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 晶 夏鵬飛 齊向華
(1.山東中醫藥大學,山東 濟南 250355;2.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人民醫院,山東 淄博 255000;3.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山東 濟南 250011)
《增韻》曰“煩,悶也”,《國語·齊語》曰“躁,擾也”。煩躁是一種心中煩悶不安,急躁易怒,甚則手足動作及行為舉止躁動不寧的表現,這種表現若持續一段時間,往往會成為導致或加重疾病的一種紊亂的心理狀態。筆者通過臨床研究發現,失眠癥患者多數具有煩躁的心理狀態,這種狀態與失眠相互影響,惡性循環,使得睡眠難以得到根本改善[1]。因此,客觀地評定失眠癥患者的煩躁狀態,對于指導失眠癥的中醫診療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失眠癥煩躁狀態評定量表研制的目的是為了評定失眠癥患者煩躁狀態的程度、性質及特征。該量表作為中醫心理狀態的特異性量表,主要用于失眠癥患者的評定,預想可用于診斷及了解患者的狀況,以及幫助醫生了解患者受影響最嚴重的方面,對失眠癥的病因進行定性、定量的診斷。
擬定該量表的研究對象為具有基本文化水平,智力正常且符合美國《精神障礙診斷和統計手冊(DSMIV)》原發性失眠癥患者的診斷標準,患者有主觀的心煩焦慮癥狀或時常有坐立不安、易激惹等客觀癥狀并持續了1個月以上;年齡16~75歲;知情同意并愿意配合者。
2.1 煩躁狀態內涵的確定 參考《康熙字典》及《現代漢語詞典》等對煩躁及其狀態的描述,概括煩躁狀態的內涵為:中醫心理紊亂狀態就是在一定的時間區間內,保持著異于正常的心理、情緒、認知等的心理信息內容。“煩躁狀態”是一種心理狀態的紊亂,是指患者心境不良,自覺心中煩悶不舒、情緒不安,事事不如意,急躁易怒,甚至出現行為舉止躁動不寧的一種證候。
2.2 量表結構的設計和分級 以中醫的 “形神統一”理論為原則,初步構建量表的結構。其中“形”的主要結構包括:整體、體型、頭面、口齒唇、耳目鼻、胸腹、腰背、二陰及二便、婦人經產、飲食、呼吸;“神”的主要結構包括:思維心理、氣色、精神狀態。然后按照形、神的結構填充形成信息表。

表1 獨立樣本t檢驗報告表

表2 刪除項目后的KMO線性檢驗(KMO and Bartlett'sT est)

表3 因素分析結果
2.3 量表內容介紹 擬定 《失眠癥煩躁狀態評定量表》為自評式量表;采用李可特式(Liken-typescale)量表法,選用5點計分方式,結合中國人的思維特點,設有中間等級,選項之間力求等距。
2.4 初量表的形成 以《中華醫典》光盤、CNKI醫學文獻檢索等計算機檢索為主,輔助手工檢索,對中醫近千種古籍文獻和現代文獻,以“失眠”、“不寐”和“煩躁”、“虛煩”、“心煩”等為關鍵詞進行檢索,取相關癥狀和體征以及描述性詞語,作為量表的備選詞條,圍繞量表結構,對量表詞條的合理性、科學性、規范性以及語言表述等方面進行論證,確立條目池。
組織從事心理學、中醫學、量表學、臨床流行病學等領域著名專家結合失眠癥臨床特點,對條目池進行討論,將詞條按照量表制作的要求以陳述句的方式進行表達,使之達到既通俗易懂,又可以準確描述目標特征為目的。通過對詞條進行調整、拆分,初步確定了64項量表條目,形成量表初稿。
2.5 測試量表的形成 在調查人員指導下,對符合納入標準的166例研究對象當場填寫 《失眠癥煩躁狀態評定量表》(初量表),用如下統計學方法對初選條目進行再次篩選,形成測試量表。(1)困難度分析:可用條目的通過率來反映。(2)反應度分析:考察各條目5個選項中被選中率低于10%的選項數,刪除選項多于2個的特異條目和多于3個的共性條目;(3)項目檢驗:計算出每個被試的總分,對總分進行高低排序,取前27%的被試的分數做為高分組,取后27%的被試的分數做為低分組,分為高低兩組,進行獨立樣本的t檢驗。(4)因素分析:包括線性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因素分析要求觀測變量之間呈線性關系,因此在進行因素分析前應進行變量的線性檢驗。探索性因素分析,按照共同度小于0.40和載荷小于0.40刪除條目。
3.1 困難度和反應度 本研究共發出166份量表,收回166份,且無漏填,應答率100%,說明條目語言容易理解,困難度低。也未出現回答時集中于某些特定的選擇項或者某個選擇項完全沒有人問津,所有患者都完整的填寫了整個量表,說明易于理解,反應度良好。
3.2 項目檢驗 見表1。依據t檢驗結果,第11、49項條目未達到顯著性水平(P<0.05),故將11、49項條目刪除。
3.3 因素分析 (1)線性分析:見表2。KMO值為0.854,Bartlett’s球形檢驗的卡方值為3076.768,表明數據呈較好的線性,適合進行因素分析。如表2所示。(2)探索性因素分析:見表3。根據第1次因素分析結果刪除第5、10、18、24、25、26、28、31、36、38、45、48、53、63 項 條目,共計14條。對保留的48個條目繼續進行第2次因素分析,根據第 2 次分析結果,刪除第 4、23、43、56 項條目,共計4條。將保留的44項條目繼續進行第3次分析,刪除 7、19、42、52、64 項條目,共計5 條,將所剩的39項條目進行第4次因素分析,取得滿意效果,將39項條目全部保留。
失眠癥煩躁狀態的患者的表現多種多樣,既有軀體方面,又有心理認知方面改變。本量表在編制過程中從整體觀上充分注重了失眠癥患者形神的變化。量表條目的選取是將古今醫書醫案中有關于失眠、煩躁的癥狀、體征進行頻度統計,能夠切實、全面地反應失眠癥煩躁不寧狀態的臨床表現,保證了量表在主體上的說服力;量表條目的語言描述咨詢了相關方面的專家,使條目的描述規范并通俗簡捷,不涉及敏感的詞語,保證了量表的可接受程度;量表制作在經過條目池的構建、條目的初步篩選、166例患者對初量表的測試、通過采用條目的困難度、反應度、t檢驗、因素分析等方法對量表進行了項目量的分析。經反復驗證,按照分析的結果,進行條目的刪除,得到了39個條目,初步形成了失眠癥思慮過度狀態評定量表。
失眠癥煩躁狀態評定量表具有如下特點:(1)中醫的思維模式、理論和語言習慣等直接根植于中國文化,因此,量表所體現出的精神和所運用的語言易于被患者所領悟;(2)量表的調查過程實際就是中醫辨證的過程,其結論能夠揭示失眠的原因,直指患者內在的心理癥結,進而指導臨床治療;(3)《與知郡職方書》曰“切少煩躁,損氣傷神,益為災矣”表明了煩躁是導致疾病發生的重要病因,而通過量表的評定能夠積極地揭示失眠患者的心理紊亂狀態,將防治前提,更好地體現中醫治未病的思想。
綜上所述,借鑒現代心理學的科學研究方法和思路,根植于中醫的傳統理論和語言,研制具有指導辨證施治意義的失眠癥煩躁狀態評定量表具有非常現實的意義。
[1] 齊向華.失眠患者煩躁狀態的理論和臨床研究[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04,10(9):64-66.