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蕙 插畫 田叮叮
人一生需要七張保單
涂蕙 插畫 田叮叮
保險產品是觀念性的東西,甚至可以說在我們不需要的時候,它就是一張紙。而當我們發生風險時,它就變成了現金。

人身保險以人的壽命和身體為保險標的,包括人壽保險、健康保險、意外傷害保險等業務。我們通常用人壽保險代稱人身保險,但是由于保險的過度推銷,只要一提起保險,我們就會搖頭,唯恐避之不及。其實,保險和銀行、證券并列為金融的三大支柱,它是一種分散風險,是轉移風險的制度安排。人生有很多的不確定性,保險能幫我們規避這些不確定性帶來的風險,用最小的代價避免最大的損失。
對于大多數剛進入職場的人而言,由于支付能力有限,購買高額的壽險是不現實的。25歲,或工作或創業,努力淘人生第一桶金,為買房、買車、結婚做準備,意外險是這個階段必備的第一張保險單。意外險提供生命與安全的保障,功能是身故給付、殘疾給付。意外險沒有理財功能,且在不出險的情況下,不能獲得返還與收益,是純消費型的保險產品。但是其保費低廉,保障額度很高。大部分的意外險還涵蓋了意外醫療,可以補償由于意外導致的醫療費用,包括門診、住院、手術等的費用,以解除意外發生后的醫療之憂。
30歲的我們成家立業,工作壓力越來越大,生活責任越來越多,大病發病率也越來越高。重大疾病保險抵御重疾和身故風險?,F今大部分重疾險為返還型產品,出險的情況下可以獲得高額賠付,不出險滿期時返還本金。重疾保險為必選產品,避免因病致困、因病致貧時,家庭有足夠的醫療費用。購買時建議消費者理性選擇,盡量購買純保障、非分紅的重疾產品。同等保障下,分紅重疾產品比非分紅重疾產品貴20%至30%。同時,盡量將交費時間拉長,一般建議為20年繳費。購買重疾保險獲得高額重疾保障,讓渡的是保費的時間累積效應和投資收益,抵抗風險能力強。
如何才能保證我們的晚年擁有高質量的生活?在計劃生育時代,兩個年輕人負擔四個老人和一個小孩,無疑是一種巨大的壓力。適時規劃自己的養老問題,讓自己退休后老有所養、老有所依,不僅自己有尊嚴,也減輕了子女的負擔。所以,在資金允許的情況下,從30歲開始,可以考慮買一份養老保險,而養老保險是分紅保險,兼具保障與理財功能,可以抵御通貨膨脹的影響,應當提早規劃,盡早購買。
貸款購房和信用消費觀念已經逐漸成為都市白領生活的主流,很多有房有車族都背負著巨額的貸款。萬一自己出了風險,誰來償還幾十萬甚至更多的銀行貸款,誰來保障家人今后的生活呢?計算貸款金額總共多少,再買一份同等金額的終身或定期壽險是最佳的選擇。比如,你有一份總額是100萬元的貸款,買一份保額100萬元的壽險就可以幫你承擔起所有的債務?!拜p輕的我走了,不留下一丁點債務”。當然,有責任感的人一定還會為家人準備足夠的現金,一般額度為這個家庭5至8年支出的總和。比如說一個家庭一年支出為10萬元,那家庭支柱成員的壽險保障除開債務之外,至少還要準備50萬元。萬一家庭成員發生風險,家人在傷心之余,不會陷入貧窮和債務的困境,還有足夠的緩沖時間重整旗鼓。
為人父母后為孩子購買一份少兒醫療保險和大病保險。一經投保,即為家庭提供一筆醫療基金。學生平安意外傷害保險是孩子的另一張必備保單。兒童好奇心強、自我保護能力弱,比成年人容易受到意外傷害。
成家立業后,孩子成為生活的核心,父母都希望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擁有更為遠大的未來。如今教育費用越來越昂貴,更不必說對孩子愛好的培養。從孩子出生之日起,為教育準備一筆資金成為當務之急,少兒教育金保險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如果積累了比較多的財富,除了可以購買前面推薦的保險產品用于避險和理財外,還要籌劃財富轉移問題。按照我國現行法律,任何保險所得都是免稅的。因此,選擇適當的保險品種,有意識地用巨額資金購進投資型保險,以子女為保險受益人,身后就留下一大筆不用繳稅的遺產。
相較于這七大保險,有些保險就比較容易被忽略,但也必不可少。比如,我們經常需要乘坐交通工具或自駕車出行,在此過程中就有一定風險。這時我們就可以購買特定交通工具意外保險,費用極低,但保障很高。如若在外旅行時間較長,還需要另行購買旅行意外險,含有意外保障功能,部分還附帶有緊急救援服務,以備不時之需。當然,出國旅行一定要購買境外旅行保險,不僅有意外及疾病保障,還有緊急救援、旅程延誤、行李損失、錢財票證損失等保障。
首先需要選擇一家有實力的公司,簡單來說看兩點,一看經營是否穩健,是否有足夠的償付能力。公司經營的好壞直接影響我們的保單利益,且保險公司是長線經營,市場開拓冒進的公司需要慎重選擇,有足夠規模、品牌和規范經營的公司為上佳選擇。二看理賠服務是否及時周到,買保險就是為了規避萬一,公司的理賠服務是否及時到位,讓人放心與滿意,就顯得非常重要。
其次,要選擇專業的保險營銷員(代理人),因為現行的保險營銷制度為營銷員(代理人)制度,通常我們購買保險是通過營銷員來和保險公司簽約,完成保單契約。營銷員通過代理保險產品,完成對客戶的服務,同時從保險公司收取傭金。營銷員和保險公司簽訂的是代理合同,不是雇傭合同,營銷員不是保險公司的正式員工,其穩定性差、流動性高。但是我們享受的保險公司的后續服務都是通過營銷員來實現的。所以選擇一個專業的、誠信的、服務意識好的、在行業從業時間長的營銷員就變得非常重要。
最后就是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前文提到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需求,其相對應的就有不同的產品。我們在購買人身保險時,切記要避免把獲利放在保障之前。保險的基本功能就是保障,就是規避風險。但在實際消費過程中,我們往往很難平衡利益和保障之間的關系,花了很多錢,不適當的時候購買了一大堆分紅保險,其實不具備保障功能。一個原則,花最少的現金,獲得最多的保障。
人壽保險之外,合適的財產保險能夠補償家庭財產受到損害時的經濟損失。我們經常能夠接觸到的就是汽車保險,除汽車外,普通家庭最大的財產就是房子,房子也需要購買保險來規避火災、地震、涉水等方面的風險。
決定購買保險的時候,很多人會不可避免地和銀行儲蓄進行比較,兩者都是未雨綢繆,都體現了一種有備無患的思想,但是有明顯差異。保險是保障,具有杠桿的放大作用,主要目的是應付各種風險事故造成的經濟損失。而儲蓄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獲得利息收入,不具有責任的放大作用,但資金自由、支配便捷??傮w來說,銀行適合短期理財,保險適用于中長期的規劃。
如果把理財比作一場足球賽,要贏球(增值),必須要有優秀的前鋒,同時要有優秀的后衛體系和鐵閘般的守門員,要想贏得比賽,首先必須保證不丟球或少丟球(保本)。保險在理財實踐中就是這道堅實的防火墻。保險產品是觀念性的東西,甚至可以說在我們不需要的時候,它就是一張紙,而當我們發生風險時,它就變成了現金。所以要樹立保險觀念,提早規劃。
責編:王新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