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青
高校青年教師職業精神建設之思考
賴青
本文分析了高校教師職業精神的內涵,闡述了高校教師職業精神對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意義,探討了青年教師職業精神的建設模式,認為高校青年教師職業精神建設是提升高校教育教學質量、培養合格人才的重要保障。
青年教師; 職業精神;高校建設
一個國家要有民族精神,那是國魂;一支軍隊要有戰斗精神,那是軍魂;同樣,一名教師也要有職業精神,那是師魂。職業精神是與人們的職業活動緊密聯系、具有自身職業特征的精神。教師職業精神包括對教育事業的執著和對教育事業的熱忱,以及對自己的激勵,其價值取向是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學生。教師職業精神決定了對所從事的事業的認識和情感,并為教師提供克服困難的堅定意志,進而促進教師對職業的認同。執著的職業精神是事業成功的基石,對青年教師而言尤為重要[1]。
職業精神是職業特性、職業作風和職業化的統一。教師的職業精神是教師應該具有的一種職業意識,思想活動和心理狀態,包括教師的職業理想、職業態度、職業責任、職業信譽、職業道德、職業情感、職業操守、職業協作、職業規范和職業奉獻等。教師職業精神是教師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集中反映。青年教師應具備以下基本的職業精神。
1.1 熱愛教育事業的從教情感
1.1.1 教書育人的職責精神 職責精神是由教育的根本任務所決定的。是否忠誠教育事業,是衡量一個教育工作者熱愛教育的尺度,是對教育工作者最可靠的考驗。青年教師除了要珍惜教師這份職業外,更要熱愛教育事業,忠誠教育事業,把教育事業的發展作為自己職業追求的理想,并為之執著地奮斗[2]。
1.1.2 不倦執教的敬業精神 不倦執教的敬業精神是日積月累,從專業精神轉化而來的。教師要從教會到會教,從文本演化成知識、進而演化成實踐技能;從平凡事物中發現問題,在思索研究中內化知識,讓教育教學從有用走向有意義[3]。青年教師需鑄造拒絕平庸、追求卓越的敬業精神,做一個有思想的教師,做一個真正愛崗敬業的教師。
1.1.3 忘我工作的奉獻精神 教師這個職業永遠滿足不了個人的名利要求,成功和實現人生價值是多元化的,不能僅用金錢、職位、名聲來衡量。在教育教學工作中,青年教師要能安貧樂教,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挫折,將自己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實踐中去,教師也正因為在教育事業中的無私奉獻才體現出自己的人生價值。
1.1.4 通力協作的團隊精神 在高等學校,無論是培養人才、科學研究,還是服務社會,都要依靠廣大教師的團結協作和共同努力。高校教學科研工作是系統工程,需要各個環節的密切配合。在教學方面,相互配合、相互學習、共同提高;在科研方面,現代科技的發明創造,往往需要多學科之協作。
1.1.5 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師觀念要不斷更新,應樹立創新教育的理念,指導創新教學工作。青年教師應追蹤科技發展新趨勢,善于吸取新的教育科研成果,轉變教育思想,并運用到教育實踐中,以創新的意識、創新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4]。
1.1.6 身正為范的表率精神 教師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必須率先垂范,才能使學生感到可敬、可佩,形成制約力、感染力和影響力。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教師榜樣像一面旗幟,樹立在學生面前。教師必須正視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則,才能為人師表。
1.2 熱愛學生的圣潔心靈
1.2.1 應具有釋放愛的熱忱 師愛為魂,師愛是教師對學生無私的愛,它是教師職業精神的核心,即師魂。教師教育的對象是學生,熱愛教育事業,必然要熱愛學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教師對學生的愛,從本質上說是一種只講付出不求回報、無私博大的愛,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真情愛心,就會“親其師、敬其師”,從而“信其道”,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教書育人就實現了其根本功能。因此,教師要讓全體學生感受到愛的溫暖。
1.2.2 應具有釋放愛的力量 教育愛,就是教育力量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教育對象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熱愛一位學生就等于塑造一位學生,而厭棄一位學生則無異于毀壞一位學生。教師應把愛灑向每一位學生,做到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地對待每一位學生。教師愛學生,一個很重要的表現就是相信學生,注重發現每個學生身上的潛能,鼓勵學生去不斷地自主探索,才能使他們的才華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因此,教師要讓全體學生感受愛的力量。
1.3 熱愛學習的專業作風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人才競爭日趨激烈,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播者、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擔負著傳道、授業、解惑的重要責任。如果教師不注重自身內在知識體系的更新,將無法跟上時代的步伐,甚至被淘汰。教師只有具備較強的專業能力,才有能力培養適應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的復合型人才。因此,青年教師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應該以學而不厭,勤奮進取的精神,努力提升自身專業能力。通過學習,教師應提升多種職業素質。
1.3.1 具有全新的教育理念 現代教師必須具有全新的學生觀、人才觀、教育觀和質量觀,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1.3.2 具有較高的專業水平 教師應具有豐富的知識儲備和專業理論,具備精湛的專業技能,高超的教學技藝和扎實的教學基本功,才能在教學中游刃有余,達到“傳道、授業、解惑”的目的。
1.3.3 具有較強的教研科研能力 教學過程實際上就是科學研究的過程,許多理論和實踐問題需要去研究,去解決。教師不僅要學會分析、鉆研和思考,還必須會實驗,會做教研、科研工作。
1.3.4 具有較好的現代技術的運用能力 當今世界,多媒體、電子郵件等現代技術運用于教學已成為普遍現象且得到迅速發展。青年教師要不斷更新觀念、強化科學技術在教學應用中的比重,不斷改進教學手段和方法。
1.3.5 具備提振學生的能力 即發揮學生潛能的能力,賞識學生的能力,最大限度地理解、寬容、善待學生的能力,以及幫助學生確立目標、堅定信念的能力。
2.1 教師職業精神建設是改變教育教學現狀的需要 目前,我國高校教師職業精神方面存在一些問題,如有的教師從教情感淡薄,缺乏奉獻精神,缺乏對學生的愛心,不安心本職工作,對教育教學工作應付與懈怠,甚至不擇手段追逐私欲、搞學術腐敗等。教師是學生道德的引路人,品行的示范者,學習的促進者。教師工作的“示范性”和學生所特有的“向師性”,使教師在學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學生總是把教師看作學習、模仿的對象,其言行時時處處影響著學生、教育著學生。上述問題警示我們,高校必須重視教師職業精神建設,特別要重視青年教師的職業精神建設。
2.2 教師職業精神建設是教育功能使然 美國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吉諾特博士說過如下一段話:“在學校當了若干年的教師之后,我得到了一個令人惶恐的結論——教學的成功與失敗,‘我’是決定性因素。我個人采用的方式和每天的情緒是造成學習氣氛和情緒的主因。身為教師,我具有極大的力量,能夠讓孩子們活得愉快或悲慘;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能是啟發靈感的媒介;我能讓學生丟臉,也能讓他們開心,能傷人也能救人”[5]。吉諾特的這番話充分詮釋了教育功能的作用之強大。
具有良好職業精神的教師,可通過高尚的職業精神釋放出強烈的人格魅力,并對學生形成強大的影響力和感染力,有利于學生培養形成朝氣蓬勃、積極進取的健全人格,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教學質量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影響力的大小[6]。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具備堅實的基礎知識、精深的專業知識和較高的學術水平,能使學生產生一種信賴感,可轉化為一種很強的人格力量,進而激勵學生、鞭策學生、影響學生。良好的教師職業精神塑造了優秀的教師形象,使教師成為學生尊敬和模仿的對象,這種師生間的良性關系,有利于學生更快的接受和反饋教師傳授的知識,有利于鼓勵學生攝取更多、更豐富的知識。
作為一名青年教師,要擁有良好的職業精神,必須做好以下幾點。
3.1 青年教師要不斷強化自己的職業意識 2000年奧運會前曾有人問著名排球教練郎平,如果你帶領的意大利隊碰上中國,你希望中國隊還是意大利隊贏。郎平回答是:我是中國人,我當然不希望中國輸。但現在我的職業身份是意大利教練,我希望能帶領意大利戰勝所有對手而奪取奧運冠軍,
包括戰勝中國隊。事例說明,一個有職業精神的人,必然心中有愛,有責任,有使命感。青年教師應深刻理解所從事教育工作的重要意義,理解職業的偉大和神圣之所在,把從事教育事業、培養現代化建設人才作為人生的奮斗目標,不斷強化、提升自己的職業意識,進而產生職業的榮譽感、責任感,做到愛業、勤業、樂業、精業。
3.2 青年教師要努力培養對教育事業的從業情感 熱愛是一種巨大的推動力,教師應該忠誠教育事業,而忠誠則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對事業的熱愛。教師熱愛自己的崗位要像熱愛自己的生命一樣,因為這個崗位對于教師自身而言,是生命過程的豐富,教師能從這一職業中獲得精神寄托和生命意義。青年教師要努力培養對教育事業真摯的熱愛之情和對教育事業強烈的職業責任感。正是對教育事業的摯愛和責任心,才促使教師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學活動之中,克服艱苦、辛勞、清貧、寂寞等,使教育事業得以傳承與發展。
3.3 青年教師要樹立忠誠教育事業的堅定信念 印度大詩人泰戈爾曾說過:“花的事業是甜蜜的,果的事業是珍貴的,
讓我干葉的事業吧。因為葉子總是謙虛地垂著他的綠蔭的。”當教師就需要培養這種平凡中見偉大的精神。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事業是一項培養人的長遠的事業,青年教師應培養無私奉獻,百折不撓的教育精神,將教育思想演化為教育信念。只有樹立堅定的教育信念和教育精神,教師才會正確對待逆境、挫折和困難,始終保持穩定的職業意向和積極的工作態度。
3.4 青年教師要形成高尚的職業品格 教育作為一項崇高的事業,一方面要求教育從業人員具有較高的思想素質和文化素質;另一方面應該具有較高的品格,甘于寂寞,甘當人梯,以高尚的品格感染人、激勵人,以豐富的學識引導人,以博大的胸懷愛護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教書育人的實效,
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進而“樂其道”。
3.5 青年教師需努力提高職業專業化水平 學高為師,教師對某一學科應力求知識豐富、業務精通、治學嚴謹、注重創新,這也是教師職業精神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提高教師職業專業化水平是教師職業精神建設的重要方面。我國教師專業化水平與先進國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為適應高校人才培養要求,需要教師不斷提高教師的專業知識水平,培養教師隊伍專業化職業精神。
教師工作不僅僅是一項職業,更是一項事業。每一位教師都愛自己的事業,教師的一生是奉獻的一生、同時也是有意義的一生,教師為這一事業不懈奮斗,就是對教師職業精神最好的詮釋。
[1]胡弼成.高等教育學[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
[2]李建華.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休養[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
[3]張楚廷.高校教師教育教學技能[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
[4]張鳳琴.蘇霍姆林斯基的教師理念對我國教師職業精神和人格品質培養的啟示[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1):141-143.
[5]王丹平.美國大學教師職業精神的特點及其啟示[J].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5):51-54.
[6]牛志戎.淺談教師職業精神建設[J].商情·科學教育家,2008 (2):22.
10.3969/j.issn.1674-4985.2012.06.088
410100長沙衛生職業學院
賴青
2012-02-01)
(本文編輯:李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