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璟霞
(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財務處 天津 300222)
關于我國職業教育核心競爭力文獻述評*
廉璟霞
(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財務處 天津 300222)
職業院校及職教學生的核心競爭力培養,直接關系到我國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和自主創新能力的增強。目前,國內有關職業教育核心競爭力問題的研究主要有三個視角。但研究方法均局限于演繹歸納、個案研究與比較分析,缺乏對職業院校核心競爭力的指標體系構建和分類評價,提升核心競爭力的政策建議缺乏實證支撐。本文對關于職業教育核心競爭力的既有文獻進行梳理。
職業教育;職業院校;職教學生;核心競爭力
核心競爭力又稱核心能力,最早是由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哈默爾(Gary Hamel)在1990年的《哈佛商業評論》上發表的一篇文章中提出的概念。它指的是在一個組織內部經過整合了的知識和技能,尤其是關于怎樣協調多種生產技能和整合不同技術的知識和技能。從與產品或服務的關系角度來看,核心競爭力實際上是隱含在公司核心產品或服務里面的知識和技能,或者知識和技能的集合體。這一概念隨后便流行開來,其內涵也不再限于多元化公司的核心技術能力,而是指一個公司比同行做得更好,能夠給公司帶來持續成功的某方面的知識、技能和能力。核心競爭力這一概念引入中國后被廣泛運用于各個專業領域的研究。近年來,國內一些從事職業教育的研究者們開始將視角轉向核心競爭力。
國內學者主要采用了演繹歸納、個案研究或比較分析等研究方法,形成的相關文獻主要就中職中專和高職高專等職業院校以及職業教育學生的核心競爭力展開討論。對職業教育或職業院校核心競爭力研究的落腳點自然是如何改善教育服務,以培養職教學生的核心競爭優勢。而職教學生的核心競爭力是職業院校之間以及職業院校與普通高等院校之間競爭差異化的有效來源,它使職教學生具有獨特的競爭素質而難以被模仿。核心競爭力是職教學生核心競爭優勢的內在支持,核心競爭優勢則是職教學生與競爭對手競爭時的外在表現,它具有用人單位可感知的價值,能夠為用人單位帶來根本性利益,其影響也為職教學生進入職場提供了條件。同時,職教學生核心競爭力的生成與培育,既取決于職教學生本身的素質,又取決于社會經濟發展和職業院校提供的教育環境與教育服務。因此,國內學者關于職業教育的核心競爭力研究是從以下三個層次展開的。
對職業教育的內涵、特征以及功能定位的認識和判斷,成為分析其核心競爭力的切入點,也是提出提升職業教育核心競爭力的政策建議的重要支撐。易元祥、沈紅認為,要提升高等職業教育的核心競爭力,就應變革辦學思想,樹立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理念;轉變人才培養模式和辦學運作模式;創新院校管理體制和教學管理制度;要有準確切實的發展定位,培育特色專業,打造精品課程,走品牌戰略之路。王有愛在對高等職業教育核心競爭力的內涵進行界定的基礎上提出,價值的優越性、難模仿性是高等職業教育核心競爭力的典型特征;要實際發揮高等職業教育的核心競爭力,必須從明確高職院校的戰略意圖、重組教學流程、提升管理人員和教師素質等三個方面入手。李小魯則從高等職業教育的初創性、成長性、職業性、技能性、社會性等五個維度探討了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核心競爭力的著力點。沈劍光通過系統分析職業教育核心競爭力的內涵,把職業教育核心競爭力的特征概括為:存在的價值性、本身的獨特性、過程的不可模仿性、作用的輻射性、發展的適應性、培育的長期性,構成職業教育核心競爭力的要素是“職業”與“技能”,以就業為導向,以行業為依托,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職業技能是職業教育的核心之一,以職業和技能為內核的職業教育綜合課程體系是職業教育核心競爭力的另一個核心。基于這種分析判斷,他提出,創新實習實訓基地、加大骨干學校基礎建設、突破專業師資“瓶頸”是構建職業教育核心競爭力的三大支柱;要打造職業教育的核心競爭力,應從組織學習、向內聚焦、向外整合網絡資源、創新與運用等四個方面入手。劉慧、韋瓊軟、戴慶鋒針對當前我國職業教育核心競爭力缺乏的事實,從準確定位學校發展方向、建立專業化的師資隊伍、注重前瞻性實效性的專業和課程設置等方面提出了提升職業教育核心競爭力的途徑。馬新勝認為,職業教育應根據學校的辦學理念,重視構建具有學校專業特色的校園文化,有所側重地打造職業教育品牌,以提高職業教育的核心競爭力。
盡管職教學生核心競爭力的生成和培養受多種因素影響,但職業院校所起的作用最為關鍵。職業院校的核心競爭力狀況直接影響到職教學生核心競爭優勢的形成。國內學者對職業院校核心競爭力的研究更多地集中在學校定位、辦學思路、師資培養和專業建設等方面。李大衛立足于學校管理者的角度,對如何提高高職院校核心競爭力首先進行了深入思考。他認為,作為高職院校的領導,應加強宏觀思考和戰略研究,樹立教育教學新理念,提出辦學新思路,不斷豐富高職教育的內涵,不斷擴展高職教育的發展空間,從而找準學校的科學定位,確立和強化學校獨有的特色,規范管理,提高質量,增強學校整體實力。孫芳仲將高職院校核心競爭力的培育視為一個變革辦學思想、轉變辦學模式、創新辦學機制、走品牌戰略的過程。李國艷則提出,構建獨具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是提升高職院校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并從構建優勢專業群、制定科學的人才培養方案和采取有效的教學模式等三方面闡述了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思路。俞毅、李力、秦波等也對構建職業院校核心競爭力的路徑進行了探討。秦波認為,創新辦學理念、形成有效的師資培養和引進機制、發展與區域產業優勢相適應的優勢專業、創新辦學內容與教學方法是構建高職院校核心競爭力的必由之路。孫贊蘭則從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合理專業設置、建設良好校園文化等角度提出了打造高職院校核心競爭力的建議。
我國目前處于工業化的中期階段,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因此,職教學生核心競爭力問題始終是國內學者關注的焦點之一。周凝把中職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分為內核和外殼,其中,內核包括核心能力、組織學習能力和戰略發展規劃等三個方面;外殼則主要由舉止、修養、儀表儀容等構成。周凝認為,要提升核心競爭力,應著手四個方面的工作:職業學校要以市場為導向,抓好師資隊伍建設,以職業活動為核心變革教學內容,鞭策學生努力學習專業理論并勤于實踐。楊少春以高職學生的就業核心競爭力問題為研究對象,認為高職畢業生就業階段的核心競爭力=高職學生的技術能力+學習能力+時間管理能力+承受挫折能力+外語和計算機運用能力+組織管理能力。提高高職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的途徑主要包括:組織好學生社團活動,完善以能力培養為核心的課程體系,不斷更新教學方法。劉濤提出,只有提高高職學生的專業技術應用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才能最終增強其核心競爭力。余斌、張建基于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從專業改革、課程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實訓基地建設、素質教育等角度,探討了高職學生核心競爭力的培養路徑。朱其志則著重從強化心理素質培養的角度,分析了提升高職學生核心競爭力的途徑。唐建君認為,培養學生的核心競爭力需要針對其創造能力、遷移能力、職業素養等內涵,逐條進行有計劃的培養,并提出建議:圍繞夯實基本技能,培育特長技能;注重創新能力,實現技能遷移;加強細節教育,形成成熟人格。周宇、黃小平、陳瑋將核心競爭力歸于學生的文化和科學素養、專業技能、學習能力、知識遷移能力、創新能力等職業能力和綜合素質的高低,它具有創新性、獨特性、動態性、異質性、穩定性等特點,需要不斷學習和培養。他們認為,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應以能力培養為本位,以綜合素質培養為基點,以專業能力培養為中心,既要重視素質教育,也要注重職業技能培養,才能真正實現培養“雙高”人才的目標。
上述研究對我國職業教育存在的問題、提升職業教育核心競爭力的意義及途徑進行了有價值的討論,對改革和發展我國的職業教育體制、創新辦學思路、形成辦學特色、培育職教學生的核心競爭力,具有積極的意義。同時,這些研究存在的問題也是顯而易見的。首先,既有的研究缺乏對核心競爭力衡量指標體系的系統構建,沒有對我國的中職中專(技校)、高職高專、職業師范院校的核心競爭力進行分類評價,更沒有對我國職教學生的核心競爭力進行模型構建和系統評價。在既有的研究中,對職業院校或職教學生提出的核心競爭力指標不系統,較為零散,而且缺乏量的規定性。馬明輝雖然以大學生核心競爭力的特點,如創新性、實踐性、專業性、異質性、穩定性等為維度,構建了核心競爭力的評價指標體系,但對于職教學生而言,實踐性和創新性在模擬評價中所占權重過低,因此其評價指標體系及其模擬測評結果只適用于普通高等教育學生,不能反映職教學生的特點。其次,研究方法均局限于演繹歸納、個案研究或比較分析,因此,所提出的提升核心競爭力的政策建議缺乏實證支撐,甚至就事論事,不具有普適性。再有,研究對象主要局限性于中職中專和高職高專,職業師范院校和廣布全國各地的短期技能培訓并沒有被納入研究視野。這些問題的存在,為未來的研究留下了廣闊的空間。
[1]易元祥,沈紅.關于高等職業教育核心競爭力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6):63-66.
[2]王有愛.對職業教育核心競爭力的認識[J].教育與職業,2007,(18):30-31.
[3]李小魯.論高等職業教育核心競爭力提高的著力點[J].高教探索,2007,(2):93-96.
[4]沈劍光.打造核心競爭力是提升職業教育內涵發展的關鍵[J].教育與職業,2008,(6):5-7.
[5]劉慧,韋瓊軟,戴慶鋒.當前我國職業教育發展問題研究[J].中國教育科學雜志,2009,(12):12-13.
[6]馬新勝.如何提高職業教育的核心競爭力[J].考試周刊,2010,(36):209-210.
[7]李大衛.科學定位、強化特色、不斷提高高職學校的核心競爭力[J].天津成人高等學校聯合學報,2003,(4):10-14.
[8]孫芳仲.論高職院校核心競爭力的培育[J].福建高教研究,2005,(4):109-111.
[9]李國艷.構建具有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 提升高職院校的核心競爭力 [J].遼寧教育研究,2006,(3):21-22.
[10]俞毅.中職學校核心競爭力的構建[J].中等職業教育,2005,(14):43-45.
[11]李力.構建高職院校核心競爭力的路徑[J].南方農機,2006,(4):18-19.
[12]秦波.論高職院校核心競爭力的構建[J].現代企業教育,2009,(7):20-21.
[13]孫贊蘭.淺談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現狀及應對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0,(3):124.
[14]周凝.如何提高中職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J].職教通訊,2004,(11):53-54.
[15]楊少春.提高高職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的探討[J].職業教育研究,2006,(10):55-56.
[16]劉濤.提高高職學生的核心競爭力[J].機械職業教育,2007,(1):14-15.
[17]余斌,張建.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下高職學生核心競爭力的培養路徑探索[J].教育與職業,2008,(15):25-27.
[18]朱其志.強化心理素質 提升高職學生核心競爭力[J].高等職業教育——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09,(03):72-74.
[19]唐建君.提升學生職業核心競爭力是中職辦學質量的根本[J].教育新觀察,2009,(11):1-2.
[20]周宇,黃小平,陳瑋.加強素質能力培養 提高學生核心競爭力[J].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1):44-47.
[21]馬明輝.大學生核心競爭力的層次分析研究[J].市場論壇,2006,(3):211-213.
G710
A
1672-5727(2012)03-0016-02
廉璟霞(1969—),女,河南焦作人,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財務處經濟師,研究方向為預算會計與職業教育。
*本文系教育部2009年度教育規劃項目《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稅收激勵政策研究》(項目編號:FFB090661)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