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利娟
(惠州市建筑學校 廣東 惠州 516001)
基于中職教育內涵建設課程資源之重構
——以《建設工程計價應用》專業課程資源重構為例
李利娟
(惠州市建筑學校 廣東 惠州 516001)
從專業課程教材不適應中職教學的三個方面出發,本文指出了教學資源重構是教學改革成敗的關鍵,也是職業教育內涵建設的重要一環。以中職《建設工程計價應用》專業課程資源重構和課程實施為例,探討了創新、重構課程單元教學,可以為中職專業技能教學構建一個生動、開放的課堂環境。
中職教育;內涵建設;課程資源重構;課程改革
2000年3月,教育部印發了《關于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意見》,大力推動了我國的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使中等職業教育事業快速發展,辦學規模不斷擴大。時至今日,我們發現中職教育的內涵建設尚待加強。正如意見所述,“課程改革是教育教學改革的核心任務”。結合教學實踐,筆者認為:專業課程教學資源重構決定教學內容,影響教學實施的全過程,是課程改革成敗的關鍵,也是中職教育內涵建設的重要環節。
課程教學資源總體包括專業培養方案、課程標準和教材三個方面,即我們常用的專業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和教材。在筆者從教的惠州市建筑學校,從2006年起,每年根據建設行業的職業崗位要求論證并調整專業培養方案,按照專業學科分類完善課程教學資源(教學實施性大綱、教材),鼓勵教師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重構教學內容,使教學與生產和生活實際緊密聯系,適應本地區的行業發展需要。一系列教學變革從根本上解決了教與學的矛盾,大多數學生的學習熱情有明顯提高,且得以長時間保持,教學質量不斷提升。反思教學過程,我們肯定了改革的成績,同時,也發現一些不足之處,需要我們進一步探討。其中,較為突出的問題就是:專業教材在中職學生的專業技能教育教學中漸顯不適應,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1)教材內容方面。教材內容大而全,有的還存在大量脫離實際的教學內容,有明顯的滯后性和局限性,對技能操作指導缺乏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教學過程中極易產生重理論,輕實踐的后果。(2)中職學生方面。中職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是閱讀理解能力較差,面對“高深難懂”的專業理論容易產生畏難情緒,從而對課本敬而遠之,結果專業理論學而不通,專業技能提高沒有明顯效果。(3)教師方面。個別教師拿到現成的教材,不聯系實際,不做任何創新,把教材內容毫無遺漏地傳授給學生,甚至照本宣科,全然不顧學生心理特點和學習感受。
上述問題常常導致“專業教學計劃完成了,教學目標卻未能實現”的不良后果,中職教育內涵建設成為空話。那么專業教材在中職技能教學中該如何改革呢?如何創新、構建中職專業課程教學資源呢?筆者擬從自己任教的《建設工程計價應用》課程入手,談談教材內容的現狀,分析專業課程教學資源重構的方法和教學實施策略。
(一)《建設工程計價應用》教材內容現狀
2006年版《建設工程計價應用》(廣東省建設工程造價管理總站編著)內容主要涉及:(1)建筑工程計價依據、建筑工程計價辦法;(2)建筑工程面積計算規范;(3)分部分項工程基礎知識;(4)分部分項工程定額項目內容及工程量計算規則;(5)分部分項工程工程量清單項目編制及工程量計算規則;(6)定額模式計價方法;(7)工程量清單模式計價方法;(8)措施項目基礎知識及計價方法等。全書詳細、系統地介紹了建筑工程造價費用的構成、計算方法以及價差的調整辦法,特別是工程量清單項目的編制和計價,結合國家標準和廣東省建筑工程綜合定額應用,并舉出一些典型實例,非常適宜初學者學習。然而,在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大部分厭學的學生不愛惜教材,甚至根本就不翻書,面對厚實的教材(全書共411頁),他們感受到了沉重的學習壓力和障礙,于是課堂教學變得機械、沉悶、毫無生氣。我注意到了學生的思想和學習感受,盡管教材內容十分實用,但書本必須“變薄”,教學內容必須更直接而具有感性,讓學生上一節課就學會一節課的內容,完成一節課的練習,產生一節課的進步,讓知識和技能日積月累,積少成多。
(二)《建設工程計價應用》教學資源的重構
建筑工程造價專業的中職學生在本課程的學習中,應重點掌握建筑工程計價組成(計價程序)、建筑面積計算方法、清單計價方法和工程計量(定額和清單)計算規則,而施工工藝、施工組織、造價控制和管理等內容應作為理解和知識拓展,讓學生明白施工工藝、方案對工程造價的影響,給學生一個將來專業進步和繼續教育的知識空間,有助于學生的終身學習。
在《建設工程計價應用》課程教學資源重構時,筆者打破教材原有的大而全的格局,應用教師資源、教材資源、網絡資源、學生資源、社會其他資源等開放信息資料,篩選出適用、優質的資源,重點突出工程計量和計價能力培養,從工程計價文件的表格應用入手,用最常用的11個計價表格將學生所需掌握的計價技能課程知識提煉成13個專項能力知識,分解到各個表格的應用中(如表1所示),每個表格賦予學生一項計價應用技能,并按照各表計價技能素質的要求,細分單項技能,設定能力目標,構建相應的教學資源(如表2所示)。
表1 計價表格與計價應用技能分解(培養)表
在表2中,教案和課程單元任務書為備課的核心內容,要求教師必須充分掌握學生的技能目標,對教材內容、教參內容、工程案例、計算表格應用、網絡資源等各項教學資源進行優化整合,最終形成課堂的教學實施內容。通過教師對教學資源的重構,學生上課可以不必帶教材,專業課室里有教材、參考資料、圖紙、網絡等供學生在學習和解決問題的時候隨時使用。
表2 單項技能課程資源重構表(以工程量計算表的建筑面積計算為例)
課程單元任務書是學生的課程單元習作任務 (如表3所示),在每次上課時教師都要給學生準備一份,要求學生在較短時間內完成(盡量在課堂上應用教學資源完成并討論)。表中概括了單元教案的主要內容和知識資源索引,內容少而精,與真實的行業技能緊密聯系,新穎且與時俱進,可以根據實際技術、工藝和標準的更新進行及時優化,更重要的是學生不用再面對一成不變的厚重教材,而是每次上課都有一種期待、一份新鮮,通過完成一個個單元任務書的習作,使知識和技能日積月累,與日俱增。
(三)教學實施策略
一是精心備課,研究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征,課前做好充分的資源準備,將學習目標(結果)與課程學習資料、課程活動進行合理匹配,使課程單元容量和習作內容適度、有效、直觀生動,能被學生消化、吸收。
表3 課程單元任務書(以建筑面積計算為例)
二是分小組教學,以靈活的(自由組合、抽簽、教師指定等)方式確定小組成員,讓學生在有效的課堂組織中完成習作,并就課程內容組織討論,培育學生互助、協作的工作精神,鼓勵他們養成平等對話和平等交流的習慣。每一次習作都應及時評價,給學生以足夠的信心和支持服務。
三是拋開書本約束,在開放的專業資源空間里幫助學生收集、整理學習資源,構建專業資源知識體系,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發展個性、養成自己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掌握的知識積少成多,技能不斷增長。學期結束,學生把作業匯總,就是一份完整的造價文件,里面記錄著他們的點滴進步。
不可否認,傳統的中職教材匯集了前輩們的聰明才智和實踐經驗,具有很強的科學性,培養了大量優秀人才。但面對當今瞬息萬變的知識更新和技術創新,中職教育不可能再用一本教材來滿足技能教育教學需要,更無法滿足學生的求知需要。教師應該樹立教學改革的新觀念,以開放的心態、積極主動的進取精神,跳出教材的局限并超越教材,在開放的教學資源中組織和創新,構建優質中職教學課程體系和生動、開放的課堂環境,為中職學生的整體素質提升和專業技能培養服務,這也是當前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面臨的一項重要課題,對中職教育內涵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1]李利娟.淺談工程造價全過程管理[J].中國建設教育,2006,(2).
[2]廣東省建設工程造價管理總站.建設工程計價應用(建筑、裝飾裝修、園林綠化工程部分)[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6.
[3]盧曉中.高等教育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李利娟.中職《建筑工程概預算》課程的教學變革實踐與反思[J].中國建設教育,2009,(8).
[5]紀河.論現代遠程教育課程研究的理論基礎[J].廣東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4,(4):5-9.
[6]吳松.建設工程計價基礎知識[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4.
[7]張積家.高等教育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8]高平.建設工程造價管理理論與實務(二)[M].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10.
李利娟(1969—),女,廣東興寧人,碩士,惠州市建筑學校高級講師,研究方向為建筑工程計價與造價管理及職業教育課程資源重構。
G714
A
1672-5727(2012)03-004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