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晶晶 孫樹學 魏俊麗 孫文英 趙冠宏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北京 100050
面對社會的快速發展,有效的執行力是保證醫院與時俱進的根源,然而現今醫院管理中由于管理環節錯綜復雜,執行力不足成為了普遍存在的問題。因此如何使執行有力是目前不得不探討的問題,積極建設醫院執行力也具有了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執行力”這一名詞已經引入我國很多年,關于執行力的概念,對個人而言就是一種辦事、落實工作任務的能力,除此之外執行力還是一種執行的力量,是對思想、理念、文化等意識的執行能力[1]。當各項政策、戰略制訂完成后,執行力就是為實現目標采取的手段和方法,以及在行為過程中所體現出來的能力和精神,是一整套通過提出問題、分析問題、采取措施解決問題來實現目標的行為和技術體系,對醫院而言執行力就是醫院的運營能力。
執行力的三個核心包括人員流程、戰略流程和運行流程[2]。其中人員流程就是使用合適的人,執行是以人為本,人員的素質優劣對執行力的強弱起到決定性的作用,挖掘員工潛能,使員工各司其職,這樣才能達到效益的最大化;戰略流程即是做恰當的事,如果說人員是執行力的基本,戰略則定義了一個醫院的發展方向,有了方向才可以發揮人員的才能,同時還可以根據目標制訂未來的發展計劃;而運營流程則是把一切計劃進行落實,把任務分解到各部門乃至個人,根據每個人的業績進行獎懲,崗位能者任之,提高人員素質的同時也使醫院獲取更多的利益。在醫院管理中,這三者的有效結合才是提高醫院執行力的關鍵。
執行力主要涉及三個方面:制度、人員和文化,這也是執行力中的核心要素[3]。其不僅適用于工商企業,同樣適用于醫院這樣的服務性行業。一般認為一個優秀的醫院管理系統應當同時具有優秀的人員、持續變革醫院文化和良好的醫院規章制度。
領導者行為是醫院執行力的第一要素,領導者素質的好壞,能力的高低是體現執行力強弱的基礎。我國醫院領導管理者分為院級領導人和中層職能科室領導人。對于前者,結合我國國情,院級領導者多為醫學臨床專家型人才,這些人員具有很強的科研臨床能力,往往也更重視醫院臨床醫療水平和國家重點課題的研究。但對于政策制訂、行政執行缺乏一種本能的直覺,對戰略執行和管理的重視不足;對于中層職能科室,雖然有公共衛生管理專業方面的人才,但由于醫院收入主要是通過提供臨床醫療服務而獲得,職能部門是為服務臨床而設立,在醫院屬于二線部門,并非主體系列,因此科主任往往比行政人員更有影響力,這也常常導致一些措施、管理無法執行[4]。
制度是醫院設立的包括一系列成文或不成文的規則,制度的設立可以使一系列的行為有章可循,使行為得到規范。推行規章制度的目的在于期望能使醫院獲得更大的潛在利益,從而提高組織的協調和管理的有效性。制度設置的關鍵在于是否考慮周全、充分合理,并能從患者需求角度出發,而不要過分注重于形式。有些醫院由于部門責任分化過細,導致患者辦理事務需要涉及多個部門,反而浪費了時間。因此制度的設立應把方便患者就醫作為首要原則。除此之外,制度的設置還應從各醫院自身情況分析,與臨床相呼應,很多醫院在沒有與本院實際問題相結合的情況下,全套照搬一些國外的先進制度,造成了“水土不服”,甚至朝令夕改的結果,嚴重挫傷了職工的積極性與信任感。
監督是執行力的有效保證,如果沒有落實到位,任何制度都是空話。因此善于執行的人應把制度以及計劃和落實的情況作為重點,這樣才能使計劃得到實現,目前監督體系存在的缺陷主要在于三方面:首先是重視不足,僅僅把監督留于形式,并沒有落實到位;其次職責不明確,沒有設定專人或特定部門對落實情況進行監督考核或績效評定;最后是監督方法不正確,一些醫院雖然設有專管部門,但卻偏重于對經濟效益、等級評定的反饋,忽視了對管理全過程的監督和執行的落實細節。
醫院文化是醫院在長期醫療服務經營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的,是一個醫院在自身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以價值為核心的獨特的文化管理模式[5]。醫院文化與執行力關系密切,是執行力的靈魂和內在動力,醫院文化構建的越好,職工的思想、價值觀越統一,這樣執行力的貫徹就會越強。但是由于目前門診量的增加與平均住院日的降低,面對高強度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醫院忽視了對職工的思想教育,在出臺一些重大決策的時候,沒有及時地向職工進行客觀、公開的解釋,使職工缺乏存在感、歸屬感,致使凝聚力不足,醫院文化不能深入人心。職工在工作中存在情緒、思想渙散,執行的推進必將不能得到有效的支持,政策制度的設定落實也必將受到影響。
執行靠的是人,領導者行為是醫院執行的第一要素,所以要提高醫院執行力,必須首先抓好這部分人的執行能力建設。對于院級領導者在管理過程中要想獲得好的執行力,必須以身作則,同時兼顧發展戰略及管理執行力,除此之外還應真正地參與到醫院的運營過程中去,對醫院現狀、員工狀態和社會環境進行全面綜合地了解,知道何為目前“所需”。中層干部有著執行和管理的雙重責任,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他們是高層連接基層的“橋梁”[6]。中層管理者應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各項管理能力,既能領會和貫徹醫院領導的戰略思想,及時傳達并督促實施,制度落實到位,又能將醫院目標任務細化分解,隨時解決實施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保證目標任務的實現和完成。
制度不完善不合理必將會減弱執行力度,所以對于缺少針對性、可行性,或者過于繁瑣和形式化的的制度,醫院應及時進行修改和完善,以確保制度的準確性和高效性。此外,制度改革還應從患者角度出發,遵循“以病人為中心”的原則。對于前來就診的患者,他不會關心醫院的制度如何設定,他關心的是自己在醫院就診的流程是否方便、簡捷,服務是否規范。因此采取人性化制度改革,縮短非必要的中間環節,或者合并一些就診環節可以明顯提高效率和患者的滿意度,也便于改革措施在醫院執行。
史蒂文·布朗認為:“管理者如果想發揮管理效能,個人就得勇于承擔責任?!弊屄毠こ浞掷斫夤ぷ鞯呢熑?,明白沒有不承擔責任的工作。當醫院的制度在執行過程中出現問題,首先應找出其原因,分清主要責任,并對責任進行逐級追究,其次對檢查結果嚴格遵守賞罰制度。這樣把物質激勵與精神激勵相結合,可加強員工對工作的重視程度,并能激發職工工作上的主動性、積極性,對醫院出臺的各項制度、規定的執行情況及時進行督查,大大減少各項工作計劃和制度在執行中的不作為現象[7]。
醫院文化存在于各個醫院,且各不相同、獨一無二。主導它的是一種精神價值觀,醫院的氛圍與價值觀是在醫院發展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的,是存在于醫院體內的,是醫院發展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潛移默化中可以發揮著無形的力量,并能對醫院的興衰成敗發揮重要作用。醫院文化作為一種文化,在任何時候都具有文化的社會影響力和感召力。醫院文化建設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有方向,有計劃,有策略,有力度,需要凝聚各個層次職工的思想[8],因此醫院需要建立良好的溝通機制,充分了解職工的所想、所需、所求,建立全體人員的共同目標。通過醫院文化建設加強職工的存在感、主人翁意識,增強全院的凝聚力,進而影響執行者的意識,影響醫院所有員工的行為,最終讓執行者自覺改變行為。因此,營造醫院執行力文化對提高醫院的執行環境和氛圍是十分必要的。
提高醫院執行力是一項系統的、長期的、復雜的工程,對于目前存在的問題應該及時進行反思與改正,醫院的發展需要全員的參與,從領導層到基層要做到上下一心,同時進步。只有醫院的執行力不斷提高,醫院的計劃才會得到執行,既定的戰略才會得到貫徹和實現,醫院才能不斷走向成功,實現快速發展的目標。
[1]劉少華.從理念、文化、激勵探討醫院執行力[J].中國醫院,2005,9(1):16-17.
[2]范琴舒.加強醫院領導執行力的探討[J].浙江臨床醫學,2007,9(2):287.
[3]賴偉.醫院管理執行力核心要素剖析[J].現代醫院管理,2010,6(39):24-26.
[4]毛羽,邢紅娟,張巖,等.績效管理一醫院執行力的助推劑[J].中國衛生質量管理,2009,16(87):79-81.
[5]周慧芳,滕長青.淺談醫院文化構建對醫院執行力的影響[J].中華現代醫院管理雜志,2008,6(4):1-4.
[6]李忠澤.淺淡提升醫院中層干部執行力的做法[J].中國醫療前沿,2009,4(18):17.
[7]王勛英.提升醫院執行力的實踐與探索[J].醫院管理,2005,7(105):38-39.
[8]呂衛華,鄒宏.醫院文化中的執行力建設[J].中國醫藥導報,2007,4(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