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瓊 廖婭玲
(成都職業技術學院 四川 成都 610041)
簡論高職高專金融專業校內實訓室建設
何 瓊 廖婭玲
(成都職業技術學院 四川 成都 610041)
實訓室建設是專業建設的關鍵,是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得以實現的基本保證,是專業向社會輸送合格人才的前提,是專業為社會提供培訓服務的根本保障。在金融專業校內實訓室建設中,如何充分利用區位優勢和行業資源,建設集教學、實踐、服務于一體的金融現代服務人才培養實踐教學中心,是值得探索的問題。
高職高專;金融專業;校內實訓室;金融超市
隨著我國金融業改革步伐的加快,金融業混業經營的趨勢愈加明顯,其運營模式也在發生變化,逐步從傳統單一、孤立的運營模式過度為集中的、融合的“金融超市”服務模式。這就對金融業從業人員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求從業人員同時具備銀行、證券、保險、理財等金融專業綜合職業素養。因此,為了滿足社會和行業的需求,實現金融專業現代服務人才的培養目標,我們對金融專業校內實訓室的建設進行了以下探索和實踐。
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成都市就定位為“中國西南地區金融中心”。經過近20年的不懈努力,金融業已經成為成都市的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成都市的“中國西南金融中心”地位日益顯現。2009年,成都市政府提出構建“成都金融總部商務區”的設想,而我院恰位于成都金融總部商務區內,資源優勢明顯。因此,本著“五業聯動、資源共享,合作共贏、育人為本”的原則,我院與成都市高新區金融管理辦公室、中國建設銀行成都分行、中信銀行成都分行、成都銀行、中國銀河證券、四川投資理財網等金融行業企業等,合作建設了金融專業實訓室。
在建設中,我們以現代“金融超市”理念為指導,總體布局融合了銀行、證券和保險等金融產品和服務要素,總建筑面積達1500平方米,內設四個功能區(理實一體教學區、崗位模擬操作區,職業技能鑒定區和貨幣文化展示區)。
理實一體教學區 在此教學區,我們分設綜合柜業務實訓室、證券交易實訓室、保險業務實訓室等3個實訓室,這些實訓室以金融模擬軟件為支撐,以專業課程單項實訓為載體,重點培養學生單項實踐操作能力,如在綜合柜業務實訓室中,《商業銀行綜合柜業務》課程以商業銀行業務模擬平臺為支撐,開展了個人業務實訓、對公業務實訓、中間業務實訓等30余個單項實訓。
崗位模擬操作區 在崗位模擬操作區,我們分設銀行柜面業務區、銀行后臺業務區、證券公司營業部、保險公司營運中心、財富管理中心等5個實訓室,各實訓室之間打破原有的封閉式教學模式,借鑒現代超市全開放、全方位的服務特色,建立了一個集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產品和服務于一體的“金融超市”。在超市中,融合金融企業真實經營環境分設了20余個工作崗位,如在銀行柜面業務區內設立大堂經理、綜合柜員、VIP專柜、主辦柜員、網點經理等崗位。每一崗位主要以企業真實工作任務為驅動,以企業操作規程為載體進行綜合實訓,這一“超市”不但讓學生能夠認知各個金融崗位,同時又如同一條生產線,讓學生能夠在“生產線”上實踐金融崗位工作,全面提升綜合實踐能力,同時可為學生畢業實習、就業奠定良好的基礎。
職業技能鑒定區 在職業技能鑒定區,我們充分發揮資源優勢,為地方金融機構服務,面向成都市各大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開展職業崗位培訓、職業技能鑒定等,如先后為交通銀行成都分行、中國工商銀行成都分行、成都銀行等金融企業組織了金融基礎理論和技能培訓,受訓人數超過4萬人次,充分發揮了實訓室“校企共建、區域共享、資源共用”的社會服務功能。
貨幣文化展示區 在貨幣文化展示區,主要包括古錢幣展示、外國貨幣賞析、銀行卡展示、人民幣反假、外幣反假等板塊,主要是針對學生認知貨幣歷史、感悟貨幣文化、鑒別貨幣真偽的實訓。
在實訓室建設中,文化建設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一方面,能夠讓實訓室的功能布局變得清楚、明了,另一方面,也能保證學生職業綜合能力的培養,如能夠讓學生認知行業發展、感知企業文化、熟悉崗位職責、培養職業道德等。具體做法如下:
首先,各實訓室外墻及走廊過道,主要圍繞金融專業成果進行展示。我們將金融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校企合作、師資隊伍、課程體系、招生與就業、職業資格證書、社會培訓服務等內容以圖片、文字形式展示出來,讓學生能夠認識自己的專業、熱愛自己的專業。如在各實訓室的外墻上,張貼了與我院金融專業合作的近50家金融企業的LOGO,這不但切合了“金融超市”的理念,也為學生熟悉金融行業、了解金融企業、認識自己專業提供了有利的指引;我們充分發揮優秀畢業生的示范效應,將其事跡展現出來,使學生樹立自己的奮斗目標。
其次,各實訓室內主要圍繞金融行業規范服務和金融職業道德來進行文化建設。一方面,將各崗位職責、崗位業務流程、業務規程等內容張貼到墻上,讓學生在日常教學、單項實訓、綜合實訓中都能以員工的規范服務嚴格要求自己;另一方面,還將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職業道德規范張貼到墻上,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規范。
在金融專業建設中,我們構建了基于校內模擬金融超市的“校內模擬,學訓交替”模式、校外以真實的金融企業為依托的“頂崗帶薪,工學交替”的實踐體系。
在校內實踐體系中,通過職業感知——單項實訓——崗位實訓——綜合實訓的流程,讓學生帶著仿真項目在“金融超市”中“學中做”,循序漸進地提升職業能力和素質,為學生校外頂崗實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全面提升學生職業綜合能力和素質。2005年以來,金融專業常年有120余名二年級的學生在金融企業的大堂經理、綜合柜員、客戶經理等真實的工作崗位頂崗實訓。我們將一個學年分成6個學段,全部學生分成6組,各組交替輪換,全年不斷線,形成了企業、學校、學生三方共贏的局面。
生產性實訓室建設缺乏體制支撐 鑒于金融行業的特殊性和監管的嚴格性,現階段在校內引入生產性實訓室難度較大,但隨著成都金融后臺服務中心地位的確立,可從行業和教育管理層面進一步加強校企合作,為校企的深度合作提供制度保障。
實訓指導教師培養缺乏長效機制 隨著金融專業“金融超市”實訓室的建立,對實訓指導教師的實踐指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專業教師深入企業,深入崗位,從實務做起,從細節做起;另一方面,應積極引進行業企業專家,輔之以適當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使之能夠承擔50%以上的實踐教學工作,建立“校內教師下企業,企業專家上講臺”的長效合作機制。
實訓室功能的發揮依賴于課程改革的深入 “金融超市”得以正常運轉,追根究底,在于實訓項目的開發,而實訓項目的開發是以課程改革和建設為支撐的。因此,在精品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建設的同時,應注重實訓項目的開發建設,以保證實訓室功能的實現,從而滿足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
[1]王俊,薛建榮,王寧.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實訓基地特性研究[J].教育與職業,2006(33).
[2]馬昀,陳志華.高職校內實訓基地的企業文化氛圍營造[J].南通紡織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2):31.
[3]棘蕓,吳印玲,高巖.淺析我國高職高專實訓基地建設模式[J].職業時空,2008(3):93-94.
[4]孫興民,趙蘭庚.高職高專院校實訓室建設的探討[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5(6):120-121.
[5]李黎明.論高職院校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7(9):111-112.
[6]吳強.淺析高職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融合[J].教育與職業,2007(6).
[7]雷久相.試論高職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的互動與融合[J].教育與職業,2006(9).
[8]林麗萍.論高職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相融性[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5(12):48.
G718
A
1672-5727(2012)08-0166-02
何瓊(1975—),女,四川成都人,碩士,成都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金融學專業教學及專業建設。
廖婭玲(1969—),女,四川成都人,成都職業技術學院講師,財經分院教學科科長,研究方向為金融專業教學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