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金玉 趙宗嶠
濟南市長清區人民醫院骨科,山東濟南 250300
人工全髖關節置換圍術期的護理體會
楊金玉 趙宗嶠
濟南市長清區人民醫院骨科,山東濟南 250300
目的 探討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規范化護理對策。 方法 對50例人工全髖關節置換的患者實施圍術期的護理干預及康復鍛煉指導。 結果50例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進行系統的圍術期護理后,均未出現并發癥。 結論對全髖關節置換患者進行規范的圍術期護理和正確的功能康復指導,能提高手術成功率,預防并發癥的出現,促進術后早日康復。
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護理;圍術期;并發癥
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THR)是采用生物相容性與機械性能良好的人工材料模擬人體關節,以解決關節疼痛,恢復和改善髖關節功能的手術。它是目前治療股骨頸骨折、股骨頭無菌壞死、退行性骨關節炎等疾病的重要方法,可有效減輕患者的痛苦,改善生活質量[1]。本科2009年1月~2012年1月對50例行THR的患者進行系統的圍術期護理及指導,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形成了一套規范化護理流程。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本組 50例患者,其中,男 28例,女 22例;年齡 60~75歲,平均65歲;病因:股骨頭無菌性壞死20例,股骨頸骨折14例,髖關節骨性關節炎11例,類風濕性髖關節炎4例,髖臼發育不良1例;術前合并高血壓病4例,冠心病4例,糖尿病3例;均行單側THR,全部采用生物型假體。
1.2.1 術前護理
1.2.1.1 心理護理 患者術前會顧慮手術效果,容易出現焦慮、恐懼感,因此,我們做到:(1)有針對性地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安慰患者,使其樹立康復的信心,積極配合手術治療。(2)由主管護師向患者及家屬講解關節置換的有關知識,以及康復訓練的方法,以增加對手術的整體認識。(3)向患者發放健康教育冊子,圖文并茂,以增加對手術的形象認識。(4)向患者說明術后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及主要預防措施,以使患者有心理準備,保持平穩心態。(5)向需行雙側THR而經濟困難的患者講解,可選擇疼痛較嚴重側先行手術,根據手術效果及經濟條件再決定是否行對側手術。
1.2.1.2 一般護理 正確評估手術耐受情況:有合并心臟病、高血壓及糖尿病的患者經治療后病情是否穩定。血糖應低于10 mmol/L以下,血壓應穩定在140/90 mm Hg以內才可考慮手術[2];正確評估全身情況:是否有影響術后康復的全身或局部的顯性感染,以及隱匿性感染灶等[3];術前1 d備皮,清潔、消毒包扎術區,術晨再次消毒術區。
1.2.1.3 康復指導 (1)體位指導:為防止假體脫位,術后可采取平臥或半臥位,禁止側臥位。患肢外展30°,并保持中立,兩腿間放置厚枕,必要時準備合適的丁字鞋。患髖屈曲時應小于45°。(2)肌肉鍛煉指導:等長收縮訓練,踝關節背屈,繃緊腿部肌肉10 s后放松,再繃緊→放松;等張收縮訓練,做直腿抬高,直腿抬高時要求足跟離床20 cm,空中停頓5~10 s后放下,做小范圍的屈膝、屈髖活動。小腿下垂,床邊做踢腿練習。(3)上下床指導:先移至健側床邊,健腿離床,使足部著地。患肢外展、屈髖<45°,由家屬協助抬起上身,患腿離床并使足部著地,再扶助行器站起;正確使用助行器,指導進行行走訓練;上床時按相反方向進行。(4)抬臀練習:彎曲健腿,健足與雙肘一起支撐床鋪,腰部稍運力,將臀部抬起,停頓5~10 s后放下,防止術后臀部長期受壓,形成壓瘡。(5)床上排便練習:為防止術后因體位不習慣而致尿潴留及便秘,指導患者使用尿壺小便,學習使用護墊大便。
1.2.2 術中護理
術中常規預防性使用抗生素靜脈滴注;參加手術人員必須嚴格無菌操作,戴雙層手套,預防感染發生;手術間內保持最低人數限度,嚴格控制人員出入次數,保證手術間空氣潔凈度;器械護士必須熟悉手術器械和手術步驟,要求必須由高年資護師承擔護理任務,與巡回護師配合,共同協助手術醫師,做好手術護理工作,減少因護理因素造成的手術時間耽誤,減輕手術時間過長對患者預后的影響;手術完畢后需專人保護髖關節,避免肢體牽拉,由手術醫師及巡回護師將患者送回病房,并將其搬運至病床,避免在搬運途中造成脫位等情況的發生。
1.2.3 術后護理
1.2.3.1 一般護理 (1)體位護理:本組患者均為全麻,麻醉后去枕平臥6 h,頭偏向一側,以免嘔吐物誤吸;平臥時要維持患肢處于中立位,外展30°,必要時可穿丁字鞋固定,防止內收、內旋導致髖關節脫位;半坐位時,保持患肢與軀干角度大于90°;如需搬運病人,則采用四人搬運法,兩腿之間置一梯形枕,并向患者說明預防脫位的重要性[4]。(2)生命體征監測:常規給予心電監護,持續吸氧,每2小時記錄一次患者的SpO2、血壓、呼吸、脈搏、體溫等,術前合并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的患者,每1小時記錄一次,發現異常,及時通知醫師。(3)管道護理:①負壓引流管護理:保持引流管負壓狀態和通暢,定時擠捏管道,防止其阻塞。正常引流量為50~250 mL/d,色淡紅,引流持續2~3 d,引流量 ≤ 50 mL/d可拔管。若引流量≥300 mL/d或色鮮紅,應及時通知醫師。②導尿管護理:做好尿道口的護理,保持會陰清潔干燥,保證每日飲水1000~1 500 mL,盡早拔除尿管,防止泌尿系統感染。(4)皮膚護理:保持床鋪整潔,每日早、中、晚翻身及擦洗各一次,動作輕柔;對患者皮膚的溫度、顏色進行雙側對比觀察,注意是否有觸及條索感,是否有腫脹、疼痛等現象;在健側髖部、膝部及踝部等骨突處受壓處,應墊海綿墊,防止產生壓瘡;刀口定期換藥,換藥時嚴格無菌操作,保持刀口敷料干燥,以免造成感染。(5)呼吸道護理:病房定期消毒,天冷時注意保暖,鼓勵深呼吸和擴胸等床上運動,訓練有效咳嗽,必要時給予霧化吸入,預防肺部感染。(6)飲食指導:術后6 h可進飲食,多食高蛋白、高熱量、高纖維及富含鈣質的易消化食物;定時按摩腹部,以肚臍為中心,順時針按摩,20~30 min/次,3~4 次/d,促進腸蠕動;如連續3 d沒大便,可給予開塞露或灌腸處理。(7)疼痛護理:疼痛主要原因有術后感染、血腫、金屬刺激、假體松動等。麻醉作用消失后,患者常感切口疼痛,以24 h內為重,因此,護師應主動評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并實施針對性護理干預措施,如:指導患者深呼吸、看電視等,根據其疼痛程度予以鎮痛劑來緩解疼痛[5]。本組病例術后前3 d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經過處理后均能緩解。
1.2.3.2 康復訓練 整個康復訓練期間需由護師在旁邊指導和保護,其訓練的原則是:幅度由小到大、量由少到多、由輕到重、由易到難、由被動到主動。
術后 6 h~1 d:局部按摩,每次 30 min,每天 2次,以促進靜脈血液回流。健側進行抬高運動和膝關節伸屈運動,防止肌肉萎縮、關節僵直、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6]。
術后第2天:指導患者在床上進行規律的股四頭肌等長收縮,踝關節屈伸活動,并進行“抬臀練習”。
術后第3~6天:采用CPM機鍛煉,每天1次,每次30 min,1周后改為每天2次。膝關節活動度不超過40°,屈髖不超過45°,以后逐漸增加屈度。
術后第7~14天:7 d時可扶患者坐于床沿,10 d可在床邊站立,14 d左右拆線后可扶拐或借助步行器下地活動。1.2.4出院指導
出院后應循序漸進地增加運動量、活動范圍、活動時間,防止關節脫位、腫脹和疼痛:
術后第1個月內:不宜久坐。宜選用有安全靠背和扶手高度適中的椅子。當患肢出現腫脹、肢體位置異常等情況時,應立即到醫院就診。
術后第2~3個月內:不宜負重活動。避免深蹲屈髖超過90°,避免雙下肢交叉,蹺二郎腿。禁止向患側側臥。
3個月后:可逐漸過渡到負重活動狀態,可簡單從事日常家務勞動,避免劇烈的體力勞動,以免對新髖關節產生過度壓力造成磨損。
復診時間:一般為 6~8周、3個月、6個月、1年,如無異常,以后每年復查1次,若患肢出現不適隨時復診。
本組50例患者經THR治療、規范化護理措施的實施及康復訓練指導,平均住院16 d,全部病例隨訪5~10個月,平均隨訪6.5個月,均未發生感染、靜脈栓塞和假體脫位等并發癥。術后患者步態均無明顯跛行,肌力明顯增強,均能維持日常的生活和活動。根據Harris髖關節評分進行臨床評價,平均(89.5±4.8)分,其中,優 27 髖,良 16 髖,可 7 髖,優良率達86.0%,關節疼痛及活動度得到了明顯改善。患者經手術治療與圍術期規范化的護理指導,增強了自信心,促進了髖關節功能的早日恢復,提高了生活質量。
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是關節重建手術中最為有效的手術。由于大多數患者為老年人,且手術創傷大、并發癥多,如護理不當,可導致手術失敗[7-8]。因此,對患者進行規范的圍術期護理,是提高手術成功率的關鍵之一[9]。筆者根據患者身體狀況制訂了合理的護理計劃,耐心指導功能鍛煉,使患者積極配合醫師和護師的工作,減輕了患者的病苦,提高了手術成功率,減少了并發癥的出現,使患者恢復了自信,取得了較好的治療效果。
[1]Stanat SJ,Capozzi JD.Squeaking in third-and fourth-generation ceramic-on-ceramic total hip arthroplasty:meta-analysis and systematic review[J].J Arthroplasty,2012,27(3):445-453.
[2]何錦文,陳秋云.老年高血壓患者關節置換術護理[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0,4(8):201-202.
[3]黎秀娥,張桂花,許秋蘭.老年病人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的圍術期護理與康復指導[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9,6(13):50-51.
[4]劉蓮娟.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后并發癥的預防及護理[J].中國實用醫藥,2012,7(6):211-212.
[5]陸錦玉.老年患者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的圍術期護理及康復指導[J].中國當代醫藥,2012,19(10):138-139.
[6]張彥樓.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并發癥護理概況[J].中國實用醫藥,2008,3(22):145-146.
[7]劉小玲.康復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232-235.
[8]陳鵬,王洪林,索生云.圍手術期處理對髖關節置換術后疼痛并發癥的預防作用[J].中國醫藥科學,2011,1(12):117-118.
[9]劉丹.36例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的康復護理[J].當代醫學,2009,15(33):117-118.
Nursing experience of perioperative period for patients with total hip replacement
YANG Jinyu ZHAO Zongqiao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the People's Hospital of Changqing District in Ji'nan City,Ji'nan 250300,China
ObjectiveTo discuss the standardized nursing measures of artificial total hip replacement.MethodsThe periopera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the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guidance were implemented to 50 total hip replacement patients.ResultsAfter the systemic perioperative period care,there were no case of complication among 50 artificial total hip replacement patients.ConclusionStandardized perioperative care and correct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guidance for total hip replacement patients can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prevent operative complications,and promote the patients recover early.
Total hip replacement;Care;Perioperative period;Complication
R687.4
A
1674-4721(2012)09(b)-0126-03
2012-07-06 本文編輯:袁 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