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葉
山海協作漫議
□文/張葉
浙江豐富的海洋資源和豐富的山地資源,為開展山海協作奠定了物質基礎
海洋生態系統與山地生態系統是兩個不同類型的生態系統。由于其資源所具有的屬性不同,生態系統所具有的特點也各不相同,開發利用的方式與方法也就不同。對于特定的行政區域而言,所擁有的海洋或山地資源的豐度是有差異的。一些區域可能只有山地資源而沒有海洋資源,而另一些則主要有海洋資源。資源稟賦的不同,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也有很大不同。很容易注意或觀察到,海洋國家與內陸國家特別是山地面積較大的國家發展程度與生產生活方式有很大的不同。
從近代工業文明發展史看,誰擁有了海洋誰就擁有了現代文明的制高點。葡萄牙、西班牙、英國及現在的美國,無不以海上霸主而稱雄于世以一時。如果說農業文明根植于內陸,那么現代工業文明則根植于海洋。當然,海洋生態系統與山地生態系統既是獨立的又是相互聯系的,這種相互聯系不僅取決于自然界本身的運動規律,比如,水循環將海洋生態系統與陸地生態系統聯系在一起,更主要的是在于人類活動所造成的經濟社會與文化聯系,使得海洋生態系統與山地生態系統產生了種種的聯系與滲透,較先進的海洋文明帶動較落后的內陸文明的發展。

浙江既有豐富的海洋資源又有豐富的山地資源。這一資源稟賦特點為浙江本身開展山海協作奠定了物質基礎。就海洋資源而言,浙江所屬的海洋面積是陸域面積的2.5倍,不僅有豐富的魚類資源,而且有眾多優良深水港口,波浪能、潮汐能、風能也較為豐富,為浙江發展漁業、生物產業、旅游業、現代工業奠定了物質基礎,更重要的是為內陸經濟的發展提供便捷的出海通道。就山地資源而言,在陸域面積中,山區(含丘陵、盆地)占70%。由于浙江地處亞熱帶季風區,且山區易形成小氣候,因此農業資源極為豐富,包括林副特產品、農副特產品及一些特殊水域的魚類產品等,這些通常是沿海地區所缺乏的。從互通有無的角度看,山地生態系統的物質需要與海洋生態系統的物質交換。再從經濟發展層面看,沿海經濟發展水平遠高于內陸地區,這為生產要素的梯度轉移創造了條件,使得國外與沿海地區先進的技術、設備、管理等能向發展程度稍低的內陸地區轉移擴散。
目前,浙江從國家戰略層面正在實施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舟山群島新區發展規劃,在省級層面正在實施麗水山區科學發展綜合改革試驗區、衢州山區科學發展試驗區,這四個發展規劃實施的有機融合是展開山海協作的應有之義。也就是說,要從有機的綜合的角度考慮實施這四個規劃,從產業對接、項目對接、人才對接、基礎設施對接及相關政策安排入手,推動海洋經濟與山區經濟的互動發展。
在產業、項目對接中,找出既有共性又有特性的產業及項目。比如,在旅游業項目安排中,可將海洋特色旅游與山區特色旅游統籌安排,開辟不同的旅游線路,增加旅游內容的豐富性和選擇性;再如,在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中,根據海洋生態系統與山地生態系統的資源特點,統籌開發海洋能、風能、水能、生物質能及太陽能。在人才對接中,開展沿海地區與山區的人才交流,既包括黨政干部與專業科技人才的交流,也包括山區勞務人員向沿海地區的輸送。在基礎設施對接中,打通山區通向沿海港口的交通通道,使得沿海地區有更大的腹地,而內陸山區則有更大的市場,同時加快建設互聯網、電視、移動及固話等信息通訊設施,使得市場信息在沿海與內陸山區方便快捷的傳播與獲取。
在上述四大對接中,基礎設施對接或一體化是最為重要而基礎的??紤]到政府在宏觀調控中的作用,可設立山海協作辦公室作為山海協作的議事與協調機構,必要時由省發改委牽頭會同省有關部門和地市對山海協作的有關事項進行協調會辦。當前,對應于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建設,并且考慮到山區面積在全省均有分布,編制實施全省性的山區科學發展綜合規劃也是十分必要的。
(供稿:浙江省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