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黎明
關于示范院校的建設
——示范院校如何引領職業教育的發展
□楊黎明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2010-2012年,圍繞教育改革發展戰略目標,國家組織實施一批重大工程,支持一批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示范校和優質特色校建設,支持高等職業教育示范校建設,促進優質資源開放共享;教職成[2010]9號文件也指出: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建設計劃的總體目標是形成一批代表國家職業教育辦學水平的中等職業學校,使其成為全國中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的示范、提高質量的示范和辦出特色的示范,在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中發揮引領、骨干和輻射作用;并提出改革培養模式,改革教學模式,改革辦學模式,創新教育內容,加強隊伍建設,完善內部管理,改革評價模式等項重點任務。
示范院校建設的核心問題是示范院校如何引領職業教育的發展。
示范院校示范什么?這是示范院校建設首先要解決的問題。職業教育存在的問題應該就是示范院校努力建設和發展的方向。當前職業教育存在著兩大突出問題:一是職業教育的質量問題,主要表現在職業教育的畢業生就業沒有明顯的優勢,就業質量普遍不高;一是職業教育的吸引力問題,主要表現在適合就讀職業教育的初中畢業生基本不首選職業教育,以前城市的孩子是這樣的,現在農村的孩子也出現了這樣的趨勢。很顯然,作為職業教育排頭兵的示范院校,擁有相對最好的教學理念,相對最好的專業師資隊伍,相對最好的專業教學經驗,相對最好的專業教學場所,相對最好的專業教學設備,還有相對最好的生源質量,理應率先把解決這兩大難題作為己任,給其他的相關職業院校作出榜樣。如果職業教育的示范院校對此也無能為力的話,那么要其他職業院校來完成這樣的任務,就更不可能了。當前示范院校重點專業建設的示范內容主要體現在:人才培養模式與課程體系改革,師資隊伍建設,辦學體制機制創新與校企合作等項目上。人才培養模式與課程體系改革又可細分為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優質課程建設,教學資源網絡平臺建設等;師資隊伍建設又可細分為培養專業帶頭人,培養專業骨干教師,培養“雙師”型教師,培養青年教師,聘請企業兼職教師等;辦學體制機制創新與校企合作又可細分為集團化辦學,校企合作機制建設,聘請行業專家,社會服務等方面。這些內容無疑是重要的,但是這些示范內容都是手段而不是目的,這些示范內容都是為示范院校的畢業生擁有高質量的就業服務的,都是為示范院校的品牌建設服務的。
如何評價示范院校?這是示范院校建設另一個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告訴我們,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準,評價和檢驗示范院校的指標體系也應圍繞著就業質量和吸引力來設計。
下面是某一示范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的要點:1.預期目標:培養專業骨干教師3名。驗收要點:到國內外職業院校(機構)交流學習,參加學術會議;每人主持開展1門優質課程建設;參與校級科研課題1項;提升或拓展職業資格證書。2.預期目標:培養“雙師”型教師3名。驗收要點:提升或拓展職業資格證書,企業實踐時間2個月,到其他職業院校進行學習交流,參與優質課程建設。3.預期目標:培養青年教師4名。驗收要點:企業實踐1個月,獲取相關職業資格證書;4.預期目標:聘用企業的生產一線的技術骨干作為兼職教師、啟動企業兼職教師資源庫建設,創建人才出入庫管理機制等管理制度,搭建校企人才資源管理平臺。驗收要點:聘用來自企業的生產一線的具有實踐經驗的工程技術人員10人為兼職教師,授課不少于100學時/年,建立企業兼職教師資源庫等等。客觀地說,該指標體系的設計是緊扣主題的,也是可檢驗的,但總感覺不夠踏實。因為即使全部都實現了預期目標和達到了驗收要求,并不一定意味著解決當前職業教育的兩大難題。因為就師資隊伍建設而言,還有很多隱性的要求,比如,學科帶頭人自身,專業團隊的協作精神和所處的文化環境等等。假如我們換一個角度來思考同樣的問題,預期目標和驗收要點:組建以國家級、省市級名師為核心的,專業教師均為本科學歷或以上和國家職業資格證書三級或以上的雙師型專業教學團隊和在行業具有影響力的、并直接參與學校教學工作的兼職教師專業教學團隊,全體專業教師都有個性化的發展規劃。顯然后者的要求要比前者來得更高,實現起來更難,更能代表國家職業教育的辦學水平。其他預期目標和驗收要點如:在本地區該示范院校的重點專業是學生首選的專業,重點專業畢業生的平均工資水平高于同類院校專業的30-50%,至少有10-15所職業院校使用示范院校的專業教學計劃和教材,至少有5個以上的國際合作伙伴,等等。只有這樣,示范院校在職業教育改革發展中才能更好地發揮引領、骨干和輻射作用。
責任編輯 殷新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