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桂香
廣州市白云區人和鎮衛生院,廣東廣州 510470
嬰幼兒營養發育與喂養行為相關性分析
陳桂香
廣州市白云區人和鎮衛生院,廣東廣州 510470
目的探討嬰幼兒營養發育與喂養行為的相關性。方法 采用跟蹤訪談調查方法,利用精確度5 g的ACS型電子稱測量嬰幼兒體質量,利用精確度為0.1 cm的WB-Ⅱ臥式嬰兒身長測量器測量嬰兒身長以顯示嬰幼兒的發育狀況。分別對0~4個月(包含4個月)的嬰幼兒分別采用母乳喂養、人工喂養、混合喂養方式下嬰幼兒營養發育狀況進行調查;對0~18個月不同時間添加輔食后,嬰幼兒營養狀況進行對比分析。結果≤4個月采用母乳喂養方式嬰幼兒營養稍差的比例為24.32%,采用人工喂養的營養稍差比例為52.63%,采用混合喂養的營養稍差的比例為25.00%;≤4個月添加輔食的嬰幼兒營養稍差的比例為10%,4~6個月添加輔食的嬰幼兒營養稍差所占比例為6%,>6個月添加輔食的嬰幼兒營養稍差所占比例為50%,不添加輔食的嬰幼兒營養稍差的比例為34%。 結論 嬰幼兒在4個月以下采用母乳喂養的其發育狀況較采用人工喂養方式喂養的有較明顯的優勢。嬰幼兒在4~6個月時添加輔食對其營養發育最有利。應當積極向市民宣傳科學合理的嬰幼兒喂養方式,以期顯著提高嬰幼兒營養發育水平。
嬰幼兒;營養發育;喂養方式;母乳喂養;添加輔食
嬰幼兒是國家的希望所在,嬰幼兒的營養發育狀況直接影響其今后各方面體質的發育發展。嬰幼兒時期對嬰幼兒的喂養方式直接影響其營養發育狀況,因此研究科學合理的嬰幼兒喂養方式并對其進行普及對嬰幼兒的生長發育至關重要。本文采用整群抽樣的方法選取本市共580名嬰幼兒進行調查研究,現報道如下。
調查對象為本市0~18個月嬰幼兒580人,采用分層整群抽樣的方法進行抽取。其中0~4個月的嬰幼兒117人,5~6個月的嬰幼兒123人,7~12個月的嬰幼兒160人,13~18個月的嬰幼兒180人。所有嬰幼兒均符合以下納入標準:嬰幼兒無明顯疾病,胎齡37~42周,并且沒有先天性疾病或異常。
利用訪談形式對嬰幼兒的父母進行定期跟蹤訪談調查,制作調查表格進行比較研究。考察指標為[1]:利用精確度5 g的ACS型電子稱測量嬰幼兒體質量,利用精確度為0.1 cm的WB-Ⅱ臥式嬰兒身長測量器測量嬰兒身長。對喂養方式進行分類,母乳喂養:指對0~4個月(包含4個月)的嬰幼兒僅單純進行母乳喂養,未加用其他乳制品和代乳制品;混合喂養:指對0~4個月(包含4個月)的嬰幼兒進行母乳喂養和乳制品或代乳制品的混合喂養;人工喂養,指對0~4個月(包含4個月)的嬰幼兒只進行乳制品或(和)代乳制品喂養,不進行人工喂養。對輔食添加時間進行分類:4個月(包含4個月)前添加輔食為過早;6個月添加輔食為過晚;4~6個月添加輔食為合理。評定標準為[2]:W/A(體質量除以年齡)低于2個標準差以下者去掉,W/A低于均值減1個標準差的定為營養稍差,其余為營養正常。
4個月內不同的喂養方式下嬰幼兒的營養發育狀況,各種喂養方式對嬰幼兒營養發育狀況的影響及對比;輔食添加后,輔食添加的頻率對嬰幼兒的營養發育的影響,不同時期添加輔食對嬰幼兒營養發育狀況的區別。
使用SPSS 17.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錄入,用頻數及頻率來表示病例數及所占的比例,兩組間恢復情況比較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本市對0~4個月(包含4個月)的嬰幼兒數量為117例,采用母乳喂養方式的比例為63.24%,完全不用母乳喂養的比例為16.24%,采用混合喂養的比例達20.51%。本市居民對嬰幼兒仍主要采用傳統方式進行喂養。0~4個月(包含4個月)采用母乳喂養方式的嬰幼兒營養稍差的比例為24.32%,采用人工喂養方式的嬰幼兒營養稍差的比例為52.63%,采用混合喂養方式的嬰幼兒營養稍差的比例為25.00%。4個月(包含4個月)內采用母乳喂養方式的嬰幼兒營養狀況顯著較采用人工喂養方式的嬰幼兒好。采用混合喂養方式的嬰幼兒營養狀況與采用母乳喂養方式的嬰幼兒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 具體見表 1。

表1 不同喂養方式的嬰幼兒營養狀況情況[n(%)]
輔食添加的頻率對嬰幼兒營養發育的影響情況顯示,小于4個月(包含4個月)添加輔食的嬰幼兒營養稍差的比例為10%,4~6個月添加輔食的嬰幼兒營養稍差所占比例為6%,大于6個月添加輔食的嬰幼兒營養稍差所占比例為50%,不添加輔食的嬰幼兒營養稍差的比例為34%。4個月以下和6個月以上為嬰幼兒添加輔食,嬰幼兒營養稍差和營養正常的比例相差不大,4~6個月為嬰幼兒添加輔食,嬰幼兒營養正常的比例顯著高于營養稍差的比例。具體見表2。
對于嬰幼兒營養發育與喂養行為的相關性的分析在國內并不多見,但是隨著我國醫療整體水平的提高,與國際接軌的速度加快,對嬰幼兒營養發育的重視程度提高,該方面的研究已經逐步引起各專家學者的重視[3]。母乳喂養在我國仍是主要的喂養方式,尤其是對4個月以下(包含4個月)的嬰幼兒。該時期母乳喂養對嬰幼兒的營養發育比其他方式有著更明顯的優勢[4]。關于輔食添加的時間和頻率對嬰幼兒營養發育的研究還不完善,但已初步達成輔食的添加時間和頻次對嬰幼兒有較大影響的共識。

表2 輔食添加的頻率對嬰幼兒營養發育的影響[n(%)]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嬰幼兒在4個月以下(包含4個月)采用母乳喂養的其發育狀況較采用人工喂養方式喂養的有較明顯的優勢。采用母乳喂養的與混合喂養的對嬰幼兒營養發育的影響并不顯著[5-6]。嬰幼兒在4個月以下(包含4個月)添加輔食的,對其營養發育的影響不明顯;在4~6個月時,添加輔食的嬰幼兒發育狀況顯著高于不添加輔食的;在6個月以上添加輔食或不添加輔食的,嬰幼兒發育狀況顯著較差。可見4個月以下是否添加輔食對嬰幼兒營養發育影響不大;4~6個月添加輔食對嬰幼兒營養發育影響重大,該時期是添加輔食的最佳時期[7];6個月以上添加輔食對嬰幼兒營養發育的影響較大。
研究組認為,本市市民對嬰幼兒母乳喂養有利于嬰幼兒的生長發育有普遍的認識,對輔食添加也有一定的認識,但整體仍然缺乏科學喂養知識。本市市民對嬰幼兒的喂養仍多以采取傳統方式喂養為主,未有效利用食物資源對嬰幼兒進行科學合理的喂養,是導致本市嬰幼兒生長發育水平低下、營養狀況不良的主要原因。今后本市應當加大對嬰幼兒科學喂養方式的宣傳教育,利用各種措施向廣大市民普及科學合理的嬰幼兒喂養方式,幫助市民改變觀念,轉變不良的喂養方式,提高本市嬰幼兒的發育水平。
[1]張秀華.不同喂養方式對嬰兒生長發育的影響[J].中國醫療前沿,2007,12(10):112-113.
[2]李應蓮.三種不同喂養方式對四個月嬰兒發育情況觀察[J].航空航天醫藥,2003,22(2):221.
[3]楊媛媛,王懿,楊文方,等.嬰幼兒營養發育與喂養行為的關系(英文)[J].中國臨床康復,2005,6(11):67-69.
[4]孫會,洪銀慧,夏紅玲,等.嬰幼兒喂養方式與輔食添加現狀調查[J].社區醫學雜志,2011,23(11):229-230.
[5]孫聰穎.嬰幼兒喂養知識現狀及健康教育[J].中國婦幼保健,2010,12(8):117-118.
[6]許少瓊.三種不同喂養方式對嬰兒智力發育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10,48(1):154-155.
[7]江美蓮,黃梅,傅燕青.探討三種喂養方式與嬰幼兒缺鐵性貧血的關系[J].中國醫藥導報,2010,23(27):226-227.
R195.2
C
1673-7210(2012)06(c)-0155-02
2012-03-16 本文編輯:陳 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