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姝蕙
(浙江商業技師學院 浙江 寧波 315012)
“走出去”:高職會計“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有效戰略
劉姝蕙
(浙江商業技師學院 浙江 寧波 315012)
職業教育在我國的迅速發展使我們意識到高素質“雙師型”教師隊伍培養的重要性。很多學校做出了不同的嘗試,采用讓教師參與培訓,假期下企業實踐,引進兼職教師等各種方法來提高教師的“雙師”素質。本文提出了堅持“走出去”戰略:采用教師自主下企業、校企合作、教師兼職以及創辦代理記賬機構是目前加強高職會計“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有益嘗試。
“走出去”戰略;高職;會計;“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隨著近些年職業教育在我國的迅猛發展,職業教育的質量被擺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而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對職業教育質量的提高有著重要作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和實訓基地建設”,更加突出了“雙師型”師資培養在高職教師培養中的重要地位。會計專業由于其實踐操作性強的特點,對“雙師型”教師的需求更加迫切。一支高素質的會計“雙師型”教師隊伍是培養具有高技能會計人才的前提。
與德國大多數職教師資都是有企業工作經驗的工程師、技術員不同,我國高職會計教師來源以高校畢業生直接任教數量最大,根據筆者對紹興市4所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師的調查,高校畢業生直接任教的教師占教師總數的比例達60%左右,他們缺乏企業一線的工作經驗。徐英俊也提出“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來源以高校畢業生直接任教數量最大,占到52.05%”,從企業一線引進人才充實“雙師型”教師隊伍仍存在一定的難度,即愿意到學校工作的高技能人才不多,這兩者直接加大了會計“雙師型”教師的培養任務。研究現有的“雙師型”教師培養途徑,筆者認為,“走出去”戰略對高職會計“雙師型”教師的培養與發展更具有實際意義。
目前,對“雙師型”教師的涵義沒有統一的界定,但隨著職業教育發展對“雙師型”教師的需求增加,對“雙師型”教師內涵的理解不斷深化,僅僅有講師與相關專業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資格已經不再是符合國家對高技能人才需求背景下的 “雙師型”教師。“雙師型”教師應該擁有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有較強的實際動手能力,有較強的教研能力,以及較好地掌握職業教育規律與教學方法的高素質人才,其中,重點是較強的實際動手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師自主下企業 在教師下企業方面,很多學校嘗試讓教師暑期下企業實踐的方式,十分重視在職教師的企業掛職鍛煉,并制定了相關的政策來強化這一工作,比如要求專業教師每年至少要有一個月在企業掛職鍛煉的時間,并且與職稱評定相結合,但是效果不是特別理想,從而使得教師暑期下企業掛職鍛煉的制度流于形式。究其原因,首先是暑期天氣炎熱,工作太辛苦,部分教師也不愿意利用個人時間下企業。其次,學校方面雖然鼓勵教師下企業,部分學校可能還有相應的費用津貼,但是僅僅是政策層面與少量的津費補貼,不是學校有組織的行為,具體企業需要教師自行聯系,有部分教師苦于聯系不到合適的企業而讓該政策流于形式。最后,相對于提高實踐操作能力這樣一個高標準的要求而言,暑期時間相對較短,教師下企業基本是走馬觀花式地看看。尤其是會計專業性強,短期的實踐很少有實際動手的機會,難以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暑期下企業政策能讓教師切身感受工作情境,卻很難有效提高教師的實際動手能力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作為暑期下企業方式的延續,在青年教師合理安排教學與教研時間的情況下,高職院校應支持部分愿意下企業且能聯系到企業進行實踐的教師根據個人職業發展規劃,確定個人實習的目的,有針對性地聯絡會計行業相關從業人員,以傳統的“師傅帶徒弟”的形式,形成中長期的合作機制。這樣,教師定期或不定期地跟隨師傅進行看、學、做,做到看、學、做的有機統一,在遇到具體實際問題的時候多思考,舍身處地想想如果自己遇到同樣的問題應該如何解決,比照師傅的解決方法,不斷提高個人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鼓勵教師到企業學習,不僅可幫助教師快速積累職業經驗,還可為教學工作積累鮮活的素材,這是一般培訓與掛職鍛煉難以達到的。
校企合作形式 校企合作可以通過兩種形式,一是通過學校與企業或者事務所簽訂合作協議,定期指派專業教師到相關崗位實習。在這一方面,浙江麗水職業技術學院進行了新的嘗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以學院的名義與一家事務所簽訂合作協議,學院每年派一兩名教師脫產去事務所實習,教師檔案關系仍然在學校,學校的工資待遇照常發放,教師在事務所如果有所得,歸教師個人所有,實習期滿回學校進行教學工作。二是學校與事務所簽訂協議,掛靠事務所設立代理記賬部門,接業務的時候以事務所的名義,具體的代理記賬工作則由學校教師與學生共同完成。這種形式由于借用了事務所的名譽,比起學校單獨設立代理記賬公司起點高,接業務相對容易,還可以依托事務所的優勢資源,比如相應的審計工作就可以由事務所來完成。
教師兼職 目前,很多學校反對教師兼職“賺外會”,但不應該反對為了教學需要而進行的兼職鍛煉。技能的熟練掌握需要實踐操作,從學會一種技能到熟練地掌握此技能還需要實踐,教師只有本身熟練地掌握技能才能更好地服務于教學工作。通過企業實踐,教師提高專業實踐能力,獲得相關職業資格證書,但不應就此止步。學校應鼓勵教師在不影響教學工作與教研工作的前提下,做一家中小企業的兼職會計,旨在提高教師個人的實踐操作能力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當然,針對目前行業中存在的一名會計在多家企業兼職的情況,學校應該從制度層面防止教師為提高收入這么做。
創辦代理記賬機構 創辦獨立于學校的會計代理記賬機構,為教師和學生搭建實訓平臺。在創辦的初期,會面臨諸如資金短缺、無客戶、工商稅務手續煩瑣等問題,學校應該給予適當的幫扶。在其能夠平穩運行以后,使其成為自負盈虧的獨立部門,減少學校的行政干預,而不應成為學校謀利的方式。
教師積極性 在會計“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培養中,教師的積極主動性以及理論知識的同步鞏固十分重要。教師主觀意識上要求上進,認識到職業技術教育的特殊性,認識到教師實踐技能提高對教學質量提高的重要性,主觀上要求提高個人實踐能力,是“雙師型”教師隊伍培養工作的基礎。
學校積極性 經歷了“十一五”期間的快速發展,“十二五”期間,職業教育發展面臨的問題是如何做強,學校層面更應重視“雙師型”教師隊伍培養。首先,學校應從意識層面上重視,鼓勵教師下企業鍛煉。其次,有條件的學校可以為教師下企業提供渠道,適當減少下企業鍛煉教師的工作量。再次,學校可以用制度來鼓勵教師提高“雙師”素質,如給予下企業教師適當的物質獎勵,適當提高“雙師型”教師的待遇,在評定職稱方面給予適當傾斜等。高職會計“雙師型”教師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學校層面應堅持長效機制,有計劃、按步驟、積極穩妥地實施“雙師型”教師的培養計劃。
企業積極性 不論學生頂崗實習,還是教師下企業實踐,都需要對口企業的良好合作、鼎力支持。目前,很多中小企業對接收教師和學生實習的積極性很低。找企業難,難在院校與企業合作中的互不理解,難在接收學生和教師實習實踐時,企業暫時可能只有付出,得不到任何回報。其實高職教育質量提高了,企業是直接的受益者,企業應該深刻認識到這一點,主動加強對校企合作的參與度。
政府政策 針對目前校企合作中企業積極性不足的現實,政府的橋梁作用以及相關政策的支持意義重大。在這方面,德國的經驗值得借鑒:企業每增加一個職業教育的學習位置,將由政府給予4000~6000歐元的資助。我國也可以通過政府補助以及稅收優惠的方式鼓勵企業為職業院校師生實習實踐提供條件。資金來源可以考慮通過統籌職工教育經費獲得,即將政府管轄范圍內的所有企業所提取的職工教育經費的一定比例納入政府統籌賬戶進行管理,也可以通過公共財政投入獲得。
最后,在“雙師型”教師隊伍穩固的前提下,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吸引部分企業中既有較豐富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又有良好的個人綜合素質與執業能力的優秀會計人員到教師隊伍中,做到“技能行家引進來,專業教師走出去”相結合,從而建立高素質會計“雙師型”教師隊伍,推進高素質會計技能型人才的培養。
[1]姜大源.德國職業教育的最新改革與發展動態[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0(5):5-9.
[2]徐英俊.北京市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現狀抽樣調查及對策分析[J].職業技術教育,2009(4):60-63.
[3]曹勇.“城校互動”模式下重慶職教“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思考[J].職業教育研究,2010(5):66-67.
[4]張道文.地方本科院校“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探討[J].高等教育研究,2010(3):72-74.
[5]李懷湘.高職課程改革與“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J].高教論壇,2009(3):112-115.
[6]張廣紅.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素質的提高[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5):46-48.
[7]羅將道,鐘文基.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的途徑和措施[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0(2):83-84.
[8]王稼偉,蔣洪平.校企合作培養職教師資的調查分析[J].職業技術教育,2009(29):54-57.
“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校”建設啟動
近日,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正式下達“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建設計劃”第二批項目學校建設方案及任務書,三門峽中專“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建設工作正式啟動。
2011年11月,三門峽中專被列入“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建設計劃”第二批立項建設學校。“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校”的建設,將為該校爭取到900萬元中央財政資金支持,標志著該校的建設與發展迎來了新的機遇。未來3年,該校將從改革培養模式、改革教學模式、改革辦學模式、創新教育內容、加強隊伍建設、完善內部管理、改革評價模式等方面入手,以推進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為重點,以加強隊伍建設、完善內部管理、創新教育內容、改進教育手段為保障,進一步推進辦學層次、培養目標、教學模式和評價機制的改革與創新,使學校在教育教學改革、服務社會等方面起到骨干示范作用,早日成為一所適應三門峽經濟社會發展的中等專業學校。
(西部在線)
G715
A
1672-5727(2012)07-0069-02
劉姝蕙(1983—),女,浙江金華人,碩士,浙江商業技師學院講師,經濟師,會計師,研究方向為職業教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