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繁榮 劉永蘭 房樹志 趙明明
淺析醫院信息化建設與發展將在醫療付費制度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孟繁榮①劉永蘭①房樹志①趙明明①
本文從醫院信息化與公共衛生信息平臺進行數據交換的橋梁,醫院信息化可再造優化就醫流程和事務流程,提高醫院信息化是提高醫療質量的首要手段。醫院信息化為提高醫務人員技術插上翅膀,應對醫療付費改革給予強有力的支撐,在醫療成本控制方面發揮巨大作用,為醫療管理提供了必要依據。以下從七個方面闡述了醫院信息化的建設與發展在新的醫療付費制度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醫療付費制度; 醫院信息化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以下稱醫改方案)中明確提出,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全面覆蓋城鄉居民,三年內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合)率達到90%以上;城鄉醫療救助制度覆蓋到全國所有困難家庭。以提高住院和門診大病保障為重點,逐步提高籌資和保障水平,2010年各級財政對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在參保覆蓋面擴大的同時,北京市率先進行醫療付費制度改革,這就是要規范醫療行業,促使醫院優化體制結構,提高診療質量,控制診療費用,優質服務社會。面對醫療付費制度改革的大勢,醫院要想生存和發展,就必須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公共衛生服務和基本醫療服務,而這些只有借助現代技術手段即醫院信息化來實現,現從七個方面闡述如下。
面對醫改方案中提出的多層次、廣覆蓋、強公益、政府管的指導思想,醫院要想生存和發展,就必須進行信息化建設,利用網絡技術建好數據交換的高速公路,利用信息系統實現與區域公共衛生信息平臺、區域醫療衛生信息平臺、醫療保險信息平臺、區域內醫院內信息系統、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信息系統、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信息系等的互聯互通和信息共享。充分體現醫院提供給患者的方便就診、準確的診治、優質的服務、合理的收費,以得到醫管機構的認同和患者的滿意,從而擴大就醫市場,為醫院生存和發展贏得機遇。因此,無醫院的信息化建設,就沒有信息就交換,就沒有橋梁和紐帶,就沒有發展空間。
醫院信息化建設是面向患者的,患者如何有效、安全、方便、價廉就醫是醫院信息化追求的目標,因此,醫院信息化在自身建設同時,為患者從進入醫院到離院的全過程的每一個細節進行精心的設計,使醫院的工作流程由患者等醫生變為醫生等患者,從而使被動服務變為主動服務。例如實行網上掛號、自動掛號柜、手機掛號、120院前急救后,都是患者在就診之前醫院就已得到了相關信息,患者到院之后直接就診。醫院信息化不僅對醫療工作流程可優化再造,對醫院的機關事務同樣可優化再造。筆者所在醫院的協同管理軟件使醫院的機關事務工作由過去單打獨斗、只知結果不能看到過程變為多人協作并可實時監控管理,實現了事務工作的優化和再造[1]。
以電子病歷為核心的醫院數字化建設,首先考慮的是如何落實醫療核心制度和各項醫療規章制度,它具有如下的優點:(1)具有紙質病歷的特點(具有法律效率、具有擦除痕跡、可隨時再現);(2)具有更高的信息共享程度(本次病歷可共享往次病歷和門診病歷);(3)更具標準化(諸多關鍵詞都是標準的);(4)因使用率提高得以保存價值更高;(5)由于臨床路徑、合理用藥、手術分級、各種知識庫的引入,規范了醫療行為,落實了核心制度;(6)患者的知情權和隱私權得到了保證;(7)由于工作程序標準化,提高了工作效率,總之,醫院數字化建設從根本上保證了醫療質量。
醫院信息化的建設涉及到醫院的方方面面,它不但是醫療的,亦是機關事務的,更是精神文化的。數字化的圖書館、期刊室、各種知識庫都為醫院工作人員提供了良好的查詢新知識、新技術,更新觀念的環境,為醫院醫療、教學、研究、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平臺,為提高醫院的社會地位、經濟地位、政治地位打下了基礎。
2009年4月公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指出:“加快醫療衛生信息系統建設,以醫院管理和電子病歷為重點,推進醫院信息化建設。利用網絡技術,促進城市醫院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合作,積極發展面向農村及邊遠地區的遠程醫療”,“建立和完善醫療保障系統,加快基金管理,費用結算與控制,醫療行為管理和監督,參保單位和個人管理服務等具有復合功能的醫療保障信息系統建設。加強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醫療救助信息建設,實現與醫療機構信息系統的對接,積極推廣’一卡通’等辦法,方便宜參保人
①解放軍第二六四醫院 山西 太原 030001
醫院向社會提供醫療服務的過程,也就是醫療成本產生的過程,它包括人員工資、業務費用、管理費用、折舊基金、其它費用。利用醫院信息化建設中的成本核算與控制系統,可精確計算出藥品收益率、材料收益率、大型設備收益率、床位收益率、人員收益率等,從中發現成本支出大,收益低部分,進行整改,以達到人員配備合理、合理醫療、合理收費、合理管控的目的,從另一主面為應對醫療制度改革打下基礎[2]。
醫院信息化使醫院管理由終末走向環節,它的患者從入院到離院的各個環節都產生時效性,可使管理者有效及時地調動人力、物力、財力為醫療服務,減少了不必要的浪費,從而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益和時效,增強醫院的競爭力。
總之,醫院信息化建設,特別數字化醫院建設是時代發展的需要,更是醫院生存和高速發展的需要,亦是應對醫療付費制度改革的需要。
[1] 程軍.管理信息系統[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1(3):3.
[2] 李書章,褚健.數字化醫院建設理念與實踐[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11:6.
10.3969/j.issn.1674-4985.2012.22.091
孟繁榮員就醫,增加醫療服務的透明度”。由此可見,醫院實現的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信息平臺和以后要實現的區域醫療衛生信息平臺、區域公共衛生信息平臺,以及醫院信息化建設將醫療保險政策始終貫穿到醫療的各個環節,不但免除了醫保各項規定的煩瑣記憶,而且在適當時機給予提醒,對違反常規的操作給予制止,這無疑增加了醫療的安全性,提高醫療質量。特別是對藥物的過度使用有報警、有干預,對各項檢查治療有標準有規范,對費用的產生有提醒、有限制等舉措,可使醫院輕松的適應醫療付費制度的改革。
2012-04-09) (本文編輯:車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