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柏櫸
(廣東技術師范學院 廣東 廣州510262)
強化服務職能:提高高校實驗室利用率的有效途徑
梁柏櫸
(廣東技術師范學院 廣東 廣州510262)
強化高校實驗室服務職能是提高大學生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提高實驗室利用率的重要方法。高校既要建立符合高等教育發展規律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又要考慮自身實際情況,提高實驗室利用率,調整實驗室管理體制,加強實驗室師資隊伍建設。
高校實驗室;利用率;服務職能;實驗設備;管理
作為高校教學科研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實驗室在培養強化大學生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動手能力等方面承擔著重要的服務職能。激發實驗室的活力,充分發揮實驗室的服務功能,提高高校實驗室在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是高校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保證。
高等院校的實驗室是進行教學、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的重要基地,是保證高校教學和科研,加快科學發展,提高學校綜合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實驗室建設水平和運行效率在某種程度上是高校教育教學水平的體現。實驗室工作人員的首要任務是管好、用好實驗室,充分發揮實驗室的整體效益。
高校實驗室的服務對象主要是高校教師、科研人員及在校學生,對于實驗室管理人員來說,師生既是管理對象,同時也是服務對象。參與實驗實訓的主體是師生,實驗室管理人員、技術人員與師生之間表現為一種開放的公共關系與服務關系,而不僅僅是管理關系。高校教師科研能力的提升、成果的出現以及學生實訓動手能力的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加強,就是這種公共關系規范性的價值追求與實現。高校實驗室管理人員的服務意識與服務能力的形成與提高,對于充分發揮實驗室功能、提高利用效率至關重要。
高校實驗室的特征首先表現為鮮明的技術性,能否進行科學高效的管理,主要依托的是技術的使用,要讓實驗室通過技術手段更人性化地為公眾服務。
其次,高校實驗室管理具有明顯的定量性、規范性特征。在保證設備最佳完好率的前提下,通過定量化與規范化管理、延長開放時間、提高管理效率等措施,改進和強化實驗室服務能力。在實際操作中規范性與技術性、定量性是分不開的,無論是技術性還是定量性,都需要通過規范化的管理操作來實現。規范性特征是實驗室管理的最主要特征,只有嚴格按照規章制度進行無差別管理,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證高校實驗室的利用質量與規范運行。
再次,高校實驗室的公共性決定了其管理活動不能是自上而下的命令式管理,而是參與主體間互動式的民主管理。管理人員不能僅僅把實驗室管理理解為單向度的垂直式管理,因為所管理的對象不僅僅是實驗設備及設施,還包括師生及其互動實驗。因而,實驗室管理主要是通過管理人員、技術人員與參與實驗的師生之間的合作、協商、互動、認同等方式來共同實現對實驗室的綜合性管理。
在新形勢下,高校實驗室管理應當是基于實驗設備使用效率最大化及操作規范化前提下建立的、在對參與實驗的師生充分信任的基礎上的公開化和協作式管理,在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管理者和管理者、被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間主要是協作、互助、協調的關系。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實驗室服務職能,并最大限度地提升實驗設備的內在潛力。要想實現這一目標,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以師生為本,由單一的管理模式向管理、服務型模式轉變
高校師生是設備運行管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高校實驗室管理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變原來的僵化式管理為以師生為本的人性化管理。過去的管理模式是重管理、輕服務,只要設備完好,實驗不出事故就萬事大吉。這種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當前高校師生教學實驗的新需求。
高校培養創新型、高素質、綜合型的高層次人才的目標對實驗室及管理人員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須變單純管理為管理、服務雙管齊下,既重設備、實驗環節的日常維護與管理,也強調對師生的多層次、細致周到的人性化服務,滿足他們教學科研及實訓的需要,為他們的實驗實訓教學做好指導與參謀工作,為正常的教學科研的順利進行充當助手、提供幫助。要在充分挖掘現有實驗設備的基礎上服務師生,最大限度地滿足他們教學研究及實訓需要,盡量滿足教師的科研需求,激發教師的研究興趣;改變學生對待實驗教學的態度并養成良好的利用實驗室的習慣,這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與綜合素質,也能提高了實驗設備的使用效率。
(二)建設開放式實驗室,為強化服務職能開辟有效途徑
理想的高校實驗室應在時間、內容及方法上實行開放式管理,真正提高實驗室的使用效能,達到綜合性、技能化的人才培養目的。實行開放式實驗室管理,讓師生在選擇實訓時間、實訓課題等方面有較大的空間和自由度,這有利于提高教師教學科研的積極性和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對學生來講,可以增加他們使用儀器設備的機會,也使實驗室管理工作趨向科學化和價值最大化,同時使實驗資料的收集整理、儀器設備的規范管理得到加強。
在開放式管理前提下,師生在使用實驗設備的同時,也在形成管理者角色和主人翁意識,逐漸成為設備的真正“主人”。
在開放實驗環境下,學生可以把對社會生活的真實感受帶到實驗室中,通過自我思索,自主創新,相互觀摩,取長補短,不斷完善而結出碩果。
(三)重視和加強實驗室專業師資隊伍建設,讓高學歷、高職稱、高水平教師充實到管理隊伍中來
實驗技術隊伍建設是實驗室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驗室發展的關鍵。
對于高校實驗室而言,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最為重要,目前全國高校中從事這方面工作的師資相對較弱,體現在人數偏少、職稱和學歷偏低等方面。在高校中,實驗室管理屬于教輔人員,優秀的教師不愿從事這方面的工作。因此,要加大實驗教師隊伍的建設和培養力度,合理調整現有人員的崗位,引進關鍵和緊缺崗位人才,建立一支綜合素質好、技術水平高的實驗教師隊伍,保證實驗室各種潛能得以充分發揮,順利完成各項實驗教學任務。
第一,加強對現有實驗室管理人員的培訓和教育。鑒于目前高校中部分實驗室管理人員業務水平較低的情況,可制定切實可行的管理人員培訓獎勵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對實驗室人員進行業務培訓、技術講座,提高他們的業務水平和管理能力,使他們能更好地適應和勝任本職工作,更好地服務于高校的教學科研與實訓工作。
第二,積極鼓勵引導一部分教師參與到實驗室管理工作上來。通過制定獎勵政策、制度,引導一部分高學歷、高職稱的教師充實到實驗室的建設與管理隊伍中來,不斷提高他們參與實驗室管理與建設的積極性,加強高校實驗室的服務職能,提高管理水平,為保障高校正常的教學、科研及學生實訓工作的順利進行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礎。
在高校實驗室服務職能得到強化的基礎上,不斷提高實驗室的利用效率,也是當前高校實驗室改革的重要任務。針對目前高校實驗室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擬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改革實驗室管理體制,減少實驗室管理層次
高校實驗室的管理是高校整個管理體制的一部分,它與高校自身的目標定位和管理體制緊密相關。過去,我國高校的實驗室管理多采用校、職能處室(院或系)、教研室三級管理體制。這種體制比較適合于以前規模較小、高度集權的教學型高校,但隨著高校職能轉變,規模不斷擴大,學校管理重心下移,原實驗室管理體制的弊端顯現出來,如實驗室建設缺少總體規劃,追求“小而全”、管理分散、設備重復購置、利用率不高等,嚴重制約著高校實驗室的發展及科研教學水平的提高。
若想解決上述問題,就必須建構新的實驗室管理體制,變三級管理為兩級管理。公共基礎教學實驗室由學校直接管理,專業實驗室則由學院管理。實驗室應按照整體優化的原則實行重組與合并,把同一專業的多個實驗室或相近專業的多個實驗室合并組成實驗中心,在此基礎上進行人員合理分工,從而可以集中人力和財力進行重點建設,用有限的資金購置最好的設備,提高實驗室人員的工作效率和實驗儀器設備的使用效率,使實驗室的建設不斷邁上新的臺階。
高校行政部門應重新構建學校與學院之間的權利關系,學校行政機關要善于分權,努力為基層服務,實現管理重心下移,讓二級學院有更多的對于實驗室管理的決定權,充分調動學院在實驗室建設與管理方面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建立科學的績效評價和反饋監督體系
隨著高校擴大招生,實驗課時增多,以及新的應用性實驗課的開設,對實驗室管理工作的要求越來越高。嚴格、有序的實驗室管理是保證高校教師教學科研工作和學生實訓課程正常、順利進行的基礎,而要搞好實驗室管理工作,調動管理人員的積極性是關鍵。把競爭機制引進實驗室管理中去,在調查了解情況的基礎上全面考核實驗技術人員的積極性。從實驗教學工作量、實驗室管理工作量、實驗室建設工作量幾個方面制定一個合理的工作量計算辦法。工作量計算方法的制定,除主要突出實驗教學工作完成情況外,也適當體現了實驗技術人員工作量與教師工作量的不同。學校應重視實驗技術人員的工作,提高他們的地位,真正體現多勞多得的激勵政策。
除此之外,學校還要對實驗室管理人員定期進行考核,對認真負責、儀器設備管理效益好、利用率高、維護維修及時、使用合理高效、規章制度健全等有突出成績和貢獻的管理人員進行獎勵,調動他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設備通過考核,明確設備管理人員的崗位責任、設備使用狀況、服務態度,并對評價結果進行統計分析,制定改進措施。
(三)完善實驗儀器設備管理程序,提高儀器設備完好率
儀器設備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務是充分發揮其作用,提高投資效益。為此,應加強儀器設備的計劃管理、技術管理和經濟管理,做到購置有計劃,驗收嚴肅認真,保管使用有責任制度,購進、發出、報廢等手續要完備,使儀器設備在整個壽命周期中充分發揮效益。
應將實驗室儀器設備進行網絡化管理,充分利用計算機網絡資源,建立實時、動態的管理程序,使實驗室儀器設備的性能指標、應用范圍、運行狀態、使用預約、數據統計等信息在網上傳遞,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搭建起儀器設備共享平臺,推動資源開放與共享。
儀器設備管理是一門科學,高校實驗室管理者應積極開展儀器設備的管理理論和實踐的研究工作,敢于創新,不斷總結經驗,逐步形成一套適合于實驗中心的科學管理體系。
高校實驗室對于大學教學科研以及在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方面至關重要。在素質教育日益迫切的今天,高校實驗室需要更好地發揮作用,而有效的管理體制與作用的更好發揮密不可分。在實驗室的服務職能得到不斷提升和強化的同時,高校實驗室的管理必須走出長期以來形成的計劃經濟體制管理觀念,要通過調整管理模式、引進現代管理方法等手段,建立開放的、高效率的管理機制,促進高校實驗室更好地發揮作用。
[1]裴戰存,鄂曉宇.項目化管理在實驗室建設中的應用[J].實驗科學,2005,(3).
[2]王海燕.高校實驗室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出路[J].科技創新導報,2010,(13).
[3]王芝英.高校實驗室管理與實驗教學改革的實踐與創新[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
[4]楊國良,高瑞光.新形勢下高校實驗教學改革的思考[J].高校實驗室工作研究,2004,(4).
[5]楊國良.談工科實驗教學改革與創新的幾個方面[J].實驗室科學,2006,(4).
[6]鄒道生,張賢蓉,申洪,謝應茂.實驗教學改革與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06,(3).
[7]付江輝.對高校實驗室管理現代化的探討[J].信息系統工程,2010,(7).
[8]高智深.高校實驗室能本管理與創新人才的培養[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7,(3).
G71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5727(2012)03-0126-02
梁柏櫸(1959—),男,廣西梧州人,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實驗師,電教科科長,研究方向為實驗室管理。
(本欄責任編輯:張維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