進一步加速了學生職業道德的養成。
[1]孫軍業.案例教學[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4.
[2]高軍.中職教育職業道德課應向學生生活貼近[N].中國教育報,2011-01-17.
[3]孟慶勇,鄒麗莉.淺談中職德育課如何貫徹“三貼近原則”[J].教育教學論壇,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