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竹
(淮陰衛生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江蘇 淮陰 223300)
五年制高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
鄭竹
(淮陰衛生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江蘇 淮陰 223300)
通過分析了五年制高職教育存在的問題,文章指出了五年制高職教育的不足正在學生就業的過程中顯現出來,由于五年制高職教育輕視公共文化課的教學,致使學生的公共文化課水平難以在五年制高職教育中得到相應的提高,即達不到普通高中的文化層次,同時提出了解決這一問題的設想。
五年制;高職教育;公共文化課;普通高中
近年來,我國的職業教育得到了迅猛發展,尤其是五年制高職教育的發展。五年制高職教育適應了市場的需求,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大量專業技術人才,促進了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同時,五年制高職也得到了考生及家長的認可,雖然五年制高職學制比中職學制長,但學歷卻高出一個層次;五年制高職與高職(專科)的學歷都屬于大專,卻比高職(專科)早一年工作,突顯了五年制高職的成本優勢。但隨著高校不斷擴招、高考生源不斷減少及高職院校規模的擴大,五年制高職教育正在喪失其競爭優勢。
五年制高職教育的先天不足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生源質量的先天不足。五年制高職生源來自中考。初中學習成績好的、有希望將來考上大學的學生都進入重點高中學習,而成績不太好的、沒考上重點高中或將來考上大學希望不大的學生則首選五年制高職。這說明五年制高職學生的文化基礎較差。二是五年制高職教育難以使學生的文化水平達到高中畢業層次。五年制高職教育是以專科學歷層次高素質技能人才為培養目標,招收初中畢業生,實施五年一貫制培養模式,融中等職業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于一體的職業教育。五年制高職的前兩年以學習公共文化課程為主,在九年制義務教育的基礎上使學生進一步提高公共文化素質,以滿足未來職業崗位和個人發展與社會進步的需要,后三年以學習專業知識、全面掌握職業技能為主,為學生畢業后從事相應的工作打好基礎。五年制高職教育的強項是職業技能教學,而不是公共文化課教學,因此,五年制高職教育很難將學生的文化層次提高到高中水平。
第一,重視職業技能教學,輕視公共文化課教學。江蘇省教育廳于2009年12月31日頒發了五年制高職語數外課程標準,要求于2010年秋季實行。但實際情況是,各高職院校在公共文化課程的課時安排上隨意削減課時。以衛生類高職院校為例,高職數學必修模塊是160課時,選修模塊是60~70課時,總課時數應為220~230課時,而大多數高職院校的數學課時數在160左右,甚至個別學校的數學課時數只有120課時。高職院校公共文化課程的課時數達不到課程標準的要求。公共文化課時數不足,自然會影響到公共文化課基礎知識的教學效果。
第二,在學校安排的公共文化課程課時數、學生的學習時間、教學內容的深度與廣度以及學生對學習的重視程度方面,五年制高職學生均不如高中生,這就決定了五年制高職學生的文化基礎知識不如三年制高職(專科)學生的文化基礎知識扎實。
第三,五年制高職生中的絕大多數是中考沒能考取重點中學、感覺將來難以考取大學或對文化課學習失去興趣的學生。因此,進入高職院校的學生渴望立即接受專業學習,以提高自己的學習興趣,掌握專業技能,為日后就業做準備。但就讀高職后,學生發現仍然與以前一樣,以學習語、數、外、物理、化學、政治等文化課為主,體現不出職業教育的特點,由于學生已經對公共文化課失去興趣,因此,必然導致部分學生學習不認真,甚至厭學,加上高職院校跟蹤監督系統不健全,沒有高考壓力的高職生很容易沉湎于娛樂而荒廢學業。
第四,管理模式不適合高職生。五年制高職學生前兩年是以認真學習公共文化基礎知識為主,為后三年的專業技能學習做前期準備。兩個不同階段的學習方式需要兩種不同的管理模式,而兩種不同的管理模式并存于一個文化課程教師資源有限的職業教育環境中,沖突是明顯的,無法營造一個統一安定的學習氛圍,以調動高職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兩種相互沖突的管理模式在實施中要做到和諧統一是很困難的。
第五,考核方式不適合高職生。職業教育的辦學宗旨決定了職業教育的考核標準。職業教育的考試側重于對實踐能力的考核,淡化對文化基礎知識的考核,甚至幾乎忽略了對某些文化課程的考核。但是五年制高職必須加強對公共文化基礎知識的考核,然而事實上,五年制高職院校尚缺乏一套對高職生的考核標準及行之有效的考核方法。
第六,五年制高職生的發展潛力不足。我校五年制高職學生在醫院實習期間,護理部主任反映,實習剛開始時,感覺五年制高職的學生動手能力強,比其他實習生要好些,但經過一段實習后,發現在處理突發事件及新問題方面,五年制高職學生的能力明顯不如三年制專科護理及本科護理學生。究其原因,五年制高職是職業教育,在平時的教育中重視學生的技能操作訓練,組織到醫院見習的時間較多,對醫院的情況比較熟悉,自然一開始就能很快地適應臨床工作。但是五年制高職生的文化基礎及專業理論基礎不如三年制高職(專科)及本科生,需要解決新問題與突發性問題時,五年制高職生的先天不足就暴露出來了。
第七,五年制高職學制太長。用人單位所需技術人才是根據企業自身發展與市場經濟的需求決定的。市場經濟環境瞬息萬變,尤其在國際金融危機期間,企業很難預測到五年后市場經濟對人才的需求,因此,培養職業技術人才的周期不能太長,以2~3年為比較適宜。
針對五年制高職教育存在的問題,各高職院校及主管部門都在著力研究解決方案,為了加強五年制高職公共文化課教學,提高文化課的教學質量,采取了以下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措施:
江蘇省教育廳于2009年12月31日頒發了五年制高職語、數、外課程新標準,要求于2010年秋季實行。為了保證教學內容的一致,省教育廳要求使用指定職業學校文化課教材,以從教學源頭保證教學課時數與教學內容的完整統一。
為了保證教學質量,2011年6月19日,淮安市職教處對全市中職學校進行了語、數、外三門課程的抽考,檢查各職業學校的教學情況,并要求從2011年下半年開始,對各高職院校進行公共文化課的抽考,用行政手段督查各高職院校公共文化課的教學質量。
為了提高公共文化課與專業課的教學質量,2010年,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組織全省各職業學校開展了“五課”即備課、上課、說課、聽課、評課教研工作與“兩課”即省級研究課、示范課的評比活動,旨在加強對職業學校的教學管理,督促教師加強業務學習,提高職業學校教師的專業水平和教學水平,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師資隊伍。
江蘇省教育廳每年暑期都組織職業學校文化課骨干教師參加為期一個月的培訓,通過培訓提高職業學校骨干教師的教學理論和專業水平,通過培養骨干教師帶動整個教師團隊教學理論和業務水平的提高。
以上種種措施都圍繞著一個中心,即提高職業學校文化課程的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這些措施的實施在實踐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難以從根本上提高五年制高職公共文化課的教學質量,因為五年制高職院校采取的一系列加強公共文化課教學的手段和措施,都是在職業教育的前提下進行的,所以,難以從根本上解決五年制高職院校公共文化課教學存在的問題。
要解決五年制高職院校公共文化課教學的問題,必須轉換思維,從招生制度上進行改革,與普通高中聯合辦學,即從高二結束時招生。前兩年在普高學習,后三年進入高職院校學習專業。普通高中的教學內容在高二結束時基本上學完了,一進入高三就開始全面復習。從高二階段開始招生具有以下優勢:
第一,學生在普高兩年的文化課學習打下的基礎要比五年制高職院校前兩年的公共文化課學習的基礎扎實得多。
第二,選擇專業的時間從五年縮短到三年,在職業技術人才的培養上更能貼近市場需求,各學校也便于根據市場需求調整專業設置。
第三,學生進入普通高中學習后會產生分化,成績好的學生有希望考上大學,學習自然認真、刻苦。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沒有希望考上大學,在學習上自然會松懈,甚至破罐破摔,到高中畢業時卻無一技之長,進入社會就業還不如職校生。而如果能從高二結束時開始高職招生,則能為這些考不上大學的學生提供一個新的選擇機會,讓不同層次的學生能做出適合自己需求的選擇。
第四,近年來,生源逐年下降,相當一部分中小學出現了生源萎縮的現象,如果從初中階段大量招生五年制高職,普通高中的生源將會進一步減少,導致部分普通高中的萎縮。在我國經濟不斷發展的今天,對公民文化素質的要求也會提高,如果高職教育從高二階段開始招生,則可以緩解高中生源的減少,維持并完善現有的普通高中。
第五,五年制高職從高二階段招生,即普通高中在高二時分流一部分學生,可使參加高考的學生人數減少,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提升,這將有利于高中學校更好地開展高三的復習迎考,為高三學生創造更好的學習條件。
[1]葛乃慶.論五年制高職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J].職業教育研究,2007(12).
[2]馬能和.五年制高職教育發展及實證研究[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8:27-45.
[3]邵青華.淺析五年制高職學生現狀及教育對策[J].考試周刊,2011(34).
[4]盛建兵.五年制高職學生存在的問題探析[J].科技信息,2011(5).
[5]曾宗福.對發展五年制高職教育的思考[J].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1(3).
鄭竹(1962—),男,淮陰衛生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副教授,數理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為數學教育與職業教育。
G712
A
1672-5727(2012)09-0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