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燁 王建軍
(承德護理職業學院 河北 承德 067000)
高職技能型護理人才培養實踐與思考
王 燁 王建軍
(承德護理職業學院 河北 承德 067000)
高職院校應明確“技能型護理人才”的培養目標定位,并將其貫徹于教育教學全過程。本文探討了改革課程體系、課程內容、教學模式及教學管理,提出了強化實踐性,突出職業性,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和實訓室建設改革思路,特別強調努力實現高素質技能型護理人才的培養目標。
高職;技能型護理人才;培養;實踐與思考
護理教育是醫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為我國醫療衛生事業培養合格護理人才的重要任務。我國自1983年恢復高等護理教育以來,全國已有三百余所院校開展護理專科教育,二百余所院校開展護理本科教育,幾十所院校開展護理專業碩士和博士研究生教育。在眾多培養不同層次、不同規格護理人才的院校中,高職院校處于這一“護理人才培養群”的最低端,如何發揮自身優勢,辦出特色、辦出水平,培養出高素質的技能型護理人才,贏得社會的認可和贊譽,是高職院校必須認真研究解決的重大戰略問題。
教育部 《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高等職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發展中的一個類型,肩負著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國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界的很多專家學者將我國的高等教育分為三類:研究型、應用型和技能型。按照這種標準,大多地方本科院校,特別是1999年以來升本的院校屬于應用型,而高職院校自然屬于技能型。不論是政策層面還是研究層面,對高職院校的辦學方向定位、所培養的人才類型定位都已十分清楚,關鍵是如何將“技能型”這一人才類型定位主動自覺地貫徹落實到教育教學的全過程。
技能是高職院校護理人才培養的核心。何謂技能?“技能就是掌握和運用專門技術的能力”。因此,專科層次的護士不在于理論有多深、知識面有多廣,而在于其護理技能有多強;護理技術的精準、嫻熟,護理工作的嚴謹、規范,護理服務的細心、周到,護理道德的關愛與奉獻,才是我們要追求的人才培養目標。因此,高職護理人才的培養,必須把技能放在首位,突出高職教育的職業性,確保實現高技能人才的培養目標。
實現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關鍵在于把這一辦學理念主動自覺地貫徹于教育教學的全過程。要解放思想,轉變傳統觀念和思維定式,勇于科學地對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組織形式與流程、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等進行深入研究和大膽改革,摒棄沿用本科模式的“壓縮餅干”,探索出一條全新的技能型護理人才培養模式,辦出一流的高職護理教育。
課程體系與課程內容改革 人才培養目標決定著課程設置和課程內容,課程體系與課程內容要為實現培養目標服務,兩者必須融會貫通、保持高度一致。課程體系的改革要以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為指導,以“心理—社會—生物醫學模式”、臨床“整體護理模式”和國家頒布的“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大綱”為準則。技能型護理人才關鍵在技能。臨床護士要順利有效地履行護理職責應具備的護理技能主要包括:基礎護理技能、專科護理技能、健康評估技能、語言溝通技能、心理護理技能、健康教育技能等。這些都是高職院校設置課程和決定課程內容取舍的重要依據。在強調整體護理、個性化護理的背景下,要特別注意解放思想,突破“生物醫學模式”的束縛,構建人文教育體系,重視交叉學科、邊緣學科的課程設置,如護理心理學、護理管理學、護理倫理學、社會醫學、醫學營養學、人際交流與溝通、健康管理等,做到文醫交融互補,拓展素質,培養技能。在課程內容的改革調整上,應注意知識的實用性、相對系統性和學科間的互為基礎性,著眼知識的“寬度”、淡化知識的“深度”,刪繁就簡、科學取舍、突出技能。總體看,目前執行的專科護理教學計劃在學時的分配上還有較大的調整空間,各基礎醫學學科課程內容還有壓縮融合的余地,各臨床護理學科課程內容的“護理”特色還不夠突出,還沒有完全擺脫“醫療”的影子,需要積極學習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進行深入系統的研究探討。
實驗實訓與見習實習改革 提高技能的唯一有效途徑就是反復實踐。實驗實訓與見習實習是實現技能型護理人才培養目標的關鍵環節。《高等職業學校設置標準(暫行)》規定,高職院校實踐教學課時一般應占教學計劃總課時的40%左右,實驗實訓課開出率應在90%以上。但這只是一個總體的基本要求,對于高職護理專業而言,實踐課至少應達到總學時的50%,比較理想的狀態是包括1年的畢業臨床實習在內,實踐課占60%左右為宜。
1.改革教學運行管理模式。要調整課程先后順序安排,讓學生盡早進入醫院接觸護理工作,這不僅有利于護理技能的提高,而且對強化學生的職業意識,熟悉工作環境,了解護理工作的內容、程序、職責等都是十分有益的。條件好的學校第一學期就應有計劃地安排醫院見習課程,條件差一點的也要盡可能多地為學生創造醫院見習的機會。有些理論知識是可以在實踐教學環節中講授的,理論與實踐有機融于一體的教學方法,是一種教學模式,更是一門藝術。
2.改革學業考核模式。近年來,我院試行了“雙考”制,即將理論與實踐分成兩個獨立的考核評價體系,實踐是基礎,凡實踐技能考核不及格者,不得參加理論部分的考試,該門課程必須重修。這一改革措施促使師生雙方都必須重視實踐教學,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改革實驗實訓室管理機制。對一些學生可以自主進行學習訓練的實驗實訓室如解剖實驗室、護理實訓室等,課余時間可向學生開放,雖然實驗耗材增加、學校投入加大,但提高學生實踐技能的效果明顯,同時也可以豐富學生課余時間的去處,使有不同需要的學生多一種選擇。
開展職業資格考試輔導和考試組織工作 要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把職業技能的培養和鑒定貫穿到教學過程之中,充分體現教學的職業性、應用性和實踐性。要重視相關技能培養與指導,幫助學生根據個人興趣和需要考取職業資格證書。《護士條例》規定,“護士執業資格”是醫療衛生單位聘用護士的先決條件之一。畢業生的“護士執業資格”考試通過率已成為衡量學校辦學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標。因此,學校必須高度重視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工作,通過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改革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調整實習計劃、實施備考培訓計劃等措施,努力提高畢業生“護士執業資格”考試通過率,為學生就業上崗創造有利條件。與此同時,學校應積極爭取建立相關的醫藥衛生類“職業資格鑒定中心”,通過增設選修課、舉辦專題講座、開辦課余(周六、假日)輔導班、組建興趣小組、創新學生社團、鼓勵學生自學自修等途徑和形式,輔導學生學習相關的職業資格考試課程,組織學生參加社會技能等級考試,如普通話水平測試、計算機等級考試、“雅思”考試、大學英語等級考試、醫護英語綜合等級考試,以及相關的職業資格考試,如刮痧師、推拿師、按摩師、口腔保健師、護理保健師、營養咨詢師、心理咨詢師、健康管理師等,幫助學生考取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增強學生的社會擇業競爭力和抓住機遇的條件與能力。
建設一支高素質的“雙師型”師資隊伍 師資隊伍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前提條件。要重視師資隊伍建設,大力實施“人才強校”戰略,切實增加對師資隊伍建設的投入,通過支持教師考取“執業護士資格證”和“執業醫師資格證”、學校教學與附屬醫院臨床工作定期輪崗、基礎課教師定期到醫院見習調研、組織教師到鄉鎮和社區衛生機構開展幫扶指導和調研、選送中青年教師到國內著名醫院進修或出國研修、積極引進護理專業碩士或博士等高層次護理人才充實師資隊伍、鼓勵教師進行教學改革和開展護理科研工作等措施,努力建設一支適應技能型護理人才培養的高素質的師資隊伍。
建設一流的實驗實訓室和高水平的教學實習醫院 實驗實訓條件是實現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基礎。在校內實驗實訓室建設上要增加投入、科學規劃、合理布局,根據辦學規模,以保證每名學生都有足夠的動手機會為指標;要創新思路、貼近實際,各護理實訓室應盡可能與醫院現實情況相貼近,建設模擬病房、模擬手術室等模擬實訓室。畢業實習是護理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要重視加強附屬醫院和教學醫院建設,努力建設高水平的實習醫院。任何一所學校僅靠附屬醫院都不可能完成實習教學任務,同時很多醫院往往從實習生中招聘護士,因此,實習醫院(基地)的建設問題顯得格外重要。
[1]任運河.強化五種意識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J].中國高等教育,2011,8(458):36-38.
[2]周濟.培養數以千萬計的高技能人才 辦讓人民滿意的高等職業教育[Z].在第三次全國高等職業教育產學研結合經驗交流會上的講話,2004.
[3]何榮華,余云紅,何平先,等.高等教育護理專業學生基本技能全程培養的研究與實踐[J].護理研究,2009,23(28):2606-2607.
[4]馬潔.構建應用型護理人才素質教育平臺的實踐與思考[J].中華護理教育,2011,8(5):200-203.
[5]劉教民.建設有特色高水平的現代高等職業教育強省[N].中國教育報,2011-07-15:(8).
[6]閆春生,郭曉娜.提高護理專業畢業生護士執業資格考試通過率的方法與體會[J].中華護理教育,2011,8(5):213-215.
G710
A
1672-5727(2012)07-0024-02
王燁(1982—),女,滿族,河北承德人,承德護理職業學院助教,研究方向為高職護理教育。
王建軍(1960—),男,河北圍場人,承德護理職業學院高級政工師,副院長,研究方向為衛生職業教育管理與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